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澤山
林森是國民黨元老,是堅定的抗日派,深受蔣中正信任與愛戴,1931年12月23日~1943年8月1日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給筆者最深的印象是他鼓勵蔣介石抗日,他問蔣介石中國跟日本交戰多少年了,蔣介石回答說從七七事變開始算起四年了;林森糾正蔣介石的說法,他說中國跟日本交戰要從1894的甲午戰爭開始算起,他從1895年開始就與日寇在作鬥爭。國民政府的主席只是榮譽職位,跟現在的日本天皇差不多;因此林森只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而蔣介石是實際的國家元首。林森的許多建議蔣介石是聽取的,畢竟林森對蔣介石沒有威脅,且協助蔣介石治國理政。
林森是國民黨元老,他於1898年就加入了興中會,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等合併成立為中國同盟會,同盟會就是國民黨的前身。1894年清政府與日本相戰,戰敗後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1895年開始林森就領導臺灣民眾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此後林森在國民政府中出任要職,一直兢兢業業的克守本份,中原大戰後蔣介石下野,由林森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但是不負實際領導責任。在抗日一事上林森不遺餘力的支持與幫助蔣介石,在其它事務上蔣介石不一定聽林森的意見。
比如西安事變後,林森先後於1937年1月4日、2月18日兩次以主席的名義連下赦免令、復權令,但蔣介石拒不執行,反而長期幽禁張學良。1938年12月汪精衛叛逃投敵,林森以國民黨中央監察常委的身份力主開除汪精衛黨籍,並明令通緝,在這件事上獲得了蔣介石的支持。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國家元首的名義,向德、意、日三國宣戰;此後又致力於廢除美、英等國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在這兩件事上也獲得了蔣介石的支持。林森於1943年8月1日因車禍在重慶逝世,他死前叮囑蔣介石一定要收復臺灣,此事蔣介石辦到了。
林森奉行"不爭權攬利,不作威作福,不結黨營私"的"三不"原則,在國民黨腐朽的統治下,林森算是一股難得的清流。林森崇揚民主和法制的精神十分值得稱道,在任參院議長時,他對孫中山和袁世凱這兩名"大總統"的決定都有過否決的記錄;他還多次以國民黨監察委員的身份彈劾蔣介石的行動。林森是一位值得後人永遠尊敬的愛國志士,是一位人民敬重的平民元首。
大秦鐵鷹劍士
此人的地位可是相當高啊。蔣介石只是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掌握兵權而已。真正的國民黨老大是林森。
民國玩的是西方國家的虛位總統制,弄個花架子總統迎來送往。林森,就是一個花架子國民政府主席。
林森的資歷非常老,1868年出生,比蔣介石大19歲,福建閩侯人。在民國大佬中,林森絕對是老資格,早在清廷甲午戰爭慘敗、割讓臺灣時,林森就參加過抗日行動,聯繫島上各地義士,反抗日本統治。雖然沒有成功。可你想,1895年就抗日……
1905年,林森加入同盟會,跟著孫中山反清。這一年,蔣介石還在家鄉的學堂唸書呢。
林森是堅定的革命派,他在《閩警》書中痛斥清廷:“中國官吏為列強之奴,而中國人復為官吏之奴,以奴而遏抑奴之奴,其奴之奴自不敢與奴抗。”你看,這簡直就是孫中山說的話,何其有深度!做為國民黨的元老,民國建立後,“論功行賞”,林森當上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議長。
當時有兩個政府,南孫北袁。林森做為南方代表人物,到了北方政府,依然任參議院議長。從孫中山以下,南京方面的元老級人物,論資排輩,林森第一!廖仲愷、于右任、胡漢民都得排後面,更不要說小字輩蔣志清和汪兆銘了。
不過,林森也是個反共派。孫中山號召“聯俄、聯共、扶助工農”,林森就搞了一個“西山會議派”,和孫中山對著幹。毛主席當時還是國民黨員,而開除毛主席、李大釗的國民黨黨籍的,就是以林森為領袖的西山會議派。從這一點上講,林森和蔣介石是同道中人,
小蔣自然會高看林老頭一眼。
看民國時期的鈔票,最多出現的頭像就是孫中山,其次就是林森,蔣公的頭像出現頻率還不如林森。
