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神話體系怎麼統一不起來?

讀書少莫要騙我


題主想說的應該是中國的原始宗教包括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為什麼都是多神制?不像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宗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都是一神制。

如果論起“統戰工作”,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做的要好得多,特別是道教,連如來佛祖在“西遊記”中都被道教“統戰”成為仙界“五老”之一,佛教雖然說要差一點,但是佛教的大佬們也在民間有著數不清的分身,其實是變相吸納民間傳說中的偶像。

其實西方的原始宗教和中國的道教一樣都是“多神制”,例如古希臘,古羅馬的眾神,還有北歐蠻族信奉的各種神祇,林林總總好不熱鬧。直到基督教逐漸成為西方的主要宗教宗教,歐洲各國也都以基督教為國教,當了老大的基督教遠沒有中國“儒釋道”三教的“好脾氣”,“一神制”的基因,導致基督教極度排斥其他教派,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被宣佈為異端邪教,教民被稱為“撒旦”“女巫”被壓迫,被驅逐,甚至被殺死。

在西方你絕對看不到一位基督教徒去清真寺廟禱告,你也看不到伊斯蘭教徒去基督教教堂懺悔,但是你可能看到一位中國人從基督教教堂出來後,又急急忙忙買好香燭趕到佛教寺廟去許願,“多神制”的宗教基因,使中國人更容易接受多個宗教兼容幷蓄,在信仰上也更加多元化。

在中國,儒教,佛教,道教三家大有三分天下之勢,但是中國人的宗教觀一直是兼容幷蓄的,“儒釋道”道教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中國文化也在三種宗教的影響下逐步發展。

有一種說法,中國古典知識分子在年輕的時候都是儒家,講究上進,入世,力求包容宇內,兼濟天下,名滿列國。中年人都是道家講究兼容幷蓄,修身養性,放浪形骸,老年人都是佛家,一句話“四大皆空了”,講究看透一切,生死不悲。

中國宗教在包容性上是做的非常好的,“和尚”“老道”不光在“紅樓夢”中能結伴而行,度化賈寶玉,互相之間在神祇上也能不停滲透,相互交流,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在成仙之前明顯走的是道家的路子,成仙之後,當的也是道家的真人,在被玉帝驅逐後,“搖身一變”成為佛教大佬金蟬子的保鏢,經過西行考察後,“轉業”當了佛教的佛陀,“西遊記”流傳了幾百年,沒人覺得不妥,但是這種“幹部交流”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初,就曾經有“化胡為佛”的說法,聲稱佛教是老子創立的,方便傳教。道教則把如來佛祖列在“五老”之列。反而是西方“基督教”“伊斯蘭教”互相敵視,乃至於互相殘殺。

在歐洲持續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以收復阿拉伯穆斯林入侵佔領的土地的名義對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的戰爭,前後共計九次,統稱為“十字軍東征”,這是典型的宗教戰爭。

伊斯蘭教國家則是不停地對西方進行滲透,公元1453年5月29日,基督教名城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此後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改名伊斯坦布爾,因為這一天是星期二,導致希臘的基督教徒普遍把星期二當做一週中最不祥的日子。

所以說,中國的神話體系早已完成天下一統,“儒釋道”三大主要宗教,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學習,早已緊緊纏在一起,就像中國所謂的“八大菜系”,花樣雖然不一樣,搞清楚了,無非是“煎炒烹炸”等等,各有各的側重而已。


醉美木瀆


新搜神記,用科學和歷史打通神話的任督二脈。

因為中國太大了啊!

