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遇上叛逆期的孩子(女孩),怎麼辦呀?氣的頭暈腦脹?

雅靜軒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好吧。這麼說好像不合適……

叛逆期的孩子,就像脫了軌的火車,駛向何方讓媽媽無比的焦慮和擔心。


我們總說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問題背後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問題。

其實,首先可以多瞭解一下叛逆期孩子的心理。他們都是由個人主見的,建於原生家庭的實際情況,這孩子怕本心是多敏感又脆弱,矛盾且糾結,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自身能力不足又無法突破。

一句話:叛逆期的孩子自個也處在動盪不安中。


然後,媽媽可以檢視自己的心理特點。說實話,單親媽媽往往有過足的精力,將關注點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會不自覺的放大子女身上的問題,焦慮導致自己又憤怒和無助,是惡性循環。

所以,想要和自己的子女相處更好,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更多的是家長先檢視自己可以改善的行為,沒有什麼事情是三言兩語可以解決掉的,叛逆期的孩子未必想要和你溝通,言傳身教才能讓子女知道你更懂她。

當自己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時,可以求助第三者,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更容易聽“和事佬”的意見。推薦題主看一下《超級育兒師》,真正懂得的“和事佬”的作用還是蠻大的。

不知道這個叛逆期的孩子的行為是有多過激,媽媽多佛系一點未必是壞事。媽媽這時候還是要多對事,少對人吧,只要不觸及原則和三觀,放鬆自己的心情,也許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佳常育兒


家長朋友,你好!我是行學美劉老師,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也知道你的難處!最重要一點,你千萬不要生氣和煩惱!!!下面我和你分享一點我的感悟和經驗。

你的問題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小時候,那就讓我簡單講講我小時候的事情。下時候父親不在家,母親帶著我和弟弟妹妹,經常因為家裡的事情對我們發火,我們內心非常憋屈。久而久之心裡有事也不願和母親溝通,覺得母親盡把我們當出氣筒。母親眼裡看我們就覺得我們不聽她的話,更加生氣。一直到離開母親去外地上學了才理解到母親的難處,改善了關係。

您現在一個人帶著孩子,一定有很多的困難,孩子也只有你這唯一的依靠。在成長的階段,你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覺得是安全的,特別是女孩子,一定要給她足夠的安全感。

理智的對待生活的點滴,能不發火就不要發火了,沒忍住發火了,一定要和孩子做好事後額溝通交流。讓她知道,你內心的想法,不是不愛她,是為了她好,你也不想發火,但實在是沒辦法,甚至向她道歉。千萬不要留下心理的陰影。

好好反思您和您的母親是怎麼相處的。您現在的生活是原生家庭的翻版,一定要從源頭上解決深層問題的原因所在。從內心深處去理解你的父母的難處和恩情,真正的生起對父母的感恩心,好好孝敬父母,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和示範。

以上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希望您不要氣急敗壞,理智的對待生活,像陽光一樣去溫暖您的孩子,像您想象的要求您女兒對待您那樣去對待您的父母。

做到這些,我相信您的家庭關係一定會改善的。


行學美中學課堂


我也是18歲,也是青春期,不能打罵孩子,打罵孩子,只能把她往絕路上逼,這時候的孩子叛逆,要和她好好談談,並且引導她主動和你談心,引導她和好的人學習,

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最主要的就是不能讓她學壞,其他的都問題不大,過了這段時間,就自然而然好了。和她成為朋友。


我是ni意中人


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後,獨立心、自尊心空前的強烈,所以說教、嘮叨、打罵他會覺得父母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孩子就在用不聽、不學、離家出走等方式反抗。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如果孩子根本就厭煩,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這種情況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沒用!首先,先對自己來個檢討,再對女兒的行為表示理解, 之後再瞭解女兒的動機。其次再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行動.

你本身擅自查看對方隱私是侵犯了她的權力,這點你得放下自己強硬的態度跟她道歉,當然,從小母女兩相依為命本來就很值得人同情,大家都希望看到你們健康快樂相親相愛. 而現在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是你想看到的. 作為大人我們是否可以軟一下,尊重自己的女兒,不用過強的控制呢,能否用愛去感化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威脅和以愛你的名義來讓孩子承擔沉重的心理負擔(過度的母愛)而選擇暫時逃避.