且說1927年時,蔣介石已是手握重兵的總司令,可他資歷太淺,很多人不服他。汪精衛、李宗仁等沒少給蔣介石打黑槍穿小鞋,1927年8月,蔣介石就被弄下臺,晾了一段時間。蔣介石東山再起後,覺得有必要找一個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輩站在前臺,自己躲在幕後打別人的黑槍。
林森是再合適不過的人物。蔣介石打算用於右任,陳銘樞提醒蔣介石,不要忘了老林頭。開始,林森也不想替蔣介石背書,陳樞銘勸了多次,林森才答應出山。
1931年初,63歲的林森出任國民政府主席。所以,嚴格來說,林森才是中國的國家元首。之前的國民政府主席是有實權的,蔣介石怕林森搶了自己的飯碗,暗中發力,修改了《中央政治改革法案》。規定“國民政府不現實際責任”,林森也不在乎,反正他只是替蔣介
石擋風遮雨的。
林森經常對人說:我就是個監印官,替蔣介石看大印的。有人在報紙寫上聯,徵救下聯,諷刺林森是個花架子主席。上聯就是“林子超,主席國府;連任國府主席,林子超然。”子超是林森的字,這副上聯暗罵林森是個超然事外的廢物簍子。
《民國日報》的主筆,少將宣傳處長易君左寫了一本《閒話揚州》的書,被人諷刺。不知哪位高人對了下聯,雲:“易君左,閒話揚州,引起揚州閒話,易君左矣。”堪稱妙對!可是,林森是個很驕傲的老頭,看到大家把自己和易君左之流人物相提並論,很不高興。
雖然沒權,但林森的地位確實“超然”,官場上人人尊重,畢竟資歷擺在那。無論國民政府怎麼洗牌,但林森國民政府主席的位置,誰都不會去動。
林森的處世哲學,就是一個“閒”字,諸事不問,你們玩你們的。有一次,洛陽警備司令陳繼承要找林森辦事,林森說:你是武官,直接找蔣委員長就行了。文官找汪主席,我很忙,不要找我。有人想找林森求官,也被他拒絕,他不想摻合這些事。
蔣介石跑到重慶,林森也跟著過去,繼續優哉遊哉地當他的花架子主席。每天種個花,養個草,有關抗日的政令送過來,林森籤個名就OK了。
這樣近乎佛一樣的人物,最理想的結局就是壽終正寢,可惜不是。
1943年5月12日,做為中國國家元首的林森,大清早起來,坐車從林園出發,去接受加拿大駐華大使呈遞的國書。沒想到在路上,被一輛以每秒80邁狂奔的美軍大卡車給懟上了。林森一把快散架的老骨頭,怎能經此一撞?重傷的林森被火速送到醫院急救。當時沒死,卻一直昏迷不醒。一生傳奇的林森“睡”了兩個多月,1943年8月1日離世。
這個時候點很奇怪,有的說,到了這個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蔣介石勝利的把握很大,如果林森存在,可能就會搶去蔣介石的風頭,所以,林森就需要一個死亡。
真相可能永遠查不出來了,因為牽涉美國,所以這輛車撞死中國元首的事,蔣介石也就含糊過去了。不過,蔣介石也算對得起林森,給林森辦了國葬,安葬在重慶歌樂山。
腦洞歷史觀
“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
這是當年胡適先生在《盜火與革命》一書中所說的一句話,而林子超先生指的就是林森。在1931年林森走到了人生最為頂峰的時刻,他在當年取代了因九一八事變而下野的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主席的職位,自此林森成為了民國政府名義上的最高國家元首。
但是我們誰都知道此時的民國實際的領導者還是蔣介石。而在次年後蔣介石重新回到政府中的時候,他雖然不能將林森趕下國民政府主席的位置,但蔣介石卻獨闢蹊徑的以藉口抗日的需要將之前已經被廢除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這一機構再次起用,而他自己就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自此蔣介石就利用這個職務將林森的國民政府主席的職位逐漸虛設化,並最終成為了一個只是擁有名義最高領導人頭銜的職務,空有地位卻毫無實權。
當然不管林森有沒有權力,林森在國民政府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他是最早加入中國革命黨(中國國民黨的前身)的元老級人物,到了民國中期他的地位與當年的孫中山不相上下。林森可以說是一位老革命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的時候,他就是第一批響應的起義的領導者,起義成功後他就任九江軍政府民政長(就是後來的省長)。國民臨時政府成立後他就任為參議院議長,此時的他在名義上與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已是平起平坐。
