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同樣經典,古人的忠告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同樣經典,古人的忠告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有這樣一段故事:魏延最初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就主張劉備誅殺魏延。但架不住劉備覺得魏延能征善戰,而自己麾下缺乏戰將,而堅持把魏延留了下來。在劉備創業乃至蜀漢政權對外戰爭中,魏延為劉備集團立下很多值得稱道的功勳,但是,諸葛亮臨終前,還是設計誅殺了魏延。諸葛亮主張殺魏延的理由是:魏延腦袋後有反骨,遲早是禍害,所以需要提前預防。其實諸葛亮所採用的是古代的識人術。在古代識人術裡,還有這樣的一句話:兩腮無肉不可交。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同樣經典,古人的忠告

現代規模較大的公司在招聘新人的時候,會舉行面試,面試一般只有幾分鐘。通過幾分鐘時間確定一個人的才能並作出決定,主要在於負責面試的工作人員有一定的技巧:通過應聘者的言談、氣質,來做推斷。古人也需要此類的經驗,因此古人加以總結後,將這種經驗稱之為“識人術”,並形成了上文提到的俗語。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同樣經典,古人的忠告

所謂“兩腮無肉不可交”,指的是一個人的腮幫子沒有多少肉,那麼就不要和這種人有太多的交往。因為這種人必定尖酸刻薄。這其中的原因說來話長。我們知道,一個人的面相有時候受氣質影響。一個人的氣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形成的。因此有“白面書生”的說法:因為過去讀書人、知識分子,大多居於書齋內,因此大多數是白白淨淨的形象。古代當皇帝的有帝王的威嚴。比如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在被吳三桂俘虜以後,吳三桂去見朱由榔的時候,還一度被朱由榔的帝王氣質所折服,甚至部分八旗軍看到朱由榔的氣質以後,居然覺得朱由榔才是真天子,於是打算劫持朱由榔,保朱由榔重建南明朝廷。這些充分說明氣質的存在。而氣質養成以後,會影響到面相。一般來說,奸猾之人大多斤斤計較,並且熱衷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種不好的心態,逐漸形成一種負面的氣質,最終影響到面相,這種面相,就是兩腮無肉的形象,因此古人認為兩腮無肉不可交。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同樣經典,古人的忠告

其實“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話,叫做“滿臉橫肉為兇相”。喜歡看電影電視劇的朋友都會發現,在影視劇裡面,地痞、惡霸大多滿臉橫肉,這說明滿臉橫肉的人多是惡人這種觀念深入人心。所謂滿臉橫肉,主要指的是臉上的肌肉有著很多橫紋。這是因為惡人一旦有了作惡的資本以後,就會不斷地爆發、釋放自己的作惡意志,而每次爆發的時候,臉上少不得有發怒的表情,這種表情的特點是瞪大眼睛,這種動作多了,那麼他臉上的肌肉,就會隨之運動,併產生很多橫紋,久而久之,滿臉橫紋成為惡人的標配。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同樣經典,古人的忠告

不過在當下,知識的普及讓人們看人識人再也不侷限於表面,以貌取人在當下只會貽笑大方。許多大企業在招聘時候都會出一些有趣的考題,看似毫無章法,卻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為直接準確找到所需人才的有效方法。所考驗的正是求職者的思維習慣及專業程度,這也是皮囊所難以隱藏的真正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