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的幼兒園小朋友都不在幼兒園解大便?

快樂少兒


孩子不在學校大便,是個普遍現象。曾有一項針對200個孩子的調查發現,從未在學校拉過大便的孩子,有53人,有90%的孩子,存在憋大便現象。

那為什麼這麼多的孩子不願在學校大便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孩子自身的原因,有性格的因素,也有發展階段的因素。

有的孩子本身比較害羞,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想大便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擔心,於是就只好憋著。

再有,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孩子在3歲左右正處於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開始“隨心所欲”地決定自己做和不做某些事情,而排洩大小便便是其中之一。

我們都知道孩子有肛欲期,在這個時期內,孩子開始體會到自己能夠控制排便帶來的快感,而且,這也是他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他開始覺得,原來我也有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了,這種感覺會讓他自主決定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排便。

2、身邊重要他人對孩子的期待

許多父母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把屎把尿了,一旦把成功了,大人就會很高興,不然就會失落。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開始不那麼聽從父母的指令了,而是有了自主意識。但如果這時候父母對他的期待還停留在小時候,孩子不拉不尿家長就焦慮的話,那孩子就會更緊張,有時候就會導致出現排便困難。

3、學校環境因素的影響

學校是個講究紀律和規則的地方,尤其是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對規則和紀律還不是很適應,就會影響到他的生理反應。比如,大部分幼兒園都是規定統一時間上廁所的,老師讓孩子們排隊去,如果這時候孩子有了便意,他可能會緊張會擔心受到老師批評,就只好憋著,也或者,老師讓去的時候沒感覺,有感覺的時候老師又不讓去,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排便。

還有的學校衛生環境很差,孩子受影響,我兒子就經常說學校廁所太髒了,在那兒上廁所就是一種折磨,他寧願回家來上;還有的是學習的設施和家裡的不一樣,學校裡是蹲坑,家裡是馬桶,孩子用的不習慣,也就不在學校上廁所了。

孩子的事情從來沒有小事,如果孩子因為不在學校上廁所而影響了心情,父母一定要找到原因,然後進行解決,如果孩子只是剛上幼兒園還不適應,那就多引導,孩子過段時間就好了。

還可以多買一些有關的繪本,積極對孩子進行引導,這樣,孩子會更加自如地看待這件事情。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跳跳媽03


我家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同樣也是拒絕在幼兒園大便的,每天早上兵荒馬亂地大人要上班、他要去幼兒園的時候,人家總是能不合時宜地提出:我要拉粑粑……能怎麼樣呢?拉唄,總不能憋回去啊。有時候晚上接回來,一家人吃著飯呢,人家又撂下飯碗去拉便便了……

而且,我發現他不只是不在幼兒園解大便,去公園玩、去遊樂場等等這些不太熟悉的地方,他也是不會拉大便的,除非憋的不行了,否則絕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幼兒園一直到大班才好一些。

據我的觀察,和後來跟孩子聊天所得,我覺得大概有這些原因:

1.不熟悉的環境

我想這可能是人類遠古遺留下來的基因吧,解便便的時候,是人的抵抗力最弱的時候,在不熟悉的地方,危險係數可能更大。

小班的孩子剛去幼兒園,本身有分離焦慮,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別的小朋友哭也讓他更緊張,這種情況下,拒絕拉便便,特別正常。


而且,幼兒園的蹲便沒有家裡的馬桶方便,所有孩子會拒絕。

2.不知道怎麼跟老師說

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在家裡的時候,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媽媽爸爸就知道孩子要幹什麼,可是在幼兒園老師需要照顧的孩子比較多,不可能隨時都關注到每個孩子的需求。所以入園之前、入園初期,一定要多鼓勵孩子學會表達,“老師,我要尿尿”“老師,我要拉大便”——明確的語言表達,老師才能明確地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小班的老師絕大部分都會幫助孩子處理好這些事情的~


3.幼兒園的時間安排和孩子的生理鐘不太一致

幼兒園一般會讓孩子一起排隊去上廁所,可能孩子這時候還並不想上,或者玩心太大,沒來得及上,所以幼兒園甚至小學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尿褲子的情況也特別多,這也是正常的。

回到拉大便的問題,小朋友一起排隊上廁所,孩子們之間也是有小小的攀比心理和希望得到老師表揚的,如果因為拉大便拖延了太長的時間,孩子也會不好意思,所以乾脆就不解便便了。


