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雲: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的26天戰“疫”日子


姚雲: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的26天戰“疫”日子


姚雲: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的26天戰“疫”日子


姚雲: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的26天戰“疫”日子


姚雲: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的26天戰“疫”日子


姚雲: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的26天戰“疫”日子


姚雲: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的26天戰“疫”日子


姚雲: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的26天戰“疫”日子


1月24日中午(臘月29日),安徽省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隨後市、縣兩級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進行了部署安排。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望江縣人民檢察院及時成立以黨組書記、檢察長李志勤為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家住城區的幹警接到通知,結束休假,到崗待命。在做好機關疫情防控和辦案工作的基礎上,全院檢察干警更是聽從縣委召喚,組織召喚,我與我的同事們都投入到了戰“疫”的第一線。作為戰“疫”的親歷者,從一個側面見證瞭望檢人忘我的戰鬥意志和奉獻精神。

突擊隊裡的一名“老黨員”

1月27日(正月初三)上午十一時許,一聲急促的電話鈴響起,檢察長要我趕緊到辦公室。檢察長說:“要組建一支黨員先鋒隊,深入基層社區、街道、商戶進行疫情防治宣傳工作,你任隊長”。 作為總支副書記,擔當此任義不容辭。時間緊迫,下午就要行動。立時,我組建了五人組成的先鋒隊,並電話通知隊員一點半來院集合。同時我又與華陽鎮青林社區聯繫,聯合社區上街開展疫情巡查、廣播宣傳、勸離人群,協同作戰。安排好這些後,大概是下午一時許,匆匆回家吃過中飯,就與隊員們來到指定地點。

青林社區位於縣城中心地帶,是最繁華的鬧市區。我院出動了一臺宣傳車,並用高音喇叭反覆播放相關事項。在菜市場、居民區等小巷裡,先鋒隊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手持小喇叭挨家挨戶步行宣傳巡查。看到有人群聚集時,及時勸離。在巡查過程中,得到一個信息,“大自然賓館”內居住著一位從武漢返回望江的人員,瞭解到這名年輕人是在武漢工作的望江高士籍人士,年前從武漢回到望江照顧因病需要透析的母親。針對這一突發情況,我與隊員們及時去賓館瞭解情況,妥善處理並上報縣、鎮防疫應急指揮部,做好居家隔離。這樣連續奮戰多日,檢察藍與黨旗紅在大街小巷高高飄揚。

2月2日,根據上級要求,又新組建一支由4名年青黨員組成的突擊隊,我也參與其中。這支突擊隊主要任務要下到鄉鎮、村、屋場,及時解決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問題。突擊隊早出晚歸,先後在高士鎮武昌村、官莊村、虎山村和華陽鎮新西社區等十多個村(社區)日夜巡查。堅持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詳細排查湖北及疫區較重的返鄉人員,引導群眾不串門、不聚會。

作為一個年近六旬身患高血糖、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的人,我更注重在國家危難的時刻,有著36年黨齡的“不老”老人,該為國家分憂解難,盡一份微薄之力。能有幸成為先鋒隊和突擊隊裡的一員,感到格外榮耀,這與我榮獲優秀黨員和先進黨務工作者一樣榮光。

包保村裡的一名“老檢察人”

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縣委政法委從全縣政法機關抽調幹警對全縣村(社區)實行防疫管控包保責任制。我院安排有八個包保村(社區),絕大多數都是路途較偏遠的村。2月1日,檢察長又點名我去高士鎮龍口村參加禁止聚集性活動工作隊。

我院包保村多警車少,離縣城最少路程的村也有25公里,只能龍口、虎山、官莊三個村共用一輛車。為了既能高效率又能按質按量完成各自村包保任務,我與另外2名包保村幹警商量,如何做到分工負責、擔當作為又能形成合力,共同處理個別急難危重事項。一個雨天下午3時許,正在巡查到虎山村時,我所包保村的點長給我打來電話,說是有一件棘手事難以處理。我當即趕赴事發現場,鎮村負責人也來了。事情是這樣的:原來一臺挖掘機正在一戶人家門前挖掘平整地基。我當即勸阻駕駛員停工,並進行疫情宣傳教育,指出存在的問題。同時瞭解到該挖掘機是當天上午鄰村從接壤的一個固定卡點用大型運輸車輛運進的,駕駛員說此固定卡口障礙物事前已被他人人為破壞。隨後,我與鎮村負責人又冒雨來到卡口,只見地面散落些零星材料,確實是“暢通無阻”了。找來該屋場負責人及此卡口巡邏人員,他們已發現但沒有及時向村部彙報,尚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我當即對兩人進行了嚴肅批評,指出此時正是疫情高發期,稍有懈怠,後果不可想象,讓該屋場連夜將固定卡點重新安排人員加固。晚上六時許,包保群裡就見到發來加固後的照片。

