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是否適合如今的小球時代?

抓緊時間玩


最近NBA剛結束了全明星週末,可以看得出,現在的聯盟已經是越來越不重視內線了。就連傳統的位置,都沒分為了前場和後場,尤其是中鋒,能進全明星的越來越少。在第四節硬碰硬的比拼時,場上只有一個恩比德是正經的中鋒,他還是喜歡外線投籃那種,那麼我們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姚明,如果是在小球時代打球,他能不能入選全明星?

提起姚明,肯定是有許多人和小編一樣,內心充滿了驕傲。他在NBA的每一年,幾乎都成功入選了全明星,而且還是妥妥的首發中鋒,實力和人氣兼具。不過姚明的球風就是傳統的站樁型內線,低位持球進行一對一單打,因為身高和體重的優勢,哪怕是打奧尼爾都不會吃虧。對陣其他人,如果不協防,那簡直是給姚明送分。當然,也因為體重過大,速度偏慢,對陣很多速度型球隊時跟不上節奏,這也是有人認為姚明會適應不了小球時代的原因。但小編還是認為,姚明完全可以在小球時代打出名堂。

剛進聯盟時的姚明,並不像後來那麼粗壯,也是有點瘦竹竿類型,當然那是對比NBA的肌肉棒子們,如果是對比周琦,那姚明還是很強壯的。之所以後來要增重,還是因為當時的聯盟潮流就是打陣地戰,慢節奏。如果是在小球時代,姚明根本沒必要去增重,這樣就可以保持靈活性了。現役也有2米20身高,然後成功立足的例子,就是獨行俠隊的波爾津吉斯。就算籃板能力偏弱,波神還是可以成為一個高炮臺和封蓋利器,姚明的天賦可要比波神還好。

姚明很少投三分球,但並不代表他沒有投籃能力。實際上,姚明在比賽當中就有許多中遠距離投籃,尤其是罰球線附近非常精準,球隊更是經常讓他執行技術犯規的罰球。如果姚明有對三分球進行系統性的練習,那無疑是可以練出來的。按照他的身高去投三分,基本沒有人能夠蓋到。

同時姚明的進攻技巧和球商,又要比波神高出一截,甚至比恩比德還強。他的腳步以前被稱為“上海舞步”,師從奧拉朱旺,可能只學到5成,但也足以應對現在聯盟裡這些內線了。同時姚明的小勾手也是一絕,幅度沒有賈巴爾那麼大,但是想蓋他?估計也得搬個梯子才行。

所以能裡能外,球商又高的姚明,在小球時代打球,不但能夠入選全明星,還應該會有更高的成就。


籃壇扒客


說一下推理過程:

1.姚明能練出三分,命中率是內線頂級。 參考大洛佩茲、斯科拉、小加索爾,他們在近幾年開發出了三分能力。姚明中投本來就好,罰球命中率證明他投籃手感是內線球員頂級,姚明在nba和fiba都投過三分。 姚明有三分,就不會拖累球隊空間拉不開,可以搭配任何頂級球星,不會削弱進攻效率,只可能有提升。換句話說,在球隊整體球員能力相當的前提下,姚明隊進攻效率不會低於任何球隊。

2.姚明內線單打無敵,得分荒不存在。 姚明的揹筐單打能力,看過他打球的都知道。哪怕奧尼爾、鄧肯也防不住姚明,只能進攻端爆回來。對面拿出肉盾中鋒,小球就破了,姚明移動慢的劣勢,對面也有。至於矮內線,查數據就知道隨便打。直觀理解,姚明226相對2米內線,就好像路人175打155的,背身壓進去還是直接頭上幹拔,就是看心情選要刷哪種數據。另外,身高優勢到這種程度,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隊友掩護下空切到籃下禁區內再接球,不管對手換誰防,你都高20釐米,隨便點晃等對手落地了再穩穩投進或勾手。被犯規姚明從來都笑納罰球,被包夾的話,小球時代的外線三分,足夠一波帶走比賽了。內線進攻無敵,是有一系列好處的。這裡就說一點,穩定性。內線進攻得分穩定,命中率高,火力不斷。外線總有手感不好的時候,內線力量身高優勢的時候,壓進去扣籃和騙犯規罰球,總是穩定得分,保證避免得分荒,這種優勢,籃球看多了都知道。籃球歷史這麼多年,得內線者得天下就是這麼來的。


