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鰱魚苗集群是什麼原因?

無怨無悔140253516


白鰱魚苗集群是什麼原因?

白鰱魚也稱鰱魚、鰱子,是一種典型的濾食性魚類,自然環境下主要以濾食水中的浮游植物為主。也正因如此,在水產養殖中很多養殖戶喜歡在養殖水體中放一些白鰱來濾食水中過多的藻類,從面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所以才會有雖然很少人去專門養殖白鰱,但是市場上白鰱的產量卻很高而且價格也很的原因所在。


那麼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白鰱魚苗集群是什麼原因呢?對於這一問題,踏火根據個人的一些經驗來判斷,很可能是以下幾種因素引起的。


  • 魚在吃食:如果某一區域的浮游植物較多,特別是在有風時,一些藻類會被風吹到下風口,這時魚苗會聚在一起吃食餌料,這種情況魚通常都比較活躍,受到驚嚇之後反應很快,這些都是魚的正常情況,不用過於擔心。
  • 魚出現缺氧:在養殖過程中如果水質不好或是水體出現溶氧不足的情況時,魚苗會浮於水面,因為白鰱是對水體溶氧最敏感的一類魚,因此水中缺氧時最先浮上來的一般都是白鰱魚,但仔細看時水中的一些小雜魚、小螺之類的也會浮於水面。魚出現這種情況通常都是出現在天氣異常或水質不良的情況下,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第一時間來增加水體的溶氧。
  • 魚在曬太陽:在低溫季節裡(特別是水溫低於14度時),如果天氣晴朗時,在中午時分一些魚苗會浮於水面不怎麼動,但是通常分佈都比較均勻,受到驚嚇之後會立即沉入水底,這種情況也是正常表現。
  • 魚出現病害:如果養殖水體中的有害物質過多或是魚體表的寄生蟲過多時,魚也易經常出浮於水面集聚在一起,但是這種情況魚苗受到驚嚇之後不怎麼動,看上去魚顯的很呆甚至是體色發黑,如是這種情況則建議先調水或是用藥來殺蟲。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彎體病病原彎體病又稱畸形病、龍尾病。症狀魚類發生彎體病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由於水中含重金屬鹽類過多,刺激魚的神經和肌肉收縮所致。新開的魚池,由於土壤中的重金屬鹽類溶解在水中,所以魚種患彎體病的較多,養魚較久的老魚池,土壤中的重金屬鹽類大多溶解完了,一般不易發生此病。二是由於魚缺乏鈣質而產生彎體病。患彎體病的魚,主要的症狀是身體呈“s”形彎曲,有的病魚身體身體有兩三個彎曲,有的只尾部彎曲,有的鰓蓋凹陷或嘴部上下顎和鰭出現畸形。


果and石榴媽媽


魚類本來就喜歡群居生活,白鰱魚苗也是如此。那魚類為什麼喜歡集群生活呢?

①魚類集群生活,能提高魚的安全性。魚類大量集群,能有效分散敵害對魚類單身個體的注意力,從而降低敵害捕食的成功率。因此魚類集群,能防止魚類害的有效攻擊。

②魚類集群生活,能有效提高採食的成功率。如食物較大,需要群體配合才能將食物分解。或者需要集體將食物驅趕到某一地方後,再採食等情況。

③魚類集群生活,更有利於築穴,保暖等。魚類群體有在池塘某處築穴過冬的習慣,集群一起築穴肯定要快要好。而且集群在一個巢穴,更容易提高周圍溫度,以利於魚類消耗更少的能量,來維護身體的基本運行。

