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婚俗(八)——維吾爾族婚俗


華夏婚俗(八)——維吾爾族婚俗

維吾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在青年男女成親之前,都要經過提親和訂親儀式,反映了維吾爾族對婚姻的慎重。小夥子看上了誰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長準備物色一位姑娘為兒媳,事先都要履行"提親"的手續。男方向女方家提親之前,要經過一番調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齡、家庭情況、長相、人品等情況都要進行了解,認為合適時,才會提親。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熱戀,雙方私下商定婚事後,再請家人去"提親",以達到雙方關係公開化和合法化。

由於地區的不同,南北疆的婚俗也有差異。

維吾爾族婚禮分兩天進行。維吾爾族的新郎新娘第一天在女家舉行出嫁儀式這天的上午,由男方的伴郎們簇擁著新郎,吹吹打打去女家娶親。舉行儀式時,客人分男(左)女(右)兩廂,由阿訇居中主持婚禮,念古蘭經,然後問新郎新否願意結婚,得到肯定的回答後,阿訇將一塊饢掰成兩塊,蘸上鹽水分別送給新郎新娘,當場吃上。這表示同甘共苦,白頭偕老。這時出嫁儀式進入高潮,在琴聲歌聲中,眾賓客齊聲讚道"美滿婚姻,地久天長"。男,女賓客和青年們歡歌曼舞,琴瑟悠揚,行祥雲聚,喜氣洋洋,舞畢即入席就餐。這天下午,新娘穿戴一新,在姑娘們簇擁下,上馬或坐車,徑往男家駛去,一路上是吹吹打打,熱鬧非常。歡快的樂曲聲和口哨聲吸引著大道上過往的行人。按照習俗,新娘到婆家時,男家的大門前要點燃一堆驅魔除邪的神火,由一位客人鉗一點火星在新娘頭上繞三圈,新娘也繞火堆走一圈才能登堂入室,進入新房。有的男家從門前到新房的通道上,用毛氈,地毯鋪地,表達對親孃的特別尊重和熱烈歡迎。

婚禮的第二天,在男家舉行"揭蓋頭"儀式。這天下午,新娘矇頭,坐在炕沿或床沿上。新房裡燈亮了,都塔爾,熱瓦甫或收錄機奏播出歡樂的東曲,男女青年們擠湊在一起,唧唧喳喳,打打鬧鬧,或說或笑或唱或舞氣氛熱烈。就在眾賓客逗笑嬉戲的高潮時,一位天仙般的少女從人群中走上前來,以輕巧敏捷的動作,將新娘頭上的蓋頭。新娘含羞藏嬌,不聲不語,此刻新房內一片歡騰,一對對青年男女又在歡快的旋律下,翩翩起舞,以示祝賀。新郎新娘也同大夥一起,輕盈舉步,巧轉腰肢,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賽乃姆雙人舞,賓客們則拍手唱和。當節奏漸急時,舞者觀者情緒更形熾熱,喝彩歡呼,此起彼伏,整個新房沸騰了,賓客們在歡歌曼舞中如醉如痴,直至夜闌人靜,方盡興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