3.籃板能力, 在姚明的時代,大家都是有肉盾內線的,肉搏當中,姚明的籃板數據不算突出(不突出也場均接近10個),並且經常卡位留籃板給隊友。但放到小球時代,直觀理解,你身高175和一群155的人搶籃板,你會搶不到?而且你還經常從內線發起進攻,籃板就落在籃筐附近,高20釐米且力量佔優。那效果就是奧尼爾當年的內線統治力,搶了籃板還帶補釦加罰的,掛一兩個人都不是事。 哪怕姚明隊的真實投籃命中率低於小球三分隊,可籃板佔優,總投籃次數的增加,足以抵消效率損失、甚至反賺分數。小球時代敢於上矮內線,是因為其他球隊沒有內線揹筐能力,揹筐打不穿矮內線。進攻都是外線發起進攻,籃板彈的遠,矮內線劣勢不明顯。強如勇士、凱爾特人、騎士,內線偏矮,籃板也是經常輸給對手,這還只是普通肉盾內線而非姚明這種超級內線。由上述也可推論,姚明隊的外線也應該多突破內線,一是對面矮內線可能護框能力不足,二是上籃不進也彈不遠、姚明有籃板保障,三是可以有分球選項。至於內線擁擠,完全不用擔心,本方內線弱勢才會擔心對方中鋒一防二。劉偉在中國國家隊,有一個看家絕技,就是和姚明配合熟練,熟在哪?打青年隊就養成習慣,突進去一被協防包夾,就閉眼往天上一扔,咋都是姚明的,還能賺個助攻。同類參考09火箭的韋福,突破進去就能扣籃,因為對方內線從來不敢放空姚明來補防蓋帽。要是突破的換成詹姆斯、杜蘭特、庫裡、哈登、威少、保羅,結果不用說了。

4.護框能力, 看過姚明時代的球迷,從來都不怕對手生突到籃下,或者在籃下搶到籃板馬上二次進攻,姚明站著不動都能一防二加蓋帽甚至連續蓋帽。詹姆斯唯一零助攻比賽,就是姚明和隊友配合防出來的。姚明在火箭,全隊防守從來沒掉出過前五,姚明一傷退,火箭防守直接墊底。大中鋒的作用也在於此,降低對手內線得分效率,迫使對手在外線賭手感,降低對手的進攻效率和穩定性。一旦對手連續不進,就容易連續反擊一波帶走。

5.反擊與防反擊,防守端,姚明隊護框、籃板強力,本身就有利於逼迫對手遠投,等到連續不中就有連續反擊的機會。進攻端,姚明會有相當大比例的揹筐單打,並且隊友也可以有意加強突破,造成短籃板更有利於姚明發揮身高站搶的優勢。攻擊內線命中率本來就比外線高從而減少防守籃板數量,短籃板本身就會比長籃板更容易降低反擊速度,同時還有很強力的前場籃板衝擊,三個方面都降低了對手的反擊機會。也就是說,綜合攻防兩端,姚明隊命中率高籃板率高容易獲得更多反擊機會。 附帶說一句,折返跑問題很簡單,防守端防住,姚明根本不用急著過半場,原地休息或散步過半場。等著看隊友七秒進攻,進了歇著,不進縮籃下防禁區,隊友也可以退到三分線就停步防三分放中距離。隊友確定不快攻了,姚明散步過去給個高位擋拆,再落低位,省力養生還防反擊失誤被反擊。

