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路上的默默堅守—平頂山湛河區北渡鎮衛生院醫護群體小記

將解除隔離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孫某送到家時,已經是2月20日凌晨一點了,平頂山市湛河區北渡鎮衛生院門診科主任、51歲的副主任醫師李東旭沒有回家,他隨車回到衛生院,脫下密不透氣的防護服,開始填寫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表。

戰“疫”路上的默默堅守—平頂山湛河區北渡鎮衛生院醫護群體小記

李東旭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深夜往返於集中隔離點、居民小區、偏遠農村、市區醫院與北渡鎮衛生院之間了。新冠肺炎阻擊戰打響以來,夜間接送發熱病人和解除隔離人員幾乎成了每天的“必修課”,只要電話一響,他就條件反射般先伸手去拿隔離服。“現在只要一來電話,十有八九是出車接發熱病人。”

北渡鎮衛生院地處湛河區城鄉結合部,承擔著鄰近4個街道辦事處和39個行政村發熱病人的初診和接送任務,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觀察人員一共有800多人,醫務人員負責每天對他們進行體溫監測、健康諮詢、心理疏導,遇到異常情況還要專車接送,工作任務重、感染風險高,但所有醫護人員都小心謹慎地嚴格按照相關規範要求執行任務,從未出現一次閃失。

戰“疫”路上的默默堅守—平頂山湛河區北渡鎮衛生院醫護群體小記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初期,市場上口罩、醫用酒精、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已經脫銷,醫院原有的儲備也僅僅能支撐5天時間。為解決物資緊缺問題,周保領和馬丹兩次前往疫情高發地鄭州購買運送防控物資,直到物資儲備基本滿足日常工作需要。即便如此,醫務人員穿上防護服後就都不再喝水進食,只為能堅持更久一些,能多節省一些防護用品。

為避免出現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擴散,轄區發熱病人不允許再到衛生室和個體診所就診,專門設置了發熱門診的北渡鎮衛生院工作量大增,衛生院成立的發熱患者專家研判組進入24小時運轉狀態,隨時為就診發熱病人進行綜合研判,科學區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發熱疾病,讓普通患者消除焦慮,讓疑似患者得到及時診療……

戰“疫”路上的默默堅守—平頂山湛河區北渡鎮衛生院醫護群體小記

那一次,在填寫好基本信息和入住者生活注意事項返回醫院時,已經是凌晨四點半了,兩人脫下防護服還沒洗把臉,副院長孫方佔已經將熱了又熱的包子端了過來:“趕緊吃吧,你們還都餓著肚子呢!”一句樸實又暖心的話讓十幾個鐘頭滴水未進的戰友淚流滿面……

參加工作剛滿3年的28歲小夥子姜亞凱是該院的一名研究生全科醫生,在湛河區集中健康管理中心(隔離點)設立的當晚,他與醫院辦公室主任周保領一起送密切接觸者前往,當得知這裡設施尚不完善且人手不足時,兩人二話不說就投入“戰鬥”。姜亞凱與工作人員一道安排房間和床鋪,周保領則背起消毒噴霧器給車輛、樓道和各個房間進行消毒消殺。衛生院院長朱旭華要調派人手前去增援時,姜亞凱卻說:“危險的活兒還是讓我們年輕人幹吧,萬一感染了,年輕人恢復也比較快!”從開始收拾到安排就緒前後不停地忙活十多個小時,在密不透氣的防護服包裹下,兩個人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戰“疫”路上的默默堅守—平頂山湛河區北渡鎮衛生院醫護群體小記

這裡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慷慨激昂。這裡有的,只是一腔熱血和責任擔當;這裡有的,只是並肩攜手的堅守和潤物無聲的溫暖;這裡有的,只是無條件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

無論寒風雪雨、黑夜凌晨,一個電話就能讓他們毫不猶豫地踏上征途,在抗疫的路上,用自己的光和熱,驅散黑夜的寒冷和恐懼,護佑著眾生的健康平安……(王世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