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美國小說家斯蒂芬金一向以恐怖懸疑小說聞名,但是有這麼兩部著作卻讓人意外,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贖》,另外一部是《綠裡奇蹟》。

雖然這兩部鉅作,後來都改編成了電影上映,特別是一部《肖申克的救贖》,更是讓斯蒂芬金風頭無兩,但是不管是斯蒂芬金本人,還是作為一個觀眾,我都更傾向於向大眾推薦後一部作品《綠裡奇蹟》。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一)監獄題材是亮點,當絕非唯一看點

這些年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監獄題材”的電影確實出過不少精品,比如《越獄》,比如《監獄風雲》,都是足以在影史留名的。

而這部《綠裡奇蹟》,同樣也將視角放在監獄那狹小的空間裡,而更絕的是斯蒂芬金,將視野進一步縮小,將全部的筆墨放在了“E區”死刑犯區。

在保羅(湯姆漢克斯飾)帶領下,E區一直以一種善良,以一種善意的態度,迎接著每一個從這裡離開的罪犯。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即便那些人都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即便那些人都罪有應得,可是在保羅的帶領下,即使面對死亡,即使面對電椅,罪惡與善良,還是在那一刻達成了和解。

很多人,都說斯蒂芬·金將一個死刑監區的故事寫的太溫情,把最後一公里的斷頭路,稱為“綠色旅程”也是一種矯情。

畢竟對於監獄題材,畢竟對於犯罪懸疑題材而言,暴力、殺戮、恐怖,就是最大看點,而這部電影裡確實也有這些看點:

比如劇中的電椅,在美國好萊塢電影題材裡向來就是恐怖的象徵符號;

比如發狂的佩西,瘋癲的“比利男孩”,也一再為這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加上一層恐懼色;

而監獄整體的肅穆與空間上的壓抑,也著實讓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很難從那種緊繃的環境中走出來,畢竟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從骨子裡就帶著一絲血腥的意味,更別提恐怖大師“斯蒂芬金”筆下的監獄世界了!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較量

其實從黑人“咖啡”走進監獄的那一刻起,整部電影,整個故事的內核就已經從惡變成了善。

特別是電影中黑人“咖啡”稱呼所有人為“boss”,這本身就是斯蒂芬金在故意弱化監獄背景,而最有趣的一個細節大概就是黑人出手為“保羅”治好了膀胱炎。

在晚上回到家以後,保羅第一件事情是解開了妻子的圍兜,從這些細節,從這些暗示,其實已經預示著斯蒂芬金在試圖將這部電影往美,往善之上引導。

只是寫出無數恐怖懸疑小說的大師“斯蒂芬金”,實在是太習慣了用驚悚去表達故事的跌宕起伏,在給監獄設定了“佩西”這個喜怒無常的定時炸彈以後。

還加入了“比利男孩”這個窮兇極惡的暴徒。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一邊是“保羅”帶領的四人專業小組,他們代表善,代表正義,另外一邊是“喜怒無常”的新人佩西,是新加入的“暴徒”。

一場善與惡的較量,一場正義與邪惡的爭鬥,卻被斯蒂芬金將全部的戲點都加在了一隻叫“金格先生”的老鼠身上。

在斯蒂芬金筆下,這一隻老鼠,更像是一隻試金石,測試出誰是善良的人,比如第一次保羅四人撞見這老鼠的時候,他們雖然也有過踩死它的念頭,但是內心裡他們卻只會認為它非常可愛,特別是在它展現了自己的能力以後,他們也願意在這個冰冷的監獄裡,為它留下棲息之地。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而新人“佩西”卻恰恰相反,從一開始,他就一直對這種老鼠虎視眈眈,他認為這隻老鼠是闖入者,他認為這隻老鼠是罪惡,特別是當他看到監獄裡所有的人都和這種老鼠保持和善,都和這種老鼠和平相處的時候,他更認為這隻老鼠是“闖入者”。

其實也並不例外,從一開始,他希冀於親自動手執行“電椅”,親自動手監刑開始,我們就應該明白他內心深處的惡。

而新加入進來的“比利男孩”,可能就是徹頭徹尾的“罪惡化身”,從他進監獄起,他就一直在挑釁保羅四人組的正義。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最能反映他真實內心的一場戲,大概就是在,保羅下藥迷暈“比利男孩”,他突然暴起的一幕:

在黑人“咖啡”走出監區的時候,他突然站了起來,一把抓住了黑人的手,說了這麼一番話:

我知道你們要去幹什麼,我就是罪惡。

他的狂笑,他的譏諷,他眼神裡的不屑,對比起黑人臉上的忐忑與害怕,就是斯蒂芬金為這部著作,為這部電影埋下的最重要的一場戲:

天使與魔鬼的一場爭鬥,善良與邪惡的一場較量。

善良的人,怕黑,怕看不見,罪惡的人,躲在暗無天日的世界裡狂歡,叫囂,這種情緒的放大,這種氣氛的渲染,斯蒂芬金通過死刑監區這個狹窄的空間,將其放大的無限大,這大概就是斯蒂芬金的本事吧,也是他試圖通過“監獄題材”,想為我們放大的一個真實世界。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三)電影大結局與隱喻

對於美國電影而言,“種族歧視”這個話題可能是永遠越不過去的一道坎,在這部《綠裡奇蹟》裡,譏諷味更濃。

比如電影中,所有的“惡棍”,所有的罪惡,都是“白人”,而善良,正義,都放在了“咖啡”這個魁梧的黑人身上。

他像是一個小孩,進監獄當天就對保羅說怕黑,他像是一個天使,從他走進監獄的那一刻起,就為監獄帶來了光與明。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保羅因他解除了病痛,生病婦人因她重獲新生,“金格先生”因他得以延續生命,在電影裡他們提到了一個詞“神蹟”。

其實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斯蒂芬金想要表達出來的思想,否則到了電影大結局的時候,斯蒂芬金一定會讓保羅等人,不顧一切將“神蹟”從電椅上解救出來。

而斯蒂芬金的選擇是讓正義親手殺死正義,讓善良親手殺死善良。

電影的這種大結局,一方面是增加了本片的悲劇感,另一方面也是斯蒂芬金一直以來的藝術追求,那就是從恐懼中獲得新生,從絕望中收穫希望。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結合《綠裡奇蹟》的時代背景,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那些年,全國三分之一的人處於失業狀態,人人自危,人人恐懼。

而在恐懼之中,在絕望之中,人們也應該心懷希望,人們也應該心懷希冀。

就像是電影中黑人“咖啡”對保羅和“金格先生”的傳承,即便他自己已經失望於世人,即便他自己已經無法再成為自己,但是他還是希望像保羅那樣的善良,像“金格先生”那樣的可愛,都能夠長久的流傳下去。

這部上映於1999年的電影,長達三個小時,也許對於很多人都是一場折磨,但是隻要你用心去體會,只要你用心去跟隨自己的內心。

電影《綠裡奇蹟》背後:斯蒂芬·金筆下善良與罪惡的一場和解

斯蒂芬金與湯姆漢克斯

其實你也能從這部跌宕的劇情中,收穫很多更符合真實,更貼合內心的東西,那也是斯蒂芬金在書裡最想告訴世人的東西:

比如善良與罪惡,終歸要在死亡面前達成一次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