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些地區的蘋果像過山車一樣大跌,如果老百姓年年種,年年虧,請問果農該咋辦?

用戶61888548256


蘋果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它不像莊稼,一年生植物,可根據當年情況去判斷栽培什麼。

蘋果從栽種到結果,管理水平高的要3一4年開始結果,到盛果期要6一7年,其間要付出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術,可以說相當不容易。

題主問的很好,說有的地區蘋果價格大跌,確實是,但有些地區蘋果的價格卻跌勢不大或者說沒跌,有些地方甚至逆行市而上漲(像是煙臺蓬萊),原因是什麼?蘋果品質好!這幾年由於天氣等諸多原因,高端品質蘋果少,市場供不應求,客商卻一果難尋,這幾年給客商最大的難題就是:品質好的蘋果貨源難找,品質差的在市場沒有竟爭力賣不出去。這就體現出現在蘋果的真實狀況,優質優價,低端貨價低且沒人願意要,只能一落再落,靠價格優勢吸引客商,將自己損失降低一些。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果農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提高果品質量是重中之重。要利用空閒多看多學習一些關於蘋果管理和技術的文獻或多參加一些有關果樹管理的培訓,增強和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術,想盡千方百計去提高自己的果品質量。

第二、現在的果農不能只會埋頭苦幹了,要學會接觸使用新媒體工具,多與人交流,瞭解市場和行情,爭取自己的果品在最高價位行市時賣出。

第三、不建議果農自己存庫。果農對市場行情和信息掌握不夠,抗風險能力小,自己沒有銷路和市場,一旦市場波動,乾著急卻無能為力。再從歷年蘋果銷售情況來看,十之八九是下樹時價格比較高,更不要說遇到無良冷庫了。

第四、現在蘋果產量總體上供大於求,供求信息不對等,導致有些地方出現賣果難現象,如果家裡有人會用電腦或智能手機的,可以利用網上很多平臺搞電商,賣貨也很好很快,但切記發佈供貨信息要實事求是,不要以次充好、不要誇大其詞!

第五、周圍或附近有蘋果專業合作社的,也可以參加信譽好的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是供(提供技術、肥料、農藥)、存(儲存果品)、銷(自己有銷路或有市場)一體的,能彌補果農技術上和銷路上的欠缺。

第六、改換樹形(像是很多果園將仿垂形改為開心型,套袋時不用上高凳梯),或增設基礎設施(像滴灌等),減少人工投入 ,現在果園僱人工資高,減少人工即是減少資金投入,省下的錢就是你增加的利潤。

總之,社會上有句話: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是有哭的、有笑的。意思是幹什麼行業都有賺錢的,有虧錢的,想賺錢要遵循的主要法則,還是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產出高品質蘋果才是硬道理。


田園生活圈武哥


我婆婆家是煙臺棲霞農村的,著名的蘋果之都,我婆家也種有蘋果。去年的蘋果價格真的是過山車一樣,前年放在冷庫的冷藏果最後出庫都能賣到七八塊一斤。結果秋天新果下來,農民還都盼著能有好價格呢,沒想到當頭一棒,最好的一級大果基本也就三塊多錢。上市場上還被挑三揀四不好賣,只能拉回家入冷庫。去年下雨少,蘋果質量普遍不算太好,但是人工費加上澆地還要買水的費用都比以往要高的多,去年我們那邊種蘋果的基本都得虧本。關於種植大到區域說,以前只有山東和山西有大規模種植,最近幾年別的省市也開始種植,勢必導致市場的飽和,價格自然回落。小到地區,就山東省內而言,不少地區也有大規模種植。農民們只看到利潤蜂湧而上,單前景不考慮,肯定會虧本。現在棲霞好多人看到櫻桃利潤喜人,又開始了種櫻桃,選擇砍伐蘋果樹。現在的人工費用一天一百好幾,還要管吃,甚至還要管住,供不應求。蘋果價格逐年不景氣,勢必有好多人選擇砍伐或任由其生長,畢竟沒人愛接手。


胖胖康我的小寶貝


這幾年蘋果價格不穩定確實是像過山車是的,一會兒大漲,一會兒大跌,其他的農產品也這樣,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飽和,再就是品種,好的品種價格還是高一些。利用一些網絡銷售,或者加工些別的,罐頭果汁,讓他生產加工一體化。也可以採摘,讓客戶走到地裡體會一下,花季賞花,果季摘果。也可以現場給客戶做成果汁,這樣還可以增加收入,還省了人工。



鴻禎農林科技有限公司


好,我簡單說二句,由於這幾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加上農民跟風意識強烈,導致蘋果出售不順,最主要的還是蘋果品種單一,質量上不去,現在農村大多數務蘋果都六零七零後,他們的思想保守,不敢大膽創新,經營結構上鬆散,要想品果有好的勢頭,借籤國外的生產模式,例如波蘭,美國,即要提高品種的層次化,而且要做到果園透光透風,易採收己管理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雙豐收。


