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海歸不得不回國找工作,沒啥優勢,反而顯得格格不入。還應該送孩子留學嗎?

陸老野


每個好的大學都有優秀的一面,只要孩子能讀,家裡有實力支持,就隨孩子意願他愛去哪讀就去哪兒,未來是他自己的。如若是不明所以,自己孩子啥樣都沒有正確認知,就往外送,即使家財萬貫不圖難拿的畢業證,也就拿個王思聰回來,自家那點家底夠敗不?如果是想鯉魚跳龍門,呵呵,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是沙子去哪都鑲不上金。


知更鳥雲舒


說說自己的親身感受,出國絕對值得!

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央企,在央企發展良好的前提下,辭職,去了德國。到現在還記得去辦離職手續的那天,人事處長的眼神,他肯定是以為我瘋了。放著好好的單位,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要知道多少人在門外徘徊而不得其門。

到了德國,一切從頭開始,從abc開始學習德語,一年半後通過入學考試進入大學,4年後大學畢業,進了一家德國公司。本以為會一直留在德國了,可是父母總是不能習慣德國的生活。3年後,回到國內。職業生涯再次清零!

再入中國職場,前半年就是折騰,各個坑踩了個遍。半年後慢慢走上正軌,目前供職於一家德企,待遇還算對的起自己的經歷。但也不屬於絕對高薪階層。

但我為什麼說出國絕對值,因為環境鍛鍊了人,經歷豐富了人,面臨人生的風雨,不管是經濟上的,還是心理上的,或者其他的,都可以遊刃有餘,處理得法。

留學是一筆人生財富,或早或晚總會兌現,海待也好,海龜也好,又何必在意一時的得失,人生漫漫,且行且珍惜[呲牙]



王博士學習能力


女兒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一直是班裡的佼佼者。參加高考後,考上了省內的一所老牌一本。上了兩三個月,死活不上了。辦了休學,去北京學法語。四個月後拿下了語言考試後順利面籤。後來她自己聯繫中介聯繫預科聯繫住房.然後自己一人去了法國。經過了半年多的學習,取得了蒙彼利埃大學的通知書。期間一切都是她自己面對。我感覺自理能力確實提高不少


悟道lee


留學不等於鍍金,我兒子小學就去英國讀書,明年就要考英國大學,我跟他探討過這個問題,他說留學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語言,他說在英國和一個國內留學生用英語聊天,留學生在國內雅思8分,結果聊了四句話他就聽不懂了。再次就是專業,國內鍍金去的學生都學什麼商務、經濟、會計,這種專業哪都不好找工作,我兒子是學物理的,他認識一個劍橋物理系的學長還沒畢業獵頭公司就天天找他,英國、美國、中國的公司都想錄用他,工作隨便挑,待遇在年薪80萬左右,這還只是剛畢業的水平。所以專業很重要。還有就是不要認為歐美人數學差到家,兒子說他的同學都是神,而且英國的高考A-leavel也非常緊張,每天也都要學的很晚,英國考試分的非常細,數學就要考5到6次,分什麼基礎數學、高等數學、邏輯數學。複雜的要死,而且他們的考題有點類似國內的論述題,一道題要你寫出思路和方案,通常要考到5到6個數學定律,但考試時可以用計算器,而且還要你自創數學公式,所以非常有難度。物理也要分什麼宏觀和微觀。其實非常難,他們會經常和英國皇家科學院的物理學家交流,也去過好幾次瑞士日內瓦量子對撞實驗室交流。總之國內教育和英國教育根本就不是一個思路,而且就算你考到劍橋牛津你更得努力,要不你真畢業不了,會被學校勸退。所以找的到找不到工作真正取決於你的能力,跟留學沒多大關係


黃金一代的嚮往


以我個人的經驗,在海外學習生活有11年了,出國讀研究生後讀博士,博士畢業之後做工程師留在了國外。這麼多年看著一批批中國留學生來了,有的留下了,有的回國了,有的又去別的國家發展了......大千世界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哈姆雷特,同樣有多少留學生就有多少酸甜苦辣鹹與不一樣的經歷。