不說別的,就著名的“希臘神話”,希臘的面積與中國是一個數量級嗎?你說歷史?是,希臘神話據說是來自公元前沒錯,可公元后呢?被一個個征服者按在地上摩擦。他們的神話也就成為歷史文物了。中國和它最接近的就是《山海經》上的故事。

可能有人會說《山海經》看不懂,那你肯定自己能看懂原本拉丁語的希臘神話?等它被中國人看到時都不知道過了多少手了。先是翻譯成英文,然後翻譯成中文,每一次翻譯都是一次再創造。而且還不知道最古老的本子是不是這樣。

什麼叫“統一中國神話”?你知道這個範圍是多大嗎?中國神話就現在我的發現至少具備三個維度。

首先是時間的維度,一般分為三個時期,即戰漢期,唐宋期,明清期。(戰漢之前現有的資料太少,《山海經》一般認為是戰國作品。但這並不意味在戰國之前和明清之後沒有新的有神話元素的作品出現。)彼此間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戰漢期代表作品是《山海經》,《神異經》等作品,配以漢代畫像石,帛畫,這一時期的神話原始古樸,雄渾壯麗。唐宋期神話的代表是唐宋傳奇故事,多見於《太平廣記》,《夷堅志》,配以敦煌壁畫,大足石刻,這段時期因為佛教進入,道教興起,神話更繁麗,元素眾多。明清期是中國神話的最後定型時代,這一時期的神話很多更表現於娛樂性和說教意味,但故事更加長篇完整,佛道儒三教更為統一,代表作就是《西遊記》,《鏡花緣》等等,相配的有各種民間彩畫,壁畫。

第二個維度是空間性,從南到北,每個省,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特色。相似的崇拜,不同的地域都有很大區別。東北的四大門和華北的四大門就不同。藏傳佛教中的大日如來和南傳佛教裡的釋迦摩尼不同。同在四川,觀音可以是妙莊王的三女兒,也可以是烏尤大士。同在嶺南,哪吒可以是太子爺也可以是小兒國的國王。在這裡面,存在同一人物被不同的人群分別賦予正邪截然相反的形象,最典型的無過於蚩尤,在漢民族的神話中,他往往是惡魔的形象,但在少數民族神話中,他卻是祖神和英雄。五十六個民族至少有不下百個神話體系。比如同是藏族,西藏藏族和四川藏族的體系就不同,漢族內部的神話體系更是錯綜複雜。

第三個維度是階級性,神話在不同的層級是不一樣的,奉老君為祖師的鍋爐匠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懂什麼是“道可道,非常道。”同樣,紫禁城欽安殿的道士不會聽過真武為屠夫的傳說。《西遊記》裡如來只是五方五老之一。而很多道士相信玉帝就是帝釋天。這就更一步使神話複雜起來。在古代體系中,高居頂點都曾是國祀崇拜,也就是國家神話。那裡面曾經有大禹治水,后稷感生。其次是宗教神話,佛教,道教,儒教都有不同的神話。再下是民間神話,但過去一般理解成民間故事。而文人創作的小說屬於神話文學。如此浩浩蕩蕩的數量,光整理出一鱗半爪就足以耗費人的一生了。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任何一個的神話都可以和希臘羅馬神話匹敵,哪像其他國家的神話,就幾本古書就搞定了?

而且這三個維度是彼此嵌合的,時間、空間、級別相互影響,造成神話數量呈立方上升。比如現在大部分人所瞭解的“上古神話”,其實是上個世紀中國神話大師袁珂汲取中國古籍中的神話元素,模仿希臘神話進行的再創作。它成功的地方就在於讓很多人認為它是真正的上古神話。事實上有如對著化石還原的恐龍。其實是無法真正復原的。因為這種誤差,造成了女媧這樣的上古女神在現在人們印象中過高。其實這是根據社會進化論中的“母系社會”位置來的。事實上在漢代畫像石的神譜中,伏羲女媧都在西王母之下。還有在《左道》中,作者指出,中國神譜的等級是“家神

統一中國神話體系的難度恐怕不下於統一太陽系。以前也不是沒人努力過,有一本古書《歷代神仙通鑑》就統一了歷史上的神話故事,可按照神話的定義,它就不是神話,因為很多人相信,神話就應該是古代的,而且是歌頌神和人的勇氣的。他們感覺這本書原創太多,不是神話。就像你把希臘神話和漫威故事統一了,會有人承認它是神話嗎?