先認錯就是檢討了,然後跟女兒做朋友,站在朋友的角度幫她思考問題的利弊,然後讓她自己選擇(當然這有點難,但你作為成人,就必須狠下這個心,做好心理準備讓她知道,母親是肯放手的,母親也是輸得起的,母親因為愛你所以尊重你,人生的路是讓你自己選擇的.母親只會為你考慮而給你意見,不會左右你的決定,無論你將來變成怎樣,母親都依然愛你.)只有傳達這樣的信息,女兒才會認為您理解了她,她才會冷靜下來理智的考慮,靜下心來想母親的好。在整個過程中,您可能會十分糾結,但你必須沉得住氣,你要堅信她是你的骨肉,她最愛的人一定是你。不能再過程中給予她任何的決定.只需要分析利弊,告訴她你去了深圳可能面臨的問題.之後該如何解決這就夠了. 最後如果連你都無法解決,就告訴她母親不在你身邊,就得靠你自己了. 到這個時候她就會知道沒有任何人能比母親更能罩得住自己了. 記住這些過程都是引導沒有指責跟批評,, 都是順著人性而把孩子引導到對她有利的方向. 如果(只是如果)結果還是不理想.那您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女兒遲早都會明白,她只能跌倒後才能醒悟. 只能說這是她的命。因為您防得了一時防不了一世,早悟早好。

全部孩子在這個時候其實是迷茫的 不是說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要有正確的價值 是非觀 靠灌輸和引導 你這事情蠻嚴重的 建議不要吵罵 抽個空把心態調整好 好好和孩子聊聊 讓她說對這事的看法和認知和處理意見 在把你認為要說的和她說 多瞭解孩子吧 多聊天 少偷窺 而是多讓她告訴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事情~而不是站在家長成年人的角度想當然~經常要抽時間與孩子聊天交流溝通~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朋友一樣說話的語氣~總之就是~儘量瞭解孩子是如何想的~溝通聊天真的很重要


西瓜談娛樂


謝謝你提出的問題,說出了我們很多家長的心聲。

特別是在疫情這段時間,停課不停學,父母不自覺的扮演了老師的角色,這種角色互換的滋味相信每個家長都深有感知。我們喜歡自律又乖巧的孩子,討厭調皮搗蛋又貪玩不聽話的孩子。我們把孩子這種令人生厭的行為稱為叛逆,時間久了與孩子之間就漸漸產生了矛盾。其實,我們認真反思下,這些矛盾也是可以解決的。

家長應該擺正心態,多注重孩子進步的過程,而不只是結果。以鼓勵代替責罵,以溝通代替命令,給予孩子情感支持和鼓勵。

首先幫助孩子製作一個科學的作息時間表,並督促其完成。孩子去學校上課,並不是有多喜歡哪堂課哪個老師,只是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有規律生活方式,況且做完了後都有個美好的盼頭。

其次,在家營造溫馨向上的家庭氛圍。安排一些有意義的家庭活動。如一起鍛鍊,家庭成員一起協作完成某件事情。

再次,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使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對於孩子的行動,給予積極評價,讓他們在行動中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和成熟感。

最後,與其按照我們成人自己的想法來把孩子塑造成期待的樣子,不如換位思考下自己在這個年齡段的心理,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心聲。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事情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

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可能有些影響,但是隻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帶給孩子更多的陽光和正能量,也會讓孩子過早的獨立起來,更懂事乖巧,成為父母的得力助手。



妮可米


單親媽媽對於孩子叛逆,一定會更加心痛和無奈,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有時候付出很多,看到孩子不好好的,感覺特別無助。

叛逆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處於一個全新的階段,她正經歷新的起點,驚慌無措不知道怎麼應對,這個時候媽媽不用特別計較,不要和她硬碰硬,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多鼓勵她、表揚她,儘量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她。