6. 擋拆與防擋拆,姚明做擋拆牆,有多結實,老球迷都見過。“姚麥擋拆,天下無敵”真不是說著玩的。擋拆內切不說,小球時代就外切都很嚇人。226的高炮臺,一個190的小後衛要貼多近才能有干擾呢。直觀理解一下,你175要擋拆換防中去撲一個210的人投三分,有多絕望,你的手可能連他臉都封不到,別說干擾和蓋帽。至於防擋拆,當然是大中鋒永遠的痛。但當年,奧尼爾也沒說就被擋拆打死打輸,不過是進攻端碾壓爆回來而已。 大中鋒和小球,本質就是互有錯位比綜合效率,比得分效率、比穩定性、比籃板、比反擊。後三項都是中鋒優勢,就看小球能否靠三分效率贏回來,小球想贏必須靠天吃飯且天天好運。除此之外,還要看教練的排兵佈陣和隊友擦屁股。萬一姚明有個隊友叫詹姆斯,擋拆換姚明防庫裡,那就高35釐米罩著庫裡三分唄,反正上籃有詹姆斯釘板。但翻過去進攻端,沒人比姚明高,就是防不住的。

7.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中鋒怕小球?

一,時無英雄,豎子成名。現在中鋒凋敝,揹筐腳步好的已經鳳毛麟角,擠得動矮內線的也沒幾個,力量技巧身高兼具的就更別提的。如今小球時代,會防揹筐的肉盾都寥寥無幾,內線單打難度是比中鋒時代低的,卻沒見幾個能虐菜虐得夠殘暴的。看看恩比德過兩年能不能展示出統治力吧,投籃再準點,力量再強點,也許有戲。

二,高水平教練不夠多,未能充分發揮中鋒作用。照貓畫虎容易,大家仿照其他球隊的思路打小球是容易的,但想充分利用本隊的特長和保護弱點,就需要真才實學了。像史蒂文斯去年會專門設計戰術保護175小托馬斯,像姚明這種大中鋒,是需要獨特戰術來防擋拆和破包夾繞前。比如偶爾換聯防,比如衝搶籃板或不搶前場板,比如防擋拆穿過繞過夾擊。

三,小球興起很晚,歷史上強力內線很少練三分,沒證明過適應甚至完虐小球。比如四大中鋒,除奧尼爾都是有可能練出三分的,多了這項武器,全隊的戰術體系和效果可能會有質變。當。不難想像,像奧拉朱旺和大衛羅賓遜這樣的靈活中鋒,防守端可以對擋拆換防血帽庫裡,外帽三分內釘籃板,進攻端還一個擋拆在庫裡頭上一個三分,那時候大家可能會對小球嗤之以鼻,只希望自己球隊有個內外皆能的超級中鋒。

綜上所述,姚明穿越到小球時代,更大可能性仍然會成為全明星,在攻防兩端都會有戰術核武器級別的作用。甚至有一定概率,能夠扭轉小球時代。外線和內線都精彩,才是更精彩的籃球。


冬吳體育


當年有一個叫做“上海舞步”的名詞,這應該是第一個不是由我們內部瞎叫而是NBA聯盟和全世界球迷都認可的關於中國籃球運動員華麗打法的名詞。

shanghaishake,在姚明剛到NBA、增重之前,他以兩米二六的身高,籃下不輸給任何內線球員的腳步和良好手感,迅速的在NBA站穩了腳跟,其實腳步都是一樣的,背轉身,確立中軸腳,假動作,收回來,轉一圈,再假動作,再拉回來,上籃或者勾手命中。

只不過在奧拉朱旺那裡,這樣的靈活的打法稱之為“夢幻腳步”,而在姚明這裡,則被叫做“上海舞步”。

後來開始增重,這腳步就玩得少了,基本就是靠噸位和手感吃飯。

但即便是增重以後的姚明,我們也依稀看得到他當年“上海舞步”的風光,背轉身晃動的時候,其靈動性和速度,仍然比很多內線球員要強得多。

所以說關鍵的問題在於增重兩個字。

有的朋友說這很簡單,在小球時代不增重就是的,用“上海舞步”把現在那些空間型大個子轉得暈暈乎乎的不就行了。

這固然沒錯,可是反過來想一下,既然這個年代的內線都往“高射炮”方向發展,那這個時候如果增重的話是不是在內線憑藉體重和手感就能夠獨步籃下?是不是就不會存在說哈登能夠頂得住內線的情況呢?!

