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東林書院,城中心一塊安靜的去處


東林書院創建於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高弟、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

北宋政和元年,無錫官員李夔陪同著名學者楊時到無錫南門保安寺遊覽。楊時見這裡臨伯瀆港,前臨清流,周圍古木森天與鬱鬱蔥蔥的廬山東林寺頗為相似,是一個研究和傳授學問的理想場所,便有意長期在此講學。

李夔知道楊時的意思後,全力贊同,於是定此學社為“東林”,前後長達18年之久。楊時去世後,楊時的學生在無錫縣城的東林書院所在地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楊時學成南歸時老師程頤對他說過一句讚美的話:“吾道南矣!”。

百年後的明代,無錫人邵寶因幼年時曾在此讀書,出仕後曾力圖在原址修復東林書院,但種種原因沒有實現,仍為學舍。

抗日戰爭勝利後,無錫著名人士因東林書院歲入失修 ,集議恢復舊觀,發起重修。唐文治撰寫了碑文,“發明性理之根源”,並略述書院建置始末,“惟願我鄉邦人士 ,景仰前徽,保氣節於將墜。”碑後列有發起人姓名。唐文治,祖籍太倉,國學大師,長期在錫地辦學,聲名卓著。

院內現存石碑坊、儀門、麗澤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築,內有顧憲成 東林書院 所撰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明代名士,無錫人,字叔時,號涇陽,世稱東林先生。

高攀龍(1562~1626),明代文學家、政治家。字存之,又字雲從、景逸。無錫人。

無錫東林書院,宋朝“楊時講道處也”。明萬曆三十二年,書院重修,本邑顧憲成偕弟允成、同鄉高攀龍、安希範、葉茂才、劉元珍,及武進薛敷教、錢一本講學其中,時稱“東林八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