4.技能不熟練

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還有限,脫褲子、拉褲子、擦屁股這些“小事”,對他們來說很可能就是很大的困難。

所以幼兒園的孩子一定要穿脫方便的,不要有太多的扣子、拉鍊等,給孩子增加更多的難度。

擦屁股也是一門“技能”,其實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可以開始教了:


一般來說,孩子到幼兒園小班的下學期就可以很熟練地自己擦乾淨便便啦~


孩子們入園大半個月,很多孩子已經能適應,還有很多孩子還在適應中,不過,相信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都能適應幼兒園生活,邁好這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斑馬讀書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確實有不少孩子幾乎不在幼兒園裡拉粑粑,有的家長很奇怪,甚至懷疑是不是老師不讓小朋友在幼兒園拉粑粑?

幼兒園老師是不會不讓孩子在幼兒園拉粑粑的,這點大家可以放心。

其實每天在幼兒園拉粑粑的孩子還是有的。因為我孩子也正是上幼兒園的時候,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有不少在幼兒園從教育工作的朋友,這個問題我也問過她們,孩子在幼兒園不管是小便還是大便,老師肯定都會允許的,在課休時間老師還會詢問小朋友有需要上廁所的沒有。對於比較小的孩子,拉完粑粑老師也會幫忙擦屁股。

因為我家孩子兩歲就上幼兒園,剛去幼兒園是有些不習慣,上廁所小便後老師還會細心的幫他穿好褲子。現在幼兒園老師都是需要有專業培訓才可以上崗就業,相信大部分的老師都會具備應有的職業素養的。

因此孩子不愛在幼兒園上廁所並不是老師或者學校的原因。

為何孩子不在幼兒園拉粑粑?

生物鐘的原因:我家孩子基本也沒在幼兒園拉粑粑,主要因為他都是習慣早上起床和晚上吃完晚飯後拉粑粑,錯開了上學時間,因此沒有來學習拉粑粑,不是孩子也是這個原因。

心理原因:一般我們拉粑粑都是出於比較放鬆的狀態,我們大人有時候出差到不熟悉的地方,也可能會有便秘現象,因為在不熟悉的地方,容易“沒有感覺”,而孩子們對環境的適應力比較差,不僅會有認床的情況,因為習慣了在家拉粑粑,在學校的廁所容易不習慣,拉不出來。

事實上,不僅是孩子,大多數的成年人多數時間也是會選擇在自己家中上大號,因為在家裡會更習慣和放鬆,所以孩子們也會更喜歡回家拉粑粑。

因此並不是幼兒園不好的原因,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如果在學校需要拉粑粑,可以及時和老師說,在學校上廁所。


養兒育女日記


是啊,我女兒從去年9月份上幼兒園到現在,從沒有在幼兒園解過大便。也問過身邊好多人,都說自己孩子幾乎不在幼兒園解大便。看來這已經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了。我也問過女兒,為什麼不在幼兒園拉臭臭,她也說不大清楚,說反正就是不想。通過我觀察瞭解,我覺得小朋友不在幼兒園解大便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內心緊張

好多小朋友剛上幼兒園,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心情上比較緊張,有的連話都不願意說,更別說在幼兒園裡解大便了。所以總有一些小朋友剛去幼兒園每天都會尿褲子啊什麼的,而平時在家裡早都不尿褲子了,這都是孩子在幼兒園裡比較緊張所造成的。

蹲不住

因為女兒在家坐她自己的小馬桶上解手,經常邊解手邊玩,而幼兒園裡的那個是蹲坑,平時小便也就蹲那麼一兩分鐘,如果大便就不行了,她根本蹲不了那麼久,索性憋著不上了。



小朋友多

幼兒園裡一個班幾十個小朋友,但一共才四個蹲坑,每次都要排隊上廁所。前邊的還沒上完,後邊一大堆人還在催促快點上,你說誰還能蹲得住?本來可能有點便意被這麼一喊,也就沒有了。

不會擦屁股

幼兒園裡好多孩子解完大便還不會自己擦屁股,在家都是大人給擦的,而在幼兒園裡,就得要老師幫忙來擦了。一是覺得不好意思叫老師幫忙擦,二是不敢叫老師幫忙擦,索性能憋就憋著,不上了。其實大多數老師還是會給幫忙擦的。

