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風雨亦有晴
感謝題主。
我家也有,從六年級開始一直到初中畢業,我都認為是孩子的小叛逆期。慢慢過度,一直陪伴。時不時也有大打出手,兩個人就好比大戰紅孩子兒的場面,玩事了冷處理兩天,又緩和了。
孩子在這個時期最不愛聽的是父母的嘮叼,也最反感的是父母對她的棒棍教育。被我叫做話療,不說也不行,說了就跟你對著幹。有時你說得重了,她就施劉黃爺的眼淚計。有時你忍著不吱聲,她就是手機不離手,電視不關機,言情小說看不停。考試成績不理想,她倒無所謂,大不了我好好學。好像是給父母學。若是你用棍棒教育,有時不但沒修理上人家,反倒讓人家把你修理得不得動,就更難堪了。
父母應在這個時候跟她商量著定個計劃,幾點至幾點,該學習;幾點至幾點該吃飯;幾點至幾點該玩手機、看電視、聊生活、該睡覺。然後就放手做自己的事,讓她自己去執行,給她自由的空間,別指手劃腳,大聲責備,就好比包租婆似得老看得太緊,尊重孩子才會有好的結果。
經歷就是體驗,經歷就是積澱,經歷也是成長。沒有體驗就沒有生存的質量,沒有積澱,就沒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價值在成長經歷中實現。讓我們都能成為最好的家長而努力吧。感謝閱讀,感謝互動!
5864906970778一剪梅
01
青春期的孩子疏遠父母,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天真可愛,一放學就趕緊跑回家,還興高采烈的向父母講述學校老師是怎麼誇獎自己的,可一旦到了10多歲,尤其是上了初中後,似乎一下子就變了,回家說句我回來了便一頭扎進自己的房間,或用零花錢買了自己的遊戲機以後,就與遊戲機做起來了朋友,除了沒生活費的時候,一般不會主動開口與父母說話。
於是有些父母開始焦躁,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們感到不安,不斷的盤問,責怪,反倒使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其實這是因為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明顯的具有了獨立的意識。青春期來臨,隨著身體的發育,孩子的身體成長力量增加,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變成大人了,應該獨立了,所以會盡量避免對大人的依賴,渴求獨立,不希望父母對自己有過多的干涉,因而與父母的話越來越少。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此時開始重視與同性和異性同學之間的友誼,有事傾向於向朋友訴說衷腸,盡情歡樂,而不願意再對父母說心裡話,和表達親密的感情。所以,孩子開始對父母的疏遠,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孩子正在長大成人,獨立處理人際關係的標誌。
02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變化,家長不要改焦慮緊張,要尊重孩子在家中的權利,有意的把孩子看成家庭中具有一定地位的獨立成員。
首先,家長面對青春期孩子的變化,他們身心發展迅速且不平衡,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家長不應該太過焦慮,而是應該要調整心態,用平常心對待。
第二,家長也要改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再用以前對待小孩子的方式來對待正在向成人轉化的孩子,對孩子要有尊重的意識,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孩子的對立情緒,讓孩子願意和父母溝通。
第三,家長可以盡力營造父母與孩子共同活動的機會,這樣可以有利於拉近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能發現孩子的各種想法,更利於創造和睦的家庭氣氛。比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旅遊,做家務,在這些共同活動中,父母和孩子增進了瞭解,加強了彼此的溝通。
最後,雖然青春期的孩子,雖然他渴望獨立,但是並不代表就可以從此撒手不管,任由孩子自然發展。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要給孩子更多的關心,雖然孩子渴望變成像成人一樣得到尊重,但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內心還是不夠成熟和獨立,依然需要父母幫忙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
虎牙秀秀
孩子長大了,卻與父母疏遠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說不到兩句話就開始頂嘴。難道父母與孩子真的沒有共同語言嗎?教育專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語言溝通的背後,其實是父母無法探知孩子內心世界的苦惱。
一、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做父母的以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正是這個“為孩子好”,讓孩子吃盡了苦頭。一位初中生在日記中寫道:“他們對我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也不讓我幹,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幹的,他們並不瞭解,也不感興趣,他們只是希望我好好唸書,除了唸書什麼也不讓做。”而這種做法恰恰傷害了孩子,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有了獨立的思想、意識、渴望,而父母對孩子的想法、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輕視甚至呵斥,這很容易刺傷那些正在長大、渴望成熟的心。
