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俄羅斯不從中國購買空警500?

巨蟹座大王


俄羅斯不買中國的空警500,是因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

第一,俄羅斯有門類齊全的航空工業,能夠獨立生產所有的航空平臺和雷達設備。俄羅斯現有20架A-50"中堅"預警機,雖然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的產品,但其性能與美國E-3預警機相當,應該應對現代戰爭已經夠用了。同時,俄羅斯還在研製A-100預警機,並已開始試飛,據報道,該預警機性能強大,一但服役將極大提高俄羅斯的空中戰鬥能力,在此情況下,俄羅斯是不會從中國購買空警500的。

第二,俄羅斯面子上也過不去。中國一直是從俄羅斯進口航空產品或武器系統的,飛機有蘇27,蘇30等,我們國家的武器研製、開發系統也是繼承了俄羅斯的衣缽而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直以來的老大哥,現在要反過來買小兄弟的武器了,這對於自大的俄羅斯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也不可能買空警500的。

第三,退一步講,俄羅斯買了空警500,還牽扯到一個系統兼容性的問題,兩者要達以高度的匹配,這在體制上、技術上都存在一定的難度,俄羅斯可能要花費人力物力去適應和匹配,對於俄羅斯來說也無此必要。


華豎


空警500是不可能買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買。何況俄羅斯有宇宙第一的A-100大型預警機。

自搞出“爭氣機”空警2000之後,我國在預警機領域的成果就一發而不可收拾。由於作為空警2000載機的伊爾76比較緊缺,我國僅製造了4架空警2000。但是依託全新的運9平臺,我國又研發了空警500預警機。

空警500實現了“小平臺、大預警”,其核心是採用了國際最先進的數字相控陣雷達技術,探測範圍遠、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這使得空警500在小得多的平臺上,實現了與空警2000相似的性能,空警500也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之一,在中國空軍、海軍中已經裝備了十幾架,而且還在不斷的生產、改進。

以空警500為基礎進行適當降級的外貿預警機ZDK-03已經成功出口巴基斯坦,成為巴空軍作戰體系的核心。而且我國最新的“絲路眼”預警機已經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亮相,正式推向國際市場。我國預警機事業的發展歷程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無論多高精尖的技術,一旦被我憋攻克,立馬就會成為大路貨。

相對於已經躋身世界預警機研製第一梯隊的我國,俄羅斯在雷達方面的缺陷舉世皆知。由於電子工業薄弱的基礎,俄羅斯的雷達產品,無論是機載火控雷達還是大型地面雷達,一律給人以傻大黑粗的印象,性能低下。

蘇27SK上面接近1噸的N001“倒卡神器”,我國仿製型號殲11B上頭一件事兒就是用國產PD雷達換掉它。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不向中國購買物美價廉的空警500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1、俄羅斯有A-50/100系列大型預警機。

A-50是蘇聯於上個世紀80年代研發的大型預警機,從外形上看空警2000借鑑了其整體佈局。依據蘇聯人的說法,A-50綜合性能與美國的E-3同一級別,低空探測能力還佔優,堪稱最強預警機。詭異的是,這款宇宙最強預警機外銷記錄為0,即便是印度都沒看上,而是選擇了以色列以伊爾76為載機研發的“費爾康”預警機(嗯,摘了我們的桃子)。我國在世紀之交戰爭一觸即發的情況下,即便被以色列人放了鴿子,也沒買A-50,大家可想而知這是什麼貨色。

2、俄羅斯有自己獨特的空中作戰體系,空警500未必能夠無縫銜接。預警機的特點就是使用各種通訊手段(語音、數據鏈等)與空中、地面、水面等各型節點進行溝通、控制和引導,這需要預警機能夠完全融入本方作戰系統。由於我國作戰體系與俄羅斯相比差異非常大,空警500即便本身性能出色,也未必能在俄羅斯的體系中發揮出全部威力。

我國引進的俄製裝備就存在著與我國作戰體系相兼容的問題。蘇35在最初的護行行動中,無法與國產預警機實現數據鏈的互聯互通,只能接收語音引導。

3、最重要的,俄羅斯對中國強烈而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決定他們絕對不會購買中國的主戰裝備,即便我們某些裝備的技術水平已經超越了俄羅斯。