出來留學的目的不一而足,越來越多的工薪階層選擇送孩子留學,而且出國讀書的年齡越來越早。我本人家庭是工薪階層,大學一般,畢業後出來的。出國留學的一大原因就是感覺國內不知道可以幹嘛,迷茫,因為英語一直不錯加上學校有這種機會便出來找個出路,其實和考研與考公務員本質上沒啥差別,一條上升的途徑。

大部分大學畢業後出來的學生,如果是自己選擇出國的,往往會有較強的好勝心,學業方面也比較用功。國外研究生一年,兩年的都有,其實出來讀研的這類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壓力都較大,一方面要完成課業,大學之前純中文,立馬換入純英語環境。另一方面資金有限,有機會也要去打工賺錢貼補生活。有的人打工時間與學習兼顧不了的話造成成績一般,雖然生活方面一時無憂但不理想的成績在當地就業市場的優勢就小很多。尤其大學畢業後出來的一些留學生,他們本身英文水平並不高,流利表達及口語對話能力較弱,要想留在國外與當地人,母語是英語的其他留學生競爭,就業水平低可想而知。由於讀書畢業之後在國外合法居留的時間有限,造成一部分留學生不得不早早回國。有很多留學生甚至要讀兩個研究生,用這額外的幾年學習來增加技能,找機會留下。

但我最不否認的是這些留學生他們走出來,對世界的認知要更多,生活的技能也會主動或被動的變強。中國快速發展融入世界,同時世界經濟也需要中國的帶動。在更早的年齡接觸不一樣的文化人群會對自己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職場見分曉


以前要說海歸,大家都非常崇拜,羨慕。可現在似乎是變了,許多海歸回國找工作,沒啥優勢可言了,而且某些知名公司似乎更看重國內各大高校畢業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一,出國留學的並不都是好學生了

家庭條件好的,無論孩子成績如何,都想出去鍍金,有的初中就出去了。

回國後找工作覺得高別人一頭,我是留洋回來。

我妹妹家孩子,高考失利,想走藝校也沒有成功,家裡沒有辦法,只能出國了,去了馬來西亞留學,四年下來得八十多萬吧,來年畢業,不知道能不能拿到畢業證,這個學校是入學容易,畢業難。

就孩子高考那點分,家長也在擔心呢。

像這樣孩子這種情況出國的不在少數。

二,出國留學的大學不是太正規

國外野雞大學也不少,有的專門騙外國人錢,書讀完了,能不能畢業不歸我管。

有多少孩子讀完書了,拿不到畢業證,甚至給你發假證,上當受騙也不少。

回國後找工作,畢業證是假的,誰要?

三,孩子自己不爭氣

有多少孩子就是仗著家裡有錢,在國外也橫行霸道,不上課,天天出去混,考試就傻眼,想拿錢擺平不好使。

有的甚至因為行賄導師,被開除,給中國人丟臉。

這樣的孩子回國,不受待見是在正常不過了。

我要是家長,孩子優秀在哪裡都不會耽誤事,何必去國外鍍金呢,有的還有生命危險,天天提心吊膽的,何必呢?

我們國家現在科教興國,重視人才,只要你行,絕不會被埋沒,一定會給你搭建個平臺,讓你發光發熱。


元氣女神


如果條件允許我會送孩子去留學。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擴大一下孩子的視野。下面我就說說我個人的留學經歷吧。

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我是個回國多年的老海歸,出國留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就是開拓了我的視野。我出國前在一家500強外企工作,收跟國人比還過得去,可跟公司裡的老外比差了一大截,可能有點膨脹了,我很不服氣。所以我選擇了辭職留學打算混入海外總部再按外國人待遇派回國。留學期間體驗了海外名牌大學的教學方法,國外大公司的經營理念,普通外國人的生活方式,收穫良多。用下象棋打個比方,出國前我想做敵方的車馬炮。出國之後,才發現敵方的車馬炮也就是個棋子,下棋的人才應該是我追求的目標,一個人的舞臺應該是全世界。不管是哪國人,一輩子呆在自己的國家裡是很難找到這種感覺的。

