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魚選位,在野外釣事中,如何根據不同的天氣釣到魚?

巡魚問道


在野外釣魚,我個人認為。氣溫5度以上,甚至0度左右。魚都是會開口的。就像人每天要吃飯是一樣,除非是你生病了,沒有胃口,沒有心情不想吃了。而外界導致這種原因魚不開口。就像這個水域被撒過網,魚受驚了,被電工電過,或者撒過藥,或者是受過外界某些的干擾,他不敢開口吃,躲了起來。

而釣魚的魅力,或許就是,我們永遠搞不清楚,這個魚到底在什麼地方。這也是我們探索的樂趣。這個魚我覺得就和人一樣,冷了我就到暖和的地方去了,太熱了我就找涼快的地方去。哪裡舒服就去哪裡,而且周圍還得有吃的。就跟我們一樣,夏天就喜歡喝著啤酒擼個串兒,冬天那我們就喜歡一群人圍著吃火鍋。

每一個釣魚人,都有自己一個神聖的地方,根據自己的判斷,堅信會釣到魚的黃金價位,所以根據時節氣溫不同,我們總結的一些經驗還是可以參考的。

每次出門前,都要看一看,溫度,風向呀,氣壓呀。再考慮考慮地形,打聽打聽這幾天的哪些地方出魚,詢問詢問周圍的釣友等等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去判斷去選擇。

不管用什麼方法,你都要自己去摸索去嘗試。去試驗你的判斷到底對不對,每天每次出釣的魚情都不一樣。釣的多了,自己掌握的經驗也多了,自己也會形成自己一套的方法。沒有萬能的方法,只有不斷的探索。


野釣晨陽


我是廣西的一年四季都可釣。冬季和春季我一般釣白條鯽魚和鯉魚的多,冬季和春季我一般選釣位是水深一米到兩米水深最好,釣水草或樹枝邊一般魚都喜歡有障礙物的地方能藏身又又食物吃。餌料以腥為主!三月到五月中旬那時的氣溫都是非常的暖和,這時白天作釣應該選一個比較安靜的淺灘作釣,因為淺灘一般下面亂石都比較多又暖和,魚經過一個冬天的休眠期,都會到淺灘覓食產卵,所以淺灘是最好的釣位選擇。夏季比較悶熱最好作釣時間是早上到十一點鐘,下午五點到九點這時最好釣,特別是下午容易釣到大魚,釣位應選水深二到三米之間。餌料以谷香為主。秋季是一年中釣魚黃金時間。一天都好釣,釣位應選水底有亂石水草的地方,餌料以香為主腥為輔!選這樣的釣位餌料一般都會有好的魚獲!希望能幫到你


廣西劉哥


在野外釣魚中天氣好不好對魚獲有很大的影響。以我十多年的野釣經驗看。首先魚和人一樣,一般人感覺舒服的天氣,魚也就感覺舒服,這個時候去釣魚,收穫不會差。春秋時節,溫差小,一天之內溫度變化小,是釣魚的時候。夏季高溫天氣,冬季嚴寒天氣相對不適合釣魚。大風大雨天氣,突然升溫或者降溫天氣就最好不要出門了,沒口。最近幾年隨著炮杆流行,冬季釣魚的人越來越多。以我所在的西安地區看,初冬時節,溫度在0至10度左右,選擇陰天或者小雨天往往收貨不錯,我有幾次在天黑前1至2小時迎來上魚潮。但是天氣晴朗的日子卻不行,溫差大,魚感覺不舒服,口當然稀了。




