“離幻既覺,不作方便。知幻既離,亦無漸次。”誰能解釋這句話?

得道還來無別事


“”離幻即覺,不作方便”

物質世界是人類大腦的一種感觀感受。時間根本沒有存在過,只是人腦的一種錯覺而已。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只是暫時存在,即刻即失。

遠離當前幻覺,當下清醒,如同夢醒夢滅。這種境界只是暫時存在的,其實質是究竟圓滿,不是拿暫時比喻可以比擬的。

“知幻即離,亦無漸次”

心中無我,心外無物。明心見性,別無心裁,明白了世間萬物本質起源,性起緣空,當下覺悟,而後實修方能見明。

《圓覺經》十第菩薩論中辟支佛境界

緣覺境界




追憶往昔影視錄


這四句話出自《圓覺經》,正確文本該是: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這十六個字是佛祖對第二個出場的普賢菩薩的開示法要。圓覺又叫無上覺,也就是至上圓滿的大乘境界。這部經是佛祖通過對十二圓覺菩薩的開示展示佛法的圓滿境界,即破除一切幻境而進入圓滿境界的各種法門。


佛教講經說法,離不開眾生皆有佛性這一基本的立論基礎,但對各種悟性不同、慧根有別的受眾,又講究方便說法,即通過傳授不同的修習法門,從而實現最終的個人的自力拯救。而第二位出場的普賢菩薩顯然代表著慧根深厚的這一群體,於是佛祖說法就更直截了當,沒有過多的糾結於細枝末節,而是直接通過頓悟式的論斷闡釋抵達圓覺境界的上乘法門。

在《五燈會元》中這樣解釋:“方便者,隱實覆相,權巧之門也。被接中下,曲施誘迪,謂之方便。”理解了“方便”之意,這句“知幻即離,不作方便”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也就是認知到幻化虛妄境界馬上就果斷離開,即知即行,不拖泥帶水,不著於相,更不需要各種方便機巧的方法。“漸次”就是逐漸逐步來的意思,由此這句“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也就好理解了,意思就是出離幻象就是覺,不需要逐漸的一步步慢慢來。



但應該了悟的是,這種出離幻象到覺並非一定就是正覺或者說圓覺,也許是從一個幻象走出來之後又進入了下一個幻象,那麼接下來認識到這個幻象之後又進入了下一個由知到離的循環,直到諸幻悉皆離。在這裡行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從幻化虛妄境界到圓覺境界也許要經過許多這樣的循環才能最終抵達,但在這個小循環中必須要果斷徹底地即知即行,毋須尋找方便漸次的方法,依照這種最直接有效的法門去修行,才能永離諸幻,最終順利達到圓覺的境界。



這四句話的是針對慧根深植的修行者而言的修習法門,有點近似於禪宗的頓悟,並不是任何一個修習者均能夠很快領悟此中奧義並以此證得圓覺境界,於是佛祖在《圓覺經》中接下來的章節中分別闡述了其他的各種法門。佛法度人講究對症下藥因人而異,法門萬千,不可刻意執著於高下之分難易之別,要有無差別心無分別心,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快和慢並不是最重要的,最終抵達目的地也就是證得圓覺境界才是關鍵之所在。


吃素的穿山甲


很有緣能回答這個問題!

《離幻即覺,不作方便。知幻即離,亦無漸次》這句經文出自於《大方廣圓覺經》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我們知道了世間的一切萬事萬法皆為虛幻,而我們的心不妄動那麼我們的心即將回到原本的清淨。

我們清淨之心覺性之心一塵不染、一念不著、念念當空就會遠離一切幻,若如我們再起心動念、內心生起執著實乃作繭自縛不得解脫。

如若我們知道了世間萬物萬法一切皆為虛幻,明白了外面的境界可為我所用,但不為我所有。萬事皆無常不可長久,變會用智慧的方法破除幻境逐漸迴歸到我們原本的(清淨本心)。

正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卻總把幻相信為真,所以我們不能捨離而獲得種種懊惱痛苦。如果我們知道這一切是幻化不實的,我們又做到不取不捨境界,便能逐步放下獲得解脫。若能離幻,當下便是覺悟了。






般若悟道


“離幻即覺,不作方便。知幻即離,亦無漸次。”這是果地覺者從生命自性流出來的語句,出於《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經中用十二大菩薩表法,分為三組,每一組都是不同的修法,適應不同修學者的根器。

稍微糾正一下,題中說“離幻既覺,不作方便。知幻既離,亦無漸次。”不知出於何處?圓覺經說的是即覺、即離,而此中用的是既覺、既離。即與既,形貌相像,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更於義理不通。或是筆下之誤。用心如是,可謂不覺!還以圓覺說的為準。

