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張進娣


因為蝗蟲屬於病害蟲之類,所以不能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

人是以糧食為生的,蝗蟲是吃糧食的,這樣的害蟲能大量繁殖作為飼料嗎?當然不能。

蝗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據說70年代就發生過蝗蟲災害,大量的糧食被蝗蟲給吃掉,差點把人們給餓死,這傷痛能忘記嗎?當然不能。

此時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倆個國家正在發生大量的蝗蟲災害,據說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多可怕,如此還能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嗎?當然不能。

總之,由於蝗蟲是病害蟲之類,故而不能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


Dj老牛


蝗蟲的確營養豐富,主要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不僅僅是很多生物的,比如雞鴨和魚蝦類的天然蛋白質餌料,而且繁殖能力非常強,一個蝗蟲可以產卵幾十顆,一年可以產卵三次,2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成蟲。前段時間的非洲蝗蟲的確刷新了我們的三觀,也見證了蝗蟲恐懼的繁殖能力,數量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我前天在西瓜上面刷到了一個視頻,講的是在熱帶地區有一種龍貓,專門以吃蝗蟲為主。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我麼國家確實有養殖螞蚱的,但是不是很多。

上面說了這麼多,主要是講的關於蝗蟲兩方面的特點,一是作為餌料,蛋白質含量高。其次是自身繁殖能力強。如果說要對蝗蟲進行人工養殖的話,這兩項都是優勢。但是在現實生活在,卻很少看見有人養殖緩衝,尤其是大量養殖。

我個人感覺原因主要是兩點:

1,同樣是繁殖能力強:本來,從養殖的角度來看,蝗蟲繁殖能力強,具有很高的增值效益,但是同時別忘了,蝗蟲從來就是作為人類的害蟲出現的,不說這次非洲蝗災,就說我們歷史上的蝗災都是不計其數的。蝗災發生之後,基本上農作物可以說是顆粒無收。所以,人工養殖需要面臨一個難題,就是一旦有蝗蟲跑到野外,在自然環境裡面快速繁殖的話,很容易引起生態災難。這也就是人工養殖蝗蟲沒有流行的原因。不像黃粉蟲,同樣作為人工養殖的蛋白質餌料項目,由於它們行動遲緩,加上對人類危害性不大。所以最終被人類接納,實現了人工養殖。


2,攝食量太大:通過這次非洲蝗災的發生,證明了一件事,就是蝗蟲的攝食量非常大,蝗蟲國儲,什麼植物的莖葉都被吃光,只剩下光禿禿的一片。因此,人工養殖黃粉蟲的話,由於是集中養殖,這得需要多少植物,多少餌料,我敢肯定,沒有人能夠承受得起。

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蝗蟲不多,但是幾乎隨處可見蚱蜢,包括青蚱蜢和灰色的蚱蜢,從廣義上來說,這些不同種類的蚱蜢也屬於廣義上的蝗蟲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人工養殖蚱蜢來當飼料的。

現在油炸蚱蜢以及油炸蝗蟲,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燒烤攤子和夜市大排檔裡面,吃螞蚱的人很多,但是也都是在野外捕撈的,沒有聽說過人工養殖的蚱蜢和蝗蟲。

補充說明:

所以作為飼料而言,蝗蟲的性價比雖然挺高,但是操作性不強,風險很高。所以我們這裡有需要都是養殖其他的生物來作為家禽和魚蝦的餌料。這裡就以我們小龍蝦養殖來說,養殖黃粉蟲和蚯蚓的人比較多,但是基本上每見過養殖蝗蟲來做魚蝦餌料的。原因就是上面介紹的。


小龍蝦曬太陽


近日來由於我們的鄰居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在鬧蝗災,宅在家裡的老百姓也都在熱烈討論這蝗災是否會蔓延到國內來。大多數認為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形成的天然屏障隔在中間,所以不必有這樣的顧慮。而細心些的老百姓在猜測,這些生命力頑強的蝗蟲們是否會繞道柬埔寨,再到我們國家來呢。