1916年林森成為了孫中山的廣州大元帥府的外交部長,兩年後成為廣州軍政府的參議院院長兼憲法會議議長。1921年成為非常國會的參議院院長(此時的非常大總統也是孫中山),次年任福建省長。1927年寧漢合流後,被推選為南京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次年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1929年改任國民政府任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之後在1931年接替蔣介石成為了民國最高國家元首(名義上的)。
其實看以上的林森履歷就知道他在國民黨的地位有多高,作為幾乎與孫中山同一時期參加反清戰爭的元老,他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甚至連汪精衛、孫科、譚延闓等都比不上,在當年隨著宋教仁、黃興、孫中山、廖仲愷等元老的相繼逝世,林森可以說是國民政府中少數幾個資格最老、地位最高的人,而在當時在地位上也與之相比的也只有胡漢民、譚平山等少數幾個還在的元老能比。
所以說在地位上林森在國民政府中顯然是最高的人之一。至於說作用,簡單的說前期的時候林森是國民政府創立的功臣,在革命初期正是他在穩定九江的局勢後派兵援鄂、皖,才最終穩定了革命的局勢,才是臨時國民政府能夠成功的建立,也就是如此最終他在臨時政府成立後成為了與孫中山平起平坐的參議院院長。
而到了林森擔任國民主席的時候,他更多的是起到平衡政府各個派系的作用,要知道在1932年的時候,蔣介石之所以會下野那是因為汪精衛、孫科等人的硬逼下才不得已而為之。而他們之所以會如此做,就是他們都想坐上那個國民政府主席的位置,所以才會如此做。但是在當時不管是汪精衛,還是孫科,亦或是蔣介石都不想讓彼此坐到那個位置。於是此時林森這位德高望重的元老人物的作用就突現出來了。
在當時林森的名望和地位都是國民政府最高的,而讓他做國民政府主席也是最合適的,大家都不會反對。畢竟在當時林森不屬於任何黨派,由他擔任自然就是最佳的選擇。當然此時的林森也知道自己只是這些派系共同推出來的“傀儡”罷了,他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實權。也就是如此這位淡泊名利的元老在任上幾乎不擅自做出任何的決定,他每天做的就是簽字蓋章。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年的胡適才會暗諷他是林子超然。但是實際上當年的林森這般做才是最合適的做法,畢竟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如果此時的政府再發生內亂,恐怕國家會徹底陷入一片動態之中。而此刻民國就需要林森這般不在乎名也不在乎利的人做國民政府主席,只有這樣整個國民政府才能保持安定,然後專心對付外敵。
正如民國詩人葉楚傖評價林森先生所說的“公生平寧靜淡泊,勤整廉貞,舉措抑揚,不私奸匿,造次顛沛,不離規矩,居常和易,童稚可親。臨大難,持大節,則崢崢嶽嶽,凜乎如神。”可以說這就是對林森先生最中肯的評價,也是對其一生最好的概括。
澳古說歷史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林森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現在的人們一提起國民黨時期的領導人都會想起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實際上從1932年到1943年長達11年的時間裡面,國民政府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都不是蔣或者汪而是林森。林森曾經任南京臨時參議院的議長,護法國會參議會議長,國府立法院副院長等重要職位。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因為各派之間缺乏一個共同認可的領袖,所以彼此之間紛爭不斷,蔣介石在數年的時間裡面兩度下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當時蔣介石的德才都無法服眾,林森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之下成為國民政府主席的。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主席的地位遭到修改,國民政府主席開始虛位化,按照國民黨四屆一大形成的決議,國民政府主席形同立憲國元首,提高行政院長的職權,使其的實際地位相當於內閣制國家的總理。而在主席人選的標準上面,當時強調要“年高德劭”,而蔣介石本來囑意的是于右任,但是與于右任相比,林森有著更優勢的條件,在當時不管是汪還是蔣實際上對林都能接受,但是于右任因為與蔣介石走得太近,因而並不能獲得最廣泛的支持。