二、忽視孩子學業之外的需求。在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父母深感學習、學歷的重要性,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好大學、選好專業,而對孩子學習之外的生活與情感需要,則採取忽視、漠然態度。這種態度漸漸造就了父輩與子輩之間不可填補的鴻溝。
三、傳媒時代,網絡語言流行,父母與子女無法共享網絡語言。不上網的父母當然聽不懂什麼是“美眉、青蛙、恐龍、大蝦”之類的詞,卻只覺得都是些貧嘴呱舌,對其不屑一顧。而孩子們呢?則覺得父母索然無味,只會嘮叨瞎操心。同時,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長,父母卻落後了;對新的語彙、新的興趣、新的焦點話題、孩子談話的興奮點,父母都很茫然,卻仍然每天絮絮叨叨,這必然導致父子、母女之間無話可談。久而久之,再想坐到一處聊聊天,就變得不可能了。孩子寧可與網友聊得火熱,也不願對自己的至親父母送上一個笑臉。
香香蘋果1008
其實不是青春期的孩子突然開始和父母疏遠,在青春期之前,這種疏遠的跡象以及表露,只是家長沒有及時的發現而已。
先簡單介紹一下青春期。
1.心理特徵:
青春期的孩子急於證明,自己不在是小孩,我們也許可以儘量讓他們知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這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所面臨的的壓力就會減輕不少。如果,他們沒有及時的被理解,就會採取一些措施,來證明自己的成熟,這樣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過度反應。他們急於強調個體的獨立地位,追求自由。如果父母還想像以前那樣,對孩子處處施行監管,孩子們就會盡力擺脫控制。父母如果越想證明他們還是孩子,他們就會激烈反抗。這樣的鬥爭就會滋長出敵對情緒,這就是青春期叛逆。
例子:班上有個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男孩,初一。在繪畫課堂上永遠是乖巧的男孩,享受著來自老師的讚美。但是在學校裡,經常會和老師敵對,老師越是監管的嚴,他越是逃課,令老師頭疼。
他的家庭比較特殊,父母離婚,已各自組建家庭,他和爺爺奶奶父親繼母一起生活。一旦家庭有矛盾衝突,他就會激烈的爆發,離家出走。沒有人能理解他行為背後的含義,即使離家出走,換來的也是一頓打罵。他在六年級的暑假曾告訴我一個他的夢想:“等他足夠強大,他要把童年受到的來自父親的暴戾打罵,通通還給父親,而且是加倍。”難以想象,做父母的的如果知道孩子有這樣的想法,該是何種心情。但是孩子從童年開始就不被理解,一直隱忍到現在,將來有能力了,他就會向父親發起挑戰、毆打他、離開他!
2、生理特徵:
這一時期的孩子身體所有的器官都在成長髮育,孩子的協調性有時候會出現問題。個子越高、手腳越大,靈活性可能跟不上。
第二性徵開始出現。
3、成年挑戰:
青春期是孩子對成年生活的準備:職業、友誼、愛情和婚姻。如果對這三大任務準備不足,孩子就會對未來感到擔憂,他們會尋求捷徑去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捷徑是沒有用的。這樣的孩子越是被命令、被勸解、被批評,就越是覺得如臨深淵。我們越是想推動他們,他們就越想後退。如果不能給予他們鼓勵,所有試圖幫助他們的努力都是適得其反的。
怎麼辦?
承認能力:家長請收起帶有偏見的眼光吧!把所有覺得孩子不可能獨立完成的事情,變為我相信你的能力,去試試吧!我們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
承認獨立地位:收回即將到嘴邊的批評與指責吧!你的批評指責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試著理解孩子,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予更多的主動性,明確的讓他知道,我們是你的父母,但是支持你的想法,如果你和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我們可以商榷。
給予讚美與鼓勵:把孩子的優點看到眼裡,表達出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是優秀的、獨特的、唯一的個體。給予孩子及時的關注。
釋放情緒:允許孩子釋放情緒,他們咆哮、哭泣過後情緒會平穩,這個時候再給予關心與安慰。
其實很多青春期的問題,都是源於童年沒有能收到足夠的關注以及理解。
歡迎移步到我的主頁,瞭解更多兒童心理知識,讓我們一起成為優秀的父母!
兒童繪畫心理課堂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即使再關心孩子,也要適度“降溫”,陪伴孩子要時刻謹記“三顆心”──
不要太關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侵入過多。
當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以你不習慣亦不喜歡的方式對你說話、與你相處,甚至和你頂撞時,先別急著生氣,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正在用這種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這個名詞很難解釋,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
那個從小無比依戀你、圍著你轉的“跟屁蟲”,會在某天突然拒絕你再拉他的手;
那個總是快樂、滿足、合作的小孩不見了,眼前的孩子悖逆、憤怒、沮喪……
這一切都讓家長手足無措。
在青春期孩子的眼裡,父母不再是父母,父母就是普通人,跟別人一樣的普通人。
爸爸們都說:“孩子叛逆就是翅膀長硬了,想飛了,不聽話了!”