這小小的蟲子,肯定自己也沒想到,己經成為大家討論關注的主角。老百姓主要擔心地裡的莊稼,雖說北方的農田裡現在只有冬小麥,春季返青拔節的時候遇蝗災,這收成就得打水漂啦。果園裡幼嫩的花芽正在孕育之中,如果讓這些蟲子們落在上面,還不得大嚼特嚼啊。蝗蟲是害蟲,但它的營養成分也是頗高的,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並含有維生素A、B、C和磷、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那麼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在我們當地農村,還真有把蝗蟲作為餵豬飼料的歷史。那是在1929年9月的那場蝗災,正是莊稼收穫的季節,鋪天蓋地的蝗蟲,用它那大板牙吃得連玉米秸稈都不剩。急眼了的老百姓眼看莊稼無望,撲打一袋袋的蝗蟲運回家來炒熟餵豬。這豬還真是喜歡吃,平時的豬食都是粉碎的草面和少許的玉米麵混合,換成了香噴噴的高蛋白飼料,吃的是呱呱香啊。後來蝗災過後,儲存的蝗蟲吃完後,再換回原來的豬食,豬們鬧起了情緒,不吃食了!

如果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這需要詳加研究琢磨,論口感肯定要比現在的豬飼料有所提高,但需要經過專家的論證判斷,研究出專門的配方,這是個冗長的過程。畢竟過去農戶初春抓上兩隻小豬崽,經過一年的飼養才會出圈。而現在養豬模式己經有了很大改變,豬飼料也是走的經濟實惠的路線。

其次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不是小打小鬧的腦洞大開,就得核算成本啦。在我們當地農村,記得小時候秋天上山抓螞蚱,是瞅著清晨氣溫低螞蚱還沒起翅的時候,提著家裡自制的大葫蘆,不到半上午就能抓滿了。蝗蟲肉厚籽多,但飛行能力也強,兩條強有力的後腿蹬在手指頭上,立刻冒出小血珠,鑽心的疼。但現在山裡的螞蚱數量在急劇減少,主要是因為農藥化肥的頻繁使用,影響到螞蚱的生存環境。剩下的這點野生螞蚱資源,這人都不夠吃的,哪還輪得到豬來吃啊。

現在市場上的油炸螞蚱火得很,僅僅是一小碗,粗略計算最多也就十隻八隻的,是我們當地那種又細又長的喪門甲,有些地方叫做扁擔鉤,每小碗的價格是十元,更不用說肉多籽厚的蝗蟲了,這價格肯定是居高不下。

因為是農村人,格外注意這山裡野味的價格。曾經看過央視農業頻道播放的人工大棚飼餵螞蚱,人家養殖的是東亞飛蝗,當時的市場價格是30元一斤,而體肥籽滿的蝗蟲最少是50元一斤。您看看這麼高昂的價格,誰捨得用來當飼料啊。

總之,大量繁殖蝗蟲這個技術條件確實具備,因為螞蚱養殖有著門闊的市場,好多有眼光的生意人已經先行一步,並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也有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作為回報。但作為飼料來研究開發,不是不可行,只是這價格擔心養殖戶接受不了啊。


我是家在南鄉,喜歡和您嘮嘮關於農村的點滴滴,記得點贊、關注和轉發,讓我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家在南鄉


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最近我們的兩個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先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蝗災,蝗蟲所到之處立刻是寸草不生,其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力相當之大。對此有不少熱心的網友也給這兩國在防治蝗蟲時獻言獻策,其中就有不少網友說到用鴨子或雞去對付蝗蟲,並且例出了前幾年我國在面對新疆出現蝗災時就是用鴨子來控制住的例子。

從理論上來說,雞、鴨這些動物確實是吃蝗蟲,而且蝗蟲也是一種高蛋白質的動物,雞、鴨這些吃下去之後是一種非常好的飼料。既然如此好,那麼在養殖這些動物時,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來作為這些養殖動物的飼料呢?