林森在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後,主要發揮了以下幾種作用:
其一:為國民黨的黨內團結而奔走。30年代初期,兩廣方面與蔣介石集團素來不和,而林森與兩廣的陳銘樞、孫科關係密切,所以林森就發揮了國民黨內粘合劑的作用。林森曾經成功勸說孫科不去廣州任職、在福建事變爆發的時候,林森親自赴福建勸說蔡和蔣二人停止反對蔣介石政府。
其二:協助蔣介石處理部分內政外交事宜,蔣介石在30年代到40年代忙於抗戰,而林森則負責了國民政府的對外交往事宜。比如接見外使,接受國書,對內則負有頒佈獎賞等作用。在抗戰時期,作為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還經常會發表一些鼓舞全國軍民的講話,對於鼓舞全國的抗戰鬥志都有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
雖然是沒有實權的虛位元首,但是林森在出任國民政府主席期間,不爭權,不釣譽,所以在1943年林森因車禍去世後,國民政府為其舉行了國葬。
青年史學家
在1947年,國民黨“行憲”之前,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是國民政府主席,擔任過國府主席的人有 汪兆銘, 譚延闓,胡漢民,蔣介石,林森。由於國民政府主席是國家虛無元首,沒有實際權力,但林森卻是一個合格的國家元首,他的話語權肯定不大,但他的影響力是不小了的,深得蔣介石的尊重和信任。
林森生於1868年,原名林天波,字子超,福建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林森屬於中國同盟會元老級會員、在辛亥革命中親自領導九江起義,由此當選為中華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後擔任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外交部長。可以說,在孫中山在世的時候,林森並沒有處於革命黨核心階層,不過是個行政官僚。在孫中山去世以後。林森擔任國民政府委員,當選為立法院副院長,在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一八事變而下野的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林森語1941年12月9日代表國民政府對日宣戰。1943年8月1日因車禍在重慶逝世。可以說,終林森一生他始終沒有進入國民黨核心階層,基本上是被邊緣化。但林森憑藉著資歷和深厚的人脈,以及憑著“清流”身份主持的國民政府的運作。林森的可以說是一個存在感很低的人,但也正是他的低調。讓國民黨得以平穩運行。
應該說,這位沒有領導過國家的國府主席,其實就是蔣介石一個大阿福,一個實際的傀儡,沒有任何職權,作為一個深諳政治黑暗的林森他主動遠離政事,從不摻和任何人事和軍事。林森無為到無人認識的地步、軍統的小嘍囉在檢查的時候攔下了林森的車,而且行為囂張,林森不過氣譴責了幾句,嘍囉掄拳揍林森,好在有人認識,才免於國民政府的主席被打。
但就林森個人操守而言,他是極其清廉的人,林森其妻早喪,為表妹沒有再娶。而且不近女色。個性比較綿軟八面玲瓏。沒有政敵。是個老好人。(相對當時的官場),但卻敢於頂撞蔣介石,這不過是做給別人看的,林森的做官的原則就是“不爭權攬利,不作威作福,不結黨營私”。這就是為了避禍。讓蔣介石知道他“不爭權”,你也可以理解為清高,為了團結。一切為了抗日。在當時的政治環境,個人只有不結黨,不結兵。 不攬權。就沒有上位的勢力,他就可以平安一生,這應該就是林森的真實的想法。如果林森想提高他在國民黨內的地位和權力影響力,大概也不如汪精衛,陳立夫,李宗仁之流,因為在國民黨沒有軍權是啥事也做不成。可以說在這一點上來說。林森是頗有自知知明的。唯一值得誇耀的事情。就是在民國初年。林森以參議院議長的身份,迫使曾使目空一切、趾高氣揚的袁世凱不得不在解除佩刀後才被允許進入參議院。
一代大家胡適對林森的評價不高,迫有些不以為然:“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而國民黨大佬葉楚傖對林森評價和高:“公生平寧靜淡泊,勤整廉貞,舉措抑揚,不私奸匿,造次顛沛,不離規矩,居常和易,童稚可親。臨大難,持大節,則崢崢嶽嶽,凜乎如神。”國民黨官方則高度稱讚林森:“一代完人”、“千秋模範”。國民政府發佈褒崇令.
