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三)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三)

201.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夕陽。寒鴉:寒風中的飛鴉。
○宋·秦觀《滿庭芳》

202.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橫:橫臥。腔:調。
○宋·雷震《村晚》:"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20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蘇州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20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芳菲:花草美盛的三春景色。
這首詩寫廬山頂上的大林寺內,氣候景色要比平地晚兩個月。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05.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朝zhāo:早晨。
○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

206.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
紅稀:花兒稀疏。陰陰:幽暗的樣子。見xiàn:顯現。
○宋·晏殊《踏莎行》

207.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瓊樓玉宇:月中的宮殿。不勝:忍受不了。
○宋·蘇軾《水調歌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08.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渡:津渡即渡口,渡口在朦朧的月色中不甚清楚。桃源: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的與世隔絕的理想境界。
○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209.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勞勞亭:古人送行處。
○唐·李白《勞勞亭》

210.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宋·歐陽修《蝶戀花》

211.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
○唐·李白《巴女詞》:"~。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212.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
兩句描寫在湖中泛舟,月光天色倒影水中,舟如行月邊天上。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21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唐·杜甫《春夜喜雨》

214.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纜急:纜繩繃緊。
○唐·柳中庸《夜渡江》

215.歸棹晚,載荷花十里,一鉤新月
棹zhào:船槳,代指船。
○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216.南人駕船,北人乘馬
駕船:善於行船。乘馬:善於騎馬。
○《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217.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二十四橋:揚州名勝,共二十四座橋;一說是吳家磚橋。
玉人:美人。教吹簫:讓美人吹簫。
○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218.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唐太宗語

219.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正:指正常的方法。奇:指特殊的、變化的方法。
○《老子》五十七章

220.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
自賢:自己賢能。
○《列子·說符》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三)

221.禮與法,表裡也;文與武,左右也
○《司馬法·天子之義》

222.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
○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房玄齡語

223.已信之民易治,已練之兵易使
○宋·蘇軾《張世矩再任鎮戎軍》

224.君子為國,正其綱紀,治其法度
為wéi國:治理國家。綱紀:綱常紀律。法度:法令制度。
○宋·蘇轍《新論下》

225.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以:而。子:指為國捐軀的英雄。
○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

226.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
死國:為國捐軀。
○《三國志·魏書·楊阜傳》裴松之注引皇甫謐《列女傳》

22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228.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感時:感念時事。蒿hāo萊:草野,比喻民間。
○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

229.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灰
○唐·杜甫《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

230.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
○宋·蘇洵《管仲論》:"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

231.位卑未敢忘憂國
位卑:地位低微。
○宋·陸游《病起書懷》:"~,事定猶須待闔棺。"

232.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玉門關:漢唐時西北重要防地,在今甘肅玉門。生:活著。
○唐·戴叔化《塞上曲二首》:"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233.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土
將:帶著。寄:寄託,依附。東山:魯國山名,今山東蒙山;李清照是山東人,這裡以東山指被金兵佔領的家鄉。一póu土:一捧土,墳墓,這裡指祖墳。意為自己要回到故鄉,用血淚祭灑祖先的墳墓。
○宋·李清照《上樞密韓肖胄詩》

234.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戍sh):防守。輪臺:漢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輪臺縣,這裡借指邊疆。
○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35.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匣:劍鞘。
○宋·陸游《長歌行》

236.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長安:秦漢以來的古都,這裡代表中原淪陷區的土地。可憐無數山:可惜被無數山峰遮住了。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237.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遮不住:阻擋不住江水。此句以景寓情,暗示祖國統一的事業是不可阻擋的。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23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南方:指南宋。
○宋·文天祥《揚子江》

239.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

240.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淫佚yì:縱慾放蕩。
○《墨子·辭過》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三)

241.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興:興旺。崩:崩潰。
○《史記·商君列傳》引古逸詩

24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恃shì:依靠。
○《史記·商君列傳》引古語

243.專己者孤,拒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國之風也
專己:固執己見,獨斷獨行。
○《後漢書·申屠剛傳》

24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居安:處於安全的境況。備:事先有準備。
○《左傳·襄公十一年》

245.撥亂世,反諸正
諸:之於。
○《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莫近諸《春秋》。"

246.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道:遵循。
○《韓非子·詭使》

247.為國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禍之所起,然後投之以禁
禁:禁令。
○漢·王符《潛夫論·述赦》

248.危急存亡之秋
秋:時刻。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也。"

249.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擾亂天下


○《紅樓夢》第二回

25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社稷jì:國家。君:國君。
○《孟子·盡心下》

251.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上
制國:治國。常:不變的原則。從:從事。經:常道,規範。
○《史紀·趙世家》

252.眾而不可欺者,民也
○宋·蘇轍《陳州為張安道論時事書》

253.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
非:不是。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

254.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於正
興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255.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常:固定不變。
○《老子》四十九章

