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寶媽生的寶寶,出生證身高都是50釐米,醫院真的有量嗎?

liyanpengjia


絕大部分寶媽生的寶寶,出生證身高都是50釐米,醫院真的有量嗎?

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眾所周知,剛出生的孩子從胎兒晉升為新生兒。一方面,新生兒的身高和體重是衡量胎兒生長髮育的重要標誌。另一方面,國家都會統計新生兒的狀況,新生兒要上戶口,就需要出生證明,出生證上也會明確填寫新生兒的體重和身高。因此,胎兒出生後,量體重和身高是醫生的職責和任務。

一般,比較正規的醫院,考核嚴厲的醫院,新生兒的體重和身高在胎兒出生後都會測量。不過,在這個誠信缺失的社會,懷疑也是有道理的,有的醫院即使有明文規定,也存在混日子的醫生,隨便填寫的情況也是有的。我相信,絕大多數醫院還是好的,醫生的素質也比較高,對工作認真負責。我是剖腹產生的孩子,孩子剛出生,大夫就親切地告訴我,我生了一個女寶寶,體重和身高當時也測量了,體重是3.1kg(6.2斤),身高是50.2 cm(50.2)。出院的時候,醫院一般會開孩子出生證明,出生證明上也有記錄,有出生時間、寶寶的體重和身高,在哪個醫院出生的,還有醫生簽字等。

一般,孩子出生後醫院都會測量身高和體重,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身高通常保持在48~52cm左右,平均身高為50cm。新生兒的體重通常保持在2.5kg~4kg左右,平均體重為3千克。剛出生的女寶寶身高和體重要比男寶寶小一些,新生兒的體重和身高是出生證明上的主要內容,新生兒的體重和身高也是國家統計的重要內容,用於上戶口。因此,醫院都會測量的。


紅良育兒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醫院有給寶寶量身高。

產床旁邊就放著一個嬰兒專用稱,體重和身高一體的稱。我清楚的記得二寶生的時候我想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問助產士,助產士說“我清理乾淨寶寶,你自己看”,她清理乾淨後把寶寶拿過來給我看,問我看清楚沒有,看清楚了她要給寶寶測量和打疫苗了。旁邊的嬰兒稱有保溫燈,體重稱、身高刻度。在量身高的時候把寶寶的雙腿拉直到刻度線低端,就能測量出寶寶身高了。除了量身高、體重,還量頭圍。我家大寶39周+5生是52釐米,二寶37周+4生50釐米。

為什麼很多寶媽生的寶寶都是50釐米呢?我們都知道胎寶寶沒出生前是生活在媽媽的子宮裡的。而我們的子宮最大的高度限度是35釐米,這樣就限定了我們胎兒的身高生長。因為胎兒在子宮裡是蜷縮著身體的,如果胎兒長得過高,會超越我們子宮的承受限度是不可能的。所以新生兒出來的身高一般是46-53釐米。





全職寶媽小包


寶媽你好!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位雙胞胎寶媽!

我是剖腹產,我寶寶出生的時候醫生就量了體重與身高,我生的是兩姐妹,醫生報的時候是體重,並未報身高,但是產房是有量身高稱的,我相信醫生都是負責的。

大寶體重是5.8斤,身高47㎝,小寶是5.1斤,體重是56㎝。

現在醫院對孩子出生時的身高與體重記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我絕對相信醫生是有量的。

我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請叫我施大大


我家兩個娃出生都是47cm,因為雙胎也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挺矮的吧,才153cm。我去給娃辦理出生證明的時候瞧了幾眼別人家的娃,身高基本上都是50或51cm,整頁就我們家最矮了。不過出月子後就56/57cm啦。


歡樂雙胞胎日常


絕大部分寶寶出生身高都是50釐米,並不是醫院沒有量,而是絕大多數寶寶就是這個水平,極高或者極低的也有,但不太常見。

記得當時生寶寶時,寶寶剛一出生,直接抱去量身高體重,然後讓媽媽看一眼是男孩還是女孩,然後才包好放下來。

寶寶身高、體重、頭圍等是評價寶寶生長髮育的重要指標,不但出生時醫院會量,之後每一次體檢醫生也會很認真去量。

當然,畢竟是人工測量,並且也不會把寶寶拉的很直,可能會有一兩釐米的誤差,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準確的。我家雙胞胎寶寶出生時都是50釐米,5.6斤,一直到現在6歲,身高體重都一樣,所以醫院當時量的沒有太大誤差。

所以,寶寶出生後醫院測身高體重是必須的,醫生也是認真負責的,這一點不用懷疑。


雙寶媽育兒


這個有沒有量,我是沒有看到,但是這個數據會設計到出手證明書的數據,所以肯定是有量的,

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數據是,體重6.1斤,身高51cm,中規中矩吧😄

但是我抱在手上的時候,感覺只是一點點而已哦!反正那會也沒有注意這些東西,只感覺生命真的奇妙

不管孩子大小多少,只要孩子和大人都是平安和健康就OK,

大家說對吧😊


飛哥農記生活


絕大部分寶媽生的寶寶,出生證身高都是50釐米,醫院真的有量嗎?