所以,有了這些因素,小朋友們就不願在幼兒園裡面解大便了。久而久之,就也養成了習慣了。


青花欣悅


確實是,大多數孩子在幼兒園都不拉大便,而是留到家裡,我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有時候到家進門就直接進衛生間大便,好像要拉到褲子裡一樣緊張。幾次我都跟孩子說,要是在幼兒園大便老師可以幫忙擦屁屁的,儘管放心的大就好了,老師不會說的。可能是那時候孩子小,也說不出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大便。可能上了這幾年幼兒園,總共不超過3次在幼兒園大便的,到後來她大些了,有時候聊天會說道這個問題,我也才斷斷續續的總結了孩子不在幼兒園大便的原因。

  • 生物鐘調整——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是習慣早晨大便的,但是上了幼兒園以後,早晨的時間比較緊張,再加上離家也遠,所以沒有時間早晨大便,於是就很自然的把大便時間改在了入睡前。所以白天在幼兒園也基本不會大便,生物鐘已經過了。

  • 不習慣蹲坑——家裡是馬桶,在小的時候是自己的小便盆,反正孩子都是坐著大便的,相對來說比較省力,而幼兒園是蹲坑,孩子如果不是很急的大便,都是要蹲一會的,他們可能不習慣蹲或者稍微長點的時間蹲著大便。我的孩子就曾經提到過,說想大便在幼兒園,但是蹲不住了已經,從左邊移到右邊(重心先是左腿,然後累了又移到右腿),結果還沒大出來,就累了,所以就不大了。


  • 擦不乾淨索性放棄——我的小孩的幼兒園,是在中班的時候教給他們自己如何擦屁股的,老師先做示範,然後孩子們輪流到衛生間“實習”,哈哈,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在此之前她雖然自己也能擦,但是擦不乾淨,每次在家裡更多的也是我來幫忙的。所以可能自己知道擦不乾淨屁股,索性就不大便了。

  • 顧著玩而不像耽誤時間——幼兒園每天的活動安排的挺豐富的,也是有上課然後下課的節奏的,如果有孩子要去衛生間,老師會讓同時想去的幾個孩子一起去。那麼如果是大便的話就會耽誤時間,可能別的孩子小便都走了,自己大便還得再蹲著,於是就忙活著小便完了就回教室了。

大概就是這樣幾點原因,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我也是根據自己孩子總結的,大多數孩子應該都差不多的,供題主參考。


泡泡育樂園


首先幼兒園在開學開家長會時就提過,讓孩子在家大便,儘量不要在幼兒園解決。估計孩子多老師少,不能一直盯著孩子大便或者怕孩子蹲坑蹲不住。經過我家娃上幼兒園的經歷,確實孩子就沒在幼兒園大便過,班裡小孩大便的很少很少,而且都是孩子自己去擦。其實孩子自己去廁所自己擦我覺得挺好的,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能不能擦乾淨是個問題。

每天早上入園都很早,所以孩子的生理生物鐘就改變了。再加上在幼兒園玩玩具、做遊戲等都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就算有想去廁所的感覺也會憋著。所以偶爾幼兒園還有尿褲子的現象出現,都是因為孩子捨不得放下手裡玩具或者做遊戲憋出來的。這點家長還是應該教育孩子,上廁所不能憋著,一是最後來不及去廁所而尿褲子,二是對孩子身體不好。

當然也有可能孩子在幼兒園大便以後或者別的小朋友大便以後,老師比較忙顧不過來態度不太好,孩子怕挨說,就不在幼兒園大便了。


愛在醉後


這個應該是困擾很多父母的一個問題。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只有幼兒園讓孩子感覺到足夠安全,孩子會很放鬆的在幼兒園拉臭臭,我曾經對此深信不疑,在我女兒上了幼兒園又半年了,她某天跟我說她在幼兒園拉了臭臭了,我真的想開香檳慶祝了,可是沒過幾天又恢復原樣了。後來,跟她溝通了很多次,可是她都不願意在幼兒園裡面拉臭臭。我自己是總結了以下這些原因:

1.不安全感。這會發生在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因為對環境還不夠熟悉,而拉臭臭是一件在很放鬆的狀態下才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完成。

