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重情深」“小棉襖兒”們說:我把媽媽借給你了……

“我打怪獸馬上就回來,我去打怪獸了知道嗎?”“不要打怪獸”、“好難過,因為我想讓爸爸平安地回來”、“媽媽很快就回來”、“親愛的哥哥弟弟,對不起,媽媽昨天晚上騙了你們,媽媽還是去武漢了。”

人們常說,兒女是父母上輩子的小棉襖,而作為醫護人員的兒女,便是與天下兒女共同分享著父母的醫者大愛,也在大疫降臨之時,顯得比其他兒女更早地體味到父母的濟世深情......今天的節目,新華廣播將為您講述醫護人員與兒女之間的牽掛。

“武漢加油!我把媽媽借給你了。”

「“疫”重情深」“小棉袄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疫”重情深」“小棉袄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以上是北京醫院第二批國家支援武漢抗疫醫療隊裡,保健醫療部B6病房護士王媛媛和她大女兒的書信往來。她有兩個女兒,老大9歲,老二3歲。2019年,她去朝陽醫院進修了呼吸治療師,這次疫情,她放下家裡的一對“小棉襖”,報名去了前線,為了將所學知識用於實戰,也為了更多期盼父母回家的孩子。

這次遠行,面對大女兒的擔憂和小女兒的期盼,王媛媛說:“媽媽在這裡會注意自我防護,你們放心,媽媽是專業人士,會保護好自己,會照顧好自己,同時也會幫助別人。”這份因為專業而產生的底氣,也是她給女兒們的最好安慰。

致武漢醫護人員組詩(一)、(二)

「“疫”重情深」“小棉袄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這是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曉12歲兒子寫的兩首詩。長大的他心裡雖然一直掛念著媽媽,但男子漢知道自己的進步,才是安慰媽媽的一劑良方。他作詩兩首,拍下來,發給了媽媽,為媽媽加油。

平日的劉曉有記日記的習慣,這次去了遠方,她就把自己的日記拍下來,發給兒子,“我有時間就寫寫日記,也是跟兒子互相鼓勵。”

劉曉是科裡的“大姐姐”。“特別認真負責、也特別照顧年輕大夫,出門診時,經常留守到十二點多才去吃飯。”這次,在武漢前線,劉曉的日記裡很少有她自己,她總是記錄著身邊人遇事的勇敢,互相的幫助以及對她的關心。對於兒子,或許這份日記就是每個沒有媽媽的夜晚,伴他入夢的最美“詩集”。

爸爸說媽媽現在是一名戰士。爸爸媽媽要到抗疫前線去打仗,他們能保護我,他們也可以保護患者。在我的世界裡,我的媽媽和外公是很能行的,我把他們借給你,他們能頂起我們這個家,同樣就能頂起患者的一片天。

孩子,知道嗎?你的父母,正在守護所有孩子的父母,也在守護所有父母的孩子。

而你,是他們守護的世界裡,最珍貴的一個。

孩子,謝謝你,借給我們,你的超人。你的超人,也是中國乃至世界這片熱土上,最值得你,還有我們驕傲的超人。

此時此刻,惟願所有等待的盡頭,都是重逢的擁抱!

外面的病毒很可怕,但是很多的叔叔阿姨在一起,就能打敗病毒,到那個時候,爸爸就會平安回家!”

(聲音出演:李坤 張潔 郭芝菲 王大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