在中俄/蘇兩國交往歷史中,尤其是軍事方面,蘇聯/俄羅斯一直是我們的老大哥、師傅和老師,蘇聯/俄羅斯對我們有一種俯視感,這種情緒使得他們很難正確對待雙方已經改變了的能力對比,讓俄羅斯買中國的主戰裝備,比讓他們交出外興安嶺還難。

就拿發生事故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來說,由於俄羅斯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庫艦一直得不到修繕,俄羅斯方面甚至有聲音讓其退役了事。其實對於俄羅斯來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拖到大連,國產航母入役後正好空出了船塢,就庫艦這點小事,大連紅旗造船廠不出3個月就能搞利索,俄羅斯願意加錢的話還可以定製一個升級改造方案。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俄羅斯的對外軍事採購目前主要存在著兩大障礙:一是經費問題,二是面子問題。在預警機領域同樣也是如此。一方面俄羅斯由於經濟實力有限,連維持國產裝備的更新規模都很困難,更不可能拿出大量的經費來購買國外的先進武器裝備。另一方面俄羅斯畢竟是曾經的大國,縱然家道中落,自尊心還是很強烈的,讓它拉下面子向中方購買大件武器裝備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

俄軍現役的A50預警機早已垂垂老矣

蘇聯/俄羅斯由於電子工業的傳統短板,預警機一直都不是值得稱道的強項,不僅與西方國家的同類產品差距明顯,就連第三世界國家也是無人問津。儘管俄製武器裝備賣遍全球,不過預警機的零銷售業績不得不算是一個令人尷尬的記錄。俄羅斯至今依然還在使用蘇聯時代服役的A50預警機充當主力,雖然現役數量還有近20架,但狀態較好的只有6架,而且綜合性能也明顯落後於時代潮流。

價廉物美、性能卓越的空警500

空警500預警機則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新秀,這是我國為了解決“小平臺、大預警”問題大力推出的扛鼎之作。空警500使用運9中型運輸機為平臺,搭載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並且率先應用了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數字式陣列技術,綜合性能在同級別預警機中出類拔萃,即便比起大型預警機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是價廉物美、物超所值。囊中羞澀的俄羅斯購買空警500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空警500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數字式陣列雷達技術

也有的人認為空警500與俄羅斯軍隊的通訊、指揮以及數據鏈系統存在著不利於兼容的問題,就算賣給了俄軍也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其實這個顧慮也是杞人憂天,我國長期接觸俄式武器裝備,早就掌握了豐富的使用經驗和成熟的系統兼容解決方案。更何況就連巴基斯坦都同時裝備了中國生產的ZDK03預警機和瑞典生產的Saab2000預警機,都照樣用得好好的,俄國人的整合能力總不至於還不如小巴吧?

俄羅斯自行研製的A100預警機

然而阻礙空警500落戶俄羅斯的障礙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俄羅斯地廣人稀幅員遼闊,這就要求預警機必須擁有足夠大的活動範圍,空警500的運9載機平臺最大航程和滯空時間都明顯不如大型飛機,因此俄羅斯還是更加傾向於以伊爾76載機為平臺的A50系列,主要措施是將現有的老式A50現代化升級成A50U,並且研製新一代的A100預警機(載機平臺與A50相同,換裝了新型的旋轉式兩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2017年11月首飛)。

俄羅斯擔心引進中國先進裝備會打擊自己的武器出口聲譽

其次對於中俄兩國軍事合作,俄羅斯依然以技術輸出方自居,許多性價比相當合適的中國武器裝備,始終拉不下臉直接購買,比如無人機、護衛艦等等,最多購買一些元器件或者子系統。中國明明擁有性能先進、運作成熟的察打一體化無人機貨架產品,俄羅斯卻偏偏不肯買,寧願在敘利亞戰場派遣有人駕駛戰鬥機冒著巨大風險執行低空作戰任務。如果俄羅斯從中國進口預警機這種高端主戰設備(預警機的技術含量和重要性甚至比戰鬥機更高),就等於變相承認了自己的核心軍事技術已經落後於中國,這對俄製武器裝備的出口聲譽也是沉重打擊,俄羅斯顯然也不願意自己砸掉自己的飯碗。


晨曦談兵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因為沒這個必要,俄羅斯雷達和預警機的水平絕對不低於中國。

大家不要光看宣傳,應該冷靜看看中國產雷達以及預警機在全世界市場的銷售情況。

除了巴基斯坦以外,還有誰買過?