曾經我也有過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看到的寶寶出生證上面的身高都是50㎝,甚至有的寶爸寶媽身高差別很大,她們生出來的寶寶也是50㎝,難道醫生都沒認真去量,只是大概地填寫?


其實,寶寶出生時護士會測量新生兒身高、體重、頭圍,然後做好統計。但是,寶寶出生時的身高並不是50㎝那麼標準,而是有一點誤差的,男寶寶大概在48-52㎝、女寶寶大概在47-52㎝。

不過新生兒出生時腿部是蜷縮的,為了不拉傷寶寶,護士就簡單地測量下,不會特意去把寶寶拉直來量,只要在正常範圍內,護士就會取平均值50㎝。如果寶寶是早產兒或者巨大兒時,醫生就會按實際的來寫,以確保後期觀察寶寶健康。


那麼,寶寶出生身高為什麼都是50㎝呢?

女性一開始懷孕時的子宮大小是7*4.5*3.5㎝,而到了足月分娩時子宮大小是35*25*22㎝,在胎兒長大的過程中,子宮也在逐漸增大,當子宮撐到極限時也就是即將分娩了,胎兒的發育也在那個時候停頓下來,也就是蜷縮著,坐高32-35㎝,加上股骨長,就是50㎝左右。

所以,寶寶出生時的身高普遍都是50㎝,畢竟大家的生長環境都是一樣的。等寶寶滿月後,寶寶身高的差別就出來了,有的寶寶一個月長2㎝,有的一個月長4㎝,這就跟遺傳、營養、睡眠、疾病等有關,如果發現寶寶身高增長緩慢,需要查清原因再進行干預。

你好,我是希媽,國家高級育嬰師,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我,獲得更多育兒知識。

希媽育兒


在孩子生下來以後,醫生會對新生兒各方面的身體素質進行評估。尤其是身高體重這些方面。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嬰兒出身一般多高合適呢?下面小編來為大家詳細介紹!

嬰兒出生一般多高合適

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時身長: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時身長在47-52釐米之間,平均為50釐米左右。到滿月時男童身長平均約為54.5釐米,女童身長平均約為53.5釐米。 體重在2500~-4000克之間,一般在3000克左右。如果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則為低出生體重兒,這類寶寶較為危險,需採取特殊護理或治療措施。如果出生體重大於4000克則為巨大兒,一般不需要採取特殊處理,但對體重超出正常範圍太多者應作進一步檢查。

影響嬰兒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1、小孩吃什麼能長高?抓住長高黃金期!

小孩想長高,就必須懂得長高的黃金期是什麼時候。研究發現,九成以上的女孩長高黃金期在11-13歲之間,男孩則會推後兩年,在13-15歲之間。俗稱“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還是小孩長高最快的季度,聰明的家長可別忘了在春天下點功夫。

2、小孩吃什麼能長高?長高需營養均衡!

小孩到底吃什麼能長高呢?我們暫且不論某個食物的促長高几率,因為營養均衡才是小孩長高的前提。想要小孩長高,一定要多做種類豐富、營養全面的菜餚給他吃。注意葷素和粗細糧合理搭配,別天天吃同一種類的食物,使孩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

3、小孩吃什麼能長高?補充優質營養素!

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跟小孩長高密切的營養素可以多補充,比如礦物質(牛奶、魚類、堅果、動物內臟)、蛋白質(魚類、大豆、雞蛋)、維生素(柑橘類、菠菜、胡蘿蔔)等,都有助於小孩長高。

嬰兒出生的身高雖然藥特別關注,但這對於孩子以後的身高並不能作為標準。嬰兒期孩子的身高不符合標準,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經過後天營養的補充和身體的鍛鍊也還是可能長高的。所以為人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


詹姆斯的小迷弟28


寶寶出生時的身高,一般來說在50cm左右,正負差不過3cm。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寶寶出生時的體長在47~53cm之間。再高一點可能不?比如說56cm或者58cm以上可能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簡單,孕媽的子宮容量是有限的。通常來說到懷孕36周左右,尺測宮高大約在34.5~35cm左右,懷孕36周之後胎兒入盆了,宮底開始下降尺測宮高在33cm左右。

所以在懷孕36周左右測宮底高度,能大致推測出寶寶的身高。因為懷孕36周之後,胎盤的功能開始衰退,所以實際上懷孕36周之後胎兒的生長髮育明顯放緩,身高變化非常小了。

