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心慌,最好的一顆“藥”

2020年1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的通知》從組織領導、基本原則、制定干預方案、組建隊伍、工作方式等五個方面進行原則性指導。

我們應該齊心協力,一致對外,對感染患者抱以同情理解之心。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在照顧和保護好自己身體的同時,剔除不安與恐懼,照顧好情緒就是第一免疫力,也是最好的一顆“藥”!

2月22日晚上八點,全球通雲上大講堂邀請到著名心理學專家——盛達,他與大家分享了《緩解焦慮情緒,迴歸當下生活》。

治癒心慌,最好的一顆“藥”


盛達,易普斯資深培訓師、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美國IHA認證催眠師,應用心理學碩士,CCTV視訊通特邀講師。

每個人的心理戰役

在疫情快速發展的現階段,盛達老師總結了五點我們正在面臨的那些心理挑戰。

1、對不確定性的不耐受。

在此次疫情期間, 我們一直處在各種信息不確定性的過程當中,直至現在都沒有一個確定性的答案。這種對不確定性造成了我們對事件的無法掌控,直接引起了我們情緒上的焦慮。

2、過度焦慮。

上述第一點對不確定性的不耐受直接引起了我們情緒上的過度焦慮感。盛達老師在悅讀咖雲上講堂現場,為大家分享了一個新聞事件。新聞當事人每晚都會泡腳,在當下特殊時期泡完腳後測體溫顯示體溫偏高。結果直接引起了當事人的情緒奔潰。然後他就報警,尋求安慰。第二天,依舊循環往復。這個事件中的當事人就是過度焦慮。

3、代替性創傷。

我們之所以能夠與別人感同身受,正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心理的能力——同理心。我們真正關切疫情的各種情況。當下這個互聯網時代,很多人關注微博求助帖,但是如果你每天長時間關注這個事件,你就容易陷入這個代替性創傷情緒中,明明你沒有處在肺炎這個事情當中,但是你好像感受到了和他們類似的情緒。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調整你的情緒了。

4、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通俗來講就是我已經不相信通過我的行為能夠改變這個結果。通常,習得性無助一般分為兩個層面,第一種層面是對自己的生活失控。第二種層面是對別人的習得性無助。

5、軀體感覺放大。

當我們免疫力低下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冒發燒頭疼腦熱。但是疫情期間,我們每個人都特別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給自己帶來過量的情緒。比如說每天都要測量好幾遍體溫,一有點喉嚨發炎的症狀就如臨大敵,喝各種各樣的感冒藥等等。

以上5種負面情緒,在這個階段特別容易出現,是在特別極端的情況下,出現的正常情緒,大家不必心慌。

過度情緒捲入有四個特徵可以供大家參考:

1、重複且多餘的網絡搜索行為

2、累積增加的消極情緒

3、阻礙正常的生活節奏

4、不斷尋求安慰

正念面對負面情緒

正念是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是用特定的方式去投入注意力而產生的覺察,是有意識的,在當下時刻,接受事物的本然而不加任何評判。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讓大家把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的自己身上,並且不做太多的價值判斷。

正念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

很多人喜歡烹飪但是很少人喜歡洗碗。一般洗碗的時候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心無旁騖,沒有別的事情要做,沒有其他的安排,就是純粹在洗碗。第二種情況是當你在洗碗的時候,樓下一個哥們喊你喝酒,或者有個你很喜歡的節目即將開播,往往這種時候你就會很焦慮,無法專注洗碗這個事情。我們將兩種情況進行對比,顯然第二種情況更加讓人感受到痛苦。

這是一種很簡單的道理,正念要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覺察。當你的注意力在別的事情的時候,你此時此刻正在處理的時間和空間就會變得無比漫長。

最後,盛達老師就如何自我安撫,緩解焦慮情緒,給出了他的六點建議。

1、接受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不是洪水猛獸

2、提升心理資本,提高心理能量

3、嘗試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

4、主動構建和豐富自己的社會性支持系統

5、試著冥想和放鬆你的身體

6、保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

人是自己的主人,一切都要回歸到個體,放在小環境裡,你擁有健康的心裡,也會影響身邊幾個人,學會緩解焦慮情緒,迴歸當下生活,給自己、給他人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