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華南海鮮市場,“捕捉”病毒……95後黨員:疫情在哪,黨旗就插到哪

調查華南海鮮市場,“捕捉”病毒……95後黨員:疫情在哪,黨旗就插到哪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9日訊 23歲的王唱是一個標準的95後。2019年3月,剛剛入職不久的她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所在的武漢市疾控中心第一黨支部是本次疫情中應急指揮、流調和病原檢驗的主力軍,在疫情防控一線,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王唱深刻地感受到:自疫情發生以來,眼前的這一幕幕,就是一堂堂生動的黨課。

當好前沿陣地“情報員”

接到疫情報告,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所長楊小兵帶領市、區骨幹組成的流行病調查小分隊,第一時間奔赴華南海鮮市場。寒風中,隊員們一邊安撫著商戶們的不安情緒,一邊向他們詢問密切接觸者的去向。在武漢市各定點醫院,也能看到流調隊員們的身影。根據職業規範,他們須在24小時之內到達,換上隔離服、戴上護目鏡,分別扎進病房。為了聽清病人說的每一個字,他們離患者很近很近。有的重症患者回憶起密切接觸者的去向很困難,流調員們會耐心等上兩三個小時,任防護服下的內衣溼透,護目鏡將臉部勒得生疼。支部委員孟派始終走在防控第一線,疫源地調查、報告撰寫、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分析、檢查督導......“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我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點事情”。青年骨幹孔德廣和妻子分別戰鬥在戰“疫”一線,孩子被送回老家,他這樣安慰家人:“我是黨員,必須挺在前面!”。

調查華南海鮮市場,“捕捉”病毒……95後黨員:疫情在哪,黨旗就插到哪

(圖為市疾控中心流調隊員在定點醫療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黨員必須挺在前面”,王唱說,只有看到身邊黨員不懼風險衝向一線的時候,才能夠體會這一句話的分量。

24小時不停“捕捉”病毒

調查華南海鮮市場,“捕捉”病毒……95後黨員:疫情在哪,黨旗就插到哪

(圖為市疾控中心檢驗檢測人員在傳遞窗取出待檢樣本)

市疾控中心是武漢市首批獲准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機構之一,病原生物檢驗所20多名檢驗人員24小時輪班“捕捉”病毒,確保從接收核對樣本、開展檢測到報告結果全程不超過24小時,目前日檢測量達400份左右。

調查華南海鮮市場,“捕捉”病毒……95後黨員:疫情在哪,黨旗就插到哪

(圖為連軸轉50余天,市疾控中心病原所所長熊燕臉部出現“最美疫痕”)

工作量驟增,職業暴露風險加劇。該中心病原生物檢測所所長熊燕說:“危急關頭,黨員先上!”青年黨員周璇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將兩個孩子交給了70多歲的母親。母親發來微信說:“永遠為你驕傲。”支部委員周軍波作為首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初篩者,他主動承擔了風險最高、任務最重的工作,赴華南海鮮市場、醫院採集和運轉樣本。

全體檢驗人員連續奮戰40余天“不停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王唱感悟:用過硬的技術迎接挑戰,原來黨性就在這裡體現。

“疫情在哪裡,黨旗就插到哪裡”

防控疫情公共衛生應急保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方案草擬、數據統合等等,形成強有力的指揮協調和後方保障系統。作為一名有著23年黨齡的老黨員,市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金小毛負責綜合協調和後勤保障工作的有序推進。40多天來,每天晚上十點,金小毛會準時出現在會議室,收集各環節工作進度,彙報當日重難點及對策。“日清日結”是金小毛的口頭禪,不管工作到多晚,他決不會把問題留到明天。夜深人靜時,支部副書記張志峰會為疲憊歸來的流調隊員送去暖心宵夜。因前線吃緊,支部書記李卓能按照上級指示火速組織了一支採樣小分隊,同時參與到下社區的督導工作中。他常說,“疫情在哪裡,黨旗就插到哪裡,我們就戰鬥到哪裡”。

“每一個黨員何嘗不就是一面旗幟,做出了最好的表率?”王唱說,自己每天總是被一幕幕生動的黨課感動著,“聽黨組織指揮,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我在戰鬥,大家也在戰鬥,相信我們終將迎來勝利!”(記者羅蘭 通訊員徐涵 袁皓 王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