辛言686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根據天氣來選擇釣位這問題太廣泛了,因為不同的季節,同季節的不同時段,同時段的不同季節,釣位的選擇都不一樣。當然,不同的目標魚,在同一個季節的釣位選擇都不一樣。今天我就選擇春季釣鯽魚來說一說不同的天氣我是怎樣來選擇釣位的。春釣鯽魚,個是覺得有兩個時間段是黃金期,那就是是初春和暮春。初春魚兒才從冬天冬眠而來,需要大量的進食來補充體力,這個時候氣溫又慢慢的升高浮游生物多,天然餌料充足,是垂釣的好時候。其次是暮春時節,因為這個時候鯽魚都產完卵了,一是體力匱乏,二是肚子空了。他們也需要大量進食。初春對於我來說,我選擇的釣位比較簡單,因為我們這裡初春剛剛的是水草最為豐盛的時候,所以只要選擇有50公分左右並且雜草多的淺田就行。可以講這段時間出釣,幾乎每天都會有好的收穫(但是要除了下雨的時候)。因為我們這裡春天下雨,天氣雖然不熱但是比較悶,所以魚缺氧活性不強。暮春時節,對我們這裡來說就沒多少講究,因為這個時候及時下雨了,氣壓也不高魚還是會動口。但就我個人來說,這個時候我特別喜歡一直是冷天的天氣做釣,因為這種天氣一天都會有口。相比初春的時候,這個時候的釣位我會到1米左右有水草的淺田,因為這時候魚卵已經產了,他們很不喜歡去偏灘了會到相對深那麼一點點的地方覓食。並且我們這裡這個時候水庫會放水,一是為了將大部分淹沒的農田露出來給村民插秧,二是為了給下游的村民提供農業用水。這個時候我最喜歡穿上水褲到田埂上追著水位做釣,反正每次我都會選擇水位一米左右的水位,都會有不錯的收穫。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僅供參考,謝謝!(下面的圖片是我以前的收穫)





胡人913


釣友們好,我是酷愛釣魚的阿洪。知魚選位,這個詞我是深有同感。釣魚,釣魚,釣的就是你對你釣的魚有多瞭解,無論野釣,黑坑。在野外釣魚,如何跟據不同的天氣釣到魚?讓魚舒服的天氣就是釣魚的好天氣,溫度,對於鯉魚草魚來說,最讓他活躍的溫度就是18到28℃之間,這樣子的溫度就好釣魚;氧氣,水體含氧量高魚就活躍,就好釣魚,氣壓高,水體含氧量就高,就好釣魚;有風的天氣,但在不影響釣魚的情況下,就好釣魚,有風水體含氧量就高。以上幾點需綜合考慮,比如氣溫低 ,氣壓高,有風的天氣你在選位上就得選背風,水裡溫度較高的地方。釣無定法,適應當下魚情水情的就能釣好魚。個人見解,希望對釣友們有所幫助,謝謝!祝釣友們天天爆護,年年爆富!


雲哥的音樂


諺語有云:“七分釣位,三分釣技”。這種說法雖然不夠全面和確切,但足以說明釣位和釣點選擇對魚獲多少至關重要。而釣位和釣點的選擇是垂釣活動中最難掌握的一個環節,與季節、天氣、環境、水清、地形、魚情......等許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要綜合諸多因素選擇出相對理想的釣位和釣點實非易事。

  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多年以來,如何才能選擇一個最為理想的釣點,也是許多釣友都在共同探討的問題。下面釣魚社把自己在春季垂釣選擇釣點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介紹給大家,以求拋磚引玉之效,希望能對釣魚社的釣友們正確選擇釣點有所幫助。

  根據天氣情況選擇釣點

  1:根據多年的垂釣經驗,天氣變化在任何時候對釣魚的影響都非常之大。限於篇幅,這裡只說天氣變化對春季垂釣選位的影響。春季天氣變化對選位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前幾天都是連續晴好的升溫天氣,今天突然降溫,今天的釣點就不宜選擇在下風口或者太靠近進水口的位置,降溫的第一天雖然仍然要選擇淺灘,但最好是選擇背風或偏風處的灘,不宜選擇頂風岸邊的灘,最好能選擇大面積淺灘中水相對較深的地方作為釣點,也就是我曾經在以往的文章中所說的“灘中凹”;

  2:如果是在降溫之後的第二天或者連續降溫的天氣出釣,則更要選擇水相對較深一些的背風處,若是在水庫的進水口附近至少要離開進水口30米以外,選擇2米以上的水深。在氣溫正常的晴好天氣,如果連續兩天以上東風或者東南風,就寧可捨棄日照時間較長的北岸或東岸,而選擇西岸或西北岸邊處在下風口的淺灘做釣點。

