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你最緊缺的是什麼?最急切盼望得到的又是什麼?

老孫遁世無悶


退休後,最緊缺的是精神寄託。一些人退休後,無所事事,感到孤單,無聊。所以,聰明的老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就注重無事找事做,盯上了《今日頭條》,既能關心國家大事,又能發揮自已的才華,為宣揚正能量而腦洞大開,樂在平臺。所以,退休後,大多急切地尋找適合自已的事來消磨時間,既有精神寄託,又能使自已退而不休,退有所樂。


曾國華33


退休後的生活,應該說沒有什麼緊缺的物質需要,缺少的是精神生活方面的慰藉。最急切盼望得到的是有病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不因缺少銀兩被堵在醫院的大門以外。

人到了退休年齡,立馬收拾雜七雜八的物什,趕緊騰窩挪位,趕緊給年輕人騰出上崗的位置。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退休的人,已經進入到六O年以後所出生的男人,不必戀棧,也沒有什麼可值得留戀不捨的東西。幹了幾十年的工作,難道還沒有看別人的臉色看夠嗎?

現在就業上崗的年輕人,已經進入到OO後所出生的人。時間不等人,千禧之年所出生的寶寶們,轉眼間就到該就業的年齡。

人們退休後的生活,仍然需要自己給個人規定時間,該幹嘛的時候,就幹嘛。不能放綜自我,還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每個老人都應該明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把個人的身體鍛鍊好,也是為國做貢獻,也是給兒女們減輕或延緩物質和精神負擔。

現在退休的人,大多數人仍然是獨生子女家庭。4+2+1的家庭人口模式,處於中間的兩個人,無論工作或生活,Te們的壓力山大。作為上一代那四位老人,要體諒兒女們的不易。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儘量多分擔些後勤保障任務,儘量減輕中人的思想負擔和壓力。

本博已經退休臨近三年。每天的生活也夠忙碌,自我感覺良好,非常規律的生活節奏,身體沒有大礙,能吃能喝,就是零晨時間的老毛病,風溼所引起的疼痛影響睡眠,這也已經習以為常。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就是退休老人繼續發揮餘熱的最好選擇。(2020/02/22)


吉祥如意


退休後,感覺最緊缺的是,自己不懂的、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最盼望能儘快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向頭條的大神們學習。

“沒文化真可怕”。上了一輩子班,退了休以後,才發現自己不會的東西太多了。想去參加合唱團,不會識樂譜;想拍抖音,發現抖音裡面高手如雲;想在頭條寫文章,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退休以後,心裡總是有些失落感的,擔心自己被社會所拋棄,怕成為沒有用的人,也特別需要別人的關懷和關注。

所以,退休以後,儘量培養一點愛好。多向身邊的年輕人學習一些新鮮事物,不斷的挑戰一下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這應該是我們所追求的退休生活。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和大家共勉。




我的退休生活


在企業工作一輩子,流水作業,離開企業後也沒特長了,想在社區和年令大點的老人一起玩,但發現不容易!容不到一起。'不樂意聽東家長西家短,去公園不會唱不會跳,。花了兩年多才交到幾個朋友。想起名人的詩句,,我在哪裡找到朋友,我就在哪裡重生。這是真的!


用戶忍冬花


退休後,每個人的具體生活方式不同,每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人生觀不同,對生活質量,生命質量也不一樣。你說緊缺是什麼。那隻能找出共性的東西。臨吋包腳,腳臭不臭,那就不清楚了。這裡只能應付你一下了。儘管身體退休了,這只不過生物生命,人的思維,思想是永遠不會退休的。談定,樂觀也許就是一些共性的東西了。


鄧恩周


各人有各人的需求,往往是空想沒有用,要結合實際,本人退休三年多在外又做了二年回家沒幾天真的還不適應在家坐不住,也許是一個人在家生活不習慣,像我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吧,慢慢的過,慢慢的尋找快樂,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要虧待自己,人生短暫,快樂為大,幸福是福。


手機用戶52965098579


退休後要根椐自已需要的條件,去追求他的精神食糧,有的愛文藝,有的愛好花草植物,各種攏物,有的喜歡書法,創作,但最重要的身體健康精力好才能舒暢情懷,永保青春!


結紅529


錢,不開銷,

急需找個老伴。


用戶6860691546160


退休後感覺最缺的是錢!想出國遊,歐州遊,國內遊,省內遊,無奈退休金3000來元,只能客廳遊!


XU兔子


我最緊缺的就是金錢(因為沒錢就不存在退休),因為我是個農民,幹了一輩子了沒有退休金怎辦呢?老了幹不動了怎活呢?就是老老實實的該幹啥還是一樣的幹啥,不存在退休不退休,活到老幹到老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