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的哀歌

一個王朝一個民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不得不說是一個哀歌。

西夏王陵的哀歌

第一,軍事立國,軍事廢國。一個政權不重視軍事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西夏在第五任皇帝李仁孝的帶領下,一度走向盛世——外交和睦、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尤其是在“任得敬分國”事件後,李仁孝開始格外在意皇權的安危,於是將武將的勢頭一再打壓。現在,放眼天下,似乎再沒有誰能威脅到皇族的統治了。

失去血性的民族沒有未來。盛世之下也往往容易滋生危機。對於西夏人而言,彪悍尚武的民族氣質,本是他們得以立國並在強敵環伺的條件中生存下來的根本原因。

第二,過度壓制武官集團。重文輕武以及奢靡之風的盛行,大大削弱了西夏人骨子裡的野性,也降低了軍隊戰鬥力。當然了,不打仗時,是看不出來的。但一打仗就會露餡。公元1205年,西夏第一次遭到蒙古騎兵的攻擊,損失慘重。只不過這一次攻擊,只是蒙古騎兵的試探性掠奪,並沒有進行大規模侵略。

西夏王陵的哀歌

西夏是如何滅亡的?與其說西夏亡於天災,還不如說是亡於人禍,亡於自己人的不團結。西夏後期,統治集團的內部就內訌不斷,弒殺君王事件時有發生。

貴族生活驕奢淫逸,地震發生的時候,民眾缺衣少食,而貴族根本不顧百姓的死活,照樣過著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日子。百姓忍無可忍,奮起反抗朝廷。

蒙古軍滅掉西夏,打開西夏的國庫,發現“倉庫無鬥粟尺帛之儲。”這樣的國家就算是有神仙相助,恐怕也不會維持多長時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