2.貪玩。 我問過很多次我女兒,她都是說,因為我擔心我去了廁所,出來玩的時間就不夠了,又或者是,我正跟小朋友在玩得開心著呢,不想花時間去拉臭臭。

3.跟老師不夠熟悉。我們在換了幼兒園以後,依然不在幼兒園裡面拉臭臭,剛開始我以為因為還在適應期,後來,她回來說,我覺得幼兒園得馬桶太冷了,我真得拉不出來。她也說,她不敢跟老師說,讓老師幫她擦屁股,她覺得她自己擦的不夠乾淨。

針對這個情況,我也一直是在尋找辦法,想鍛鍊她自己去擦屁股,可是她一直都比較不情願,所以,我們目前也是回家以後才拉的。如果能讓孩子想拉的時候在幼兒園裡面解決,那就是最好的了。而我也曾經拿這個問題跟老師進行過很多次的溝通,老師都是說只要孩子又需要,她們一定會幫孩子擦屁股的。我也一直鼓勵孩子,讓她勇敢跟老師說,但好像目前還沒有太大的進展,只能說,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努力啊。


萱媽的育兒經


不管你們是否認識到,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是“控制型”為主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在不同的幼兒園上的學,哥哥淏仔,在幼兒園大班快畢業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來對我說:“媽媽,我告訴你一件事,我今天第一次在幼兒園大便!”

女兒玥玥,上了三年幼兒園,從來沒在幼兒園大便過。

兩個孩子性格不同,哥哥比較害羞謹慎,妹妹比較積極主動。但是,在幼兒園大便問題上,卻與很多孩子一樣,達成了一致的行為。

我綜合分析了一下我所知道的情況,孩子們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大多就是這樣幾個原因:

(一)老師相對嚴厲,孩子不敢說!

在幼兒園的老師,普遍沒有在小學的老師“控制感”更強,也沒有小學老師更嚴厲;

但是,再怎麼和藹,她們一定也比家裡的媽媽們要嚴厲得多。

大多數老師的管教方式,就是獎勵和懲罰同時使用,也有對孩子很嚴厲、沒耐心的老師。

  • 動作快,配合度高,給獎勵;

  • 動作慢,不願意配合的孩子,懲罰。

有的孩子擔心小,壓力大,單純看到老師批評別的孩子,就嚇得不輕。

所以,老師在大多數孩子的心目中,是嚴厲的,是令人有些害怕的。

因此:

很多孩子如果能憋得住,就憋回家上大便;

有的孩子本以為能憋住,結果沒控制好,拉在褲子裡。

(1)

如果老師發現了孩子拉褲子了,老師還會說:“有大便怎麼不和老師說啊?你看看,拉在褲子裡多髒!”

這時候,很多老師不會和顏悅色,而是會有批評和埋怨。孩子一見這種情況,下次有大便,不是去說,而是更努力地去憋著!

(2)

如果老師沒發現,而是孩子會到家,爸爸媽媽發現了!那麼問題更嚴重了!

如果父母不小題大做,不和老師核對或者確認,那還沒什麼;

如果父母覺得老師照顧不周到,孩子拉褲子都不知道,太失職,從而去埋怨老師,責備老師,那麼這孩子在第二天去上課的時候,估計要接受老師更嚴重的警告或者批評了。那麼孩子下一次有大便的感覺時,就會更緊張了!

(二)活動安排太緊湊,孩子沒時間說!

我兩個孩子的幼兒園活動我基本都參加,一共參加過十次左右的家長開放日活動。

每一次結束之後,我都在感慨:

這活動,一環扣一環的,老師不輕鬆,孩子們也閒不下來,太滿了!

唱歌、跳舞、讀國學、區角活動、課間操、加餐……一項接著一項的活動,孩子們像個陀螺一樣跟著老師轉。

老師上課的時候,有的孩子想表達什麼,老師有的時候不是沒注意到,就是揮揮手,說:“下課再說。”可是,下課後又要排隊洗手、喝水等,老師也許就忘了。

有的孩子舉了一兩次手沒有得到關注,就不敢再舉手了;

還有的孩子遇到喜歡的活動,玩起來就不斷地忍著,不想離開去上廁所。

(三)廁所隔離性差,孩子擔心被嘲笑!