何懼腳下多艱險,一隻鯤鵬展翅飛

我走下飛機踏上外國的土地時,身上只有幾千塊人民幣,看到一頓飯都得幾十塊,這點錢都撐不過一個月,當場就懵圈了。顧不得語言通不通,得趕緊找份工作,什麼髒活累活,面不面子的,能有口飯吃就成。從一個挺體面的人一下子落魄到就差沿街乞討了,那感覺真的是沒法說了。好在我還有點編程的技能,三個月後就找到了軟件開發的工作,挺體面收入也不錯,足以支撐留學的費用了。我的留學生涯就是這樣在半工半讀中渡過的。我的學歷和打工經歷都為我後來在國外大公司就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國外大公司的工作經歷,又為我回國找工作有很大幫助。

我的經歷或許都是些老黃曆了,看到今天的孩子們出國就跟串門度假似的,我很羨慕也很感慨。但我相信留學不是通向成功的捷徑,而是充滿了艱辛和坎坷的道路,它能給您帶來只有一些不同人生體驗而已,我吹了這麼多,其實我現在只是一個朝九晚五的普通人而已。我身邊大多數出國留學的朋友也就是這樣了吧。做一隻安逸的家雀還是一隻試圖展翅高飛的鯤鵬,每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利。


日衝信息 黃


看娃的適應性強不強唄。我25出國留學29畢業,畢業回國玩兒了幾個月然後找了份工作,又認識不少新朋友,生活得很開心。但是想想好不容易畢業才有了一年的工籤,不回去找工作賺點錢太浪費,就又跑去了國外找工作😂,後來在國外工作了一年多之後遇上我老公,結婚定居。 無論在哪裡從來沒有格格不入的感覺,天大地大我有我爸媽,有家人做後盾在哪裡都會開心幸福呀😄說到底就是別把出國當投資,滿腦子都是回國上班多少年能把錢賺回來那可不得鬱悶麼?


喜樂1


我的女兒8歲,在北京市西城區一所比較好的公立小學讀三年級,學習成績很穩定。穩定到什麼程度呢?每次考試從來都是雙百,從來都是年級第一,沒考過第二。因此就經常碰到朋友和其他家長問我“你家條件不錯,孩子將來不得出國呀”?也經常聽到“我家孩子學習就那麼回事兒吧,不行以後出國唄!”這樣的聲音。就這些問題談談我的觀點

在我看來,留學生有三種之分:

第一、精英型留學生。本科畢業於國內985,最低211,拿全獎去留學,就讀於國外知名大學且必須好專業、好導師。這些人畢業之後很少有回國的,基本上供職於國外的名牌大學、科研機構和世界500強企業。為什麼不回國?因為國外可以給他們提供非常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尤其在科研方面,與國外相比,一是國內很多前沿技術基礎太差,二是沒有國內科研圈這些汙七八糟的風氣,人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在學術中(這也是以顏寧為代表的回國人員為什麼出走的原因)。這類留學生也就佔留學生總體的5%,而且最多5%。這才是最應該留學的一類,如果你攤上這樣的孩子,那恭喜你了,無論如何也要讓她出國,那怕把房子賣了也要供。因為不這樣可能就會少一個院士或企業家。當然這樣的孩子留學也不怎麼花錢,也不讓你操心,而且投資收益特別有保障。