實際上,林森在民國曆史上存在感很低,幾乎沒有起到任何實際作用。基本上就是一個牌位。於國家無功。他自己為官清正廉潔、不慕名利、重視教育、活力奉簡約,樸素至極。自律甚嚴等,但也僅此而已。在對待蔣介石是謹慎小心,對待國事是悄無聲息,這是林森坐穩國民政府府主席的職務。林森處事已經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林森公開說:“以後武將有事直接去見蔣介石,文官去找汪精衛,無需到我這裡來。”林森當國府主席碌碌無為。但對抗日還是有一定貢獻的,是值得讚賞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林森原名林天波,字長仁,號子超,晚年自號青芝老人,除此之外還有百洞山人、嘯餘廬主人、鳳港漁翁、虎洞老樵等雅號。1868年2月11日林森生於福建閩縣(今閩侯縣)尚幹鎮鳳港村,幼年時代的林森曾長期居住在福州,光緒三年(1877年)9歲的林森入學讀書。四年後林森進入鶴嶺英華書院就讀。光緒九年(1883年)林森考入臺灣中西學堂電科,次年(1884年)開始在臺北電信局工作。
林森平生喜愛收藏古玩,然而在他的所有藏品之中有一件極為珍視的特殊藏品並非什麼價值連城的古玩珠寶,而是一具白骨骷髏。這具骷髏的來歷與林森早年的經歷息息相關:光緒十七年(1891年)林森由父母做主迎娶了素未謀面的鄰村女子鄭氏為妻。事實上林森婚前一度與表妹心心相印,然而在林森心中這不過是哥哥對妹妹的關心愛護,從未存任何非分之想,其實他並不知道此時表妹心中已對他暗生情愫。林森婚後表妹也並沒打擾他的生活,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已是過去式,然而偏偏造化弄人——林森婚後三年髮妻鄭氏突然患病辭世,這時表妹突然向林森表明了愛意。也許是表妹的一片赤誠之心感動了林森,他們很快陷入熱戀之中,然而沒過多久表妹的父母突然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一個華僑鉅商的兒子,林森的表妹對這門親事竭力反對,甚至不顧父母的阻攔大膽地跑到林森的身邊,懇求林森帶她一同私奔。恰逢此時孫中山先生電邀他遠赴他鄉,林森考慮到今後常年在外東奔西走,帶著一個女人有諸多不便,一時間猶豫不決。就在林森猶豫不決之際噩耗傳來:林森的表妹在一天夜裡悄悄跑到樹林裡,吊死在一棵樹上。據林森的貼身隨從朱某證實:林森所收藏的那具白骨骷髏就是他表妹的遺骨,此後林森終生未再續娶。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林森毅然投身抗日活動,失敗後回閩侯入母校英華書院任教。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林森再度赴臺灣,加入興中會,又考取臺南地區法院嘉義支部通譯,聯絡島上愛國志士進行反清抗日活動。次年(1899年)林森因日本方面的通緝而返回福建閩侯。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合併成為中國同盟會,而同盟會就是國民黨的前身,就此而言:林森可以算是國民黨內元老級別的人物。宣統三年(1911年)10 月23日江西九江宣佈響應武昌起義併成立了軍政府,林森出任九江軍政府的民政長一職。民國元年(1912年)1月南京國民臨時政府成立後林森出任參議院議長。次年(1913年)4月林森出席北京第一屆國會並被選為參議院議長。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後袁世凱驅逐了北京的國民黨議員,林森於當年12月流亡日本,後經日本前往美國。民國五年(1916年)7月林森回國,後成為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護法軍政府的外交部長。孫中山去世後資歷深厚的林森承擔了中山陵的建設工作。民國十六年(1927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林森被推為南京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次年9月林森出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10月又出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林森出任國民政府任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21日林森開始擔任國民政府主席。
國民政府主席一職儘管名義上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但這個國家元首其實就和今天的英國女王、日本天皇一樣是基本沒什麼實權可言的。蔣介石一度同時兼任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從而集黨、政、軍權於一身。林森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期間國家軍政大權仍實際操縱於蔣介石手中,可以說他在國民政府中所起的實際作用和名義地位是不相符的。林森就任國民政府主席後甚至曾公開說:“以後武將有事直接去見蔣介石,文官去找汪精衛,無需到我這裡來。”事實上不只是我們今天很多人對這位曾經的國民政府主席幾乎一無所知,就是當年他也幾乎沒什麼政治存在感,以致於胡適是這樣評價林森的“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胡適這麼說其實是事出有因的——有一次林森出行竟被軍統的人攔下了車,本以為只是配合例行檢查,誰知軍統的人還態度囂張,一時氣不過的林森與之理論了幾句,結果差點沒導致這位名義上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捱打。