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帶上幼兒園的孩子去旅遊去遊樂場,但是興趣班沒報,合適嗎?

愛生活的點媽媽


可以呀!旅遊也是一種學習,但不是那種走馬觀花式的,家長可在陪孩子旅途中讓孩子從大自然中,從山山水水中,從人文古蹟中吸取營養,學到知識,如果能帶孩子能在那些交通比較閉塞,現代化生活及物質生活不發達的地方多住些日子,多和那裡的孩子接觸接觸,看看人家孩子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讓自家孩子親身體會到民生民俗,學學那裡的孩子從小做家務,自利自強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對孩子人格培養和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寫是絕對有幫助,比整天逼孩子學校特長班強。


用戶866965292630松北


我覺得還是看孩子吧!每個孩子的天賦異稟,不能千篇一律。孩子只要是喜歡學的儘量培養,不喜歡怎麼他都不想學。我兒子學了兩年繪畫也沒有興趣,我覺得還是隨他吧!

我兒子愛玩,從小到大玩各種小汽車,買一輛新車他能玩好幾天,最後拆了,拆不動的用小錘子砸了,說看看裡面什麼樣。

兒子從小學到初中沒有上過任何補習班,我只是督導他完成學業陪他進步,今年高考,學習成績中上。我覺得還是不要給他太大的壓力,盡力就好。週末假期有空帶著玩玩,見見世面熟悉熟悉環境,多帶孩子看看老年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以身作則教育子女,我覺得還是先教做人,要不然你那孩子就是讀到博士後又能怎樣,就像很多留在國外不回來了,連親爹媽都不認了。周圍也有這樣的,十年八年不回來的到是寄點錢來,你覺得人年齡大了光有錢就行了,現在的國家形勢與政策都很好,缺錢嗎?

我還是喜歡小孩子多陪伴,不要缺席了他的美好童年。前幾天剛才看到一個小品,裡面有個小姑娘說他爸爸:“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我看好多演員和觀眾都淚目了。


用戶9533029934341


你好,我是愛煲媽咪。

我室友一個二胎媽媽,我也經常帶孩子去遊樂場,這個和參加興趣班我覺得都不衝突,主要還是看家庭的經濟能力。

興趣班,主要就是培養興趣,某方面來說,術業有專攻,有老師做引導,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提高自己。

如果不參加興趣班也可以,最重要還是家長的陪伴,這個是無論參加多少興趣班都補不回來的。


愛煲媽咪愛煲湯


合適。

經常帶上幼兒園的孩子去旅遊去遊樂場和報興趣班是一樣的期盼。報興趣班可能是報一個鋼琴班,可能是報一個美術班,可能是報一個體能班,一個或者二個興趣班用來培養孩子的興趣挖掘孩子的潛能。這些帶上幼兒園的孩子去旅遊去遊樂場也是能實現的,可能說實現的更多。比如說孩子的體能也是鍛鍊,不管怎麼說去玩都要體力的,沒有很好的體力真的是玩不動。

第二,孩子的見識,真的是很大的拓展。在旅途中發生的所見所聞並不是書本或是課堂上都能學到的,旅途過程中有無限的可能。

第三,孩子的年齡真的很合適。在上幼兒園的孩子不管是小班還是大班都還是一個學齡前的孩子,真的感覺見識性格的培養比興趣班重要,興趣班以後也是可以學的,但是見識性格錯過了可能真的錯過了。就像別人說一對情侶適不適合一起去旅個遊的道理一樣,在外面玩的日子也可以促成孩子的性格養成。內向的孩子可能會變內向,嬌滴滴喜歡哭的孩子出去了可能會變成小男子漢類型的,男友力很棒。


肥小豬愛刷娛樂


合適,童年就應該是這樣,我們家兩個就是這樣長大的,幼兒園的時候除了上學時間,餘下來的時間就是玩,在玩中學習了知識,規則,成長。當然大人首先做好榜樣,畢竟現在是電子產品時代,週末儘量都是帶孩子戶外活動加圖書館安靜的看書,放寒假暑假如果允許就是帶他走中國(窮遊)到每一個城市去他們的博物館參觀學習,這對他以後學習上也會有很大幫助,幼兒園期間可以養成很好好習慣,上小學以後就不用操心了。


Love庭婷


旅遊是開拓孩子的眼界,興趣班是加強孩子的技能,這兩項不衝突。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學好幾樣,為了孩子的發展和將來的一些表現場合不怯場,我覺得多少還是得學一學的,不用非得專業,當做一個小愛好就好。


用戶1029326346163


主要看孩子的興趣所在,家長順勢引導



白鷺飛2015


孩子的時間應該是自由自在的,他,喜歡什麼就做什麼,大人可以多多引導,不一定要經常去遊樂場,有時間和條件多與大自然接觸也沒有什麼不好,至於興趣班,孩子有興趣就可以去學學,有業餘愛好的孩子長大不容易孤獨


用戶5644650812305


我覺得很好啊,只要條件允許。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時間充足啊!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了你想帶出去都不容易了,不可能為了帶孩子去旅遊而請假吧!放暑假寒假時間雖然長但是暑假時間段最熱,寒假時間段又特別冷,都不適合帶孩子出去玩!開闊了孩子的眼界,又給了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人生若只如初見1230


我覺得上幼兒園的孩子還小用不著報太多的補習班,給幼小的心靈措加壓力。帶孩子去旅遊開開眼界見見外面的世界很好哇,使孩子從小就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心質寬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說孩子該玩的年齡段就要玩,玩中有時也會增長見識的,因此做家長的不要使幼小的孩子過早的受到學習的捆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