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前些天,在被大家稱為“神仙打架”的《主持人大賽》上,董卿在對選手王嘉寧做點評時,談到傷害與被傷害,想到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世界的關係,說“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此話一出,迅速衝上熱搜第一,網友直呼:大道至簡,一語定乾坤;稱董卿“實力與顏值並重”,贊她“知性智慧優雅博學,還特別美”;“董卿太厲害了,真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確實,一直以來,看董卿主持的節目,既有如沐春風的舒暢,又有聆聽智者的欣悅。

更有網友說,看《主持人大賽》,最期待的是董卿的點評。

董卿再上熱搜,又一次引發我們的思考,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01

範閒穿越到古代,能當“文抄公”,全靠他穿越前看的書。一首杜甫的《登高》讓“萬里悲秋常作客”成了他的綽號,默寫《紅樓夢》給他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而宮宴上背誦的幾百首唐詩宋詞更是讓他名聲大振,驚呆天下文人領袖莊墨韓,讓其謊言不攻自破。

範閒告訴我們,你讀過的書,已經變成武裝自己的盔甲,成為哪怕你處於困境,也能夠絕地反擊的武器。


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猶太人把給孩子的書裡塗上蜂蜜,給他們舔舐。孩子們覺得書是甜蜜的,從小就對書產生了好感。

201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50名富豪中,猶太人佔10人,前200名中有38人;本世紀獲諾貝爾獎的猶太人佔28%。

而猶太人佔全球總人口的比例,僅僅是0.2%,這些跟他們的人口規模完全不成正比。

猶太人幾次面臨滅頂之災,又在災難中站起,跟他們理念有很大關係:物質可以被毀滅,錢財可以被搶光,惟有知識不會被任何人搶走。

這就是讀書的作用,你掌握的知識,便你永久的財富。它就是你哪怕經受千難萬險,也能東山再起的資本。

02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紅樓夢》裡伺候過賈母的賴嬤嬤,她家世代在賈府為僕,本是奴籍。

但她苦心經營,努力創造條件讓孫子讀書,參加科考,他的孫子終於走上仕途,擺脫了奴籍。

通過讀書,賴嬤嬤的孫子擺脫了為奴為僕的命運,走進了官員階層。

如果說《紅樓夢》裡劉姥姥是精明的,她找到賈府這棵大樹來乘涼,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條件;賴嬤嬤則是睿智的,她讓孫子讀書科考,改變了家族的階級地位。

無論哪個時代,讀書都是開啟幸運大門的鑰匙。把握它,便會走向不一樣的的人生

張幼儀被徐志摩拋棄後來到德國,她痛下決心,夜以繼日地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德國裴斯特洛齊學員院,專攻幼兒教育。

在德國邊學習邊工作,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結果,便是張幼儀擁有了從未有過的自信。

回國後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並出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創辦一家服裝公司。

當年被徐志摩嘲諷為“鄉下土包子”而不屑一顧的人,靠著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成功逆襲,不僅引領著上海灘的潮流,還被徐志摩稱為了不起的人。

她的經歷告訴同樣我們,讀書可以改寫命運,改變人生。

我自己就是通過讀書,參加高考上了大學,有了喜歡的職業。像我一樣通過高考實現身份改變的人,應該比誰都能明白到讀書的意義。


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03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需要改變命運,也不想升官發財,我就一斗升小民,生活已經定型,我讀書有什麼用?

作為平頭百姓,讀書能讓我們學會思考。

會思考,才能讓我們的頭腦保持清醒,不會人云亦云盲目跟風。

就像這次雙黃連口服液的瘋搶活動,如果讀過書,看懂了發佈的消息中的文字,就會理解了“抑制”不是預防;再思考一下,要是沒有得肺炎,吃它沒用;真得了那個肺炎,則是要去醫院的。明白了這個,還會去搶雙黃連嗎?

對於一件大眾習以為常的事,能夠主動地去分析思考,而不是輕易就被洗腦,一味接受,就是讀書教給我們最大的能力。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作為普通人,讀書可以使我們的素養不斷提高,眼界不斷開拓,可以改變我們人生的格局。讀書能讓我們不斷成長。

是的,每個人的生活,最終都要回歸到平凡日子的煙火氣中,那麼讀書的意義還在於,能把柴米油鹽醬醋茶和琴棋書畫詩酒花結合起來。這樣的生活豈不是更有趣一些?

就像楊瀾說的“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環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修養。”

我的一個小同事,每天下班後,養養花,看看書,寫寫文,把簡單平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她說:能寫一筆好文,能過一把活色生香的小日子。這就是讀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的不同之處。


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04

讀書還能滌盪人的精神世界,讓一個人從骨子裡優雅起來。

陳道明,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成名前,他不氣餒,不急躁,讀書,學習,穩步提升自己,終於成為實力派明星。

成名後,他依然博覽群書,濁世獨立,內外兼修,德藝雙馨,體現了一個讀書人的風骨。

愛讀書的人,失意不失志,得意不忘形,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境地,都能夠保持淡定,從容面對。

先賢哲人的智慧在書中閃光,照亮閱讀者的心靈,還心靈一片寧靜與豐盈。


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董卿說:日子一天一天地走,書一頁一頁地翻。清風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幾年一輩子地讀下去,書就像微波,從內到外震盪著我們的心,徐徐地加熱,精神分子的結構就變了,成熟了,書的效力就凸顯出來了。

董卿的美麗是公認的。但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她的美不在於五官多麼精緻,而在於那種在書中浸潤出來的涵養與氣質,使她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舉手投足都獨具風韻。

人們都說,20歲以前的容顏靠父母,20歲以後的容顏靠自己。對比年輕時的董卿,現在的她好像更加光彩照人。

容顏終會衰老,惟有不斷讀書,修煉自己,使思想成熟,讓心靈豐盈,才能保持永久的魅力。

結語: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不僅是能改變命運這麼簡單。它還能提高素養,改變格局。在平常的日子裡,捧一本書,觀大千世界,看人生百態,聆聽智者的聲音,修養自己的內心,在柴米油鹽的俗世喧囂裡,保持心靈的寧靜與豐盈,便一個人永遠也不會失去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