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兒的剪紙比較有名?

Tugh652


我是文子心語,回答這個問題。

剪紙,是普遍流行於我國山村鄉野的一種民間工藝,據說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

剪紙既然是屬於一種民間工藝,肯定會受到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影響。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民俗風情亦各有各的不同。作為民間工藝的剪紙,肯定會受到地域文化、民族民俗的影響。只能說是各具特色,色彩紛呈;很難從中分出個名次、排列來。

筆者在西北黃土高原生活了幾十年。還是談一談自己所熟悉和喜愛慶陽剪紙。

剪紙藝術源於生活取材廣泛,反映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如果說江南剪紙嫵媚、纖柔、明快、秀麗;華北剪紙粗豪勁健,廣東剪紙富麗堂皇,西南剪紙風格明朗的話,那麼慶陽剪紙則以粗獷淳樸而古拙、渾厚而豪放,獨樹一幟,具有濃郁的西北地方特色。

慶陽剪紙多為婚姻嫁娶、節日慶典、喬遷新居、新房落成等喜日恭賀喜慶之用。而以春節窗花剪紙為之最。

慶陽剪紙,即將傳統的花樣與材質套印,用小剪刀剪下圖樣,再貼於窗格之上。為節日增加了色彩,為居房烘托了氣氛,更為人們愉悅了心情。

慶陽剪紙,花樣繁多,體裁十分廣泛:寓言童話、名勝古蹟、飛禽走獸、花草魚蟲、人物故事,無所不包涵其內。一把小小的剪刀,幾張薄薄的彩紙,分分鐘鍾便呈現出民間,藝術的魅力。

瞧:有傳統的“二十四孝”、“鳳凰戲牡丹”、“交尾鹿”、“獅子滾繡球”、“老鼠娶親”、“八卦圖”、“《西遊記》故事”、“皮影戲人物”、“二龍戲珠”、“金魚戲水”等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慶陽剪紙不但取材廣泛,而且妙在誇張,構圖精煉,多用對比的手法,紋飾的陰陽、線條的粗細和黑白虛實相間分佈,用刀利索,線條流暢,造型非常逼真。

慶陽剪紙享譽西北,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為人們喜聞樂見。


文子心語


在中華大地上,擅長剪紙的省份有許多,各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色,剪紙內容往往是和當地的民俗緊密相連,有名氣的剪紙地區太多了,我就來談一談山東剪紙。


山東省是中國民間剪紙流行的主要地區之一。山東受孔孟儒家思想影響,剪紙作品以禮教、文人文化和吉祥紋樣為主要題材。其種類繁多,題材十分廣泛,每幅作品都是一個精美傳奇的故事。

瑞獸魚蟲、吉祥花鳥、戲曲樂舞、民間傳說、神話傳說,以及宗教信仰、風俗禮教等,形形色色,無不在山東剪紙中有所體現,特別是染色、單色、拼色、襯色、填色、木版印刷、燻樣等手法的巧妙運用,更是使剪出的圖案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民間剪紙分佈於山東各地。從萊州發現元代剪紙的民俗角度來看,每逢過年,農家的窗花、窗裙、窗風、窗旁、窗箋、門箋、花字對聯剪紙,吉慶紅火,寓意深遠;

正月十五的燈花,豐富多彩;二月二的錢龍內涵神秘;穀雨節的剪蠍符除蟲害;端午節的五毒葫蘆辟邪驅穢;七月七的窗花乞巧;七月十五剪紙單衣拜祭祖先,告祖先秋成之意。



還有新房落成的頂棚花、喬遷花、照壁花,生活中的紙鬥花、笸籮花、藍印花版、刺繡花樣,婚俗中的喜花、嫁妝花、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真是讓你大開眼界。其中尤以窗花、窗裙、門箋、染色窗花、鬥雞、仙山信仰和海洋崇拜剪紙最具特色。