256.服民之心,必得其情
情:實情。


○宋·蘇洵《申法》

25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奈何:為什麼懼之:威嚇百姓。
○《老子》七十四章

258.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逸樂
○宋·蘇軾《志林·五》

259.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想:聯想。群玉山: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之地。瑤臺:西王母之宮。
○唐·李白《清平調詞三首》

260.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前兩句描繪少女的美好姿容,如初春二月的豆蔻枝梢。春風十里句形容揚州的繁華。捲上珠簾句寫珠簾之下的許多美人都不如詩人所愛之人。
○唐·杜牧《贈別二首》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三)

261.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枯槁gǎo:面容瘦弱。
○戰國楚·屈原《漁父》

262.累累若喪家之狗
累累:憔悴頹喪的樣子。
○《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26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惟:語助,無實義。危:兇險。道心:指倫理道德的準則。微:精微。精:精心。一:一意。允:真誠。厥jué:其。允執其中,謂真誠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尚書·大禹謨》

264.無根而固者,情也
○《管子·戒》

26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欲:喜歡。得兼:都得到。舍:捨棄。
○《孟子·告子上》

266.導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勢
導:引導。因:依據。


○漢·徐《中論·貴言》

267.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兩句寫羨慕高鳥和游魚的無拘無束。
○晉·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268.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情隨事遷:心情隨著事物、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

269.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度duó:推測。
○《世說新語·雅量》

270.其所以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懼、曰愛、曰惡、曰欲
惡wù:厭惡。○唐·韓愈《原性》

271.形近而易見,心遠而難明
○唐·劉禹錫《原力》

272.喜怒哀樂,動人必深
○宋·歐陽修《送楊真序》

27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嬋娟:本指美好的姿色,此指月色。共:共賞。
○宋·蘇軾《水調歌頭》

274.世路之蓁蕪當剔,人心之茅塞須開
蓁zh5n蕪:荊棘雜草,比喻阻礙。剔:除去。茅塞:茅草壅塞,比喻思路閉塞。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花木》

275.心為萬事之主,動而無節即亂
無節:沒有節制,無度。
○唐·吳兢《貞觀政要·規諫太子》張玄素上書

276.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戰國楚·屈原《九章·涉江》

277.釣名之人,無賢士焉
釣名:追求名譽。
○《管子·法法》

278.慕虛名而處實禍
處:遭受。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

279.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
患:只愁。令名:好的名聲。彰:傳開去。
○《世說新語·自新》

280.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世說新語·尤悔》引桓溫語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三)

281.不汲汲於榮名,不慼慼於卑位
汲汲:急於求成的樣子。慼慼:悲怨不安。
○唐·駱賓王《上吏部裴侍郎書》

282.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千秋萬歲名:杜甫對李白給以極高評價,說李之詩名將流傳千秋萬歲。
寂寞身後事:杜甫嘆李白名雖極高,但死後之名並無補於生前。李白一生遭遇坎坷,晚年更被流放,故杜甫作此極悲憤之語。


○唐·杜甫《夢李白二首》

283.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浮名:虛名。淺斟低唱:飲酒作樂。
○宋·柳永《鶴沖天》

284.士當以功名聞於世
○宋·蘇軾《墨寶堂記》:"~。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見於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為也。"

285.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鐫juān:刻。意謂刻碑自頌是無用的,輿論才是真正的紀功碑。
○《五燈會元》卷十七

286.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287.名垂竹帛,功標青史
竹帛、青史:都指史冊。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288.眾口鑠金,三人成虎
眾口:許多人的言化。鑠shuò:熔化。三人成虎:三個人說市上有虎,旁人就信以為真。
○《鄧析子·轉辭篇》引古語

289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鑠shuò金:熔化金屬。
眾口句謂許多人的詆譭能把金石熔化掉。積毀句謂多次的毀謗能使人毀滅。
○《史記·張儀列傳》

290.見侮而不鬥,辱也
見:被。侮:欺侮。辱:恥辱。
○《公孫龍子·跡府》

29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仰:仰望,瞻仰。止:之。景行h2ng:大路;一說景行x@ng,崇高的德行。
○《詩經·小雅·車》

292.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流:流傳。光:猶言遠。卑:猶言近。
○《春秋穀梁傳·僖公十五年》

29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道:正義。至:至極,到了極點。親戚:古指血肉相連的親近家族。畔:通
"叛"。
○《孟子·盡心上》

294.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戰國策·魏策四》

295.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授命:付出生命。
○《論語·憲問》載孔子語

29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喻:通曉。
○《論語·里仁》

297.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
鬚眉:鬍子和眉毛,指面容。迷惑:是非。
○《韓非子·觀行》

298.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名節:聲名與節操。
○宋·歐陽修《朋黨論》

299.人必知道而後知愛身,知愛身而後知愛人,知愛人而後知保天下
知道:懂得道義。
○宋·蘇轍《漢昭帝》

30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欲:希望。施:加。
○《論語·顏淵》載孔子語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