  再如:在陽光明媚而有3-4級風的晚春,應以迎風岸邊的淺灘為首選,不要怕水面風浪太大而看不清漂像,下風口的風浪和渾水會使魚變的非常膽大,吃鉤很穩,在泥土質的陡岸,風浪衝刷會使岸邊的水變的渾濁,這時3.6米的竿都嫌長,只要岸邊的水深適宜,有時就在近岸腳下1米多深的水中就能釣到十幾斤的大魚。

  3:再就是天氣突然晴好,溫度驟升而且風平浪靜,春季的這種天氣出釣一般早晨和上午在近岸淺灘選點能釣到魚,中午和下午魚會浮在遠離岸邊的水錶曬陽取暖很少活動,此時近岸很難釣到魚,釣點就要離岸遠一些,而且如果沒有好的窩餌誘魚下底是很難釣獲的,如果窩餌和釣餌俱佳,在離岸較遠的釣點仍然可以不斷上鉤。

  4:春季的細雨天氣雖然魚比較好釣,但畢竟氣溫尚低,人被淋溼了會感到寒冷,而且即便是有雨具,也免不了到處是泥,弄得人很不舒服,所以本人一向不主張雨天垂釣。


蘇北釣魚郎


借用一下釣友的文章回答你這個問題:

八種常用的釣魚口決

1、春秋淺灘釣,冬夏釣深潭

春天和秋天氣溫暖和,魚兒經常在淺水區覓食,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魚兒一般躲在深水區避暑和避寒。

2、早晚岸邊釣,太陽出來釣綠蔭

早上是魚兒出來岸邊透氣的好機會。魚兒在白天一般不會游到嘈雜的岸邊,到晚上才會游到岸邊覓食。上午和下午太陽較大,魚兒一般躲在水草或綠蔭下面乘涼。

3、在大河垂釣記住:寬釣窄,深釣淺,淺釣潭

一條大河寬的地方魚少,魚喜歡游到窄的地方。大河大部分都是深水,垂釣就要選相對淺的水域。大部分是淺的,則選水深的水域。

4、在大河垂釣,不要放過急流區與平緩區過度的水域大部分的從急流區遊往平緩區的魚都會在那裡休息,覓食。

5、耐心最重要

記得又一次,一位朋友在一個地方下料,打窩,然後開始垂釣,一個小時過去了什麼也沒釣到,於是收起竿換了一個地方,這時另一位釣友在那釣了起來,不一會就有大魚上鉤了,整個下午釣到5條大魚。

6、回水灣一定有魚

回水灣是食物密集逗留的地方,也是魚兒休息玩耍的地方,自然會吸引到很多魚兒前來,那麼它們咬鉤的機會就很大了,是很多有經驗釣者的必釣之處。

7、重複使用釣點

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的釣點,使用多次後能吸引魚群的到來。當然,這要保證選擇的地方適合垂釣,有魚出現。

8、草洞能藏大魚

當氣溫升高,在水草多的地方,魚就會藏進水草圍著的水湖裡。有時在有水草的並沒有草洞,那麼就需要我們進行打窩了,一般打窩時間選在早晨,錘釣則選擇在早飯過後,會有很大的收穫。


阿華哥2020


我來說說我的做法,冬春季選深水,有風的話選背風的地方,餌料調腥一點,春季可以釣草窩子,因為春天很多魚會到水草裡面去甩籽。夏季建議釣陰涼處,夏天溫度高,因為有的魚種溫度太高會停口,它們也會躲到樹蔭下或者水草下,當然也有例外,鰱鱅的話就不一樣,溫度越高越活躍。







一城煙雨cyk


冬天的魚難釣,是因為溫度低了魚不愛動,吃餌也是有氣無力的。最讓人難以琢磨的是冬天的魚趨溫性還很明顯,溫差又大,魚兒藏身之所並不是簡單的說句釣淺還是釣深就能搞定的。所以在冬天釣魚的時候我們要儘可能的找到魚兒的棲息地,同時也要想辦法讓魚快速進窩,這樣才能有滿意的漁獲。具體怎麼做呢?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冬天找魚和聚魚的話題,希望對新手釣友有所幫助。

怎樣找魚窩?

