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怎麼感覺再沒出過魯迅趙樹理冰心那樣的大家,是不是文學沒落了?為什麼?

00行者妖猴00


民國與現代文學

提起民國時期的文學家,我們可以不假思索列出一大串的人名:魯迅、老舍、冰心、沈從文、徐志摩……,那個時代,的確人才輩出。

我們說,文學家應該是與時代無關的,按道理,每個時代都應該有相當數量文學家產生。但是,事實卻是,有的時代,文學家、思想家輩出,如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蔚為壯觀。有的時代,如現代,我們卻很難如數家珍似的說出很多名字。

文學沒落?

文學是不會沒落的,只會暫時靜默。一個國家民族,若文學徹底沒落,那這個國家民族是沒有根基,從而也不會有未來的。因為決定一個國家民族命運的依次是技術、制度、文化,沒有文學,沒有文化,這個國家民族的命運是堪憂的,發展是失控的。

現代靜默原因

民國時期,可以產生那麼多文學家是有一定時代原因的。那個時代,國家動亂,民不聊生,各種不公之事層出不窮,文學家耳聞目睹社會諸事,憂國家之命運,思不公之緣由,求美好未來之良策。所見所聞所思,訴諸於筆,即成文章。

現代,國富民強,物質極大豐富,一切追求快與方便,人們不再追求文學與思考,而是遊戲、八卦新聞、影視等能即時給大腦帶來淺層喜悅的事物,即使所謂文學,也是為滿足讀者好奇欲的懸疑、驚悚之類的網絡小說,美其名曰“網絡文學”,再難見深度思考之文學作品,此現狀,怎可能出文學、思想大家?


氏名無


關於當代的文學是不是沒落了,對於這個問題筆者之前也有思考過。

至於有沒有沒落,即使沒落了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兒,當然這種現象定能反應出很多問題。那麼如果對此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筆者的思路,往下看。

筆者主要從社會發展和時代背景兩個方面,來剖析看看,當代文學是不是沒落了,還有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文學的發展與時代背景有密切關係。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社會面對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階級,官僚主義,外族侵略和自然災難,所以在這種生活環境下,底層人民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急需用思想來發洩現實生活帶來的種種苦痛。

因此每個朝代都會湧現出一大批“思想者”,文學創造者便是最代表的人物。

例如唐代,唐詩獨領風騷

宋代,以詞為風行

元代,以戲曲尤為突出

明朝是中國傳統高雅文學衰落,通俗大眾化文學興盛的時期,其中以“長篇小說”最為輝煌奪目。

清代文學集封建時代文學發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學的一個光輝總結。各種文體無不具備,蔚為大觀,諸多樣式齊頭並進,全面繁榮。詩、詞、散文等傳統文學樣式,清代使之得到復興;小說、戲曲、民間講唱等新興文學樣式,清代使之達到登峰造極的高度。

近現代文學反映了中國文學揮別傳統、重塑現代的特殊精神追求。

無論什麼朝代“思想者”永遠是在矛盾中爆發的。社會矛盾越尖銳,思想者的思維也就越深刻,呈現出文學的繁華局面便順其自然。

而反觀當代社會,以前的種種社會矛盾都已經消除,逐漸演變成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這種矛盾在現階段朝著不利的方向發展,但還不至於矛盾激化,加之政府多方面的調控與領導,正在一步步地緩和社會矛盾。

因此在“相比較和平年代的當代社會”並沒有出類拔萃的思想者,也可以換句話說現代的社會矛盾還沒有激發起一些有思想者的重視。

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姑且認為好事多一些吧!畢竟現代是個相比較安穩的時代,如果有太多文人無病呻吟只會引起社會恐慌,如果一個文人的思想太過於鋒芒,只會被人們認為譁眾取寵。

還有社會發展對文學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特別像如今是互聯網時代,人們每天面對的信息量太大,獲取內容的途徑太容易,潛移默化中增長了人們的見識與眼光。

因此文學的形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我們之所以覺得沒有出現什麼文學大家,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接受的文化程度高了,這樣便稀釋了頭部文化者的光環,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都朝著個人Ip去發展,努力地提升自己順應時代地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已經發生了改變,僅僅以文學的角度去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顯然是不夠的。

如今社會的商業氣息很重,像古代從商者的地位是非常低,而如今是天翻地覆,再者隨著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每天面對誘惑的可能性也在增加,這就會出現一種矛盾。

比如某位文學家十分出名,但他也經不起社會上各種各樣人的折騰,比如找他出書,請他演講,出席活動等。漸漸地會讓他失去創作的動力與時間,要想寫出深刻的文字,很難。

所以現代社會沒有出現文學大家,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呢?不好說,不過也不重要,無論別人怎麼樣,做好自己就行,既不仰望他人,也不俯視他人,做優秀的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豈不美哉?


高山磊磊



松竹118


不是文學沒落了,而是是停在了一個臨界點上,它將進化至文化的另一個階段。為什麼這麼說,大家看完就知道了!

首先,我得問問大家,魯迅、冰心等大家,與李白、杜甫等先輩相比,誰更厲害?

因為這個無法比,李白、杜甫以詩聞名天下,而魯迅、冰心等大家,大部分都是以小說、散文而文明。

然而,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那又水更厲害呢?

這也無法比較,這麼說呢?比如現代詩歌與古詩,雖然它們表達的意境一樣,但是方式卻不同,這就是文學的進化。

社會不斷進步,人類自然也不停的進化,其智慧更是得到更好的完善。

再比如說,現在的文字,與古代的文字,這也是不能拿來比較的。難道你喜歡寫繁體字?