具體來說,這一十六字,是佛對第二個出場的普賢菩薩的開示法要,第一位當機眾是文殊師利菩薩,第三位是普眼菩薩,第四位是金剛藏菩薩。這前四位菩薩是一組,在圓覺經來講,是最高端的修法,屬於頓教。

離幻既覺,不作方便。從文字上來看,覺是相對於幻的方便之說,這個覺實際還是幻,日常生活中會講幻覺,挺形像的。有個覺悟可得,依然是幻化境界,不存在離開幻境之外有一個覺的境界。在遠離幻化虛妄的當下即覺。

說有個覺境,亦是方便修學,以幻修幻。譬如清水清澈透明無比,映現萬物,混進了泥沙,便變得混濁錯暗,不能照現。然清水仍在。去除泥沙,清水立現。 不是在泥沙之外有什麼清水,清水與泥沙共為一體。

清水也是相對於染汙而說,泥沙染汙去盡,就是清水本來的樣子,也無所謂清水不清水。如同覺悟,真覺是超越了幻化覺悟的對立。

“知幻即離,亦無漸次。”這個知,不同於我們現在知識的知,更非大腦識性推測所知, 這當中不但正解,還含實踐正行。用智慧的智,更不容易生出歧義。“知幻即離”這是普賢境界,離不開以文殊智慧為前提,根本智慧不開,心量不廣還見不到普賢。如《華嚴經》普賢菩薩就坐佛的邊上,普眼菩薩遍尋不得。

文殊、普賢智行,常為一對,若上根利者,前兩位就悟道了,覺悟就在當下,就在當下的生活兌現,打破了時空隔礙,不在他方他處,更不在死後往生他國停留一下。如同現代高鐵直達目的地,不用轉站,更不用換車。如果不能相契,退而其次,下面的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又給出具體的修法。慢就慢一點吧,能上道,總值稱讚。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當下即是,無須方便。面對同一境況,凡聖差別在哪,就是聖人所見皆是實相,凡人所見皆為幻像。“離幻即覺,不作方便。知幻即離,亦無漸次。” 到得此處,超越了漸次,理事雙亡,所現一切萬法泯相即性,皆是真如。耽染中道,猶還有偏,當晉升圓融,發起隨緣廣大利生妙用!生命中自然啟發,無功用智,我等凡人不及,不作無端猜想了。


“離幻即覺,不作方便。知幻即離,亦無漸次。”用說什麼破碎言語,幻覺糾纏,打破虛空,當下即是!(文/圓明)


國學解碼


順杆爬有何覺悟?前世不知前世所來?今世所來更不知前世?最久的元始自己從那裡來都不知道?你覺個屁股啊!牛逼吹的金光閃閃那個高大上?自己是人還是蟲?都搞不清楚你修的是啥?人就是人,絕對不是,其它什麼狗屁的轉牲畜類眾生的屁話!查查中自己罪元始的人身來歷吧!知道再吹牛逼好嗎?給人留點臉吧!省著以後無臉做人?什麼這個佛啊,那個教的全都捨棄,從新的真正的找出自己好嗎?別被宗教迷惑了?那時的你所在的時代,根本被有什麼佛和任何宗教?跳出三界三教五教你才能明白真實的自己!有了人身不是什麼教給你的?也不是那個牛鬼的佛菩薩給你的!它們最多就是吹你跟它們有緣而以!三界之內人身轉世都是人皇主管!想想吧!醒醒吧別再被洗腦了!錯過一世不可怕!怕就怕你錯過今世不能覺醒?那就太科悲了?


好空無法


阿彌陀佛!如若了知世出世間一切理事萬法同為虛幻,心不妄動即清淨覺。清淨覺性一塵不染一念不著當體空空寂寂原本離一切幻,再起心動念行方便之法求是覺性為顛倒覺知成識心幻海,作繭自縛。幻觀一切念起念沒無有實法稱為虛幻,更無實法稱為實有。幻本不有皆妄識作用。離幻靈知過去無始、未來無蹤、現在不住。本來現成原本如此,不從修~得,不從迷~失。一念當下本圓成,知幻是幻絕凡情,從此常行無為路。說不中,太艱澀太深奧弄不懂。那麼六根一時攝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當下,此一時不做幻心本無幻事。南無阿彌陀佛,念念清淨即覺性光明。南無阿彌陀佛,淨唸佛名妄塵不生,至此清清寂寂無古來今,更無一事名覺離方便。所謂圓覺經雲:“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不了知不辨真實。”


妙華嚴


這句話,提問者,提錯了。

原句:知幻即離,不做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是出自圓覺經。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修行者,以圓覺心來修,成效是非常快的。

