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為什麼發展緩慢?

鼎龍文化傳媒


棗莊之所以發展緩慢,是因為從一個枯竭的資源城市轉變現代化城市沒有經濟基礎的支撐。棗莊三產佔比,第一是房地產,第二是工業,第三是農業。房地產佔工業和農業的總合,這個數據很明顯的看出棗莊發展是一個不穩定的方向。棗莊工業發展太慢,因為棗莊選擇發現的方向不同,棗莊選擇發展旅遊業,旅遊本身能給經濟帶來的改變就不如工業。不過我相信未來棗莊會有一個很大的蛻變。






棗莊24小時


棗莊面積好像全省倒數第三吧,但是經濟還不如萊蕪。五區一市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春秋的諸侯國,各自為政。臺兒莊有了臺兒莊古城,慢慢發展起來了,但是從市中到古城坐車三個小時,還不如到徐州的距離近,有種鞭長莫及的感覺。滕州有種一國兩制的感覺,和濟寧微山那邊更近,外出濟南打的,的哥問我你是哪的人,我回答棗莊人,的哥竟然問我棗莊是哪個省的?我解釋清楚後,的哥說一直以為山東17地市有個滕州。山亭區聽說是原來的滕州和齊村區(市中區前身)各劃了幾個鎮成立的,小時候去山亭得走幾個小時盤山公路,嶧城區的還有萬畝榴園,山亭的有什麼?石頭部落,還是漢諾莊園,給我的體驗都不怎麼樣。薛城區和臺兒莊一樣,開車就得兩三個小時,而且光明大道周圍除了樹就沒有啥了,說好的新城高新區呢?除了那裡的房價一直上漲。至於市中區,應該是五區一市裡最沒有發展前景的了,都已經飽和了,又沒有什麼著名景點。

聽過一句話:郭振山熊胡連,這麼寬的路還加寬。說的是光明路,現在看來郭書記真是做對了,如果沒有光明路,棗莊不知多差呢。

前幾年,網上盛傳中國要重新規劃省份,大概五十個吧,我瀏覽了一下,別的嗤之以鼻,但是那個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省還不錯,安徽山東河南江蘇幾個落後市與徐州組成一個省。當時覺得還不錯,現在想想還是算了,徐州本來發現不錯,划過去的都是幾個省的落後市,萬一在把徐州拖垮了……


赤炎之修羅


棗莊是山東的南大門,棗莊市是山東省重要的現代煤化工、能源、建材和機械製造基地,新興科技創新基地,魯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棗莊素稱魯南煤城,採煤歷史悠久、煤質優良。李鴻章曾稱棗莊煤“較日本上等煤尤佳,與英國松白煤相仿”。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棗莊的煤炭生產歷經數十年的開採,早已經瀕臨枯竭!

棗莊作為華東地區唯一一座資源枯竭性城市,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棗莊作為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要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推動產業升級,才能搭乘上中國製造2025班車,這其中,做好城市轉型發展升級是擺在眼前刻不容緩的問題!從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城市轉型的戰略支點,推動工業提檔升級,把“工業強市”的夢想轉化為“棗莊製造”強大力量,吹響了發展號角。


棗莊,一座資源枯竭型的城市,處在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在城市的發展轉型升級的步伐中也在努力加快步伐!棗莊依託自己的優越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也在為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出路!




我依然看好棗莊這座“紅色之城”,這座歷經風雨數百年,見證著工業城市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而強,幾經滄桑鉅變後漸漸衰退後,依然通過自身的努力在積極尋找華麗的轉變!


樾樾小哥4212960122


不僅棗莊的發展緩慢,整個山東經濟的增速和發達省份的經濟增速差距也在也來越大!

思維的差別。發達地區行政部門的思維和我們這裡的行政部門的思維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說南方人聰明我現在才理解聰明的含義!聰明就會對社會發展的潮流最敏銳 反應最快,無論做什麼都能順應潮流向前奔湧!而山東脫離了這個潮流,跟不上這個大潮流的奔湧 越來越跑偏了越來越沒有動力了,成了一汪死水

修養生息,苛政等於自戮。民就像田間的作物,風和雨順陽光充足作物才會長勢喜人,如果要嘛寒潮凌冽 要嘛久旱不雨 ……百般摧殘作物能活就謝天謝地了 還談和豐收?莊稼怎麼才能長得好就去想辦法滿足行政管理者就是這天公啊!南方的天公和我們的天公做法不同結果可以實地體驗一下就出來了!

人民就像作物 條件適合他自己就會自己很好的生長,不需要拔苗助長 也不需要恨鐵不成鋼 只需要一個可以讓他瘋狂生長的條件 可以想象那是蔚為壯觀的!