第二、普通型留學生。這類留學生在國內的時候學習就一般般,基本沒有985畢業的。跟風出國之後基本也沒有學理工科的,基本都讀經濟、商科、法律、藝術等專業,因為他們中大部分人是沒有搞科研的天賦的(這一點不承認不行,你天生就不是那塊料,就彆強求),畢業之後基本上在國外也立不住腳,起碼是不可能在大學獲得教職或進入大公司,絕大部分最後都回國了(替家裡在海外看資產的除外)。回國後的工作去向嘛,進大學執教你就別想了,然後就看各自家庭的活動能量了。家裡有路子的進了比較好的壟斷型國企,旱澇保收,衣食無憂。家裡沒路子的就扔進了北上廣深及二線城市的就業市場,因錯過了剛畢業的最佳就業時機,對國內的工作流程和文化氛圍反而不如沒出去的同齡人,外加自持海歸及投資回報率的心態作祟,所以生活奔波,獲得感很低。這類留學生佔留學生總體的15%吧。給這樣的學生和家長的建議就是“可去可不去”,如果你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且回國之後你能解決就業問題那你就出去見識見識,說白了也就是出去鍍鍍金,回來之後該怎麼著還怎麼著。但你比別人耽誤了好幾年,不論工作經驗還是婚戀成家,自行惡補吧。如果家庭條件一般,回國就業的路子您也沒預留好,就為了愛慕虛榮說起來好聽那就別扯了,投資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有那錢還是早早給兒子買個房子娶媳婦吧。但有一點要強調:這類孩子在國外基本沒學壞。

第三、垃圾型留學生。您記著:在國內是學渣,到國外還是學渣,從來沒有逆襲的。這類人就不應該出國,都是國內學習什麼也不是的,甚至連高考都不敢參加的,二本都不上線的,要不就在國內早早讀個“國際學校”一直惦記走捷徑的。出了國也沒幾個好好學習的,讀一垃圾野雞學校,家裡有錢的就泡妞同居開跑車進賭場,沒錢的天天ChinaTown打工,每天混跡於華人圈,連語言關都沒過。學個屁習,最後都拿一中國教育部不承認的爛學校的屎文憑回國找工作。這時又分化了,還是條件好的家庭給這樣的孩子塞進一個所謂的“好單位”早早養老,或者子承父業跟他那沒文化且熱衷於吹牛逼的爹一起開公司吧。放心,這些人若干年後也沒什麼出息,不惹事就是他們對父母最大的貢獻。家庭條件差的最慘,孩子本身就學渣純純的,你應該認識到在國內你天天看著管著學習都不行,你把孩子送到國外進行“快樂教育”就能學習好了?怎麼可能呢?自制力差的孩子在沒有父母的管教下什麼毛病都學會了,不給你領回來一個小黑孩子就不錯。您搭上養老錢押上房子最後換回來一個天天等你安排工作的大寶貝兒,那時什麼叫“雞飛蛋打”的心情您自己品吧。真心建議這些學生去藍翔,踏實學門手藝吃飯不丟人。這類留學生佔目前留學生總體人數的80%,他們是留學中介和什麼澳大利亞、新西蘭、一年制英國碩士等國的垃圾學校最喜歡的群體,因為人傻、錢多、好騙。

以上這些是我對留學這個問題的基本看法,也就回答了“你家孩子什麼時候出國”的熱點問題。女兒從目前看學習成績和自律性還行,但畢竟太小,才三年級。我不知道將來她會變成什麼樣,萬一變成第三類人呢?所以我每次跟朋友們的回答都是“我不確定孩子是否適合留學”。


斯人獨在


孩子工作如何,和出不出國關係不大,和孩子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優秀,自律的孩子,前程一般都不錯。對同一個孩子來說,出國不如不出國。最近八年我身邊十幾個孩子,都是學習成績一般,把父母經商或者當官攢下的家底全部敗完了,回來後家裡蹲或者工作一般般,父母年齡已大,整個家庭由當初在當地一般以上變成了今天的一般般。周圍人的共識是,當初看著還挺精神的孩子,出國幾年回來後變得頹廢了很多。另外,凡是出過國或者中介,都是極力鼓吹出國的好處,這也是維護他們的尊嚴或者經濟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