所以增重與否無論在當年還是現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老球迷朋友這時候又說話了,當年姚明增重之後防不出去了,導致屢屢在季後賽折戟,實在是說明增重這種策略並不高明。

但其實這話對一半錯一半,對一半的地方在於那兩輪系列賽布澤爾的表現確實不賴,姚明沒辦法盯防布澤爾乃至於奧庫確實是事實。

但問題在於,哪個大內線能夠盯防到三分線外去呢?!

一支球隊,如果防守端高明的話,勢必會有很多互相之間的換位和補防夾擊,基本上每個人管一片區域,把區域防守和盯防補位結合起來。

姚明防不出去,火箭的外線能不能盯一下?布澤爾投籃姚明要慢一些,那火箭的鋒線能不能去補一下干擾然後遜色再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去?

哦,都不行,要姚明一個人全都幹了,姚明沒有完成這些額外的任務,難道是姚明的問題嗎?!!!

當年我們看球的思路跟現在不同,只要球星沒有打好我們基本上全都會去責怪球星,但現在現代化籃球的理念和團隊打法已經深入我們的腦海,難道我們依然還覺得是因為姚明的問題導致火箭那兩年連續打不贏爵士嗎?!!!

  • 更何況在第二次季後賽首輪面對爵士的時候,姚明壓根都沒有上場打球!

  • 而第一次季後賽面對爵士不過也就輸在第七場最後時刻的體能不支上面罷了。

當年那支火箭,我國的球迷在它身上寄託了太多的不切實際的情懷和理想,其實那支火箭常年傷兵滿營,雖然整容齊整的時候或許只有控衛的防守能力是軟肋,但是很少有整容齊整的時候,把那支火箭的失利全都放在姚明的身上,顯然是不恰當的。

現在我們再來想一下,在如今這個時代,姚明是否要增重呢?!

我想還是要的,但不是像十多年前那樣往死裡增,往奧尼爾的方向增。

而是像恩比德或者字母哥這樣,在噸位增大的同時,注重核心力量、對抗性和肌肉質量,這就不能急著一兩個賽季就完成,要常年不斷的努力習練才行。

之後姚明依然可以拉到高位投三分球,也能夠在合理衝撞區玩兒腳步不亦樂乎,但是身材卻不會像剛進入NBA聯盟時候那樣瘦弱,而變得精壯!

這樣的話,當年的西部第一中鋒或許在這個年代就是聯盟第一中鋒了。

當然,無論增不增重,姚明在任何時代都能夠生存下去,因為他的天賦和努力拼命額態度擺在那裡,只不過想要在如今這個時代有一番作為的話,姚明的訓練或許會比當年跟枯燥苦悶。

畢竟當年就是往死裡整,而現在則需要更多的控制和耐心,字母哥花了四五個賽季才初具雛形,姚哥大概也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吧。

以上。


大毛侃球飲冰室


小球時代不是絕對的,只是因為沒有優秀內線才出現的。畢竟戰術也是跟著球星走的。

而姚明,本身的實力是可以在任何時代都能立足的,但是能有多大發揮個人認為則需要看在哪個球隊。

如果還是那個火箭,那麼姚明還會被各種過度使用,還是會有這些傷病。

姚明所在的球隊肯定不會去打小球,而不打小球就需要一個傳統戰術大師和體系的球隊,比如馬刺。

如果姚明在馬刺,那麼即使是現在的小球時代,也是奪冠熱門的。因為馬刺知道多人輪換,知道合理使用球星。(當然,拿馬刺波波維奇只是找個出名的舉例)

有姚明這樣的球星,可以牢牢掌握內線,小球的基礎之一籃板沒有了,而且就現在聯盟的內線能給姚明進攻端造成困擾的不多,內線得分還容易一些。

但是姚明畢竟還是有短板的,比如上場時間等,所以需要看在哪個球隊怎麼打,合適了會是奪冠熱門。

不合適的話立足沒問題,畢竟有姚明本身的魅力和中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