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人的生活戰“疫”丨疫情催生新“食”尚

湘潭人的生活戰“疫”丨疫情催生新“食”尚

一名男子提著商品走出超市。

湘潭在線2月21日訊早餐嗦粉成奢望,同學聚餐成泡影,有的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都成了“難以完成的任務”……疫情之下,對“吃”頗為講究的湘潭人,又是如何度過這段特殊時期的?

超市裡男人是採購主力軍

受疫情影響,農貿市場和超市營業時間較平時短,為減少外出感染的幾率,一次性採購大量食品、食材是不少家庭的生活新選擇。自然而然,家庭“體力擔當”的男性成為特殊時期超市和農貿市場的採購主力。

記者走訪城區的部分超市及農貿市場,發現以往女性居多的賣場,被大量男性佔據。

“老婆,這裡的酸奶有好多種,我不知道選哪一種啊!”雨湖區熙春路步步高超市內,一名30多歲的男子站在冷藏櫃前無從下手,不得不給妻子打起了視頻電話。放眼超市,像他一樣,有選擇難題的“新買手”還有好幾個。在貨架前,這些平時很少逛超市購物的男性,或是一臉茫然,或是電話求助,或是守候在年齡稍長的女性身旁“偷師”,或者一手拿清單一手挑選商品,嘴中還唸唸有詞。

“小夥子,這個保質期不長,買這麼多你們家也吃不完吧,儘量選生產日期靠後的。”見男子掛斷微信電話後,往推車裡連扔了10多盒酸奶,從年輕人身邊經過的大媽忍不住扭頭提醒他。年輕人才恍然大悟:“差點又買錯了。”

“這個時候男人應該挺身而出,承擔起責任嘛!況且,我力氣大,一次可以多買一點兒,又可以好多天不出門了。”問及自己明明不擅長,卻為何當採購員,不少男性都這麼說。

線上賣菜平臺“一夜爆紅”

淘寶購物已不再新鮮,但主要集中在日化、數碼等產品,網購生鮮蔬菜等食材的此前並不多。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家庭通過網絡解決口糧問題,傳統的購物模式也在短時間內發生了變化。

“老公,我從‘秋谷’定了土雞蛋,已經送到了,你快去拿呀!” 劉女士在農產品生鮮網購平臺“秋谷哥”下單訂購了價值86.4元綠殼秋谷土雞蛋,2月18日下午到貨了,還在單位上班的她讓丈夫接收。

“之前在淘寶購物多年,一般都是買居家用品,生鮮類的只買過水果,現在,我已經開始習慣用手機買菜了。”劉女士網購多年,但是線上買菜還是從今年春節才開始。她的手機上已經關注了多個購買生鮮平臺,已多次購買蔬菜、肉蛋。

秋谷農業負責人李錫武介紹,為了滿足市民生活需求,平臺24小時接單,顧客下單後次日白天配送。通過平臺數據分析,線上下單90%是33-50歲女士,但配送員反饋收貨的主要是男士。疫情期間,公司線上業務量激增三四倍,有時兩個小時內接單超過50單,前不久,一頭整豬肉上架15分鐘內搶空。為此,公司佈局精選出40個小區合夥人,招募了16個臨時配送員,滿足市民訂購和配送需求。

線上平臺紅火,以現場零售為主的線下門店及餐飲酒店也適時推出送菜上門服務。綠豐農場行政負責人何秘方也表示,線上門店利用閒置資源組建配送團隊送菜上門,業務量較往常翻了一番,滿足了特殊時期新鮮保供。華銀國際大酒店在疫情期間推出了淨菜配送服務,酒店餐飲部經理陳超介紹,淨菜配送業務量由剛開始的約100單/天上升到300多單/天。

宅家逼出來的“廚神”

食材問題通過集中採買或送貨上門已基本解決,但如何從食材變餐食,又成了新問題。不少依賴食堂、餐館、外賣解決吃飯需求的市民,不得不轉移到自家廚房,而平時因工作繁忙也鮮有時間為家人準備餐食的人們也開始“自練內功”。

羅女士平時工作繁忙,休閒的時候,也多與“麻友”相聚,很少有機會展露廚藝。這個不能出門的超長假期讓她成功摘掉 “麻神”的帽子,快速轉型為女兒心目中的“廚神”。

“近來婆婆身體欠佳,春節前保姆周姐回了老家,飯店暫未營業,一餐一飯都得自己動手。”從硬著頭皮掌勺,到日漸熟練,羅女士開始慢慢喜歡為家人研究烹飪各種菜餚。“辣子雞、紅燒肉、清蒸魚等平時都不敢下手做的葷菜,現在我做出來色香味俱全。”羅女士說,疫情散去,定用拿手菜招待親朋。

酷愛奶茶的顏女士因為奶茶店沒有開門,也不得不琢磨起自制奶茶解嘴饞。“烏龍茶、白開水、牛奶按比例調和,再搭配珍珠。”通過一番熟練的沖泡、加熱、調飲操作,顏女士自制了一杯香噴噴的奶茶。

最近,她時不時在朋友圈曬出電飯鍋蛋糕、蛋撻、麵包、披薩、餃子、油炸湯圓等美食,獲得了不少朋友的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