用戶9487440425310


能怎麼辦蘋果樹六年開始結果,主要蘋果樹太多了,樹都那麼大了,砍了捨不得,老樹有人砍,種了桃樹但也沒有買高價,沒法,家裡老人孩子離不開,很多人都出去打幾個月工,摘蘋果時回來。2020應該會好加油。不可能每年都不好。總比18年時冷凍,蘋果都凍完。連收成都沒有。






似曾相識214112990


農村的果農真是不容易,辛苦一年如果水果行情不好這一年真是白乾了。不過還是要樂觀點,再怎麼樣也不會年年種年年虧的。

去年也算是特殊情況,年底出現了疫情。主要是因為全國各地都採取了隔離措施導致產品流通不起來了。這才導致了很多水果滯銷、降價。其實不止蘋果,砂糖橘,草莓,還有我們這邊農村的柑橘都賣不出去,現在賣出去的也都是低價銷售。我們村子裡有兩戶人家的柑橘現在還長在樹上賣不出去呢!這些柑橘肯定是隻能當肥料用了。可惜啊,一年的勞動成果!

不過我覺得以後水果的發展形勢還是好的。應該不會年年虧。像今年這種普遍低價銷售的情況應該也不會經常出現。畢竟日子好起來了,大家對水果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是我們果農也要慢慢的轉變銷售方式。目前大多數果農包括我們這裡還是走的傳統的銷售方式。那就是等著水果批發商上門來收購。這種銷售方式對我們果農越來越沒有優勢。市場稍微有點波動,批發商馬上就把價格壓下來了。

有條件的果農可以嘗試利用線上的渠道銷售。這種銷售方式對果農對消費者都是有利的。但是由於農村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傳統的銷售方式肯定還會繼續存在。這裡分享一個我個人的經驗。如果是等批發商上門收購的這種果農,建議只要價格合理有一定的利潤,大家就可以賣。不要抱著等等看,以後價格會更高的心態。雖然有時候能大賺一筆,但虧的時候也很慘。以穩為主,不要貪心。我們村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開始不想賣,後面急著賣。所以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山居秋民


去年有些地區的蘋果像過山車一樣大跌,如果老百姓年年種,年年虧,請問果農該咋辦?水果農產品滯銷,現在在我國已經成為了年年都有的常態化。

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持續上演了,我認為主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一、政府部門,不能再盲目的支持和推廣有些農業項目,要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才能二進行。不能說隔壁縣今年種蘋果賺了錢,我們臨近的幾個縣也全部種蘋果,都來分一杯羹,這樣發展下去僅有的一點蛋糕,都會分得連渣都沒有了。

二、農民不能盲目跟風,不能因為看到張家今年種蘋果賺了錢,我李家明年就要比張家種植面積還要大,還要多。這樣盲目跟風的做法,往往都是大家一起掉坑裡去了,產量大增,價格下跌,誰也上不來了。

三、淘汰落後的果樹,像有許多的蘋果樹,結出來的蘋果品質不高,口感不佳,像這種蘋果是賣不上價錢的,要及早淘汰。每年蘋果滯銷,往往就是這種品相、口感不好的蘋果是老大難問題。

四、提升蘋果質量,好蘋果的價格在市場上的價格,一直都沒有便宜過。現在蘋果種植也要講究質量,質量好,價格高才有可能有個好收成。有的人光顧著抓蘋果的產量去了,蘋果質量上不來,種那麼高的產量,市場又消耗不了,結果成了滯銷品,又有什麼用呢?

總之,種植蘋果未來的出路,應該是在科學的規劃,優良的品質、品牌方面。對於現在許多地方的蘋果賣相不佳,口感不好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堅決淘汰掉,因為社會越發展,人們對水果的品質要求就會越高。


壞男人說小龍蝦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首先蘋果價格不穩定時高時低或者一年比一年低的現象再其它的農作物或是養殖戶這也有類似的現象。

其實問題都差不多相同,基本問題大致存在以下方面:

1.銷售渠道不暢通。目前,蘋果市場以大收購商為主體的經營模式。大收購商一般駐地在蘋果產區中央位置,坐地收購,而且生意興隆,無需派人下鄉收購,出售蘋果的種植戶,排隊出售,給收購商製造了以“大豐收”為由而產生壓級壓價的藉口,再轉手高價批發結各地蘋果經銷商。這樣造成很少蘋果中間商下鄉直接收穫,甚至有中間商直接下鄉向農戶收購,會出現各種阻攔和困難,讓收購商知難而退,到收購商處批貨走人。這樣一來,生產地蘋果不管是豐收年,還是大災年,農民種植戶的蘋果只有賣給地方收購商外,始終是沒有銷路,就造成產地蘋果很難銷售出去。而在蘋果消費地,消費者只能購買高昂價格的蘋果了。這種現象,在蘋果種植區普遍存在,是一種蘋果壟斷現象,外地蘋果經銷商進不了蘋果產地,不能直接收購農戶蘋果,而種植戶要麼低價賣給地方收購商,要麼爛在產地(更有直接爛掉或丟棄)

