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天邊的虔誠——《天邊》

遙遠的雪域高原,覆蓋著太多的不可知。藏民族的特性、宗教的神聖和生命的本質,組成了關於西藏的藝術符號,像藏傳佛教古老的經文,謎一樣地纏繞著陳鈺銘的思緒。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陳鈺銘決意用畫筆觸摸這片神奇的土地,以藝術的形式揭示藏族同胞的生存狀態。於是,他創作了一系列西藏水墨人物畫,《天邊》便是其中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奔向天邊的虔誠——《天邊》

天邊

在《天邊》這幅作品中,畫家運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以近距特寫的視角展現了藏民朝聖途中的情景。十幾個身披藏袍的男女老少行走在朝聖的路上,一路祈禱、膜拜,就這樣虔誠地走向心中的殿堂。畫家沒有用過多的筆墨渲染高原雄闊、蒼涼的自然背景,而是用大量的筆墨集中表現朝聖藏民的神態形貌。但是無論怎樣滄桑的面容,都無法掩飾內心的一份虔誠。那種赤誠、熱烈的宗教信仰已經深深植入他們的血液之中,鑄就了堅韌、頑強、豪放的民族個性。在現實生活面前,他們更相信神性的力量,並祈求為自己帶來幸福和好運。神對於他們是黑暗中透現的光明,是穿越靈魂的慰藉,是美好神聖的嚮往。他們內心始終保留了一處單純的聖潔,猶如高原纖塵不染的湖泊澄澈透明。那是被洗禮過的靈魂,是心靈上的一次昇華。

奔向天邊的虔誠——《天邊》

【晨曲】 29cmX60cm 2013年 水墨設色 配圖與文章內容無關


畫家選取朝聖這一特定的場景,力求從生命和人性的角度開掘人物的內心世界,詮釋生命的存在和精神的本質。在這些朝聖的人群身上,揹負著各自悲喜的故事,太多與生活和命運有關的問題,促使他們向神靈尋求答案。於是他們極度渴望受到神的庇佑,希望通過與神的交流,更深地領悟生命的真諦和愛的本質。相信萬能之神所播種的幸福,都是駐紮在善與愛的根基上,帶領人們走向生命的美好和永恆。於是他們懷著無比的虔誠,穿過坎坷而又崎嶇的長路,將生命安放在神靈的庇護下,祈求憂傷的心會終得慰藉,躁動的生命也可以復歸平靜。神的力量似一泓清澈的甘泉,豐盈潤澤荒蕪的靈魂,令枯乾的生命逐漸豐滿,孱弱的精神更加堅強。

奔向天邊的虔誠——《天邊》

配圖與內容無關

雖然朝聖的路艱辛而又漫長,但那份對神的敬仰,使他們無法停下前行的腳步。即使是在遙遠的天邊,他們也一定要抵達。因為他們相信每向前行走一步就更接近神的指引,更能傾聽神慈愛的呼喚。畫家在用筆墨描繪這些人物的同時,情不自禁地滲進了他的主觀意識。它不僅表現在對人物的刻畫和關注上,還表現在對人生、生命、命運的體驗和觀照上。作品中的人物始終襯著悽愴悲涼的底色,並由此生成層層疊疊的挫敗感、失落感。這種對個體生命歷程中的深刻感悟,完全出自於畫家對生命的理性認識。其根源應該歸結於生命與自然和社會力量的矛盾衝突,在經過歷代的積累以後內化為民族的性格特徵。因此,我們在生命的悲哀之後,看到了隱忍、堅強和執著,這是在沉重壓抑中迸發出的力量,有著震懾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奔向天邊的虔誠——《天邊》

【春風又綠】 29cmX60cm 2013年 水墨設色 配圖與文字無關


在諸多的西藏題材作品中,《天邊》應是陳鈺銘的代表之作。從這幅畫開始,畫家徹底擺脫了對色彩的迷戀,嘗試以純墨的形式表現畫面及人物。這種風格的轉變,也代表著畫家的筆觸由描繪西藏百姓的生活表象,而轉向人物內心世界的精神探索。如果說這幅作品是畫家最初的水墨試驗,那麼在隨後的《天籟》中,這種水墨表現已趨向成熟了。

奔向天邊的虔誠——《天邊》

【春暖】 29cmX60cm 2013年 水墨設色

畫家用黑色與白色組成的水墨語言,突出了畫面背景和主題人物的蒼涼、肅穆之感,使人物的刻畫更具色彩。在畫家的審美意識中,這種簡單原始的墨色,最適合表現雪域西藏的凝重蒼茫及藏族同胞的率真虔誠。由這兩種色調構成的濃淡過渡和對比衝突,增加了畫面整體的層次感,人物的造型充滿張力,同時也使人物形象的描摹多了幾分寫意的成分。黑白的搭配,不僅沒有減弱作品的原有意境,反而為格調氛圍的營造起到了顯著的提升作用。陳鈺銘是極具開拓意識的人物畫家,藝術的思維總是不斷伸向未知的遠方。對待水墨人物的創作,他常懷著朝聖般的虔誠不停地探索。

奔向天邊的虔誠——《天邊》

陳鈺銘,生於1958年12月,河南洛陽人,1976年入伍。·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結業於中國美院中國人物畫高研班。·曾任總政治部解放軍畫報社美術編輯,主任編輯,總政治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創作員,一級美術師。全國青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中國畫院院外畫家。中央文史館書畫院藝術委員。解放軍美術書法創作院藝術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