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劇裡面對飛來的子彈,一翻滾就輕鬆躲過了,或者是邊跑邊打,子彈就打不到,現實中真的可以這樣嗎?

丘嶽


軍事題材的影視劇都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其中所展現的場景都是根據導演意圖或者根據導演的意圖在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拍攝完成的。因此很多場景與實戰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個別神劇的差別非常大。

真實的戰場上直著身子衝鋒,都是在敵人潰敗時才有的舉動。解放軍在敵火下的運動,通常是由三人戰鬥小組完成的。兩人掩護,一人衝鋒。衝鋒者前進一段距離臥倒後掩護後面的組員繼依次進行衝鋒,三人不斷重複這一戰術動作直至攻入對方防禦陣地。

在衝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傷亡,關鍵是如何將殘存的小組重新組織起來。這在衝鋒的過程中,倉促間自覺的變換這才是最難的事情。

在彈丸紛飛的戰場上,敵人打過來的子彈多半屬於交叉火力,單單依靠翻滾是很難躲避子彈的。一般是低姿前進或者藉助彈坑或者岩石等障礙物採用躍進的方式進行衝擊。

低姿前進一般分為貓腰小跑或者匍匐前進。通常在敵軍炮火封鎖比較猛烈的地區採用貓腰小跑,這是儘量避免炮彈爆炸震傷內臟。當敵人炮火不夠猛烈的區域,可以匍匐前進以最大限度的減小被彈面積。

翻騰跳躍躲避子彈通常是在巷戰或者敵方火力不密集的時候有用。

邊跑邊打通常是在退卻時減緩敵方前進速度的作戰方法。一般情況下應該尋找較粗壯的樹木、石頭、房子作為掩體進行阻擊。而不是真的一邊跑一邊開槍射擊,因為沒有特殊的射擊能力,這種還擊很難給對方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相反的會使敵方膽氣更壯,從而達不到遲滯敵方行動的目的。


我的團


的確是不好擊中,有經驗的獵人打移動的獵物時,都無法保證能擊中。戰場上心理素質差,更打不中了。越怕死的越快,還躲子彈?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子彈就擊中了你,要是打到腿上,腿部就是粉碎性骨折,打到胳膊上胳膊骨頭就斷了,人立馬就失去戰鬥力。不要小看槍口出來的那個小東西,那是要人命的,不是用來吹牛的,我是親眼看到過好多人被擊中後的情景。

戰場上運氣真的很重要。我一個表叔從解放戰爭一直打到朝鮮戰爭,毫髮無損。我一個小學同學打越南,衝啊,朝山頭衝鋒,連敵人長啥樣都沒看到,中了一槍,送回國,給個三等功。另外一個同學打越南打死四個敵人,一等功,回來保送軍校,也是皮毛無傷。

槍響根本不知道子彈打在你的左邊或右邊,躲過屁,都是命。電影都是往地下打,為了好預埋火藥出效果,所以才有落彈點跟著主角的後跟跑。,人不可能發現有子彈飛過來,因為子彈飛行速度不是人可以感知並做出反應的。之所以經常看到翻滾,或者邊跑邊打,只是為了讓自己變移動靶,移動靶比固定靶被命中率低很多。所以這些戰術動作只是為了增加生存率,不是躲子彈的。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沒有被命中,但是躲的前提是你要知道有需要躲避的目標。

如果在百米距離上射擊目標,在準星上差一毫米,射出的子彈就會偏離目標一米,運動中的目標最不容易打準。如果發現有人朝你射擊,你滾動開會比在原地不動被擊中的概率減小,並不是說看見子彈飛過來再躲。當然,只是減小被擊中的概率,並不代表你百分之百可以避開。

上了戰場經驗是一個,運氣很重要,象我一個鄰居就是這樣,這老頭就這運氣好,他是國軍,和紅軍打仗,眼被打瞎一支,腿被打踋一支被俘虜了,後來過程就複雜了,反正最後還有退休金,我覺得是運氣比較好的這種。