簡單就說到這裡,要想具體說,如理說,那得有實踐經驗才能說的,只是引用經典的論據,那是說明不了啥東西的。

另外,對於提問者有個建議:就是提問的問題,要認真,而不是敷衍,更不是為了流量來隨意提問。


藍天61355


應該是這麼說的: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說的是經驗之談,是修行方法。

幻,是幻想,一切如夢如幻。《心經》講“照見五蘊皆空”,《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可實際生活中,我們的色受想行識,沒有一樣認為是假的,都是真的。就是做夢,我們在夢裡,也是那麼真實。佛法的真是意思,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假的。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

當我們知道這些生活中的所有事,都是虛幻的,包括修行打坐過程中,種種感覺都是假的,不要跟著走,這是知幻即離。沒有什麼方便法門,這就是唯一的方便法門,除此,別無他路。

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當修行中的人,能保持離開這些虛幻的色受想行識種種感覺認知。那麼,他就算覺悟了,久久功深,身在五濁惡世,而心在極樂了。這個事情是沒有漸次的,沒有階梯的,只要這樣,就可以。這是直接的就進入覺悟境地,身心安然自在,多好?

隨便解釋隨便說,我都覺得這樣就是對的。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直證無上菩提!


命理師陳一宏


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圓覺經》

每個人因為參修佛法的根基深淺,理解會有不同。知是空華,既無輪轉。一切事物皆是幻象,更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知人生如幻,妄念心著,萬法皆空,就不應執著紅塵的過煙榮華,霧裡影花。三世諸佛出世,唯一大事,便是令眾生捨棄妄念知見悟入菩提。悟之即覺,遠離生死煩惱束縛。

一切萬法當體即空,人生如夢。事物因緣所生本無實體,能知覺達認萬事萬物當體即空,才能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凡塵人總將事物看成實體或關係,不假分析。並將所有現前的東西看作真實獨立存在,由內心實體性“自我”觀念派生出事物獨立存在不妄的概念,而受其幻迷離。當明心見性後,自然會迅速遠離,掘棄自我意識中所產生的一切念頭,打破五蘊假合,即知覺一切法皆無實體,緣起當體即空。

不離幻不覺,要讓錯誤觀念轉變也不容易。如我們知曉色即空,空是色的佛經理論,遠離二邊,契合中道,由實參中理解,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為萬法之體源,幻即由心起。

世人所以痛苦,常在糾結正邪善惡事非過程中掙扎。在相對的環境中,分別執著意識上的妄想,從來就未停止過在惆悵無奈中的徬徨。孰不知所有一切皆是由一真變現出來的幻境泡影之象,而真心不二(慧),信心不二(見性)同時進行,一門深入,方之相契,亦無漸次。萬物不能縛其本心之時,還了慈善本性,廣濟眾生,見佛獲解脫,從此人間自在瀟灑,終於歸向淨土。以上只是個人淺知,緣者和鳴,福慧共進。歡迎留墨,彼此佈施,迴向感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修行者)脫離了虛幻,沒有對事物表象的執著而見到事物的本質後那我們也就覺悟了。而已經認清,已經覺悟了,也就不需要另外再去尋求一個什麼別的方便法門來認識,來修證了。知道了這個是虛幻的不再被表象而迷惑了,那麼也就是已經脫離了虛幻。既然如此,也就不用去管我們該如何一步一步的脫離虛幻了,不用去管那些步驟了。”

舉例來說就是,一個人渡河,如果他已經過河到了對岸了。那麼也就不用再考慮是坐船過去還是游泳過去,抑或者沿河岸向下行走看有沒有橋樑從橋上過去了。既然已經到了對岸了,也就是走完了過河的這個過程,也就不用需要去管它渡河時是處在離對岸三分之一的地方,還是離對岸三分之二的地方了。

這句話是告誡我們修佛的人不要執著於方法與步驟,方法與步驟它終究不是目的本身。

佛教裡面修行成佛的法門很多,也有一些相應的步驟與境界。但是,這些不同的法門以及步驟、境界都是為了方便不同根性(也就是不同知識水平和智商)的人修行所設立的。有些人你用這個方法告訴他,讓他走,他不會。但是你換一個方法,讓他再走走,他又會了。至於說到步驟與相應的境界,這個就像是一個人走路一樣,現在路途中間設立了很多路標,路標是指路的,我們認清路標那麼可以便於我們行路,可以清楚的讓我們知道目前該向那個方向行走,目前距離目的地還有多遠。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將自己的精力都花費在尋找路標上面去了,只要我們知道目前的方向是對的,路沒有走錯,何必在乎自己目前距離下一個路標還有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