對於這一問題,踏火可以告訴你的是,你這一想法確實很不錯,在我記憶中,小時候如果在草地上發現有很多蝗蟲時有時也確實會捉來喂家裡養的雞,或是將鴨子趕過去吃掉。但是隨著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和不同吃法的傳播,蝗蟲現在的身價已今非夕比了,就算有也很少用來給雞、鴨這些吃了,而是直接被人自己吃掉了。

當然,現在不少地方都有養殖蝗蟲的(螞蚱就是蝗蟲的一種),但是整個養殖過程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因為要防止蝗蟲跑掉還要注意疾病控制。在這種情況下養殖出來的蝗蟲價格自然不會低,再加上市場上供不應求(主要是用來吃)的情況,同樣是價格比較高,因此我們如果用蝗蟲來當養殖動物的飼料用,根本不划算,所以也就見不到繁殖出來的蝗蟲當作飼料來餵雞、鴨這些動物了。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蝗蟲卵不是草籽撒地裡就能生長,蝗蟲繁殖是把肚子插到地裡排卵,離地面四釐米左右,大雨過後開始生長,期間翻地犁田都會死亡。這也是為什麼蝗災過後林業人員要抽點挖掘測試地裡蝗蟲卵數量

另外蝗蟲比較挑食,生長緩慢,不耐高溫不耐寒,密度大了不遷徙也會發生傳染病。而且蛋白質含量低,顯然不是最好的飼料

蠅蛆通過豬糞雞糞堆積發酵,自然生蛆可供雞鴨吃。省錢省心技術含量低。蚯蚓通過牛糞飼養,繁殖快,蛋白質也不錯,技術含量一般。還有黃粉蟲…………哪個都比蝗蟲划算啊!






歐好先生


蝗蟲對人們而言,絕大部份人都會認為那是害蟲,會毀壞莊稼,會讓勞動者們厭惡,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消滅的物種。想想也是這個到底,自己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到頭來收穫時,卻被打了水漂,論誰心裡都會不好受。

如果大量繁殖蝗蟲,你要想想,你用什麼來飼養它們,它們的吃食,如果數量太過於龐大,那麼這個需求量大的也是可想而知。那經濟都會被蝗蟲消耗太多。

假如管理不當,蝗蟲跑了出來,大肆的毀壞莊稼,世界各地到處擴散,這種局面又該如何收場。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場大大的災難。

所以,我覺得,飼料還是用一些生態自然的比較好,不要一時的而後引起不好的事情。

我想很多人也不願意和蝗蟲打交道吧




再遇舊時光


蝗蟲養殖也是一種發家致富門路,近幾年隨著吃貨增加,吃貨是抵擋不了蝗蟲的香味,蝗蟲價格一路攀升,蝗蟲經過美味家之手,煎炒烹炸,串串🍢燒烤,看圖我就食慾大增。









農民萬事興


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境內的沙漠蝗蟲數量就達到了驚人的3600億隻。在肯尼亞,這場蝗災是近70年之最,,肯尼亞億萬富翁彼得·卡古魯竟敦促當局不要消滅蝗蟲,而是鼓勵蝗蟲的生長,還表示他願意以50肯尼亞先令(約合人民幣3.5元)每公斤的價格收購幹蝗蟲。就這一點,你很有億萬富翁的潛力哦。

彼得

彼得是一名食品技術專家,通過經營房地產成為億萬富翁,他在此前就曾呼籲當局“鼓勵蝗蟲的生長和數量”。彼得在2月19日接受採訪,稱:“比起種植糧食,蝗蟲入侵更可能成為肯尼亞成功的契機。蝗蟲富含維生素,可以商業化的用於加工動物飼料,當局應該研究它的商業用途”。

彼得同時還表示他願意以50肯尼亞先令每公斤的價格收購幹蝗蟲,作為創造就業機會的開始。彼得說:“我想向農業部提出支持蝗蟲種群的建議,以便我們能夠大量收穫幹蝗蟲,如果人們能到田裡去,每天收集20公斤蝗蟲賣給我,我以每公斤50肯尼亞先令的價格購買,他就能賺到1000肯尼亞先令。我將把它們商業化加工成動物飼料補充劑。它們很好,是一種財富,因為它們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

但是他是以收購代替捕殺,捕殺蝗蟲不計算養殖成本,同時捕殺完成還要計算捕殺收益,還省農藥還拿錢。如果你要是靠大量繁殖來作為飼料來謀利的話,第一,土地成本.第二,飼料成本.第三人工成本。而且這東西相對來說並是那麼好養殖,真當飼料來說,成本還是太高,不如其他划算。不過現在好多飯店有這道菜,各地也有好多養殖蝗蟲的,他們主要以人類食物為主,價格大概也在十五元到二十元之間吧。所以作為飼料不具備優勢作為商品還是8可以的