飛來的子彈是看不見的,更不可能翻身躲過去,只不過躲的是對方視線。現在輕武器交火距離都在300米以內100米以外,這個距離上只要不被瞄準基本上還是跑得掉的,只不過拍成電影就很無聊了,雙方都是一個人影,一點都不刺激。電影基本上都要拉到100米以內,最好面對面開火,實際上這個距離上躲子彈真的憑運氣,拉栓步槍可能還好,自動步槍面前來回翻滾用處都不大,躲在掩體後面才是真的。


歷史深度揭秘


大家好!我是迷彩派小編,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在許多影視劇裡,經常看到主角們面對飛來的子彈,只要輕輕一翻滾或者是飛跑起來,就輕易的躲過了敵人的子彈。有經驗的士兵都知道,無論敵人用什麼瞄準,扣動扳機有個提前量。也就是預測敵人的走位。當被敵人火力壓制或者衝鋒時無規律的移動可以迷惑一些敵人的準確度。而影視劇中就是把這類戰術動作的效果給誇大了。

實際上,面對來襲的子彈,人的速度根本是來不及躲避的,除非是在遠距離或者純粹是用不規則的跑動迷惑對方的射手,才會有效果。而一般在近距離也就是本能的閃躲,一切都要看運氣了。


而翻滾的工作,更多的時候只有在遠距離,才有效。而且這還要看是什麼武器,如果是手槍子彈躲開還是有可能的,因為它的初速在200到300米每秒,但如果是步槍發射的子彈就非常的難了。所以,在戰場最好的辦法不是翻滾或跑,而是不讓對方發現。


當然,躲子彈的戰術動作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這還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快速有效的判斷。所以說,躲子彈是可能的,但躲不躲的開,還要看運氣。以上只代表本人個人觀點,如果有朋友願意與我交流,請您點贊評論。歡迎您關注迷彩派,我們將與您共同關注軍事話題。


迷彩派軍事


#軍事# #影視# #娛樂#

現實中真的可以這樣!



實際早在一戰時,槍彈的殺傷貢獻就已經讓位於炮彈了,甚至火焰噴射器的殺傷效率都超過槍彈。

到了二戰時,每十萬發槍彈的消耗,可以打死一個士兵。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這樣,我當時看到後也覺得不可思議,但考慮到受傷沒統計在內,我還是稍微釋懷點的。

在現實作戰中,翻滾可以避免被大多數子彈擊中,

第一:機槍彈,機槍彈是重彈,被打中基本就是死。機槍是火力壓制用,它是負責將對方打得抬不起頭來的,瞄準基線要遠高於己方突擊士兵的高度,這導致它實際是種點殺傷的火力,翻滾會大大提高倖存率。當然機槍平地放平了打就厲害了,但那種情況畢竟太少了,比如對印反擊戰時,我軍突擊集群遭到印軍未被發現的機槍火力側射,幾乎一個連都沒了。但這種情況太少。

第二:突擊步槍彈,這是戰場上單兵常用的彈藥。無論是5.56毫米還是7.62毫米,在五十米及以外的三發點射基本不可能命中橫向運動的目標。掃射就更不用說了,只能是給自己壯膽用,被打中那也真是緣分了。翻滾後臥倒絕對是保命標準動作。

第三:狙擊步槍重彈,狙擊手應該沒等對方翻滾就送他託生了。

至於邊跑邊打,美其名曰火力壓制,那就是給自己壯膽兼嚇唬人的,前文說了,被打中的都是緣分啊!