不要談載機的問題,ZDK-03預警機可是採用運9作為平臺的,想怎麼出口都可以。

總體來說,我國預警機中,真正比較厲害的就是空警500。

但空警500綜合性能究竟如何?對不起,這是國家機密,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然而,空警500的綜合性能,不可能強於俄羅斯馬上要服役的A-100預警機。

雖然對於雷達分析,很多人有不同說法,但俄羅斯方面的技術並不弱。

如果加上載機性能的巨大區別,A-100預警機性能並不亞於中國預警機,那還購買什麼?

報道這麼寫:A-100預警機使用了伊爾-76MD-90A運輸機平臺,該運輸機平臺採用PS-90A渦輪風扇發動機,載重量達到52噸至60噸,無論是速度、載重量以及航程都比之前的伊爾-76早期型號有了較大的進步。

A-100依然採用傳統的迴轉式雷達天線,但是卻獨闢蹊徑的採用了雙面陣列設計,一面安裝一部S波段雷達,另外一面則為一部UHF波段雷達。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說法,S波段雷達用於預警,UHF波段雷達則用於反隱身。

與世界主流新型預警機一樣,A-100是一款集情報、監視、偵察、預警以及指揮於一體的預警機,除了裝備全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作為主探測裝置,還有全新的情報、電子戰等子系統。
預計到2020年前後進入批量生產並列裝。據悉,俄計劃裝備40架左右A-100預警機。
俄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謝爾巴科夫介紹稱,A-100預警機具備探測第五代戰機等隱身裝備的能力。他說:“一些設計方案的落實,有助於提高對不同隱身水平的敵方飛行器的發現概率和打擊效率,如敵方第五代戰機和新型巡航導彈等。

薩沙


目前,我國的預警機已經達到了國際的一流水平。我國先後研製出了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以及向巴基斯坦出口的ZDK-03預警機。空警2000和空警500預警機作為第二代預警機,被廣泛裝備於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空警500是在空警200的基礎上自主研製的第三代預警機,目前,空警500已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從預警機發展之初,我國根據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進行研究和改進,製造出了空警2000,到現在我國的預警機制造技術已經非常強大了,但俄羅斯依舊在吃著蘇聯的老本,俄羅斯目前的許多預警機都是在蘇聯預警機基礎上升級改造的。

中國的空警500是比較適合俄羅斯的一款預警機,但俄羅斯是不會從中國購買空警500的,原因是俄羅斯不想受制於人,像空警500這種一流的空警機,一旦購買俄羅斯軍方必定回對其產生依賴性,為了避免我國對其產生壟斷,所以說俄羅斯是不會購買我國的預警機的。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經費非常有限,連軍隊的軍費對俄羅斯來說都是問題,俄羅斯更不會花大價錢從我國購買空警500的,就算有能力去購買,買回之後的保養的維修對於俄羅斯來說又是一大筆開支,與其收購他國先進空警機,俄羅斯還不如去升級改造自己的預警機。而且俄羅斯的大型預警機A-50U型和A100型的性能也是非常出色的,完全可以為俄羅斯保駕護航,所以說,俄羅斯是不會購買中國的空警500的。


科羅廖夫


毋庸置疑,空警500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之一,採用圓盤狀數字陣列相控陣雷達技術,最大航程5700公里,探測距離達到470公里,同時可跟蹤60至100目標。

從2104年開始交付海空軍試用三年後,2017年開始大批量生產,目前共裝備約20架左右,目標裝備30架,這個數量是相當龐大的。經過時間檢驗又得到中國海空軍的肯定,為什麼俄羅斯不從中國購買空警-500呢,紅龍認為無非以下三個原因:

參加航展的空警-500

俄羅斯空天軍建軍思想決定的,進攻用大規模戰略轟炸機投擲核彈,防禦用蘇-27、蘇-35等空優戰機,米格-25、米格-31高空截擊機負責抵禦對手的轟炸機,再用蘇-24、蘇-25等強擊機支援地面裝甲部隊作戰。空警500航程對於廣闊國土的俄羅斯來時實在不算長,而A-50(伊爾-76)航程才能配合轟炸機編隊作戰。與美國遍及世界的海外基地相比,俄羅斯海外基地要少得多,航程不足的空警-500無法得到中繼保障,所以這種中程預警機不適合俄羅斯空天軍。