生活熱點淘一淘


常見的養殖蝗蟲種類有:東亞飛蝗、棉蝗、中華稻蝗、中華蚱蜢等。這些品種各有優缺點,要綜合考慮其生長週期、代數、味道、食料、個頭大小以及客戶所需品種等因素,並結合當地的氣候、食料來源等情況選擇養殖品種。

二、蝗蟲養殖棚的建造與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將地面上的螞蟻、螻蛄消滅乾淨。可採用捕捉、誘殺、開水燙等方法。以上

幾種昆蟲是蝗蟲的天敵,能捕食蝗蟲和破壞蝗卵,所以在棚內決不能讓這些動物存在。為了便於雨季的排水,棚內地面要高於地面10—15釐米,土質最好採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結塊,便於產卵取卵。可在四月中旬,在建棚地面上種上小麥等作物,準備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積,按飼養蝗蟲多少確定,養一萬隻蝗蟲,用十五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內外空閒的地方,根據自己的條件可用鐵絲、木棍、竹片等建造一個棚支架,再按這個棚架的大小,用稜布(紗窗布)做一個像蚊帳一樣的棚罩,掛於棚架上,底邊埋在地下,留下門口,門口安上拉鎖。這個裝置是為了不讓蝗蟲跑出來和便於進出餵養管理。(也可以搭成拱形棚)

棚的高度在1.5—2米即可,為了保溫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溫度高的時候和蝗蟲較大(大齡以上)不怕下雨時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條件養殖飛蝗,棚的建造必須在四月底以前完工,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為宜。

三、若蟲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歡取食鮮嫩植物,此期蝗蟲非常纖弱,應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溫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時以上,溼度保持15%左右,這種條件下蝗蟲最活躍,喜食,有利於生長。

⑶三齡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時要保證棚內有充足的食物,否則影響其正常生長,還會出現自相殘殺的現象。

⑷保持棚內乾淨,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發生。

四、 蝗蟲是災害性昆蟲,它不同於其它的特種養殖業,養殖它一方面可以變害為寶,增加農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蟲的種量,形成了潛在危害。必須對它的養殖進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成規模的養殖,按1畝地養殖為標準,在養殖場地四周應建有半米寬的植物染毒隔離帶,周圍要用鐵絲網做圍欄,並配有農藥噴霧器,殺蝗蟲的農藥有很多種,可以用75%馬拉硫鱗乳油,也可以用2.5%敵殺死等菊酯類殺蟲藥進行殺滅。

養殖戶如果不想對蝗蟲進行養殖,要進行最後一次的滅絕措施。養殖戶不想養殖了,應提前做好準備,在每年的春季5月20號之前不能反養殖棚撤掉,待蝗蟲全部出土以後,未成蟲之前,用農藥將其全部殺死,這樣就不會有危害了。養殖戶在秋末之前,決定不在養殖了,必須在9月10號之前,即蝗蟲沒有交配前將其全部出售,或用農藥殺死,不得讓其在養殖棚內產卵,這樣的措施才能保證根除以後的潛在危害,利於養殖蝗蟲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川張五


最近一段時間,在東非地區爆發的蝗災,已經來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而這次蝗災的嚴重程度,可謂是幾十年不遇。有人更是分析,等這次蝗蟲災害過去後,東非地區將會出現饑荒現象。

有人提出建議,是否可以廢物利用,把蝗蟲當成豬飼料哪?想法確實是好的,但是實現起來有很多麻煩,需要明白下面的這些問題:

蝗災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總感覺來無影去無蹤?為何爆發的突然,消失得也突然?

蝗災歷史悠久,翻找史記可以發現,春秋時期就爆發過蝗災。有意思的是,單個的蝗蟲比較溫順。而蝗蟲數量一旦聚集到100只以上,將會變得異常暴躁。

這些暴躁的蝗蟲,不僅會啃食同類,而且異常飢餓,就連顏色也會從綠色變成灰色。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蝗災爆發的時候,感覺蝗蟲到處亂飛,根本無法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