山東的民間剪紙多用剪,而刻紙較少見,但剪紙與刻紙的表現方法基本一致,陽紋以點、線、面線線相連,虛實結合,陰紋則線線相斷。


山東民間剪紙分佈於省內各縣鄉,從地域風格上分大致有兩類。從民間剪紙考察來看,一類是黃河下游濱州地區粗獷豪放的剪紙,與黃河中游地區農耕文化剪紙以另一種方式,在同一空間一脈相承地發展著。


另一類則是最具中國剪紙代表性的膠東沿海地區精巧秀麗型剪紙。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剪口乾淨利索,線條優美舒展,講究運剪流暢,剪味十足,並擅長用高密度的鋸齒紋來增加作品的虛實濃淡關係。

膠東剪紙以其濃郁的地域色彩為國內外專家和學者所稱道,成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主要流派之一。

我是喜愛剪紙的敏敏老師,每天分享各種剪紙知識,歡迎喜歡剪紙的朋友關注我的頭條號,共同傳承非遺文化。


剪紙摺紙趣手工


中國的剪紙藝術分好多派別,有很多都很出名,最出名的要數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民俗剪紙。

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民俗剪紙,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5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中全國八項民間工藝美術類保護專案之一,剪紙藝人王計汝被評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的50餘件國家精華之作被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專家收藏。


藝術陪伴左右


廣東佛山的民間剪紙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由於其剪紙製作方法採用了剪、刻鑿、印、寫、襯等,在種類上便可分純色剪紙、銅寫料、銅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時很講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紙上或特製的銅箔、錫箔上剪刻而成。其利用本地特產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種色紙和繪印上各種圖案,形成色彩強烈、金壁輝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紙。佛山剪紙既有纖巧秀逸、又有渾厚蒼勁的表現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選材施藝。隨著社會的發展,佛山剪紙在傳統的基礎上,以其構圖嚴謹、裝飾性強、剔透雅緻、金壁輝煌的特點,在我國剪紙藝術中較具代表性。





Hello鶴哥


中國民間剪紙,分兩個流派,有線條粗曠的,主要分佈在大西北的陝西一帶;剪紙比較細膩的要數膠東地區,高密和煙臺為代表。

要講剪工技巧和細膩,煙臺棲霞的剪紙最好。以欒氏姐妹為代表的棲霞剪紙,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多次代表國家文化使團,出國表演剪紙藝術,為國家獲得了榮譽。


柳銀8


剪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不同年代,不同時期出現不同的剪紙具體是這樣:

1993年中國文化部授予山西浮山縣、福建漳浦縣、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的稱號;

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2006年1月26日河北省蔚縣榮升“中國民間剪紙之鄉”。


歲月789


北方派 代表為慶陽剪紙、山西剪紙、蔚縣剪紙、陝西民間剪紙、磁性剪紙和山東民間剪紙。 南方派 代表為 湖北沔陽剪紙、廣東佛山剪紙和福建民間剪紙。

剪紙 - 文化遺產 中陽剪紙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民俗剪紙,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5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中全國八項民間工藝美術類保護專案之一,剪紙藝人王計汝被評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的50餘件國家精華之作被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專家收藏。





文軒宇豪


剪紙藝術也分好多派別,有很多都很出名,最出名的要數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民俗剪紙

一,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民俗剪紙,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5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中全國八項民間工藝美術類保護專案之一,剪紙藝人王計汝被評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的50餘件國家精華之作被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專家收藏。

二,介紹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紙,發展成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簡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藝術語言。

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並且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逢年過節亦或新婚喜慶,常常會貼“囍”這個字,人們把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牆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剪紙藝術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那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






易學寶典


中陽剪紙最出名。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民俗剪紙,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5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中全國八項民間工藝美術類保護專案之一,剪紙藝人王計汝被評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中陽民間剪紙與漢代畫有著密切關係。在1984-1985年間,中陽縣文化館在對金鑼鎮道棠村出土的漢墓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畫像石,經專家鑑定後,基本確定為漢代畫像石,在這些畫像中有許多關於剪紙的圖案,可以證明在漢代中陽就有類似的剪紙藝術。


口口火卓


1993年中國文化部授予山西浮山縣、福建漳浦縣、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的稱號;

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2006年1月26日河北省蔚縣榮升“中國民間剪紙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