那麼尺測宮高35cm如果要展開來的話,也就是子宮長度在50cm左右,這也就是說寶寶出生時的身高,實際上受到了孕媽子宮大小的限制。這也就是為什麼寶寶出生時的身高,大多是在50cm±3cm的主要原因。

寶寶出生時醫生會量寶寶身高嗎?這是基本的工作程序,當然會量的。一般來講男寶寶出生時的平均身高為50.4cm左右,身高範圍在47.1~53.8cm之間;而女寶寶出生時平均身高則在49.7cm左右,上下浮動也在3~4cm以內,基本上變化不會太大。

寶寶身高增長受到的父母遺傳影響約佔23%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出生之後。一般來說出生第一年寶寶長的最快,一般可達到20cm左右,寶寶出生第二年身高增長高放緩了大約有10~12cm左右,第3年則進一步放緩到8cm。

所以寶寶出生頭3年,奶量充足,輔食添加合理,及時補充維生素D,那麼寶寶的身高增長將會打破遺傳的影響。甚至會遠遠超過父母的身高,這種可能性也非常高。

總之:

新生兒剛出生時的身高通常在50cm左右,上下浮動3~4cm,差距不會太大。這是因為寶寶在子宮內是蜷縮的姿勢,子宮是不會無限增長的,而子宮的大小決定了胎兒的大小。

而寶寶出生時,會有第一生理性評估(體檢),其主要內容就包括:寶寶的身高、體重等。所以醫院會測量新生兒身高的,這是基本的程序。



爸爸不講理


孕婦在分娩的時候可以發現,很多的寶寶在出生後的身高都在50釐米左右,就像寶寶們提前商量好了似的。當然了,也有很多寶媽會疑惑,為什麼孕婦懷孕時的身高體重不同,而寶寶出生時身高卻都是50cm,難道是沒有仔細的量寶寶身高,統一的寫上去的?

其實並不是醫院沒有量,反而醫院有很認真的量。寶寶在出生後需要量身高,新聲兒的身高一般在50±2cm,也就是說,基本上足月出生的新生兒身高都在48cm——52cm之間(37周足月)。



為什麼新生兒出生時身高都在50釐米左右?

寶寶在出生之後的第一時間,醫生就會給寶寶量身高,從頭到腳的長度。一般來說預產期左右生的寶寶身高都在50釐米以上。37周及以下寶寶出生身高在48釐米及以下。

新生兒普遍身高在50釐米左右,並不是醫生沒有量寶寶身高,而是事實情況就是新生兒在出生後的身長就是在50釐米左右。雖然寶媽們在懷孕期間的身高和體重都會有所差異,但是寶寶的身高卻是差不多的。當然了,雖然新生兒的身高不受孕婦的身高和體重影響,但是體重卻可能受影響。一般孕婦體形高而胖的,寶寶的體重都不會小,基本都會在六斤以上。



新生兒的身高之所以都差不多,是因為與懷孕有關係。孕婦在懷孕後,子宮會隨著胎兒的發育長大而增大,宮底的高度和腹圍也會逐漸的增加。從胎兒在還是孕卵的時候,成功的植入子宮內膜開始,經歷40周、280天,發育成為內臟四肢都成熟的胎兒。40周也就是孕婦的預產期,當孕婦臨近預產期的時候也就代表快要分娩了,胎兒在這一時間沒,身高和體重都不會再長多少了。

所以,胎兒的生長髮育是有限度的,並不是隨著孕周的增加而無限生長的。而子宮也是如此,雖然子宮有足夠的彈性和伸展性,但是子宮的生長也是有限度的,並不能無限的生長,隨著胎兒的分娩而出,子宮的生長也停止下來,然後開始收縮恢復至未懷孕時的大小。

而寶寶在出生的身高在50釐米左右,就是因為子宮的限制。雖然寶寶生高在50cm左右,但是子宮的長度卻沒有50cm,因為寶寶在孕婦肚子裡的時候,身體是呈蜷縮狀態的。

所以,當寶媽們看見寶寶出身時的身高都在50cm左右的時候,不必擔心是不是沒有量,寶寶出生後的正常體重就在48-52cm之間。而且,寶寶出生時的身高並不能代表寶寶以後能長多高,寶寶出生時身高矮,在之後也是有可能長個高個子的。寶寶身高的多少,主要來源於先天的基因遺傳,而後天的飲食與運動。想讓寶寶的身高高,除了有個高個子的伴侶,也可以讓寶寶在青春期多運動和吃補鈣和蛋白質的食物。

國家高級育嬰師,多平臺原創作者,集專業和經驗於一身的媽媽。專注健康孕產和科學育兒,歡迎大家關注我,瞭解更多孕期、育兒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