憤怒的小野豬


現實中一樣如此。在真實的戰場中,衝鋒的士兵面對突發情況翻滾是一種戰術動作,目的就是為了躲避射過來的子彈或者預防炸彈碎片的殺傷,這些動作在影視劇裡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是要士兵在日常不斷進行的一種訓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二戰時普通步槍彈平均消耗2300發左右可以殺死一名士兵,機槍平均5000發可以消滅一個敵人,但對於狙擊手來說這個比例是明顯很高的,平均1.4發左右就可以擊斃一名士兵;到了越戰時期,美軍在戰後的統計數據表明,平均每50萬發子彈才消滅一名越軍士兵;伊拉克戰爭美軍平均4萬發以上消滅一名伊拉克士兵。


羅列這些數據只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沒有永遠能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更沒有開槍就一定能擊中目標的神奇子彈或者炮彈,更沒有一上戰場就註定死亡的倒黴士兵。戰場萬事總有悲慘的一幕,但也有幸運的故事。

在日常的訓練中,步兵練習翻滾這個看似簡單的戰術動作實際上是要付出很大的汗水和努力的,掉皮掉肉也不足為奇。在子彈橫飛的戰場上,降低自己的高度是最有效的減小被擊中概率的辦法,同樣翻滾動作可以在降低高度的同時令對手無法直接追蹤瞄準,行而有效。



戰場上一旦發起衝鋒士兵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衝到敵人跟前,以減小被擊中的概率,面對敵人強大的火力,可以採取S形弓腰但始終保持敵情狀態的奔跑,這個時候更多需要的是運氣,“子彈不長眼”,火星在最前面未必會被擊中,躲在後面卻早早玩完。


冰雹藍天


不可以

子彈的飛行速度基本上都是超音速,人體翻滾的速度能有多快?再快能快的過聲音?

電影,那是藝術渲染,就跟武打片的飛簷走壁似的。

戰場上有句話,新兵怕炮,老兵怕點射。

炮擊,老兵一耳朵就能聽出炮彈大概的彈著點,移動的時候可以判斷出如何前進可以活下來。

而點射,這就難了。

尤其是那特種兵快速兩髮式的點射,基本上被兩點射追著打的目標很容易就被子彈擊傷,然後就會有子彈追著傷員打,或者圍點打援。

要說面對一排的槍形成的火力壓制時能不能靠翻滾躲開?

推薦遊戲“使命召喚”系列,把難度調到最高級。

最高級別的遊戲挺寫實的,你想走出掩體浪一把都會被子彈命中!哪怕你突然間翻滾前進,也會被多個點射追著打!

一定得注意!

子彈,打在腿上,你的腿就基本動不了了。

子彈會把你的骨頭打斷,把你的肌肉組織撕裂,你會因為霎那間的痛感感到眩暈!

哪怕,你穿著防彈衣。而且是NIJ 3級的那種最常見的防彈衣,那也僅僅是護住軀幹要害。對於胳膊腿這樣的部位,被子彈咬上一口就用不了了。

……

問題,我認為問的可能是:在面對敵方火力壓制的時候,如何快速脫身,或進行有效反擊?

首先,我們在作戰時是有煙霧彈這種裝備的,而且武器上也可以裝熱感應瞄準鏡。

投擲煙霧彈,干擾對方視線。

這時,對方可能會進行亂槍掃射。

我方,機槍手進行火力壓制!

將對方打的不敢冒頭,我方作戰人員就可以選擇接下來的戰術了。

通常,都會先朝對面打幾顆槍榴彈,將對方的陣腳徹底打亂。

我方,突擊小隊以戰鬥隊形突進,機槍手提供火力掩護,火力手投放槍榴彈或者火箭筒這類火力武器。

一定得知道,我方的行動,必須是將對面的火力徹底的壓制住之後才可以有動作!

而且,槍戰時,射手通常都是躲在掩體後,時不時的探身打上幾個點射。

除非瞄準鏡可以使射手一直躲在掩體後射擊,比如那種可供射手潛射的觀瞄設備,一般機槍手會裝備這種設備,用來給小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掩護。

電影裡經常會有這句:“火力掩護”。

把人們聽的一愣一愣的,為嘛要火力掩護?

