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天真烂漫的孩童世界里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惊喜和奇妙,清新温柔的轻风拂过人们的脸颊,将我们的视线带入到了一个美好恬静的环境里,这是宫崎骏为我们描绘出来的一幅“温情画”。

这里有可爱童真的孩子,这里有温柔慈祥的老人,这里还有勇敢无畏互帮互助的大人,这就是《龙猫》中的美好画面。

《龙猫》是由宫崎骏执导,日高法子、坂本千夏、糸井重里配音的动画电影,于1988年4月16日在日本上映。高清重制版于2018年12月14日在中国公映。

该片讲述了草壁达郎的妻子草壁靖子生病住院后,他带着草壁皋月(小月)与四岁的妹妹草壁米(小梅)回到乡间居住,在乡间的日子里,两个孩子与龙猫之间的温暖故事。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相较于其他影片,《龙猫》是宫崎骏影片中较为特别的一部,它没有《千与千寻》宏大璀璨的神仙世界和富含深意的隐喻,没有《风之谷》壮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幽灵公主》深刻略带晦涩的主题,但却是被日本《电影旬报》评为当年十佳之首的影片,也是宫崎骏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

三十年前的作品,三十年后依然是经典,这就是《龙猫》的成功之处,在各种动画电影泛滥的今天,《龙猫》依然能唤起每个人心中的那份温柔和美好。

《玩具总动员3》中,特别出现彩蛋镜头,以向《龙猫》致敬,《超能陆战队》里,大白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龙猫》,大白的角色设计总监金进(JinKim),对自己借鉴《龙猫》的事直言不讳,并称宫崎骏是自己的人生偶像。

龙猫形象甚至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这些并不全是《龙猫》留下来的“精华”,它之所以会成为老少皆宜的动画,不单单是精美的画面和高创意的内里,更是因为《龙猫》中渗透出来的那份美好和温馨,那是足以在任何时候填充观众孤独内心的东西。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而这些美好和温馨的背后,藏着太多宫崎骏影片的风格,本文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 视角“反”化:观众视角的“艰苦环境”VS孩童眼里的“新奇美好”
  • 人物“美”化:邻里乡亲和谐互助的“世外桃源型”人物关系
  • 结局“圆”化:以温柔暖心治愈孤独悲伤的“圆满型”结尾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01 视角“反”化:观众视角的“艰苦环境”VS孩童眼里的“新奇美好”

《龙猫》的故事以一次搬家开始,随着草壁先生带着小月和小梅来到乡间的房子,映入观众眼帘的便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轻风拂过的爽朗,宁静祥和的乡间风情,正在我们陶醉于这一幕幕美好的画面时,他们到达了房子。

小月和小梅下车后跑到房子跟前,摇摇欲坠的柱子成为了她们嬉戏的工具,掉落的木屑也能让她们哈哈大笑,这是影片对他们将要居住环境的交代。

打开门的那一瞬间,一堆堆黑压压的小东西慌乱窜逃,但小月和小梅却充满好奇地走了进去。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在邻居小男孩勘太向她们大喊,“你们家是鬼屋”的时候,小月和小梅并没有害怕,印象中小梅对这个“恐怖糟糕”的环境说了这样一句话:

“人家才不怕那些呢!”

破烂陈旧的老房子,门前摇摇欲坠的木柱,屋内灰尘漫天到处黑暗,这样随时都可能被大风刮掉的屋子,在观众的视角看来就是“艰苦环境”,但在宫崎骏的风格中,他通过孩子的视角来呈现。

一幕幕“惨淡”的场面,在孩子的眼里却充满了“新奇美好”

她们可以围绕摇一下就会掉木屑的朽烂柱子玩耍,她们可以因为楼梯上掉下来的橡子而继续寻找,她们可以好奇地追着屋内的“小煤球”,在她们的眼里,这些都是让人惊喜又惊奇的东西。

这正是宫崎骏影片的风格之一,他擅长采用“视角反化”来交代故事背景或者环境基础,观众视角里的“艰苦环境”,却是孩童世界里的“新奇美好”。

这样的对比式视角呈现,正是为影片的温馨和美好奠定了基础,因为无论多么惨淡贫寒的环境,在孩子的视角里,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让人舒心又美好的一面。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生活或许并不美好,但在《龙猫》中,所有的不美好都可以消除,这是专属于孩童世界的神奇,面对小煤球我们可能本能地会联想到恐惧,但在孩童视角里却是神奇,面对破旧的房屋,我们可能本能地联想到了艰苦,但在孩童视角里却是欢乐。