媽媽們則說:“孩子叛逆起來良心簡直像是被狗吃掉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經有了大人的樣子,但是心理上並不成熟;他們看起來應該懂事了,但其實遠遠沒有……
他們想獨立,不願意再被過分呵護;他們想做主,穿標新立異的衣服,穿耳洞、戴耳環、甚至刺青……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試圖阻攔他們的人和事物!家長的過度管制對他們來說難以忍受。
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
耐心、理解和包容才是教育青春期孩子最有效的法寶。
所以,父母要努力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通暢,這才是管教叛逆孩子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
贏得十幾歲孩子合作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地解決問題,當大人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時,他們更趨向於合作,並在今後逐漸靠攏父輩的價值觀,以真正成熟和獨立的姿態迴歸。
Linda家庭育兒
青春期的孩子,和家人疏遠,這個問題可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是在七歲前就已經埋下種子,現在大了有自己的思維,和人格獨立了。所以,可能對家長的言語,做事方法有不同的選擇,所以導致越來越疏遠了。
什麼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一個蛻變孩子,人格塑造時期。如果過度得不好,那後面的人生會很糟糕。
怎麼樣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要做的尊重、閉嘴、放手,對發生的問題點到為止,多問問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尊重他獨立的人格。
有很多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矛盾,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不好相處。其實不是孩子不好相處,是家長們不懂得解讀青春期孩子的心裡需求,造成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發生。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懂教育,懂孩子的成長規律。這才算合格的父母,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成才。
有時候,期望大就失望越大。所以,對孩子降低期望,人都是不完美的。學會接納孩子的一切行為,從中引導。
多多充實自己,懂的解讀孩子每個時期的問題。加油💪
歸去來兮001
孩子長大了,意味和父母爭奪人生的主導權。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說不到兩句就開始頂嘴,難道真的是父母與孩子沒有共同語言嗎?真想是缺乏有效的語言溝通,父母無法知道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
處在這一時期的父母一般是兩種態度,1.不懂得放手,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控制慾望,2完全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決定。
第一種可能會導致孩子日後沒有主見,習慣他人幫助做決定。第二種有可能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離。這是一種矛盾的親子互動形態,父母可以完全尊重孩子,也要相信孩子能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要過分參與孩子生活發生的事情,只需讓孩子知道,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尊重與支持孩子的決定。
另一方面,孩子在父母信任下,確實能自發處理各種問題,不依賴,也不需要父母操心,但長時間下來孩子有可能變得不與父母分享心事,遇到困難也是獨立承擔,不習慣告訴父母。所以針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除了尊重之外仍然要建立穩固的情感聯結,1父母要參與孩子關心的話題過事物,2在孩子不排斥的情況下一起參與孩子感興趣的事,3適時為孩子提供一些用的上的資源或解決問題的物品。4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5多聽少指導,不要急於根據自己的判斷去指導孩子,相信孩子能做出正確的決定。穩固的情感聯結是孩子有能力往前走的力量,也是遭遇困頓,挫折時止痛療傷的良藥。
傾心育兒
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雖然是青春期,但也是成長期!退變期!是又一次的人生改變期…
為什麼是成長期,小學生時期的天真和幼稚完全看不到了,有了自己小主意,小心思,這是從小時的無知變得多少成熟的過程,他們不是疏遠家人,而是懂事的一個過程,能自立完成很多大人認為他們不行的事,這時的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多鼓勵,少指責,多誇獎少批評!多溝通少嘮叨,讓他們說你聽,不對的也要心平氣和的去講!
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逆反,叛逆期,但只要道理講明白了,告訴他們,我相信你,你是能明辯事非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相信你知道的,相信你做好了!
他們知道疏遠大人,證明他們成熟的表現,長大了,孩子就是一點點的不須要大人陪伴,而大人是從孩子小時的慣寵孩子,認為孩子離不開大人,而當孩子一個階段的疏遠的成長,在到慢慢的離開大人,再到不須要我們的擔心,可做老人的,心永遠是離不開孩子的,無論他們多大!這就是人生成長路,是必經之路,是各種不同的成長階段的疏遠!所以希望大家慢慢適應這種疏遠吧!
穩步高行
我家的大女兒已經13歲啦,正是青春期的關鍵時刻,進入青春期你會發現突然以前的小棉襖會刻意的與你疏遠,比方出門在外不喜歡你籤起她的手,在家裡的時候也儘可能的獨自在自己房間。這個時候一方面認可她的感受給到她一定的自主時間不去打擾,另一方面做家長更多主動的去和女兒擁抱就算她會有時候推開你,多做幾次還是會慢慢與你親近。
加溫小狗寶
關於青春期孩子溝通、交流、以及其他問題的處理,久明老師的專欄有詳細的說明介紹,可以關注我的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