林森終其一生始終奉行無為而治的理念:他從不結黨營私,拒絕一切行賄請託。儘管貴為一國元首,可林森出行總是“習慣於獨來獨往,除了司機外平時不喜隨身隨從。”他還喜歡中途下車和當地的農民或市民聊聊家常閒話,雖沒多少政治實權,但仍儘量利用自己作為元首的影響力設法改善民生,而蔣介石對他的意見基本也是會聽從的,因為在蔣介石眼中這只是一個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威脅的小老頭而已。可以說他在整個國民政府之中就是以一個好好先生的形象出現的,在波橘雲詭的政治鬥爭中他從不站隊,也儘量避免得罪任何人。蔣介石自然也對這位格外懂事的元老保持面子上的尊重,畢竟這時國民黨內像林森這樣元老級的人物已不多了。總體上看來:林森在個人私德上無可指責,應該說他可能是整個國民政府中最清正廉潔的官員,在用情專一這點上也勝過當時許多風雲人物;不過就實際所起的政治作用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儘管林森一輩子沒對國家有多少實際的政治貢獻,但就個人氣節而言還是堪為楷模的:一·二八淞滬抗戰後林森在第一時間主持召開國難會議,強烈抗議日本承認偽滿洲國。西安事變中並無政治實權的林森堅決抵制國民政府內關於討伐張學良、楊虎城的主張,堅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全民族的統一抗日戰線形成盡了自己的心力。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月4日、2月18日林森以主席名義連下赦免令、復權令,反對蔣介石囚禁張學良、楊虎城的做法,但被蔣介石無視。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林森以國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向全國發出“全民奮起,全力抵抗”的號召。汪精衛成立南京偽國民政府之後林森又以國民黨中央監察常委身份力主開除汪精衛黨籍並明令通緝。中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並沒在第一時間向日本宣戰,直到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以偷襲珍珠港的方式挑起了與美國的太平洋戰爭,次日美國對日宣戰,與此同時英國也宣佈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12月9日認定日軍敗局已定的國民政府終於在與日本實際交戰多年後正式簽發了對日宣戰佈告,與此同時國民政府也對日本的戰時盟友納粹德國和意大利宣戰以作為履行對盟國的國際義務。林森以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的名義正式向日、德、意三國宣戰,這一天他已等了很久——在正式宣戰前他問蔣介石:”中日開戰多久了?“蔣介石回答說:”從七七事變開始算起四年了。“林森當即糾正道:”中日戰爭要從光緒二十一年算起,那時老夫就已在臺灣投身抗日軍了。“在代表國民政府對日、德、意三國宣戰後林森開始致力於廢除中國和美國、英國等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月中美、中英新約簽署,不勝欣喜的林森特邀宋慶齡、于右任等國民黨元老合影。同年8月1日75歲的林森因車禍在重慶逝世,臨終之際的最後遺言是務必要收復臺灣。兩年後的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臺灣北部中山堂舉行"臺灣對日本的受降典禮",由此標誌著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的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正式重回祖國版圖。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關於國府主席林森的地位和作用有個故事可窺一二。
說有人陪林森參觀寺廟時問起林森為什麼不對國事發表意見,林森指了指大殿裡的菩薩幽默道:你看他什麼時候開口說過話了?
故事雖短,但意義頗深。
林森是國名黨元老人物,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引咎辭職。此時國民黨內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三方勢力都為推舉新國府主席展開角逐。蔣介石下野時屬意於右任擔任這個職務,當時這個職務的人選還有蔡元培。據說陳銘樞向蔣推薦了林森,理由是林森既有清望,又無其他政治背景,私德公議極佳,又符合粵方提出的“年高德劭”的新主席標準。
確定林森後,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議決國民政府主席為國家元首,但不負實際政治責任。然後林森正式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
林森地位雖居一國之尊,但從來以“平民元首”形象示人。他對自己所處位置和定位也很清楚。關於自己的地位,除了上面那個故事,他也曾自己表示:我的地位相當於神龕中的神位,受人景仰而不失其威儀,自然能保持廟堂之肅穆,家宅之安康。若神主顯靈,則反倒一室彷徨,怪異百出。國家主席是虛君地位,其意義在於垂拱而治,不該去管的就不要去管,讓有辦法的人放手去做嘛。”
胡適曾說:“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
都可見其地位雖尊貴但並無實際權力和多大作用。
趙燕雲
