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國資出手舒困 華塑控股欲借“成渝第二城”翻盤

本報記者 李瑞娜 成都報道

一度瀕臨退市的華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509.SZ,以下簡稱“華塑控股”)仍在不斷嘗試尋找出路。

日前,華塑控股披露2019年度業績預告指出,公司2018年同期虧損 5372.09 萬元,本報告期預計虧損 1億元至1.4億元。這也意味著,2019年8月華塑控股宣佈無償受讓的鉅額資產北京博威億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威億龍”)仍未解決其財務問題。

按照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經審計的淨利潤連續兩年為負,或淨資產出現負值,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與此同時,為解決公司債務問題,華塑控股再度披露,已與南充市商投國欣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充商投國欣”)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前者幫助後者實現“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戰略目標,後者則助前者脫離債務困局。

“現在還沒有後續的實質性進展,包括我們的債務處理、集團併購、重組這些問題,雙方只是簽訂了意向性協議。”華塑控股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根據協議內容,從公告開始日計,倘若6個月內仍沒有簽訂正式協議,該意向協議也會自動失效。

南充國資介入

近日,華塑控股公告披露,因公司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債務問題已經影響到公司的發展,特與南充商投國欣於2月10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旨在藉助其資源優勢,解決公司經營過程存在的問題。

記者查詢華塑控股公開披露的相關數據發現,9年來,華塑控股的資產負債率都在88%以上,其中,2012年資產負債率甚至達到146.93%,2018年資產負債率為92.68%;2019年上半年,負債總額1.9億元,而資產總額為1.97億元,負債率達96.41%。

同時,相關資料顯示,南充商投國欣為國資背景,是具有“省、市、區”三級地方國資背景的專業基金管理公司,由四川商投欣盛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充市工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南充市順投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有著豐富的資金資源。

協議約定,合作後,南充商投國欣協助華塑控股完成債務處置,化解公司負債;提供公司併購方面服務,完成併購過程中的投融資事宜;同時通過相關關聯公司共同組建產業基金、投資基金等,用於資產併購與產業發展。

作為回報,華塑控股實現穩定經營後,則幫助南充商投國欣整合四川(尤其是南充市)屬地資源,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加速產業升級,在貢獻就業與稅收上發揮作用。雙方將“紮根南充地方、立足‘155’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在推動經濟建設、加速產業升級,高質量地服務南充市“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戰略目標。

據瞭解, 2018年四川省首次提出經濟副中心概念,明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而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正是7個備受關注的種子選手。

最新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南充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22.22億元,列全省第5位。不過,南充地處川東北,一直是四川第二大人口城市,總人口達到了730萬人,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可忽視。

“華塑控股是南充本地僅有的兩家上市公司之一,現在確實面臨一些經營、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後續發展比較困難,與南充這邊溝通以後,政府也是想幫忙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雙方就簽了意向協議。”上述華塑控股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表示,地緣關係是雙方選擇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後續事宜還具有不確定性。

該工作人員解釋,根據協議內容,從公告開始日計,倘若6個月內仍沒有簽訂正式協議,該意向也會自動失效。“現在還沒有後續的實質性進展,包括我們的債務處理、集團併購、重組這些問題。”

訴訟問題纏身

事實上,華塑控股的債務等相關問題仍在進一步惡化,同時,訴訟糾紛也令其一時難以抽身。

華塑控股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去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在虧損1億元至1.4億元之間,2018年同期為虧損5372.09萬元;與此同時,公司預計2019年期末淨資產在-1.052億元至-6520萬元之間,2018年同期為1046.30萬元。

至於虧損的主要原因,正是一直困擾華塑控股的債務問題。事實上,早在2019年中報,華塑控股方面就坦陳,其涉及的重大訴訟有4起,金額超過2.9億元。而其他訴訟事項還有5起,涉及金額逾千萬元。

此次因為一場訴訟的敗訴,令華塑控股損失慘重。2月18日,華塑控股在關於對證監會公司部〔2020〕第17號關注函的回覆公告中敘述案件緣由時表示,根據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就華塑控股與興源環亞集團有限公司合同糾紛一案作出的《民事判決書》([2019]川民終946號),華塑控股計提非經常性損益支出“政府收儲土地補償款和賠償款”及相應利息,導致本期虧損約8000萬元,最終計提金額以經審計的年度報告為準。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業績預虧,也預示著其此前的“保殼”措施或將功虧一簣。

翻閱歷年財報可知,2002年至2018年,華塑控股扣非歸母淨利潤連續17年為負數。其中,華塑控股分別在2002年、2004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6、2018年共10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

2019年8月,為支持華塑控股發展,改善華塑控股資產結構,增強華塑控股經營實力,公司實控人之一張子若擬向華塑控股無償贈予其持有的博威億龍100%股權,且宣佈本次受贈資產不附加任何條件和義務。

相關資料顯示,博威億龍靠著經營舞臺美術視覺業務,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087.37萬元,淨利潤521.61萬元。截至2019年3月31 日,博威億龍淨資產為2408.88萬元,是華塑控股的11倍。

博威億龍併入後,為何華塑控股財務狀況仍未改善?上述華塑控股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直言:“該項資產差不多是在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併入的,所以對2019年總的經營業績影響不大,且博威億龍本身體量也相對比較小。”

此外,對於華塑控股的發展前景,該工作人員也毫不諱言:“我們2018年利潤是虧損的,按照深交所的上市規則,如果2019年經過審計後的年報淨利潤為負或者期末淨資產為負,可能會觸及退市風險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