所以神話不可能統一,只能創作成故事,而這些故事能夠被多少人接受就只能見人見智了。就像傳統神話故事《關公斬蚩尤》,雖然宋朝就有了,但有些人就是不承認它是神話,因為無論關公的粉還是蚩尤的粉都不少,要愛豆打一架,一勝一敗,肯定有粉絲不高興,當然不承認。

信仰內部都不統一。光漢地佛教都有八宗。現代的道教似乎要簡單點,只有“正一”和“全真”兩派,這是沒算少數民族的道教和南方的“師教”。但就這兩派下面還有很多支派。像“全真七子”,就一個傳一派。

而且統一未必是好事,往往伴隨文化的消亡。古埃及、希臘、羅馬毀滅了,它們的神話就統一了。印度現在還在,它們的神話就沒統一,要不印度教早成世界第三大宗教了。日本神話也沒統一,我們熟悉的其實只是一本來路不明的叫《古事記》的古書。美國神話也沒統一,所以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知道美國有多少個基督教宗派不?四千多個。相比之下,統一中國佛教,道教內部都要簡單點。

因此,不要想中國神話能統一,我們能夠做的,最多是創作一個個好看的故事罷了。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337248798151500"}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日本神話……相比較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單一神話,中國的神話體系不統一,這是不爭的事實。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國土面積廣闊的中國,神話多源頭並不奇怪,不像那些單一神話國家就那麼大的巴掌地。儘管中國神話多源頭,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部分的神話也在不斷融合當中。

這種神話融合,在後世的文學作品有所體現,比如《西遊記》當中,既有原始的女媧補天,又有道家的仙人,還有印度來的菩薩。那麼,中國最初的神話是如何的呢?

中國神話研究有很多學者,這裡僅僅引用茅盾先生的分法,他把中國上古神話分為三個區域,即北部、中部、南部,它們為中國神話系統的根基。

北部神話是指黃河流域的神話,主要講述的是四五千年前炎黃部落聯盟的神話,擁有神農、伏羲、后羿、黃帝、炎帝等等神話人物,他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些。

中部神話是指長江流域的神話,古代這裡巫祀盛行,戰國七雄的楚國就以“好巫信鬼”出名。在屈原的作品,你能看到大量的神話人物,詩文如“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

南部神話是指嶺南一帶的神話,這一帶的神話大多保存著大量的創世史詩當中,可謂是多姿多彩。著名演員唐國強,年輕的時候曾參演《孔雀公主》,這是根據傣族神話改編的電影。

中國的上古神話體系,還可以按照東、西來劃分,東邊的屬於蓬萊神話體系,西邊的屬於崑崙神話體系。

蓬萊神話體系,很有一番仙家的味道,核心的內容是追求長生不老。當年的秦始皇,就相信這一套,還派人去東邊尋找仙藥。這類神話主要有鯤鵬神話,以及蓬萊、方丈、瀛洲的神山傳說。

崑崙神話體系,帶著濃厚的原始的自然崇拜痕跡,神靈、人類、禽獸、植被受到尊重,不少神話主角的登場形象,屬於人首獸身、鳥首人身之類。至於崑崙神山,更是顯赫的存在,絲毫不亞於希臘神話裡的奧林匹斯山。

中國上古神話注重的是族群最根本的問題,其功能就是為解釋最基本的概念,像宇宙問題、人類起源等等。

隨著文明的進程,各個不同區域的神話體系產生接觸,很多神話基於共同點而最終融為一體。但是,仍然有眾多的神話保持獨立性,並沒有納入統一的神話系統。

另外,中國的神話體系還注入一些外來因素,最典型的是佛教神話體系。可以這麼說,有寺廟的地方,就流傳著佛教的神話。甚至,佛教神話體系還影響到中國人的往生世界,比如轉世輪迴的觀念、地獄裡的地藏王菩薩。

綜上所述,中國神話“不統一”,但不失其精彩。祖國不同區域的神話,各有各的流光溢彩,都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那個世界裡,有神山、有異獸、有鯤鵬、有神佛,何嘗不美哉……