國府主席是國家元首,但並無實權,蔣介石組建南京國民政府後,推舉了德高望重的國民黨元老林森擔任國府主席,林森在這個位子上一坐就是12年多,直到1943年在重慶出車禍去世,國民政府當時在重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1927年正值國共合作進入關鍵時期,蔣介石卻置兩黨利益而不顧,在上海等地製造白色恐怖,大肆屠殺進步青年。同年4月,蔣介石被武漢國民政府解除一切職務,但此時的蔣介石,羽翼已豐,大權在握,完全無視武漢國民政府,4月18日在南京另組國民政府公開與武漢國民政府對抗。1928年“寧漢合流”後,蔣介石被推舉為新的南京國民政府主席,1929年4月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總司令,次年11月兼任行政院院長、教育部部長,至此幾乎掌握了國家全部的黨政軍大權。
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918事變,侵華戰爭爆發,但蔣介石卻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採取不抵抗政策,遭到舉國上下的強烈譴責,同時,國民黨內反對蔣介石的勢力迅速抬頭,黨內鬥爭愈演愈烈。12月,迫於壓力,蔣介石辭去國府主席職務,同時制定決議:使五院獨立負責;國民政府主席為國家元首;不負實際行政責任;不兼其他任何公職;國民政府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等19項。國府主席,徹底成了有職無權的虛職。1931年12月在國民黨四次一中全會上,林森當選為國府主席。
林森,字子超,清同治七年(1868年)3月16日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鳳港村,自號青芝老人。林森少好學,有遠志。他於1905年在上海加入同盟會,此後前往江西策反新軍並主導江西全省獨立,1912月1月被推選為參議院議長。袁世凱搞帝制,林森堅決與其劃清界限,憤然出國前往日本開展革命運動,於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支部,積極從事反袁籌餉活動。1917年袁世凱帝制失敗病死後,林森回國,受中山先生邀請南下組建廣州大元帥府。1925年中山先生於北京病逝後,林森任南京孫中山陵園總監工。
林森屬於國民黨內的元老級人物,很早就參加革命活動,一直追隨中山先生,但他並不贊成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義,尤其反對聯俄聯共。因此,林森一度曾為西山會議派之主力成員,在官場他秉行中庸之道,且與蔣介石共事多年,對權利鬥爭並不感冒,這也是他能夠被蔣介石看中出任國府主席的主要原因。
身為國府主席的林森,是國家元首,理論上來講,他的地位要高於蔣介石,但是他的這個身份,僅僅是代表國家的一種象徵,有職無權,大小事還是蔣介石這個委員長拍板說了算。林森的日常主要公務,就是接見外國公使,接受外國文書。給各無關緊要部門和個人頒獎授勳,代表國家視察各地。除此之外,一切國家大小事務概不過問。1943年5月12日林森在重慶遭遇車禍,送醫後至8月10日去世,終年75歲,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此後國府主席這個職位便被廢除。
大國布衣
林森,可謂是國民政府最低調最佛系的首腦。
林森出生於1868年2月17日,福建閩侯縣人,屬於資格最老的國民黨元老之一,辛亥革命成功後曾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的首任議長,後來領銜“西山會議派”對抗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在蔣介石於1931年12月通電辭職下野後,又被推選為國民政府主席,直到1943年出車禍身亡後方告結束,林森已經連任六屆12年的國民政府主席!
但是,幾乎所有人只知有蔣介石,不知有林森,幾乎所有人也只服從蔣介石的命令。林森雖然是國民政府首腦,但是卻幾乎沒有任何實權,他的處境在所有人眼裡極為尷尬,可是他仍然泰然處之。
既然林森只是個沒有實權的“擺設”,又為何讓他坐在這個位置上呢?
林森如何當上國民政府主席?
一
林森被任命為國民政府主席以前,蔣介石迫於各方壓力,已經決定再次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卸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職務。
1928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發佈的《中華民國政府組織法》規定“國民政府主席兼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藉此總攬了黨政軍大權。但是,蔣介石也始終受到反蔣勢力的威脅,後來他更是氣得直接軟禁了胡漢民,也由此引發了反蔣高潮。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東北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蔣介石被認為奉行“不抵抗政策”,自然要為這件事買單,所以要求蔣介石下野的呼聲愈發高漲。
於是,蔣介石決定“以退為進”,事實上早在孫中山時代,蔣便已經將“以退為進”玩得出神入化。但是,蔣介石也不傻,當然是“退職不退權”,同時安排人接任國民政府主席,這個人最重要的是不能成為日後他復出時的阻礙。
二
對於接任國民政府主席的人選,蔣介石屬意的是于右任,汪精衛推薦蔡元培,胡漢民則推薦了林森。當時甚至還有人推薦了孫科,結果被胡漢民罵得狗血淋頭,孫科直接被踢出局。
蔡元培雖然是國民黨元老,但是他不屬於政治,教育是他的最好的舞臺。于右任的話,書法家的名頭比政治家的名頭還要響亮,在政治上相對左傾,手段較為溫和,也更能調和各方勢力的平衡,所以他顯然比蔡元培更適合接任國民政府主席。但是,汪精衛能勉強接受于右任,胡漢民卻不能,那麼林森是否比于右任更適合呢?
