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用愛抗戰病毒的故事

在十七世紀的歐洲,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烈性傳染病——黑死病。一年不到,歐洲人口銳減一半,英倫半島以倫敦為中心的中南部是重災區。 但非常奇蹟的是, 英倫半島的北部,卻倖免於難 ,神奇究竟在哪裡?

一個用愛抗戰病毒的故事


在英倫半島的南北接壤處,有一個村—— 叫亞姆村。1665年盛夏普通的一天,裁縫師傅亞歷山大·漢德夫收到了一份來自倫敦的包裹,裡面是一位商人寄給他的衣服樣品。像平常一樣,裁縫匠在拆開包裹後就把樣品先交由助手喬治·威克斯處理了。那時的他和助手都不會想到,這件沾著跳蚤的衣服樣品,會給他們,以及他們的村莊帶來怎樣的劫難。

一週後,這位助手在神秘病症的折磨之下,痛苦離世。又過兩天,這位助手的家人,以及裁縫一家三口相繼出現發燒昏迷的症狀,並且還伴有瘮人的皮膚潰爛現象,直至死亡。

參與救治過程的醫生嘆息著離開了,好心探視的村民們,在處理完兩家人的後事後,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而這個小村莊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一個用愛抗戰病毒的故事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多個村民也先後出現了高燒及其他症狀,恐慌情緒,開始在全村蔓延開來。很快, 這個只有344人的小村,就人心惶惶。

此時此刻,有的村民們出於躲避瘟疫選擇往北撤離,但首先遭到牧師威廉莫泊桑的堅決反對。他通知所有村民在教堂集會,共同商議抗擊瘟疫問題。並對村民說:“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果我們已經感染,逃與不逃都是死。如果逃離,就有可能把黑死病病毒傳染給北方人民,為傳染病蔓延推波助瀾;駐留村子,或許可以起到疫情防控效果。留下來吧! 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 後人會因禍得福。”

一個用愛抗戰病毒的故事


村民們在威廉姆斯的勸說下,都表示願意留下來 ,牧師率領村民在亞姆村的北出口,築起了一道石頭牆,相當於今天的交通設牆堵路, 以免有人翻出這道牆, 但接下來的情況非常不妙。

在黑死病的肆虐下,村民們紛紛死去,截至1666年8月,這場可怕的瘟疫對這個村子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全村一共344個村民,只僥倖活下來 33 人,其中一多半是未成年孩子。

一個用愛抗戰病毒的故事


威廉巫師也是死於黑死病。但,就是這個亞姆村,卻成功的阻絕了黑色病朝北傳播,為英倫半島留下了一個後花園。威廉牧師讓每一個垂危的病人,都提前寫好了自己的墓誌銘。

於是,今天去曼徹斯特旁邊亞姆村的遊客,都能看到300多個墓碑上 ,那些催人淚下的語言。

威廉姆斯的墓碑只寫了一句話:“請把善良傳遞下去!”

一位醫生寫給回孃家的妻子:“原諒我不能給你更多的愛, 因為他的需要我!”

礦工萊德寫給女兒:“親愛的孩子,你見證了父母與村民們的偉大!”

這就叫信仰的力量, 即便是死也要善良, 也不能喪失去對人的愛!

一個用愛抗戰病毒的故事


多難是否興邦, 關鍵在於:在每一次苦難中的這個幫的人民是否能夠成長。如果遇到災難 ,就不顧一切的裸奔,災難就永遠成為災難。只有在災難中的人民,重塑了自覺的信仰,無論這個災難導致了多大危害,才算真正戰勝了災難!

康德曾說:“一個人的缺點來自於他的時代 ,但美德和偉大卻只屬於他自己 !”

英國亞姆村的故事值得今天正處於肺炎疫苗保衛戰中的每一個人學習 。共渡難關,戰勝災難!

文章內容來自網上視頻,由陋主翻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致敬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