這個確實是個難題,到了水邊之後總覺得這裡可以釣,那裡也可以釣,可就是拿不定主意。其實不管什麼時候,魚兒都有非常明顯的趨溫性,趨氧性和趨食性,以及對安全感的渴求。在冬天裡魚兒的活躍度不高,氣壓也比較高,所以趨氧性咱們可以忽略,這時候魚兒對趨溫性的需求是最強烈的,後面才是食物和安全感(個體大的魚對溫度抵抗力更強一些,比較側重安全感)。

我們找釣位就根據這幾個因素去找就好了。比如說溫度低釣深點,連續晴了幾天的中午可以適當釣淺點,釣位可以選擇障礙物比較多的地方,比如水草茂盛的區域,蘆葦叢和其他障礙區,流水的河流可以找一些緩流區,溝叉子等等。

還是拿不準選哪裡怎麼辦?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打幾個窩(這裡不是要你一人霸佔整條河,不然會捱揍),每個窩子的環境最好都不一樣。比如說不知道釣深還是淺,那麼打2-3個窩子,淺水一個,深水一個,不深不淺一個。水草叢裡打個窩,石頭堆附近打個窩,倒下的樹枝旁邊打個窩。是不是看起來很麻煩?沒辦法啊,誰叫咱不知道魚藏在哪兒呢,只好一個個的排除了。

冬天的魚進窩慢,打窩後可以做好記號等上半個小時再來釣。這時候你可以去你打的窩子試試了,通常來說這幾個窩子的魚情都是有區別的,有的窩子餌料下去就有口,有的魚口比較慢,有的乾脆沒口。那麼你記住魚口比較多的地方,對比魚口慢或者沒口的地方,看看差異在哪兒,下次在天氣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直接按照這個標準選釣位就好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選釣位打窩聚魚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用對了能夠幫你聚魚,如果方法不對反而會驅魚。所以在打窩的時候的幾個建議如下:

1,打窩時動靜要小

如果你打隔夜窩動靜大點沒關係,反正第二天才開始釣,但是如果當場作釣的時候動作就要輕一點了。尤其是在中午時候水溫比較高你打算釣淺水的時候,打窩動作真心不能太大,不然一團窩料砸下去,窩子裡有魚都跑了。要知道冬天聚魚慢,一旦驚窩,幾個小時沒魚進窩都很正常。一般人出門釣魚也就是釣個半天,耐心也不夠,誰也不會在一個釣位傻傻守好幾個小時吧。

2,窩料要集中,窩量要精準

很多釣友都奇怪為啥一到冬天老釣友就用羽毛球打窩器,沉底打窩器來打窩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窩料更集中,窩量更精準。因為溫度低魚不愛動,吃東西一般都不會到處跑,比如說釣鯽魚用酒米打窩,用手拋窩就很容易造成窩料不集中(長竿,颳風更是如此),窩子範圍特別大的現象。在魚兒活躍度不高的時候是很難發現鉤子上的餌料的。而且在某些環境下,窩子偏離魚兒活動區了魚兒根本就不會進窩,所以窩料集中是比較關鍵的。同時,窩量的多少也很關鍵,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窩量太大(一般不會少,釣魚人都特別捨得),很容易出現只吃窩料不吃餌的現象。

結束語:之所以推薦新手釣友多打幾個窩,主要是這樣可以最快的找到魚窩。尤其是作釣經驗不豐富或者對水情和魚情不太瞭解的時候,選的窩子不一定有魚。如果你按照上述的方法打了幾個窩子都沒釣到魚,或者沒發現魚咬鉤,那就要分析一下餌料和調釣是否合理,天氣是否給力或者其他原因了。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漁人劉文俊。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留言或評論分享!


漁人劉文俊


只要我出去釣魚了,不管天氣如何,我都是釣一天魚,結果如何就不知道了[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