春節期間,農村人家辦理紅喜事也是正常事,基本上都是年前就定下日子的。對於將要辦紅喜事的人家,反覆宣傳近期疫情危害,按防疫期間縣裡的要求辦理。遇到發生老人去世的白事,主動上門,做細緻的工作,喪事從簡。對於這類事情,需要反覆耐心爭取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我總是將這些群體性的事,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特別關注,盡力盡為。官莊村某片一戶家庭老人去世,當得知這一情況後,我配合該村包保幹警連續五次上門做工作,並與其家屬協調解決出殯線路,保證了白事從簡。在虎山村方祠屋場,有一個文化娛樂中心,多次反映村民在一起自娛自樂打牌聚集情況,特別是天氣晴好時,更是湊在一起。我又配合該村巡邏隊長,一起對該娛樂中心進行了十多次巡查,最終徹底解決了這個頑疾。這些平常看似的小事或不算事,我都認真對待,按照要求貫徹落實在實際行動中。

我還有2年多就將退休了,但作為一名從檢25年的老檢察人,能站好這最後一班崗出最後一份力,也是我人生的美好願望。每當看到鎮村幹部特別是村民群眾投來的敬佩眼光,我值了。他們知道,我是一名身佩黨徽和檢徽的檢察人。

巡邏隊裡的一名“老兵”

隨著病例的不斷新增,疫情又到了一個關鍵期。2月8日,包保村工作人員又新增加了一項特別職責,那就是兼任疫情防控包保村巡邏隊長。說是隊長,其實就是壓力,更是責任。龍口村總面積近8平方公里,轄四個大片69個村民小組1942戶近8000人口,距縣城30餘公里,與周邊的賽口鎮興龍村緊鄰,該村又是我縣疫情較為嚴重的村。特別是有一個主卡點就與興龍村連接,相距不到三里路。我將此作為6人巡邏隊的緊盯位置,日夜嚴防死守。對於從較重疫區進入的車輛、人員,一律從嚴按規矩辦。鑑於人手有限,該村的其他六個對外通道,建立固定卡點,設置障礙物,派有專人巡查。同時採取“兩線”作戰的方式,分合結合,一路以該村民兵營長、巡邏隊副隊長為一組,統一著裝,佩戴袖章,扛著紅旗,每天按照一定的路線全方位巡邏片組、屋場。我與我院另2名幹警為一組,以暗訪暗查、不定時、不定線、不限量,對重點部位、重點人群進行處置,“兩線”作戰分合有序,既節省人力又全方位不留死角,成效明顯。

不僅白天巡邏,勸離人群,疏導群眾,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還不能放鬆晚間這個“空窗期”。因正值正月,青壯年又都“窩”在家,白天日子還好過些,晚上更難熬,人群更容易聚集。我不僅聯繫相關部門配合,還與我院黨員突擊隊共同開展工作。2月13日晚,聯手高士鎮派出所幹警巡查,發現有一戶人家傳來嘈雜的喧鬧聲,屋內有4人在打撲克,2人在旁圍觀,且均未戴口罩。我們當場對6人進行了勸導,普及自我防護知識,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呼籲大家在這個特殊時期,一定要注意居家防護,做到戴口罩、不聚集,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經過耐心勸導,幾人都起身回了家。類似晚上這種情況,還做了很多很多。

心繫萬家冷暖,情牽百姓安危。通過連續不間斷、地毯式日夜巡邏,村民自我防範意識提高了,不僅懂得自我防護,還能教育身邊的家人。僅有的6人巡邏隊,在村民的眼裡,就是身邊的“保護神”,每每見到隊員們,無不伸出大拇指。這支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巡邏隊,最小的是90後,其中年齡最長就屬我這個“老兵”了。巡邏隊還有一名退役軍人,每當見到“老兵”時,總是投來敬佩的目光。有一次見面,他鼓足勇氣說,他也是一名黨員,還是一名退役軍人,要向“老兵”學呢。是啊,我的五年軍旅生涯,軍人習性還沒有丟。我是一個兵,永遠的兵。今天“老兵”能與這些樸實無華、青春向上的“準兵”們在一起,真好!

說實在的,這次下沉包保村和任巡邏隊長的日子裡,能與毛東波、方立果兩位年青的黨員共同戰鬥在一起,我真學到不少:方立果同志是一位80後年青人,積極上進,政治覺悟高,工作充滿激情,份內份外事、大事小事都搶著幹。毛東波同志退役軍人出身,工作認真負責,幹一行愛一行。尤其是疫情關鍵時刻,主動一次獻血400cc,幾年間累計獻血六次2400cc。在檢察院這個群英譜裡,我看到更多的望檢人在“疫”情戰中那一個個疲憊的身影,一個個焦急的眼神和一顆顆憂國憂民的赤膽忠心。但我更看到了檢察人、我們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們,在國家民族遇到大災大難時表現出的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執著高尚的革命意志,永不言敗的英雄氣概。

多難興邦精誠志,同心同德顯擔當。此時,戰“疫”仍在進行時。我當竭盡全力,盡當所能在大義面前接受考驗,真正盡到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老兵和一名檢察人的初心和使命。(姚雲2020年2月21日定稿於望江縣高士鎮龍口村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