在西山會議派被蔣介石粉碎後,林森在政治上很失意,加上年紀漸高,對於政治與權力的追求開始變淡,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沒有站隊,所以更容易被各方所接受。
三
林森能當上國民政府主席,也有陳銘樞的助攻。
蔣介石曾問陳銘樞:“我意將國民政府主席一職畀于于右任,你意如何?”
陳銘樞想了想,對蔣介石說:“於老先生固然是好,但還有一位更合適更好的人,委員長為什麼就沒有想到呢?此人既有聲望,又沒有各方面的政治背景,完全符合廣東方面提出的國民政府主席須是年高德劭的標準。”
蔣介石顯然沒想到陳會反對,便又問:“是誰?快說。”
陳銘樞說:“委員長真的就沒想到?此人乃林森,林子超也。”
蔣介石聽完,恍然說道:“啊,是林子超先生,他一向愛清靜,好清閒,還不知他願不願意出這個頭呢,是不是有點勉為其難?”
陳銘樞見蔣介石已有意動,便說:“只要委員長同意,我可以前往勸駕。”
最終,在陳銘樞的勸說下,林森同意出任國民政府主席。
林森這位“國民政府主席”在國民政府中有什麼作用?
林森在國府中看似地位超然,但是事實上只是面旗幟而已,手裡幾乎沒有實權。
蔣介石在離任前為防止林森日後對他形成威脅,特意修改了《國民政府組織法》,明確規定:“國民政府主席為中華民國元首,對外對內代表國家,但不負實際政治責任,更不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亦無提請任免五院院長及指揮五院之權”。
所以,林森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最大的作用便是調和各方的矛盾和衝突,在他這個名義上的元首的遮擋下,各方繼續上演政治甚至軍事上的角逐的同時,也保證了國民政府表面上的完整。林森對此也有自知之明,所以在任時基本與蔣介石處於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不爭也不搶。
1943年5月,林森所乘汽車不慎發生了車禍,當時便有人說肇事車輛是軍統的車,林森被送往醫院治療後受到了“嚴加看護”,所有探病的人都不被允許進入病房。
1943年8月1日,林森主席去世。
林森在去世前曾留下遺願:“驅除殘寇,再造中華”!
林森是位值得人們去尊敬的人。
寧糊塗
林森,國民黨建黨元老,最早一批追隨孫中山的人,從1931年12月23日至1943年8月1日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是民國時期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林森有一個從小青梅竹馬的表妹,但在當年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森的表妹被許配給附近一個富豪人家。當時林森的表妹想和林森私奔,可林森當時受到孫中山的邀請參加革命,自己都是朝不保夕,不敢帶著表妹去。最終林森的表妹在結婚前自殺,從此林森立誓終身不娶,還將表妹的屍骨放在家中以解思念。
可能是最愛人的死使得林森看破紅塵,在國民黨中不拉幫結派、不爭名奪利、不攬權戀權,只是一心做事,這使得林森受到蔣介石、汪精衛等各派勢力的尊重,反而一路官運亨通。再加上林森在國民黨中的資歷深厚,使得他經常成為協調派系爭端的關鍵人物。
1931年12月23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因為抵抗不利、淪喪大片國土蔣介石遭到汪精衛、李宗仁等各派系威逼下野,這種時候誰繼任國民政府主席成了焦點。各派人物吵來吵去差點翻臉,最後有人提議讓林森來當吧,一下子所有人都滿意了。
1932年元旦林森就任國民政府主席,並確定主席為國家元首,不負實際政治責任,說白了吉祥物一個。
林森雖然沒有實權,但做了很多實事。像“西安事變”時力主和平解決,阻攔何應欽的軍事討伐策略;抗戰爆發後在各地演講號召全民抗戰,手書“抗戰必勝”來激勵全國軍民;利用二戰時的有利外交局勢,主持談判廢除中國與歐美各國的不平等條約等。
林森一生廉潔,做事全出於公心;平時生活中也不自視尊貴,就是和街邊賣菜的農民也能聊得高興,被稱為“平民元首”,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所以林森有多次公開批評、彈劾蔣介石的行為,依然受到蔣的敬重。
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車禍在重慶逝世,臨終之時囑咐蔣介石:“務必要光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