浩淼處人



棗莊位於山東省南部,屬於內陸地區,佔全省面積的2.97%(一半以上為丘陵)

因為地形的限制,無法發展農業,工業佈局也不太適宜,而且地域發展面積較小,就像安徽的銅陵,淮北一樣,無法發展成大城市!

從上圖不難看出,棗莊GDP位於全省


第十五名,人均全省第11。(這張圖有點晚,是2016年的)

2017年棗莊全市GDP是2497億元,雖然全省墊底,但是位列全國百強城市,位居第91名!棗莊雖然面積小,人口也較少,但是實力還是非常雄厚的!

2017年向棗莊父老鄉親交出了一份滿意並且喜人的成績單!


紅豆君


棗莊發展緩慢的問題應該說多方面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棗莊的煤炭、水泥為山東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山東其他地市煤炭行業如兗礦、淄礦的骨幹力量基本上都有棗莊人的身影。

九十年代後期,國家經濟結構大調整,棗莊的煤炭也基本無炭可採的局面,經濟位次直線下滑,周邊的臨沂、濟寧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棗莊卻自此沒落至今。


市井阡陌


因為人心不齊[呲牙][呲牙]成天互懟,都是領導政策安排,小老百姓天天對罵互懟有意思嗎,領導會聽嗎?讓人看笑話


DY桃之夭夭


關於棗莊市新區與滕州市融合發展,舉一個正能量的例子,就是BRT道路新建順利通車的故事。滕州是棗莊市最後一個通BRT的,當棗莊市委書記李峰得知滕州尚未修通的信息後,高度重視,親自到現場調研拍板。滕州市積極落實行動,上至市委書記邵士官下至沿途鎮村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克服種種困難,在較短時間就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使滕州至新區BRT順利通車,創造了道路建設的典型事蹟。不僅極大改善了沿途交通,為今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通過這個事例,充分說明,滕州與棗莊融合發展的積極性非常高,發展才是硬道理,只要充分發揮滕州與新區之間的優越地理交通和產業人才優勢,這個地區就得到迅速優先發展 ,進而幫助帶動其他區的發展。


福壽天地


棗莊以煤發家,現在轉型慢了,再加上政府沒有眼光,不願意發展滕州,利用滕州財政貢獻胡搞。發展不科學,滕州丟開煤一樣不會倒,山亭優勢沒發揮出來,嶧城發展很尷尬,薛城被耽誤了。臺兒莊的旅遊是唯一的功勞,但又不算是功

1臺兒莊的地理位置和紅色歷史,現在的發展不受任何影響,屬於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是棗莊市中區,嶧城區,山亭和滕州四個地方的發展完全是歸結為歷史的錯誤。

2市中區合嶧城區可以連成一片,大力發展旅遊,以及部分農產品轉化,將也全部轉移

3談談滕州,山亭和薛城,

滕州本來很大,一點一點瓜分了,當初山亭大部分城鎮,和薛城部分原本都是滕州。

如果大力發展滕州,山亭大部分地區不要分出去,滕州向東可以發展一大片,以滕州的經濟發展來看,滕州和省政府共同出資或者引資打通山亭通往臨沂的路。高鐵新區帶動山亭發展,加上山亭的“山”資源就會充分發展起來,另外,薛城區一部分是滕州的,另一部分也靠著高速國道和鐵路,如果棗莊不是地級市,或者滕州升為地級市,那麼滕州就會和薛城連成一片,這樣現在滕州,山亭,薛城可以合為一起城裡新的地級市,發展不可限量。

我們就是這樣,發不發展不重要,在位者沒人願意當推手,因為風險太大。

整個棗莊地區如果真的科學發展,現在應該很牛逼。因為交通便利歷史底蘊豐厚。普通工業,煤,化工業,只要規範化,然後引進大學,這一塊能做很專業,會有很好的發展。農業,風景旅遊等各方面都還沒發出來優勢。城市片區沒有形成。因為誰也不願意跨區發展。提高覺悟,不要撕逼,把滕州升上去,整個發展肯定會好起來


善國夫子


先看看鄰居臨沂是如何發展的。臨沂改革開放之前是有名的貧困山區。如今臨沂依託批發市場,快速發展。當年建批發市場的時候,遭到當地人抵制,如今臨沂成為全國第二大小商品批發市場。

有了市場,小商品加工業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由小變大,可以說,如今大大小小的企業不計其數。

市場還拉動了物流快遞快速發展。

市場拉動了,小吃和餐飲業快速發展。每天要無數的人來人來洽談業務。

總之,一個市場讓臨沂百業快速發展。

臨沂的發展路線應該讓棗莊的領導者值得借鑑。

思路決定出路,決策者們的思路決定了棗莊的發展。

以前靠挖煤,煤挖完了,就沒有著,整天想著搬遷市政府,政府搬完了,又當如何!

棗莊想發展,就看決策者的思路了。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