孩子處於青春期,自己覺得自己小大人了,有時對於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會覺得媽媽的做法不妥,不由自主就會和媽媽對著做事情。現在社會發達,孩子從電子產品上學到很多知識,有些做媽媽的都不一定懂的,慢慢和孩子產生代購,孩子會覺得媽媽落伍了,以前對媽媽的崇拜感,悄然無聲消失了,媽媽有點失落感了。

我們做媽媽的,儘量也要注意自我進步,多讀書、積極接收新知識、與時俱進,孩子喜歡的書電影,我們可以陪她一起看哦!儘量和孩子多一些共同愛好、共同語言。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曆程一部分,我們正確引導,爭取孩子只有青春期沒有叛逆。媽媽要加油哦!覺得正確的給個贊👍 認可的關注我哦!


是玲子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叛逆期是孩子自我成長的一個環節。

當孩子在覺得自己和父母在想法上有差別,或者說孩子很想自立,家長卻要過度干涉。

叛逆期的孩子會很想和家長保持一些距離,一直呵護孩子成長的媽媽們當然是希望孩子和自己一直很親近,這種細小的想法的分歧就會造成孩子對媽媽說話的反感。所以如果覺察到孩子出現叛逆期,就試著和孩子保持一些距離,從遠處默默的守護。

當覺得孩子有什麼煩惱,不要直接給出建議。張嘴就說“你應該怎麼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怎麼樣”,孩子大半會說“別管我!”(筆者的親身經歷,我媽媽就曾是一個過度干涉的家長)先嚐試聆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創造一個容易溝通的環境。

有的叛逆期孩子對外人都彬彬有禮,反而對最愛自己的媽媽卻不能吐露真心。特別是單親家庭,當對媽媽有不滿的時候也不能對著爸爸抱怨,會造成孩子有話不說憋在心裡的習慣。

這個時候也不必擔心,如果孩子能對除了媽媽之外的家人(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老師同學)說出心裡話,嘗試溝通的話,媽媽就不必煩惱,能依靠別人的時候媽媽也要學會依靠別人。

做錯事一定要該教訓的時候就教訓。叛逆期是一個想法和能力會有差距的時期,有時想辦的事情辦不到會做出錯誤的選擇,這時作為媽媽一定要教訓,不然孩子會做一些錯誤的事。

其實想想,我們每個大人也是都經歷了叛逆期之後慢慢成長,融入社會。不要太過於執著的把叛逆期想的太可怕,只要媽媽用一顆寬容的平常心去面對孩子,很多的分歧就會迎刃而解。



koharuVlog


我們先一起看看百度對叛逆期的定義: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父母把他們當小孩,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孩子教育本來就很麻煩,尤其叛逆期的孩子,如果處理不當,會毀了孩子。我這有一個真實的事例:孩子爸爸是老師,媽媽在家,孩子在小學、初中一切都很好,學習父母從來沒操過心,成績也很不錯。但到了高中,出現逆反,孩子把父母電話拉黑,夜不歸宿。爸爸找到後非常生氣,閃了一耳光,那還了得,孩子要斷絕父女關係,爸爸在家她就家裡不來。最後無奈,孩子高二就輟學去打工了。這是一個極端的案例,的可見叛逆期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長放下家長的架子,把她當大人或朋友來對待。這的確有些難,我國受傳統思想影響,家長就是家長,就是家庭權威,一切事家長說了算。但你知道她在叛逆期,只能放下架子,一切事情以商量、探討的口氣去做,就是真把她當大人來看待。

二、少批評說教,多以身作則。教訓已經沒有作用,你煩她比你還煩,你躁她比你還躁,你火氣大她比你還火氣大,真有水火不容之感。一天在一起少說話,多微笑,很多事自己去做,以身作則,可能有點效果。就是她強你柔來化解。千萬別拿她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你如果對比,她會拿你與省委書記比較。

三、多引導,使她能正確認識周圍的事物。因為這時候她有些偏激,對啥都是批判。

四、關愛多一點。這不是到叛逆期才多些,平時就應該對孩子多些關愛。

五、少宅在家。家長要有好心態。宅在家,就是大眼瞪小眼,一不小心,火山爆發。有條件一起出去旅遊或一起出去散步。相信,美景會改變人的心情。

總之,對叛逆期的她稍微多遷就些,不是大事件就閉隻眼睛過吧!

