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大家都來分享一下?

泰小p


講起美食小吃那真是品種繁多、不勝枚舉。下面僅舉一個例子介紹給各位朋友。

1.道光二十五白酒。這是全國唯一的滿族工藝釀酒。

2.燒烤,錦州燒烤的特點是啥都能烤,啥都敢烤。大小海鮮、河鮮、豬牛羊雞鴨、牛蛙、沙琪瑪(林蛙)、繭蛹、韭菜、大蒜、豆角、……、玉米、地瓜、毛豆、豆製品……。只要能入口,一切都能烤!

3.麵茶,這是滿族傳統小吃,小米麵、糜子面熬成糊狀,上面撒上油炸素豆,調以特製調味汁。特殊的味道難以言表。

4.肖包子、白餃子、馬燒賣、秦三驢、老五紅燜羊肉、榮鵬烀餅、汆白肉、酸菜血腸、粘豆包、水豆腐、朝鮮冷麵……。多民族美食彙集錦州。歡迎朋友來這裡品嚐東北特色美食。


開心就好72285



鄉村野食老王


大家好,我是愛吃手擀麵的大叔,我家是黑龍江的,我來說說我家的美食。

殺豬菜

這是黑龍江的傳統菜了,小時候快過年了,每家都會殺一頭豬,然後將村裡的親朋好友都找來吃豬肉,這時候殺豬菜就上場了。

先把酸菜燉上,多添湯,大概1小時左右,酸菜越燉越有味,燉的時間短了菜雖然熟了但是不好吃。酸菜一定要清洗乾淨,但也不能洗的次數太多,要既洗去臭味有保留酸味。酸菜燉好了,放入五花肉,太瘦的不香,一定要肥瘦相間的,肉要切大片,切薄片,一片一片沿著鍋邊鋪在酸菜上,用酸菜的熱氣將五花肉燙熟,再鋪上一層血腸,血腸稍熱即可出鍋。不能再說了,想想都要流口水!

豬一定要是農村笨養的,用大鐵鍋燉,燒柴火。現在殺豬菜雖然常吃,但是已經沒有原來的味道了。

鍋包肉

豬裡脊肉切成刀背厚度的肉片,加鹽,澱粉,料酒,薑片,醃製一會。澱粉加水調成粉汁,大概像漿糊的粘稠度。

油溫六成熱下入裹好粉汁的肉片,表面發黃顯示出乾脆的感覺就可以撈出。

油溫升高後,再入鍋炸一遍,這一遍千萬不能省略,是否乾脆全靠復炸。

調料汁,一勺糖,一勺醋,一點生抽,攪勻。鍋里加油,放入蒜末,加入料汁,攪拌均勻後,加入肉片翻炒,調味加入香菜即可出鍋。

酸甜可口,一般小孩比較喜歡。

小雞燉蘑菇

小雞剁成塊,冷水下鍋,加入一點料酒焯水,水開後撈出,再用冷水衝去浮沫,將水控乾淨。

蘑菇一般選用晾乾的榛蘑,幹蘑菇用水浸泡洗淨。

鍋裡熱油,加入蔥薑蒜爆香,加入生抽,一點老抽,加入雞塊翻炒,炒到雞塊變色,能看到明顯油亮了,加入水沒過雞塊,中火燉20分鐘。加入泡好的蘑菇,再小火燉15分鐘,加鹽調味,撒上香菜段出鍋。還有加粉條或者土豆的,就看自己口味了。

笨鍋燉

燉大鵝,燉排骨豆角,鐵鍋燉魚,等等,多了去了,嚴格來說,小雞燉蘑菇也是笨鍋燉一種。在我們東北只要有一口鐵鍋,啥都能給你燉了。由於手機碼字太累,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醬骨頭

太累,不寫了。

熘肉段

此處省略……

溜肥腸

餓了……

前邊說了那麼多,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尖椒幹豆腐,雖然是毛菜(東北說法,大致是素菜的意思,肉菜一般也說成硬菜),但是我喜歡,下面隆重介紹。

尖椒幹豆腐

這個菜好吃,源於我們這的幹豆腐特別好,勁道。

幹豆腐切菱形塊,水開下鍋焯,加一點小蘇打,焯出來的幹豆腐,亮晶晶的,勁道,不發柴,2分鐘撈出。

青椒去筋去籽,切菱形塊。準備一點水澱粉。

起鍋燒油,油熱加入蔥薑蒜爆香,加入幹豆腐翻炒,加入青椒,加一點生抽,少加一點水,倒入水澱粉勾薄欠,出鍋。有人喜歡加點肉絲,但我不喜歡。

有點寫累了,好吃的實在太多了,還有地三鮮、大拉皮、黑白菜,多了去了,先告一段落,有時間我們逐個演示一遍。


愛吃手擀麵的大叔


我的家鄉:揚州高郵市

從小在高郵北門大街長大的我,同時也是個吃貨的我,告訴大家家鄉的美食

早上:包子,湯包、燒餅條,特別是陽春麵加個雞蛋!我們高郵的陽春麵多胡椒,一定要多胡椒,我喜歡雞蛋煎的嫩的!高郵中醫院門口有一家煎餅,“周老五煎餅”每天的隊伍排的嚇死你,太好吃了!

中午:我們喜歡吃紅燒獅子頭,高郵汪豆腐、這些都是我們的家常菜!淮揚菜我認為最好吃的是高郵老中醫院對面的“好鄰居”雖然老城區的人口逐漸減少,但是這家老店還是依然排隊、它家經典的菜餚:炒粉絲,張氏烤魚,餅,菜飯等等....每次去吃要提前排隊

下午:我們高郵人特色的醬油餛飩,特別是陳小五餛飩,一碗16-18個,一口一個,豬油底,還是多胡椒哦!還有傅工橋下面的:夏天的話就是矮胖阿姨的涼皮,冬天有一家邵師傅餛飩,這個餛飩就是大餛飩了,什麼餡的都有,白湯加紫菜的,味道鮮美!還有梅花糕,現在都已經長到4塊錢一個,還有太多了..對了!中市口的:香酥雞、那真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包括現在還是好吃!