《龙猫》中宫崎骏正是通过视角“反”化来衬托孩子世界的美好,在对比之下,观众很容易进入到宫崎骏营造出来的那个孩子能看到的“神奇世界”里。

这便是影片的温馨,在这个孩童的“神奇世界”里,没有反派,没有恶人,更没有伤害,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成真,这是宫崎骏影片中塑造出来的唯美之处,也是多年后每一个观看《龙猫》的人都向往憧憬的温馨之处。

在孩童的视角里,风是龙猫巴士从身边飞奔而过,水中涟漪是它留下的脚印,林中倾泻而下的积雨是龙猫在跺脚,黑夜里的怪声是龙猫在玩耍,橡果是世界上最赞的礼物,真诚的祈祷种子都能发芽。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这些唯美的画面里,藏着的是宫崎骏对美好的描绘,也是每一位观众的至高向往,而这些在影片中都是以“视角反化”来展现的。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02 人物“美”化:邻里乡亲和谐互助的“世外桃源型”人物关系

影片中的人物并不多,草壁先生一家四口还有住在乡间的邻居们,在到达破烂不堪的房子后,草壁先生必须要打扫一番,而邻居奶奶就出现了。

她帮助他们打扫屋子,在小梅踩到“小煤球”的时候,她说自己小时候也见过,她并没有像现实中有的大人一样去吓唬孩子,她总是以一个慈祥温柔的形象出现,而她也温暖了小月和小梅这两个孩子。

在草壁先生去学校之后,她会帮忙照顾小梅,在影片的最后,小梅因为抱着玉米去找妈妈而走丢了,她心急如焚,会帮忙寻找。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小月和小梅的妈妈生病住在医院,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她们两其实算是“不幸的”,受不到母亲的照顾,父亲因为是研究人员陪伴她们的时间也并不多,所以邻居奶奶是她们亲情的填充。

邻家男孩勘太是个害羞、内向的男孩,但是他却会默默地帮助小月和小梅,小月和小梅下雨天没有带伞,他会把自己的伞给她们,自己淋着雨回家。

在小梅走丢后,勘太骑着车到处去找,一个内向羞涩的大男孩,但却有着一颗热心和一腔热情。

在这个恬静的乡间里,有慈祥温柔的老奶奶,有害羞热心的大男孩,更有一群互帮互助的邻里乡亲,在小梅走丢后,邻里乡亲都来帮忙寻找。

这是影片中宫崎骏为我们勾勒出来的最温馨的画面,这是一个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更没有争吵打闹,有的只是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美好场景。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小月小梅的父母更是美好的人儿,影片中,小月告诉父亲,老宅有些古怪,父亲却微笑着说:

“那可太棒了,住鬼屋是我从小到大的愿望。”

小月告诉母亲,老宅是个鬼屋,母亲却微笑着说:

“鬼屋? 我最喜欢鬼屋了,好想早点出院见见妖怪们。”

他们因为工作和生病的原因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但却时时刻刻牵挂着她们,会为她们的开心而开心,就连生病的妈妈也是满心的乐观。

这就是《龙猫》中的人物,他们也是俗世中的普通人,但在宫崎骏的点缀下,他们成为了被“美化”的人,因为宫崎骏要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温馨美好的“世外桃源型”人物关系。

在这里,爸妈可能不常在身边,但却一直想着我们,在这里,邻居奶奶会为你的安危牵肠挂肚,在这里,可以很快交到好朋友,在这里,还有可爱的龙猫陪伴着我们。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人物“美”化,是《龙猫》中为观众勾勒出来的一幅盛景图,这里没有反派,没有坏人,更没有伤害,有的只是所有人都和睦互助,相亲相爱,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型”人物关系,正是宫崎骏影片风格的另一特征。

美好温馨的画面需要温暖慈祥的人儿来填充,这便是《龙猫》中塑造的人物,他们都是“美”的化身,将那份温馨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03 结局“圆”化:以温柔暖心治愈孤独悲伤的“圆满型”结尾

影片中,小梅听到妈妈不能出院回来,便在和姐姐大吵之后,独自抱着给妈妈准备的玉米去找妈妈,在路上小梅走丢了,而在寻找小梅的过程中,邻居奶奶在池子里发现了一双凉鞋,那时,我们每个人都处于紧张之中,生怕小梅出事,当小月说出那不是小梅的鞋子后,观众也跟着释然了。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但那双跟小梅的鞋很相像的鞋子到底是谁的?影片中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设定?

