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心窮的基宇,註定窮困潦倒

近日,奧斯卡最佳影片新鮮出爐,韓國電影《寄生蟲》拔得頭籌,於是慕名欣賞了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7的高分電影。

《寄生蟲》:心窮的基宇,註定窮困潦倒

《寄生蟲》講述的是住在地下室,靠著幫披薩店摺疊披薩包裝盒為生的基澤一家人,最開始通過兒子基宇被介紹到富貴家庭樸先生家當家庭教師作為開端,女兒基婷,基澤,媽媽忠淑先後通過各種人造契機,進入樸先生家,為他們家打工。

原本基澤一家只是想要有個穩定工作,卻在一個雨夜,一家人的自尊心全部被踩碎在腳底下,最終釀成了悲劇。因為樸先生捏著鼻子嫌棄"窮人的味道",基澤覺得一再被羞辱,激情之下殺死了樸先生,逃進了樸先生家的地下室。

故事的最後,基宇看到了地下室的基澤發出的信號,幻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成功人士買下那棟別墅,讓父親重見天日。

可惜,鏡頭一轉,基宇始終還是生活在那個陰暗的地下室裡,窮困潦倒。

《寄生蟲》:心窮的基宇,註定窮困潦倒

看完了整部電影,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

故事的時間線雖然不知道持續了多久,但是從一家四口全部"入侵"到樸先生家裡打工,時間肯定不會是幾天。

那就假設幾個月。

這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他們一家人,就是四份高薪工作。

那為什麼他們還是住在地下室裡?他們掙的錢,都花在哪裡了呢?

電影的結局,基宇買下別墅只是一個夢,很多人會覺得,基宇買下別墅,作為一個勵志的結局,也挺好的。畢竟電影還是要傳達一些正能量的。

但是,基宇最終一生窮困潦倒,才是最符合基宇或者說是基澤一家人的命運的。

原因無他,基澤一家,包括基宇在內,都是心窮的人。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是心窮。而心窮,註定了基宇窮困潦倒的一生。


01 心窮的人,我窮我有理

電影中基宇的媽媽忠淑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因為樸太太一家外出,基澤一家在樸家別墅吃吃喝喝,然後說到了他們一家對樸太太一家的看法。

看到這裡,正常的邏輯,是不是應該要感謝樸太太一家給了他們四份高薪的工作?

可是基澤一家卻在說著樸太太單純好騙,說自己家的演技高超。

女兒基婷說樸太太很單純很善良,有錢卻很善良。

媽媽忠淑卻立刻糾正了女兒的說法。樸太太不是有錢卻善良,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

樸先生一家給了基澤一家四口高薪的工作,可是基澤一家卻把樸太太的善良歸結到她的有錢上,絲毫沒有感恩之心。

彷彿只要樸太太有錢,那麼樸太太的善良就是理所應當的。

心窮的人,大多很貪婪,基澤一家已經將貧窮當成了自己的底氣。

這就是俗稱的,我窮我有理。

《寄生蟲》:心窮的基宇,註定窮困潦倒

去年,江蘇揚州的秦女士價值2980元的快遞丟失了,查看監控後發現是被一個小女孩拿走了。秦女士找到孩子家長,開始家長並不承認。但是在監控證據面前也無法抵賴,承認後,家長表示不可能全部賠償,孩子才8歲,什麼都不懂。

甚至,小女孩的家長還跟秦女士說:"你都開得起豪車了,這事就算了吧!"

《寄生蟲》:心窮的基宇,註定窮困潦倒

因為你有錢,所以我窮我有理,哪怕我做了錯事,也因為你有錢,所以這事也不能全賴我。

這就是心窮的人最真實的想法。

相反,如果秦女士主動表示因為小女孩才8歲,這件事情就這麼算了,相比小女孩的家長也不會感激,更不會主動教育小女孩。

因為心裡窮的人,將有錢人的所有善意,都歸結為他有錢。將窮人所犯的錯誤,都歸結為貧窮。

彷彿不管做了什麼事情,貧窮都可以成為遮羞布。


02 心窮的人,拒絕成長

電影《寄生蟲》中,描述的基澤一家中的兩個孩子,基宇和基婷,都很聰明。

畢竟不聰明的人也不會一環扣一環,最終得到了四個高薪職位。

基澤短時間內摸清了豪車使用方式,忠淑的廚藝和家政能力征服了樸太太,基宇是最開始想到"入侵"計劃的,而基婷的繪畫天賦很高,也率先從樸家兒子多頌入手,攻破了樸太太的心理防線,只是因為沒錢上補習班才自暴自棄。

韓國的社會現狀,窮人即使有能力,也依舊在底層,富有的人因為擁有更多的資源愈發富有,窮人則因為貧窮,而更加貧窮。

但是我們從實際看,基澤一家四口的貧窮,真的是因為貧窮導致的嗎?