所以說,時代的不同,文化的表達方式自然也不一樣。

也就是說,不是文化沒落,而是在進化!


大人物701


文學的沒落早已是不爭的事實,這種情況不單是中國,全球都一樣。

文學最後稍顯興盛,已經是對上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了。當時,人們剛從浩劫出來對文化如飢似渴,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學習的興盛景象。風潮之下文學也一樣蓬勃發展,小青年如果不會幾首朦朧詩,都不好意思出來混,而那個時候文壇也是名家輩出,精彩紛呈:

一、港臺以金庸、古龍為首的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幾乎達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古金小說的地步;而以瓊瑤、亦舒為首的愛情小說也風靡大陸,俘虜了大批懷春少男少女的心,許多人對愛情的認識也大概始於那些纏綿悱惻的小說;

二、大陸方面,象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餘華、莫言、王小波、王朔等等,也是名家輩出,好作品一部接一部,象《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活著》、《無知者無畏》、《紅高粱家族》等等……每一部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在那個年代,文學屆就象一個熱鬧非凡的江湖,不時總會有幾個新臉孔帶著絕世武功橫空出世,閃耀一時,而對於文學愛好者真是再開心不過了,無論喜好如何,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作品。

二千年之後,網絡的興起,紙質媒介日漸沒落,人們更為喜歡“過把癮就死”一樣的快餐文化,這個時候網絡小說開始流行,由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始,網絡小說大行於世,著名的如南派三叔、唱霸天下、當年明月、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唐家三少等等,他們的作品風靡一時,但總體以娛樂為主,格調不高(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例外),遠遠談不上傳世之作的境界。

文學至此,喜乎?悲乎


小林探花


古典文學之所以可以流傳至今,就有其自身的魅力。影響力是有的,只是範圍不夠廣,接觸的人領悟也不是很到位,以至於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財富。古典文學之所以可以流傳至今,就有其自身的魅力。影響力是有的,只是範圍不夠廣,接觸的人領悟也不是很到位,以至於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財富。古典文學之所以可以流傳至今,就有其自身的魅力。影響力是有的,只是範圍不夠廣,接觸的人領悟也不是很到位,以至於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財富。隨著網絡文學的興起,傳統文學的沒落,我覺得這是社會高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當今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文化的庸俗化和教育的媚俗化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現象,文化快餐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文化教育觀念,魯迅好像變成了一塊無人問的老石頭了,顯得礙眼礙事。魯迅一生力求改造國民性,變“奴”為“人”,直麵人生絕望抗爭,橫眉冷對千夫指,我以我血薦軒轅,不屈不撓的“精神界之戰士”。魯迅的“民族魂”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的抗爭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原始內涵。


西賓諭明


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因趙樹理和冰心我不太熟悉,所以我只能以熟知的魯迅先生為例談點個人看法。

又因魯迅是文學大家,這是公認的事實。我又會以文學為例解釋這一現象。魯迅是現代中國文學的奠基者和領袖。他在文學方面的貢獻非常之大。他的全部著作都包含在《魯迅全集》中。這部鉅製囊括了魯迅先生所有的作品,在諸如小說、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研究、翻譯、美術等各個不同領域都有建樹。《魯迅全集》堪稱中國文學的百科全書。也可稱為中國現代文學之冠,無人可比。那這樣的人為何在近百年時間裡無人超越呢?這是因為魯迅是一位天才。

中國文學在魯迅之後始終是前進、發展著的。作家、作品層出不窮,從中產生過很多大作家和優秀作品,顯示了文學繁榮的景象。所以說,認為現代文學走進沒落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但又為什麼沒有一個魯迅似的大家出現呢,這是因為文學需要天賦,而天才又是這出類拔萃者中獨佔鰲頭之人,這就是天才。

天才的產生是可遇不可求的,在歷史長河中是鳳毛鱗角,所以天才不會是如蘿蔔、白菜一樣遍地叢生的。

這就是我解答的結果。雖然缺少具體證據的舉例說明來作支撐,但事實如此。


寧靜致遠19541110


《自由體詩》

——(大家的根本來由,就是當推當崇的,除此即沒有大家)

大家必要人來推,魯迅不推誰認為。

當年夫子今天風,無崇埋沒如同灰。

——(胡蘭成)

胡蘭成筆能驚人,名氣不好招人損。

無人推崇埋沒去,幾人談頌幾人認。

——(胡蘭成與魯迅)

文筆絕不輸魯迅,幾人知道蘭成君。

時代可將人埋沒,書店無書名聲盡。

——):註解,夫子,指,魯夫子。天風,指,如若天風。



如若天風


當然不是,而是我們對同時代的文人墨客有著一種不屑理會的態度,我們看不見同時代文人作家的優秀,但凡距離太近又是唾手可得的人事,都容易被人們不屑,因為他們不具有神秘及歷史色彩。

即便是魯迅、趙樹理、冰心這樣的人在同時代時期一樣被人垢弊看不見他們的優秀之處,發文過與此相關的問題,必定拿前朝歷史文壇巨星領袖們揶揄過他們,覺得他們不如歷史人物優秀。

就好比男人的心永遠都在愛而不得的人身上,手中牽著的那個人總是有不稱心如意之處的。

人們總喜歡遙望過往,但過往的歲月裡其實依然有著與當下社會同樣的不完美與不如意,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有缺憾。








一珏文化


不是文學沒落了,而是文學更先進更多樣化了。以魯迅先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是那個時代應運而生的英雄和榜樣,是舊中國的掘墓人,也是新中國的推手;現在時代前進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新的變化,誰能說電影劇本甚至短視頻劇本就不是文學作品呢,只是換一種形式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