2.中間經紀人過少。過去,各地蘋果銷售地,都是銷售商去產地直接在蘋果種植的農戶手上收購蘋果進行銷售活動。後來,蘋果產地都有蘋果中間商在產地建起規模巨大的蘋果收購市場,專業收穫農戶蘋果進行向外批發活動,堵絕了蘋果中間商直接進入蘋果產地的種植戶收購。現在,發展到蘋果收購商直接按照網上銷售商訂單,批發直接派送蘋果進入銷售地。這樣就造成蘋果中間商越來越少,蘋果銷售任務全落在產地收購商身上,形成相對蘋果壟斷現象。這就是各地蘋果滯銷的最主要原因。

3.蘋果商家以追求高額利潤為目的。從目前蘋果銷售渠道的基本情況來看,不管是產地蘋果收購商也好,還是消費地蘋果銷售商也好,各自只為追求各自的經濟利益,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蘋果種植戶的瓦上霜。因此,蘋果產地的收購商,只顧自己的謀取蘋果暴利,而導致產地蘋果滯銷的根本性原因。

4. 供過於求。在農村裡面那些蘋果收購商是很挑剔的,反正今年蘋果豐收,量很多,他們做的就是挑選出村子裡面最好的蘋果來進行收購,所以他們就把價格直接給壓下去了。

5.銷售信息的不對稱。農戶的蘋果在最差時最低一塊不到被收購,更有直接爛掉的情況,而消費者往往6-8塊高價買進。

6.市場準入制度出現了偏差的現象,可以允許農民到城市裡賣水果,這樣就能夠使得蘋果儘快的賣出,讓農民獲得更高的種植收入。在城市裡超市裡的蘋果價格還是非常貴的,如果能將市場價降低1-2塊,農民賣價提高1-2塊將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

借鑑以上問題,果農在種植蘋果首先得做市場調查和銷售渠道的擴展,提升果實的質量和強化果園管理與技術提升。

政府部門應多方多渠道幫助農民銷售,鼓勵成立合作社模式管理。

希望我個人的見解能夠幫助到你!



農村潘先森


出現這種情況,需要認真分析:

一、品種品相。品種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好的品種無論在市場衝擊力和價格競爭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品相,也許大多數人把它當成外觀好看與否,其實綠色或者是有機的產品才是品相的絕對成份。至於綠色,大家比較清楚,有機是要經過論證的。怎麼去論證?這裡就不多說了,有疑問的可以提出來,我再回復。當然,還有一個產品溯源體系。

二、包裝價格。現在,不少人都在產品包裝上苦下功夫,無形中增加了成本,也就提高了價格。就蘋果而言,雖然純屬無奈之舉,但可能是得不償失。畢竟再美的包裝盒也不能食用。加上運費和可能存在的中間商,到了客戶那裡,價格就不菲了。這對供銷雙方都是損失及阻礙。

三、銷售渠道。傳統的銷售渠道無疑捉襟見肘甚至是坐以待斃。那麼網上平臺、抖音直播、軟文推廣等現代時髦的促銷手段必不可少。同時社區購也是一種方興未艾的銷售渠道和方式。作為農業人,必須與時俱進,拓展市場。這樣才能將到手的產品變成到手的財富。也可能有些人說,我不懂,沒關係,找個年輕的掌握基礎知識的人幫你操作就行了。

因為篇幅侷限等原因,不去多說了。有什麼問題可以私聊我,我會認真去回覆的。謝謝!


頭等艙花聖


要想弄明白蘋果為什麼會出現過山車行情,還是得跳出蘋果產業來分析,近幾年來,不論大江南北,不論是種什麼作物,只要擺弄的是大糧油,你就沒有錢賺。於是乎,大家就都奔著經濟作物去了,結果,一哄而起,多了,賣不掉,又一鬨而下,閉上眼睛數一數,近年來還有哪種經濟作物沒經歷過山車式行情?大姜賣過八塊,轉年就是四毛。柑橘賣過四塊,也見過三毛,這種行情菠蘿、香蕉、白菜、大蔥、大蒜等等,都見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大宗糧油已經與國際市場對接上了,國外進口價把國內糧油價格鎖死了,農民種這些作物真的不掙錢了,養不了家了,無奈,只能跟風去種一些效益好的經濟作物,可經濟作物之所以經濟,無非是供求關係的主動權在賣方時才有利可圖,一旦參與的人多了,面積大了,產量高了,其市場緩衝空間就完全沒有了,賣不上價,甚至賣不出去,就再正常不過了。幾個顛簸下來,一大批人賠上功夫還蝕本,只有退出一條路,等退出的多了,產需又平衡了,就又好做了。

今年蘋果價格大跌已成必然了。跌得最嚴重的是哪裡?是甘肅,為什麼是甘肅呢?短短十幾年時間,甘肅蘋果發展到了六百萬畝,比全國蘋果產業的龍頭省一一山東,多了近一倍,這樣的發展速度不但嚇人,更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