子屠龍


怎麼統一?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體系,中國的神話體系大致分為儒教體系,道教體系,佛教體系,民間體系,上古神話體系。

儒教體系除了元明清,基本都是國教體系,皇帝祭天,用的就是儒教體系,可以說是官方體系,儒教天地君親師,天為昊天大帝,三界至尊,古時候皇帝稱為真命天子便是自詡為為昊天大帝之子。


道教最高神為三清,道祖太上老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就是道,就是太上老君,二為陰與陽,三為三清,也就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佛為外來教派,最初是依附道教,搞的老君化胡為佛那一套,中國佛教最高為如來。


民間體系比較雜,大致上為玉皇大帝統領三界,是將儒教的昊天大帝與道教的玉皇大天尊合二為一,稱為玉皇大帝。

上古神話體系就是女媧,伏羲那一票,幾大系統都尊上古體系。

每個教派的教義不同,怎麼能統一神話體系呢?


SMILE大少爺


中國的神話體系統一不起來的原因應該是太多,太繁雜了!中國遠古時期的神話成一個體系,混沌,盤古,伏羲,女媧等等,這些上古時期的神話人物在我們祖先還在對這個世界懵懂無知的時候被塑造出來,供祖先膜拜!在後就是道教的興起,一個封神榜分出了天,地各路神仙的職責和位置!在然後佛教的進入,讓已經繁雜的中國本土神話體系變的更加的繁瑣,三界劃分,五道輪迴,西方的極樂世界,地府十閻羅,燃燈古佛的地獄不空,世不成佛,這些原本中國本土神話文化裡摻雜了外來的文化。所以中國神話體系裡有太多的文化內容,所以也不可能統一起來,畢竟時間線也不可能捋順!上古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這三個文化各自成自己的體系!總結一句就是,中國歷史太長了……


火星駐地球記者


因為佛教系統是外來的吧。

《西遊記》是人的作品,但也反映了中國人信仰文化的混雜吧。

中國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據說,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後,由龍樹(原本是婆羅門教弟子)搞出來的,有種說法說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興起,使得佛教越來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對巫術、咒語、偶像等的,但婆羅門教徒把咒術和荒誕故事大量的帶進佛教了,並模仿婆羅門教,出現大量多頭多臂的佛菩薩形象,如千手觀音等…所以,小乘佛教認為中國人所信的佛教其實是印度教,如《西遊記》的諸多鬼神,又如閻羅王便是印度教的神祗…

在中國,許多人一邊鄙視印度人,一邊又去寺廟燒香跪拜印度人(諸佛諸菩薩都是印度人),並信仰印度人所創造的佛教,這是否很矛盾?

按佛教,佛自稱是覺悟了的人,即使他所謂覺悟了他也不是神,他仍無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去統管萬有並保佑別人,佛經也明明說了佛只是教導者,是不佑人的……但許多佛弟子為了騙錢,撕謊說佛能保佑人升官發財賜平安等,誘騙許多中國人去跪拜印度人…


思辨真相


說明了咱們華夏族的開始並不一個部落!而是不同的部落合併而成。有信仰鳥類的東夷各族,也有信仰太陽神的部落。其實龍🐲的形象也是這樣來的,圖騰是蛇的部落打敗收服了鹿圖騰部落,於是為了統戰蛇頭加鹿角,再收服了鷹部落於是爪子也有了,但也有問題!就是龍差不多定形了!可擴張統一之戰還未停止,於是為了內部人員的思想統一,就🐲生九子了,九代表虛數,很多的意思!並不是就是九個。這樣幾代人之後大家都是龍的傳人,還有鳳也是這樣形成的,可龍與鳳的統一,圖騰就不好畫了!老祖宗的智慧令人歎服,我們一起結婚吧!看問題解決了,你說圖騰是麻雀怎麼融入?也簡單,鳳凰也生了九鳳,九鳳再生百鳥,一樣是龍鳳的傳人。

圖騰解決了,可信仰的神不能這樣統一,於是誰娶了誰,誰嫁給了誰!那個天帝管東方,那個又管錢,如果王朝不更迭,部落聯盟首領不換隻是一個部落說了算!也就定下統一了!可掌權者的更迭,神系也一樣變動,信仰玄鳥的商把九天玄鳥貢入神榜,混亂就是這樣開始了!