我能理解你的難處,作為你,先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再去面對叛逆期的女兒。




三娃的語文老師


無論男孩女孩,進入青春期的確不那麼聽話了!在這個階段,他們會經歷前所未有的身體變化,也會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理轉變。這都在影響他們的思想、情緒和處事方式。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對萬事萬物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主見,他們會覺得之前父母和師長灌輸的思路與理念也會有許多“不對”的地方,於是就滋生了叛逆心理。其實,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大人也都經歷過這個階段,它只是孩子渴望獨立的信號,是一種希望得到認可的方式。

尤其女孩子,到了這個階段,情感方面也更細膩,媽媽不僅要給予孩子某些物質上的幫助(女孩子都愛美的),也要在精神方面給予鼓勵理解,更要在當下的學習上支持她(學習方面的問題往往是矛盾點)。在這期間多給孩子自由空間,不要逼她,有些事不能強來,常與孩子溝通,靜待花開吧。

我能理解單親媽媽教養孩子的不易,但責無旁貸。大人沒愛不能在一起了,但都不能割捨對孩子的愛。單親媽媽帶大的女兒,自然少了父愛,父教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既獨特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女兒內心深處也一定渴望父愛,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女兒往往會從父親身上的男性品質中來尋求某種參照,與男性交往中也會表現出更高的焦慮感,缺少父愛的孩子就會“人格缺鈣”。所以,媽媽也應該放下執念,就孩子的問題心平氣和地邀請爸爸多參與進來,就算爸爸指望不上,建議你也要找個“男性榜樣力量”介入,讓孩子多一處與媽媽不同的傾訴內心和宣洩情感的機會。

另外,媽媽自己也要積極面對生活,不能全圍著孩子轉,適當的“示弱”,遇事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培養她的獨立精神和心理成熟能力,

寧可冷處理,先自己消消氣,也不要去與孩子剛到底。儘量把自己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想想,你也不想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吧。

希望以上感悟對你有所促進,一起加油共勉吧!


新資優教育CEO吳新


我呢是位男士,不是單親媽媽,但是我可以講講身邊的兩個真實案例,都是母親帶著孩子(女孩)。

第一個案例,是我的一個親戚,大約是在孩子初一的時候父母離婚了,離婚確實對孩子打擊挺大的,孩子的性格也變的很壞,以前學習是在班級前10名,自從父母離婚後變的不愛學習,成了班級倒數幾名,成績一落千丈。女孩的母親姥姥也是非常的著急,教育批評也是無濟於事,女孩母親也是一位非常軟弱的,教育孩子,孩子根本就不聽,最後發展到,女孩叫她的姥姥和媽媽把房子都賣了把錢給她,讓姥姥和媽媽去養老院住,這孩子真是無法無天目無尊長了。

第二個案例,是我高中的一個女同學,

她是孩子在小學四年級離婚的,我這個同學是比較厲害強勢的,對待孩子方面也是鬆緊適度,在孩子在上初一的時候託關係,上了我們這裡一所重點的初中,因為是重點初中,學習成績都很好,那個孩子上了初中明顯感覺跟不上學習,成績也是墊底,孩子產生了厭學,多次都跟母親說不想上學了,母親也說不上可以,那就跟著我一起工作吧,讓你體驗體驗工作的辛苦,我不強迫你,經過母親多次的勸解和教育,孩子也是慢慢的想通了,自己也說在重點是墊底,說不定上普通初中就是前幾名,各種鼓勵。

我覺得這兩個不同案例,也是跟母親有關,單親媽媽本來就是弱勢群體,自身也應該強勢一些,原則方面堅決不能讓,要是出現第一個案例那樣的孩子,在家裡教育不好,到了社會說不好聽的,那就好進少教所進行教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