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建設在逐漸減少,那麼大量的農民工將何去何從?

君臨天下45513


這就是社會發展的進步點,高科節省了人員勞力,所以趨使我們學習中求生存。如果你沒找到或沒工作,只能說你在原地沒發展。


手快1哥


正如你所說國家基建和建築業會越來越少。但不會停止。在2005年到2015年高速發展的十年也是基礎建設和建築業高速發展的十年。這期間培養了大量的以農民為主的基建和建築業技術工人。可是發展高峰過後必是低谷。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泡沫越來越突顯,基礎建設也總有慢慢飽和的一天。那麼大量的建築業和基建工人該何去何存?從現在農業和農村的情況看似乎吸納不了這個體量的勞動力。看現在的政策導向應該是要走農場式的發展模式。農場模式的優點是節省勞動力和能耗。所以不會吸納大批量勞動力但可以吸收相當一部分年紀較大有農業經驗的人員。比如四十歲以上的農民。另外一個較為年輕的群體可以考慮製造業分流。現在各個縣區都有經濟開發區的設置。關鍵還沒有發揮出好的作用。如果各地的經濟開發區可以用優惠的招商政策吸引東南部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投資開廠就可以分流大部分的年輕勞動力。這樣對國家和當地都有好處。對企業和勞動力也是好處多多。


人間十二浪


現在的戰略都是城市包圍農村了,現在不同以前,都往大城市裡跑,現在大城市都往農村跑,多少人現在都選擇回老家發展啊,老家不但生活成本低,而且生活環境空氣質量都比城市好,這些是其次,最主要現在的開發商都往三四線的小城市發展,大城市沒有空間了,所以不用擔心三四線城市沒有工作了,現在好多地方在家就有班上了。

不知道你們看“鄉村愛情故事”沒有,農村建設的多好啊,這就是現在城市都農村化了,現在大家都注意生活環境質量化了。


小玲玲的Vlog


很高興回答維娜各領域的問題。
您問的這個問題,說明您對農民工有著尊重,為他們著想,給你點一個大大的贊。
農民工確實是我們這個社會社會當中比較底層的一個群體,他們大部分做著最累最重最髒的活,卻拿著微薄的工資,貢獻著自己汗水和辛勞。一個國家的是否強盛,就是要看最低收入群體作為衡量標準。
建設的項目逐漸減少,會影響到農民工的收入和未來的工作,但是並不是說把所有的農民工都被取而代之,他們就沒有了工作崗位。


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下三個方面。
1,農民工有一部分會隨著自己年齡的越來越大,他們自己會不再從事農民工行業,進入到老家,過著老年生活。
2,有一部分農民工會隨著業務經驗的提高,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可能會轉到其他的一些崗位,或者是工廠企業當中。
3,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不會去進入到農民工這個行業,所以農民工整體人數也會下降。

綜上,雖然城市的建設在逐漸減少,但是農民工本身的數量都會下降,從而達到了一個新的平衡。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

如果您認同我的說法,可以關注我[愛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530000bcd2abb0f4f9\

屬馬阿然


不會沒活幹,就怕你不幹!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城鄉一體化建設日新月異。為了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想往,我們的新發展,新建設,新變化逐步提升。為達到環境優美,安家樂業,只要人民群眾有需求,國家就要有新變化,新發展,新建設。所以,農民工的前途似錦。只要肯幹肯學,掌握一二門技術,就不怕沒房建。你們要有建設祖國,支援世界的雄偉志向,到亞非拉去建設中國風格的國際大廈。


袁清博


城市是農民工打工的地方(是我們老百姓上班的地方)沒有了城市建設,我們只有回家種地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中旗


城市建設趨於停止時,把一部分有技工持長的人吸收在企業裡,否則,大規模建城何益,在外國人面前顯強嗎?

其餘農民工回鄉,政策傾斜於農村。規劃農村,建設農村,實實在在地把農村建設好,達到國家整體的富強。


用戶7260084833195


國家智庫應該研究這個問題,任何國家勞動者充分勞動是社會繁榮、管理得好的表現。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還不充分勞動者應該有很多用武之地


用戶老火


回家種地,不然有什麼臉面拿種糧補貼?



周德嵩


大量的農民工,將來會無活兒可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