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論文發在祖國大地上,可掮客把學術變成了生意,論文還清白嗎

為人師後,把一些想法寫成了論文,結果是“獎榜無名”。百思不解,請教了論文的裡家行手才知曉,論文雖然都是日常教學的真知灼見的總結,但論文除了經脈血肉之外還需要理論來充實包裝,從而使論文氣度不凡起來。恍然大悟後,論文終於摘牌了。不過本來可以把自己的實踐經驗一覽無餘地展現給同行,現在倒好,要讓讀者抽絲剝繭地尋尋覓覓。

後來,又斗膽給雜誌社投稿,沉大海居多。偶見回覆,欣喜之際又是滿腹問號,說是要發表論文,得徵訂雜誌2年。想著雜誌要生存,這也是逼不得已而為之吧。當時也沒有評職稱的念頭,發表也就不了了之。

想把論文發在祖國大地上,可掮客把學術變成了生意,論文還清白嗎


如今呢!隨著電子書籍的發展,部分紙質報刊雜誌陷入困境,甚至停刊。當然也有異軍突起的,在圍堵中反而欣欣向榮了。因為評職稱,得有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才有資格與別人競爭。於是發表論文的產業鏈就此產生,出現了不少為雜誌社和所謂的作者交通的掮客,也不知道他們如何混進各種單位群,通過發廣告招攬生意。向來不敢妄自揣測,但能把學問做成生意,不少人在利益面前到底是失了底線亂了心神。而為了評職稱,很多人也扯掉了遮羞布,把自己赤裸裸地交給了掮客。這種產業鏈,又攻陷了做人的防線,在利益榮譽面前,不少人選擇了跪下。

想把論文發在祖國大地上,可掮客把學術變成了生意,論文還清白嗎

職稱評聘不看論文,工作能力不論職稱,我們是否會少一些無奈和苟且。遊離於職稱之外,忘卻於工資之痛,我們應該會多一些陽光和灑脫。

如此罷了,此生終究不會順流而為,為人為師,總要有自己的堅守,論文不發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