這就是原因了。

所以,電影裡是騙人的,最多就是體現一下主角那矯健的身姿。

但是,子彈的速度更快!



睦健持兵


確實是可以的!經過統計,一名普通槍手使用手槍命中移動中的目標的命中率只有4%(15米以外),而命中靜止目標的命中率則高達60%(同樣是15米以外);步槍命中移動中目標的命中率只有15%(30米以外),而命中靜止目標的命中率則高達80%(同樣是30米以外)。這意味著只要移動,被打中的概率就會小很多。

決定槍手能否打中目標的因數主要就三個,其一,打槍的距離。由於槍械存在後坐力的問題,瞄準的時候會存在誤差角度,只要距離拉長一點點,那麼這個誤差角度造成的偏移值就會變長,所以跑得越遠越好,每遠離一米就會增加2%的生存概率。就地打滾可以拉開與槍手的直接距離,這是正確的選擇。

一個是給槍手的瞄準時間,人的視覺反應時間是0.02秒,從視覺到肉體做出反應最少需要0.22秒,在靜止情況下(停滯超過0.22秒),槍手相對可以很容易命中目標。假如是運動的目標的(停滯低於0.22秒),那麼槍手將很難瞄準,只能憑感覺去打,這是命中率斷崖式下降的主因。

最後就是槍手的射擊水平了,這種得靠運氣了。如果碰到槍手水平高的,想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賭賭運氣總比什麼都不做強;還有運氣更背的,被跳彈流彈打死的,這種就屬於人品問題了。


優己


不一定翻滾就能躲過子彈,但能減少子彈對人的命中率。

在抗日戰爭中,只要我軍機槍一響,曰軍馬上爬到地下,並展開反擊。人在站立時,目標高大,易被敵方發現並擊中目標,而爬下能和地平線平行,不易發觀和擊中目標。

人爬下再翻滾的話,擊中目標就更難了,因為爬下目標變小,增加槍彈擊中難度,如果翻滾人體由靜態變為動態,實踐證明,同樣的條件槍彈擊中移動目標要比固定目標難得多。


郭成軍


簡潔點回答這個題問。

近些年來,在我國影視界,從編劇到導演,從演員到銀幕,盡出了些讓人看後啼笑皆非的不真實戰爭體裁作品,其中的故事情節,戰場上的劇中人表演,可以說是洋相出盡了。

尤其是讓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軍人一看,更加無法讓人相信,簡直太露骨了,導演和演員們的想象力太豐富太神奇了,可以這樣評價說,種種不符合實際實戰的畫面充斥著電視劇或電影的始終。

筆者這裡不一一列舉具體鏡頭,大家隨便一回想就能說出許多。前幾年我對我的孫子講:“現在人們在電視電影裡看到的一方用衝鋒槍或機槍瘋狂的掃射,另一方卻不但不臥倒、不分散、不找地形地物利用、不運用步兵敵火下運動的戰術,反而一群人擁擠在一塊直身挺進,好象是子彈見了他們避著走,這樣的戰術競完好無損一個不死。”

講到這裡,我的孫子打斷話頭,對我說:“人家現在追求的是票房效益,那管真實性。”

我聽後無語了。

我是一名軍人,說句真話,象電視劇裡那樣的狀態,早都被對方的子彈打死了!











風雨人生3293


子彈速度一般在六七百米每秒,人的速度是不可能躲的掉的!除非在對方開槍以前就躲避。如果對方距離很遠你也不好躲避,因為聽槍聲再躲不可能,因為聲音沒有子彈快!看到火光再躲也不可能,人的反應速度沒那麼快。不停跑動還是可以躲避子彈的,讓敵人不好瞄準。但是遇到經驗豐富的射手也是很危險的,他會打提前量!根據你的跑動方向和速度,再估算自己的子彈速度,得出一個提前值,槍口在目標移動的前方開火,子彈正好擊中目標。總之有人在射擊你,你要麼躲避不動,要麼在朝掩體移動的路上就安全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