晚上:世貿廣場美食、火鍋啦,說都說不完,烤肉,高郵還有北海的“錢記普包肉”那真是20年曆史了,很多地方的鹽水鵝好吃的不得了、高郵還有乳幹,多放蒜泥,辣椒,特別好吃!






揚州小慧


我就不配圖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年齡大了,有事時常會想起小時候媽媽做的鮮魚湯,奶奶做的手抓餅,外婆做的紅燒肉,有時趕集喝一碗5毛的涼皮,1毛錢的氣水,吃一根5分錢的麻花,1毛錢葵花籽,這是童年的回憶,小時候的味道,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吧!


宋德彬Song


我是陝西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即使在一個縣城,各鄉鎮都有自己的代表,陝西,不止是羊肉泡饃和肉夾饃。

我現在要說的是一種我們這裡紅白喜事都會吃的美食:麥子泡

麥子,分為大麥和小麥,咱們平時吃的麵粉都是用小麥做的,而麥子泡裡,少不了的就是大麥仁,每年過年,各家各戶都會做這個吃,大年三十晚上,母親將洗好的麥仁放進暖水瓶,一個晚上,大麥仁就會泡好,當然,就這個還遠遠不夠,做麥子泡真的是要提前一天準備。

臨近過年頭兩天,母親都會開始著手準備。先是燉肉,留高湯,然後炸豆腐,做涼粉,勤儉持家的勞動人民,都會在開鍋燒油的那一天,把所有要炸的東西都過一遍,不會浪費每一滴油。還要準備滷好的禮物,也就是豬腸,還有豬血,豬肝……

麥子泡的精髓,在於高湯,只要高湯熬好了,麥子泡的味道差不到哪裡去,大年初一早晨,母親早早起來,先到菜籽油,將禮物之類的炒出香味,然後加入高湯,依次放白豆腐,燒豆腐,涼粉,大麥仁,提前做好的油潑辣子,最後出鍋放韭菜花或者香菜花都可以,一鍋上好的麥子泡,我可以吃三碗,聽父親說,老一輩人窮,誰家有紅白喜事,麥子泡做的好,就算這事過的好,他們能吃六七碗,那時候的肉香,都是真材實料。

現在我們這裡好多家的麥子泡,但是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不是不用心做,而是再也沒有家養一年多兩年的豬了,都是飼料豬。9





貳叄伍什


我是河北的,烤紅薯到了冬季最暢銷了[捂臉]

還有一年四季都很多人吃的無敵大板面,多來點辣椒就著燒餅一起吃!好吃到爆!

還有一點,我在廣東也生活過8年,一直都是念念不忘那邊夜市的炒米粉,雖然是大排檔那種簡陋的做法,但是一直覺得那種炒米粉最好吃





努豆的廚房


其實,最好吃的是習慣,是想要卻又得不到!

小時候家裡窮,幾乎每天都泡酸菜配白飯,那個時候感覺吃酸菜吃到吐了,以後打死都不會再想吃它了。後來在外面工作了,一年也就回一次家,因為收入還不錯,每個月在吃的花銷上從來沒有剋扣。但是每次回家,就喜歡家裡的老壇泡酸菜,因為外面真的沒那個味道。這就是平時想吃卻得不到。

我母親是個地道的農婦,做飯從來都是大開大合,飯菜從來都不精緻。但是農家的食材,農家的土灶,再家上我母親地道農民的烹飪,混合出來就是家的味道。在外面工作,大大小小的餐廳吃了不少,卻從來沒有驚豔,沒有特別喜歡。可能因為一直吃農家飯長大,就是喜歡家裡的味道,這個應該就是習慣。


鐘樓村村民


我的家鄉很美!景美人厚道食物滋潤人!我特別留戀的是在我出生的時候我姥姥在我家門口栽下的一顆核桃樹!它伴隨我的成長的歲月,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霜雪月,如今還在蓬勃地向上成長!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在外面工作,把我留給了體弱多病的外婆照看,外婆整天有病,我也吃不上及時飯,每天都是吃村裡百家飯長大的!所以我很感激我的鄉親們!每年那顆核桃樹就是我的零食樹!到了夏天暑假,它基本上長的半熟了,核桃仁泛黃了,我們就拿著長竹竿敲打它,然後拿著帶皮的青核桃到河邊石頭上磨呀磨,把青皮磨掉,然後用石頭再砸著吃,當時年少不顧核桃仁皮澀澀只管吃,常吃得滿嘴都是黃色的,村上的小夥伴們都來找我討要核桃吃,我也很大方來著不拒,常常不等核桃長熟我們就把它吃完了!弄得我常常哭鼻子吃不到核桃了!這樣的歲月一直伴隨我到小學畢業!後來我隨著爸爸的工作調動去了外地!現在我的家鄉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當地政府把家鄉開發成了國家森林公園,我的那顆核桃樹也被掛上了標籤留在公園裡面,做為永久的保護


義烏呂一姐


其實說起家鄉最好吃的東西都會說具有家鄉特色的美食比較好吃,有多少本地人會經常去吃這些特色菜,都只是圖個新鮮感,眾口難調所謂的最好吃的東西大多也就是虛名而已!但是唯獨有一總味道是每個人家鄉最好吃也都喜歡吃的菜,那就是媽媽的味道,哪怕是一碗麵也是我家鄉最好吃的那一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