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個性——序《新世紀文學的河南映像》

新舊年份之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文學評論專著《新世紀文學的河南映象》面市,本書面向當代文壇的河南作家,選取其中十位代表,分別從“歷史與現實”“寫實與先鋒”“女性與啟蒙”“青年與生存”“外省與世界”五個視角,以論述和訪談結合的方式,對他們的創作進行梳理和觀照,為讀者提供了一把打開當下河南文學的鑰匙。

這本書給我以新鮮感。首先是它的結構與視角。

這些年,研究地域文學的專著大致有一個共同體例,以文學史模式,論述作家群的產生、發展、影響,然後分論各時期出現的作家。為了顯示公正,排序和評價大抵來自官方報告,主流論壇,遵循已有定評,儘量照顧得平衡、周到。這類專著有一個通病——為了強調一地一群作家的共性,大多采用時代的、社會的價值評判,以“文學某軍”“文壇某群”標籤,展示團隊面目,淡漠了個體創造和藝術個性。每一個從事文學藝術創作的人都明白,藝術的生命在於個體的創造性,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可言。任何歸類的論述,標籤的概括,都有可能抹殺藝術“這一個”的價值。如何使理論研究如創作實踐一樣充滿創造性和想象力,不因歸納、概括、類比而破壞作家和作品本身的生動性,對理論研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发现个性——序《新世纪文学的河南映像》

《新世紀文學的河南映像》,李勇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本書作者、鄭州大學文學院的李勇教授選取了十位作家來展開關於河南新世紀文學的討論,擺脫了宏觀論述模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沒有迴避自己的文學觀。他的選擇本身就體現了他對河南文學的認識。當他面對自己的研究課題時,他無意代表官方,顯示統領話語的綜合、全面、平衡。這是他個人的觀點。學術研究和創作實踐一樣,只有充分展示個人思考,才有可能有建樹,有價值。

作者以生活在本土的作家為主視點,避免了籍貫分群,使本書具有明確的地域範疇。十位作家分為五組,以章題概括主旨,突出了觀察作家的藝術取向。這樣分組,便於突顯作家的代表性,雖然做了概括,卻沒有套子設限。以論述與訪談為基本形式,通過與作家交流,切入人生與日常生活,增加了可讀性,豐富了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出生、成長、生活的環境對作家有著潛移默化、烙印終生、無以改變的影響。然而,走過的人生,性格,經歷,閱讀,思考,價值取向,使每個人的創作和追求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差異。作家面臨的創作選擇本來是簡單的,比如,生活與創作的關係——經驗寫作和虛構想象;社會關懷與個體關懷的關係——關注社會還是關注人性;文體與文本——講什麼?怎麼講?寫實,抽象,誇張,變形,意識流……在創作實踐中,這些簡單問題就會變成無限可能性,使作品呈現出千姿百態。評論家的任務,就是從複雜紛紜的文學作品裡發現有價值的創造,從形形色色的作家中選取便於論述個人文學觀的個體。李勇在這本書裡體現了這種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探索作家個性創造與個人道路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為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的文學展廊推出他自己攝取的映象。

发现个性——序《新世纪文学的河南映像》

2020年2月21日《河南日報》第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