我的兩個孩子,上的都是民辦幼兒園。兩個幼兒園的廁所略有不同。

哥哥的幼兒園是類似這種的:

妹妹的幼兒園時類似這種的:

這兩種衛生間,都沒有把每個坐便或者蹲坑完全隔離開。那麼,如果一個孩子在拉大便,剛好遇到有的孩子進來洗手,有的孩子過來上小便,那麼很有可能有的孩子會說:“啊!你在拉大便啊?好臭啊!”

孩子此刻時非常尷尬的。

因為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小時候,現在家裡條件都好,衛生間也很不錯。孩子們在家裡上廁所都是開著排風、關著門自己上大便,可是到了幼兒園,排風不太給力的同時,還有其他人會偶爾進來,甚至遇到小便的時間大家排著隊進來。

這時孩子的壓力或緊張是有的,不好意思也是有的。

所以,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四)孩子自立性差,不會自己擦屁股。

孩子遇到這樣的困擾,父母們都說得輕鬆:“沒關係,如果大便的話,就讓老師幫你擦屁股。老師說,她們會幫忙的。別害怕。”

可是,不是我們告訴孩子別害怕,孩子就真的不會害怕。

讓一個自己害怕的人,去給自己擦屁股,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壓力。

所以,我們與其教育孩子不害怕,還不如拿出時間來教孩子如何自己擦屁股!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我家的寶貝疙瘩,在幼兒園也極少極少在幼兒園大便。

小班的時候問她,她說:“不會擦屁屁。”

我說:“找老師幫忙呀!”

她說:“不敢找。”(我家的有些靦腆。)

唉,那就憋著吧。(無奈)

到了大班問她,咋還不在幼兒園大便?

她說:“哪有時間呀,老師給上廁所的時間就那點,還要一大群人排隊去,能撒個尿就不錯了。”

她又說:“還有就是,上廁所時,我不一定想拉粑粑,想拉粑粑時,我們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做遊戲,忙著玩著,就忘了。”

唉,那還是憋著吧。

也就是因為不能在幼兒園隨心所欲的便便,搞得寶貝疙瘩那段時間經常便秘,馬桶經常堵。

我能做的,也就是,每天督促她去廁所蹲一蹲。想辦法幫她減少些便便時的痛苦。

如今,上學了,她也不怎麼在學校便便,因為,沒時間,還沒等你拉完,就打上課鈴了。上課遲到可是要挨老師批評的。不過,在家的時間多了,在學校拉不拉,倒也沒太大影響。也不便秘了,幾乎每天都便便。

(圖片來自東方IC)


萌媽愛學習


突然,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我家鉛筆在幼兒園也沒有去上大便的習慣。平時很準時在早上8點半左右去大便的。自從上了幼兒園,就變成晚上回家才大便了。

後來我也想想自己,如果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幼兒園的環境帶給我的各種壓力,我是不是也能很自如地去上廁所,貌似我也沒有那個能力。

這是便秘。

也許是我們神經緊繃導致我們都忘記了要去上廁所的這件事。

我記得我自己最誇張的事,我出差的時候,環境很惡劣,並且整個人處理很緊張不安的狀態,連續5天都沒有去上廁所。

陌生環境恐懼

別說小孩子了,我們大人如果換了工作,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我們也需要用時間來適應。我們也會緊繃著,今天會發生什麼事。

而孩子呢?

幼兒園的第一天甚至一個星期,一個月。分離焦慮就已經夠孩子受的了。還要面對各種從來沒有面對過的狀況,有趣,開心,壓力也很大。

每個人的不同階段,都有著自己的壓力。沒有誰比誰活得更輕鬆。孩子也是一樣的。

面對陌生環境,心裡建設是什麼?

接受陌生環境的時候,有快慢。

如何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呢?——認知療法

正確面對自己的恐懼,和分析為什麼自己要做這件事。正面面對未知。

給孩子的心理建設就是:“對的,孩子,你長大了,你必須上幼兒園,媽媽知道你可能會覺得離開媽媽很不開心,環境很陌生,但這是你必須做的事情,加油!”

不斷不斷的宣導。

不斷不斷的心理建設。

並且承認自己的不安,承認人性的陰暗面。

只有心理建設做好了,生理,就跟著好了。

心情愉悅了,放輕鬆了,生理上就變得順其自然了。

上廁所這件事,就變得好起來了。

我也在給孩子做良好的心理建設!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