硬管空中加油空警500

預警機屬於信息化裝備,不僅僅是一架飛機那麼簡單。俄軍脫胎於蘇軍,作戰體系、力量運用有別於他國,空警500的指揮流程不一定適合俄軍。作為指揮終端裝備,必須與全軍指揮系統關聯,與通訊衛星、地面雷達互通。空警500西方化的電子設備也很難融入,要進行重新設計兼容俄製裝備。

軍費不足以支撐大規模購買空警500,一架預警機少說也得數億美金,俄羅斯一年國防預算還不到600億美元。買一兩架也沒什麼作用,大批量購買又實在沒有錢。在軍費緊張又戰事不斷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可能大規模引進價格昂貴的軍事裝備。好在俄羅斯有讓對手膽寒的核力量,常規差一點,核武器來補缺。

五機同框

不買空警500,不代表俄羅斯不會買其他中國軍貿產品。事實上這幾年來,俄羅斯一直採購中國造的軍用電子元器件,包括A-50預警機上用的。現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中國造的電子元器件,俄羅斯連衛星都造不出來。


紅龍軍團長


為什麼俄羅斯不購買中國的空警500預警機?

第一,預警機永遠都是戰略級的 就是美國的預警機到處賣的,他也是東砍一刀西砍一刀的。這花好幾億美元,買一個性能鬼知道什麼情況,機體還很不怎麼地的的預警機?


第二,鬼知道外購預警機裡面會有多少後門,你用的安全嗎?就不怕發生衝突的結果,你根本無法鎖定對面的?

第三你是多看不起俄羅斯的a50預警機啊?a50的性能不差呀。無非就是有段時間沒更新的老了點而已。但是歸根結底不還是錢的問題嗎?如果有錢買空警500為什麼不直接用錢升級一下自己原有的a50預警機呢?

第四..俄羅斯就是打算買中國的空警500預警機,也不可能買整機呀.....你是多看不起俄羅斯的運輸機?俄羅斯的伊爾76可是有不少的。完全能買一套空警500的雷達以及電子設備回來,然後自己拾掇拾掇,裝到俄羅斯自己的伊爾76戰略運輸機上面



第五,俄羅斯實在拉不下那個臉,別說買預警機的就是買點軍艦,俄羅斯都不想買,要知道軍艦方面,俄羅斯非常的悽慘,這三十年來,俄羅斯都沒有生產過大型軍艦,中國很貼心的給推薦了一大幫子。俄羅斯表示tmd老子不買。!

更不用說俄羅斯預警機還是可以自己造了。


嘯鷹評


哪裡好意思啊!曾經的老師,到學生這裡來購買高端產品,面子上有點兒過不去呀。其實我們國內不僅僅是空警-500預警機,還有很多先進的軍事裝備都適合俄羅斯採購,畢竟俄羅斯吃了30多年的蘇聯老本兒,已經沒啥可吃的了。



我們改革開放40年,在努力學習西方電子科技技術方面,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尤其是以空警-2000預警機的研製成功,徹底代表了中國電子科技工業水平,走進了世界第一梯隊,並且在局部方面還有所突出。
空警-2000預警機


回想當年我們想要採購預警機的時候,俄羅斯擁有A-50空中指揮預警機,但是這樣當時高端的設備俄羅斯並不想出售給我們。後來我們與以色列聯繫並建立了合作關係,確立用以色列的費爾康系統加裝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來製造我們國家需要的空中預警平臺。但是可惜在4架飛機已經改裝完成的時候,美國橫加干涉施壓以色列,導致最終合同被以色列撕毀。
俄羅斯的A-50預警機

於是我們發憤圖強,研製了空警-2000預警機,和空警-200預警機,一舉打破了國外的壟斷。而如今我們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空警-500預警機,而俄羅斯目前還停留在A-50的層面上,即使目前正在研製的A-100也並沒有多大的進步。


俄羅斯正在試飛的A-100預警機

相比較中國的有源相控陣技術俄羅斯已經落後很多,而我們目前已經發展到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俄羅斯在很多產業上,都已經失去了競爭的優勢,和技術上的優勢。一直以來我們的產品並沒有過去上我的眾多國家的質量認可。再加上西方國家的抵制,很少有我們的優秀產品在世界上嶄露頭角。這也導致俄羅斯方面很不相信中國的產品質量。