不,是因為他們心窮。

基宇學習好,但是四年了沒有考上大學,卻依舊賦閒在家備戰高考。

基婷有繪畫天賦,卻因為沒錢上補習班,所以自暴自棄。

基宇作為全家人的希望,家長因為溺愛不會讓他出去找工作,這也勉強可以理解。

但是基婷,在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錢上補習班的前提下,依舊終日無所事事,難道這也要怪罪貧窮嗎?

基澤帶著兒女逃出樸先生家的那個雨夜,困境亟待解決,基澤卻說"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

單單從基宇來說,在有了穩定的工作後,他所想的是繼續和樸太太的女兒交往,甚至開始幻想以後結婚的事情,做著走上人生巔峰的美夢。

心窮的基宇,仗著自己窮,自己弱,正逐漸成為一隻瘋狂吸血的寄生蟲,對樸家不停地索取。

基宇的失敗在於,他永遠只看到社會的不公平,只看到自己家的貧窮,卻看不到自己是否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過。

心窮的人就是這樣,遇到問題,怨天怨地怨社會,卻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拒絕正視自己,也拒絕成長。

《寄生蟲》:心窮的基宇,註定窮困潦倒

03 心窮的人,自大又自卑

阿勒德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曾寫道:每一個看似高人一籌的表現背後,都藏著自卑感。

電影中基澤一家趁著樸家人外出,將樸家別墅當成了自己的家,這一段臺詞隱喻深刻。

基澤:現在這裡是我們的家,很溫馨吧?

忠淑:溫馨?你覺得溫馨是嗎?好啊,加入樸社長突然回來了,你這個人呢,會立刻像蟑螂一樣躲起來吧?孩子們,你們知道家裡半夜只要開燈,蟑螂就會全部躲起來,聽懂我的意思吧?

《寄生蟲》:心窮的基宇,註定窮困潦倒

前一刻,基澤一家還在為自己全家的演技騙過了樸先生一家而沾沾自喜,下一秒又用蟑螂來比喻樸先生回來後他們一家將會被打回原形。

自大而又自卑,正是這一家心窮的人最真實的寫照。

他們只能用自己欺騙樸太太一家人並且欺騙成功這件事情來鄙視樸太太的智商同時,表現出自己一家人高人一籌,從而獲取優越感。

阿勒德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還寫道:爭取優越感的動作總是朝向生活中無用的一面,真正的問題卻被遮掩起來或避開不談。

基宇和家人一起為自己的欺騙行為沾沾自喜的同時,獲取了優越感,但是他高考四次落榜這個問題卻被他避開不談了。

基宇獲得了短暫的心靈快感,但是他本身的問題沒有解決。這所謂的優越感,並不能解決他的困境,無法讓他擺脫貧窮。

《寄生蟲》:心窮的基宇,註定窮困潦倒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心窮的人到底缺什麼?"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表面缺資金,本質缺野心,骨子缺勇氣,改變缺行動力。

而基宇正是這樣一個人。

他將自己的困境歸結於貧窮,彷彿只要有了錢,就能解決他所有的問題。

可是他沒有奮發向上的勇氣,也沒有行動力,暢想未來多過籌劃現在。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用小聰明去掩蓋自己的真失敗。

所以,結局中,基宇在地下室裡,貧困潦倒,才是電影最完美的結局。

那幻想中,基宇成功成為有錢人,買下別墅,讓父親重見天日的畫面,就像是黃粱一夢,襯托著基宇貧困潦倒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說: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很顯然,心窮的基宇,做不到窮且益堅,也沒有青雲之志,所以,貧困潦倒的結局,才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