在影片播出后,很多网友都发起了一个疑问的猜测:在龙猫巴士驮着小月找到小梅后,小梅的影子不见了,是不是小梅真的出事了。

而关于“龙猫”很多人都说它是“死神”,这些看似透露着悲伤的猜测为影片镶上了一层“悲剧”的属性,对于这两个猜测和说法,吉卜力其实早已发出辟谣声明:

《龙猫》里完全没有龙猫是死神、梅已经死去的这样的设定 至于“影片最后梅没有影子”,仅仅是因为我们认为没必要,所以省略了而已 。

虽然吉卜力对此做出了声明,但每当观众看到那一幕幕隐藏着的影片留白时,内心总是不免会有些许凄凉和悲伤,但宫崎骏却为我们“圆”化了结局。

《龙猫》在小月一家的大团圆中结局了,没有所谓的“龙猫是死神”,没有所谓的“悲剧”,有的只是妈妈痊愈出院,全家人手牵手回家的圆满。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这也正是宫崎骏“结局圆化”的风格,抹去了可能出现的悲伤,隐去了可能出现的孤独,为这里新奇的环境,美好的人儿,温馨的画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以温柔暖心的结尾收场,将影片中潜藏着的那些悲伤和凄凉都化解了,小小年纪的孩童需要自己强大勇敢,宫崎骏以“结局圆化”的风格弥补了她们孩童世界的孤独,生病住院的妈妈可能随时病重,宫崎骏以“结局圆化”的风格填充了她健康回家的愿景。

《龙猫》从开始的清风绿树到最后的一家团圆,是以温柔和暖心为这个“新奇世界”画句号,细细品来,过程中肯定存在着一些让人神伤的东西,但宫崎骏总能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将那些不如意抹去,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幸福温馨的画卷。

这正是《龙猫》之所以会三十年依然百看不厌的原因,它写尽了世间的美好和温暖,道尽了人世的温馨和幸福,可以治愈所有的悲欢和无奈。

无论你是天真烂漫的孩童,还是初长成人的少年,或者成熟稳重的中年,在《龙猫》里,你总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没有年龄界限,没有时间隔阂的一部作品,任何时候看,都会很暖心。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04 结语:生活并不完美,但要用温柔之心去拥抱生活

视角“反”化、人物“美”化、结局“圆”化,这是《龙猫》中展现出来的宫崎骏作品风格的三大特征,正是这三大特征,让《龙猫》成为了经典之作,每次观看,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新奇世界”,和睦互助的“世外桃源型”人物关系,圆满幸福的收场。

而这些影片中呈现出来的美好和温馨,都来源于宫崎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41年1月5日,宫崎骏出生于日本东京,恰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的童年里没有可爱温暖的龙猫,没有温柔慈祥的邻居,有的只是战争、疾病、和抛弃。

他目睹过战火连天、民不聊生,见证过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战争结束后,宫崎骏的母亲却因患肺结核而卧病在床。

他的童年充满了悲怆,但这些却让他成为了一个温柔的人,生活并不完美,但他却选择用温柔之心去拥抱生活,所以,他才会用一幕幕温馨美好的动画来填充我们生活的不美好。

以《龙猫》为例浅析宫崎骏影片风格的3大特征

《龙猫》正是宫崎骏对温馨美好向往的产物,它是一部治愈系作品,用温情和美好的画面治愈生活中处于悲伤中的人,用欢乐和新奇的场景治愈生活中处于恐惧当中的人。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生活并不是完美的,宫崎骏的童年是不幸的,所以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治愈系”的故事,生活并不是完美的,我们可能会经历艰苦的环境,可能会面对未知的恐惧,也可能要承受病痛的折磨,但我们依然要用一颗温柔之心去面对这些。

《龙猫》以独特的主题、奇妙的想象和温馨美好的画面,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温情图”,这是宫崎骏影片风格特征的诠释,也是他对生活美好的憧憬,更是为观众勾勒出来的幸福画面。

天真烂漫的孩童、质朴淳厚的邻里,绿树田野的殷实,爽朗清脆的笑声,这些影片中的画面深深地烙在了观众的心里,也打开了观众温馨美好的回忆。

能码字,能追梦,治愈系90后女孩。用最暖的文字,治愈最孤独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