天門觀雪


中國的神話體系,其實挺清楚的啊,但前提是,大量眾多的民間神話傳說,你要自己有取捨,否則,說法太多,自相矛盾,永遠說不清。

中國的神話是二元神話體系的存在,尤其是以中國神話元素為主的中國網絡文學。

總得來講,邁入第21個年頭的中國網絡文學,佔據主要創作份額的虛擬神話類體題小說,還是在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所組成的二元神話體系內。《西遊記》是一個核心,《封神演義》是另一個核心,圍繞這兩個核心的,是各類民間神話傳說。

在這個二元神話體系下,形成了四大主神家族:第一家族是昊天上帝和瑤池王母為核心的家族;第二家族是女媧和伏羲為核心的家族;第三家族是鴻鈞道祖和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為核心的家族;第四家族是如來佛、燃燈古佛和彌勒佛為核心的家族。其餘所有神話家族、勢力和人物,都直接歸屬或間接歸屬於此四大家族。

昊天家族實力最強,如來家族完全聽命於昊天家族;鴻鈞家族表面上完全聽命於昊天家族,但背地裡,還得考慮女媧家族的面子;女媧家族,實力第二,明面上不敢對昊天家族怎麼樣,但背地裡,小動作不斷。

現今的虛擬神話類體題小說,依舊是“困”在這個體系時,沒有創新,這一方面,說明了《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巨大寶藏作用;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網絡文學想象力的悲哀。在此基礎上的神話體系和想象力創新,網絡文學未來勢在必行。(作者:董江波,筆名冷得像風)


董江波


中國自古以來一貫沒有所謂的神話體系,有體系的是神仙佛祖之類的宗教派系。中國的神話故事以零散狀態分佈在各種典籍中,現在有個將他們聯繫起來的機會,那就是當代神話學的學科建設。神話學學界普遍認為,碎片化的中國神話無體系,剔除長生仙話對文化英雄的負面影響之後,拿得出手的神話故事更是寥寥無幾,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都被學者稱之為神魔小說,從中尋找神話體系毫無意義。如果一定要拿出一個像樣神話體系,文化英雄與傳承必不可少。三皇五帝的英雄時代素材頗多,無奈年代與年代之間跨境太大,最起眼的禪讓制度已經與歷史同化。

那麼在學者眼裡什麼是神話呢?神話起源於先民的口頭創作,後世非口頭創作的作品可以稱之為神話嗎?答案是不確定的,神話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寄託就有生存土壤,所以現代神話追求成為獨立學科。神話成為獨立學科的阻力在那裡?中國學者在學術上認定神話必須擁有原始先民印記,可是希臘神話有嗎?日本神話有嗎?希臘神話出現的背景已經是是奴隸社會,日本神話更甚,保守估計大概是在封建社會形成的。這類宗教神話,飽含意識形態的作用,在中國稱之為仙話。所以學術意義上的神話與文學意義上的神話的差別也很大,簡而言之差別在於對神話歷史化的承認程度。

神話傳承有瓶頸,只能說我理解神話我寬容。中國知識分子對神話不寬容的態度源於孔子,子不語怪力亂神,在正統文人中已經蓋棺定論,所以神話的地位歷來都受到排擠。但是通俗文學又離不開神話,神話是人文英雄特有的氣質,中國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對它進行孜孜不倦的援引,因為神話的起源特性讓他們無法迴避。打破與重建是神話學發展的方向,神話學在歷代受到政教的打壓形勢在今天已經式微,神話堂而皇之邁入文學殿堂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新興神話的崛起表現為母題在被不斷的尋找,支持神話題材作品就是未來建設神話體系的手段之一。


百八子黑戶


中國的很多神仙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

還有就是佛教的佛祖,菩薩,羅漢是人,不是神,佛教徒也不信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