比如俄羅斯的“暴徒級 ”輕型護衛艦使用了我們國家的高速柴油機作為動力。但是在試航期間卻發生了傳動軸故障,俄羅斯方面直接稱是我國的發動機問題。最後查明原因是動力系統不匹配,俄羅斯生產的傳動軸不合格。最後還是繼續購買我們的高速柴油機,也不說是我們柴油機有問題了。

對於俄羅斯這個曾經的老師,突然間要在學生家買軍事高科技產品,而且是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就有這麼大的反轉,他們在心理上接受不了。很多軍事領域完全可以合作的地方,俄羅斯任挺著,也不來找我們。比如我們的054A護衛艦,對於俄羅斯來說就非常適合。



對於我們的空警-500俄羅斯自然是想要,但是他們也不會買,我們也不會賣。畢竟目前的空警-500預警機還是我們國家高端的產品,我們出口也只能出口像巴基斯坦的ZKD-03型預警機的標準。只不過是我們運-9為平臺的預警機,還是存在著港城不足的問題。畢竟俄羅斯領土廣袤,還是更需要以伊爾-76為載體的大型預警機。


所以,也不用多說了,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也許俄羅斯人真正的放下面子的時候,才是中俄軍事合作的開端,才會給雙方的促進帶來效益!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點贊,轉發,關注!


淡然小司


陶慕劍曰:其實就一個原因——沒錢!

有人說,俄羅斯自己就有很好的預警機,技術並不比中國差——這種事目前並不存在。俄羅斯現有預警機數量,基本上快變成個位數了。

俄羅斯不是不想裝備更先進的飛機,關鍵是沒錢買。預警機是高價值武器,動輒上億美元,而俄羅斯軍費現在不過500-600億美元,還沒有印度高。然而,俄軍要維護一個很大規模的軍事體系,而且層級很高,包括核導彈、核潛艇、國土防禦系統等等,要燒錢的地方太多,只能把錢燒在關鍵地方。

而預警機、運輸機這些表面並不太重要的裝備,更新換代就差多了。

舉例來說,俄軍現有120多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基本都是蘇聯遺產(該飛機累計生產960架以上)。最新型的伊爾-476或伊爾-76MD-90,生產數量只是個位數。此外,俄軍還裝備著大量的安-12、安-26等舊飛機,都是蘇聯時代生產的。俄羅斯不想用新飛機嗎?關鍵是沒錢,所以這些舊飛機能湊合用,就堅持不買新的。

俄羅斯空軍現有的預警機,其實只有10架A-50,另有14架可能處於庫存。俄羅斯當前只能對這幾架舊預警機進行部分升級,而沒有買新預警機的能力。俄羅斯目前的預警機技術,根本談不上追趕世界潮流,只能勉強讓隊伍不散夥而已。

所以說,什麼“俄羅斯擁有先進的預警機技術”都是虛罔,俄羅斯所具備的只是蘇聯時代的過時遺產。

不過,所謂“俄羅斯想買中國預警機”基本也是空談。如果俄羅斯有錢,那麼肯定會自行發展相關技術,這點自尊還是有的。不過萬一技術斷了檔,那麼從中國進口也並非不可能,就像俄海軍護衛艦的柴油機一樣。不過,俄羅斯空軍不管買自己的,還是買外國的,前提都是——有錢才行。


陶式防務評論


答案:不可能,

一方面,俄羅斯不是真正的無預警機可用,只是更新換裝不及時的問題,目前俄羅斯正在搞自己的新一代A100預警機,對舊的A50預警機進行升級,壓根沒有引進預警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不合適。

俄羅斯不需要類似於空警500的預警機,空警500使用的是中型運輸機的平臺,不是現代預警機的發展主流,大型預警機才是真正的主力,可以安裝更大的雷達系統安裝,更配備更多的操作人員等等,空警500對我們來說,主要是用於彌補大型預警機數量不足的問題,也許性能不見得很弱,但是不合適。

更為麻煩的是,該機採用的是中國技術標準,與俄式技術標準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俄羅斯要採購的話,系統設備都必須更換,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把自己技術機密全部交給俄方,俄方也不可能信任我們的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