病魚是很少集群的,魚類生病後,它們都會遊離群體,然後慢慢遊到岸邊或者池塘角落,最後在孤獨中死去。也許是它們不想把病傳染給同類吧。但也有下面兩種特殊情況。

(一)當然魚類集群,有時候也有可能是病理因素引發的。最常見的就是
跑馬病。

跑馬病是各種魚苗養殖時常見的問題,嚴格意義上講屬於魚苗飢餓引起的營養不良。主要表現為魚苗集群沿池塘邊瘋狂遊動。如果不極時處理,會導致魚苗慢慢的死亡。

跑馬病多發於魚苗池過於清瘦,浮游生物稀少,且養殖密度又大的池塘。當人工投餵飼料又不足時,就會造成的該池塘的魚苗飢餓,乃至營養不良。引發跑馬病。

當池塘發生跑馬病時,應立即用蘆蓆,草堆等阻斷魚苗跑馬的線路,防止情況惡化。同時應立即投餵大量的優質飼料,如魚粉,黃豆粉等。其次應立即對池塘進培肥措施,來增加水中天然餌料的數量(最好採用優質的農家肥)。對養殖密度過大的池塘,應立即疏少魚苗等。

(二)當池塘出現淺度缺氧時,魚苗也會集群於有活水或較淺的清水區域。

這種情況很容易判斷,缺氧的魚苗一般浮於水面,行動遲緩。而且集群的地方一般在有活水或較淺的清水區域。因為這些區域的溶氧較高,所以它們才會集群於此。

針對魚苗缺氧,一般採用加裝增氧機,並開機增養的辦法。當然也可加註優質的新水來改善溶氧等。長期缺氧的魚苗池應找出缺氧的原因,如是不是養殖密度過大,或者水質變化等,然後對症處理。


總結,魚類是喜歡集群生活的種類,病魚很少集群。但白鰱魚苗集群有可能是跑馬病和缺氧的情況,值得注意。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天數茫茫A


花白鰱魚本來就喜歡群居,即使是大的花白鰱魚也是如此的,所以為什麼形容魚都是一群一群的,如果那個湖的水清澈的話,那更是如此了。要知道魚是否正常,特別是小魚,可以通過體色來辨認,及一般正常的幼魚體色應該為介於灰、白色之間,而如果魚不正常,處於一種虛弱、特病或者是將死的狀態的時候,體色會呈現為黑色,我指的是在上層活動的魚,這種情況一般是對於水體比較乾淨的水體,如果水體發暗,那麼可以通過魚的行為來進行辨別,例如,幼魚能夠自己在水面上搜尋食物(這個可以通過觀察他吃水面上的灰或者是懸浮物把不愛吃的吐出來來判定),遇到驚嚇就會迅速的多開,且在水面上正常的幼魚是比較的愛動的,而得病的魚則移動比較的慢。那麼通過以上的現象都可以判定出魚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那就要查找原因了,是不是因為放魚苗的時候,沒有保證裝魚袋子裡的水溫和那個湖裡的水溫一致,而導致感冒,或者是在放之前魚就得病或者是虛弱了。


茶鄉梅子


白鰱魚性情活潑,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性,但行動不是很敏捷,比較笨拙。鰱魚喜肥水,個體相仿者常常聚集群遊至水域的中上層,特別是水質較肥的明水區。





農家流妹


【大別山鷹】評點:鰱魚,通常叫白鰱魚,鰱魚性活潑,善於跳躍,喜歡生活在溫暖肥沃的水體中,是棲息在水體中、上層性魚類,常成群遊動,主要濾食浮游植物,也吃餅渣、糠、糟和麩皮等人工餌料。

雖然鰱魚有群集的習慣,但是下面兩種情況卻是屬於不正常的群聚現象:

【1】在夏季氣溫高時,特別是早晚時間,這兩個時候如果發生魚苗群聚情況就是水體可能供氧不足,這時就要迅速注入新水循環流動,同時啟動增氧機增氧,還可以施入魚浮靈藥水減輕症狀,避免魚群因水體缺氧造成死亡。

【2】如果在水面發現魚群聚集,並且不停地奔跑,這說明水體中飼料不足,導致魚發生飢餓而四處覓食。發現這種情況,要及時投餵餌料,避免魚類因飢餓過度而死亡,同時要施肥增加水體肥力,繁殖浮游生物,供應魚類需要。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大別山鷹


鰱魚屬中上層魚。春夏秋三季,絕大多數時間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冬季則潛至深水越冬。

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主要食物:鰱魚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達1.5釐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並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很有胃口。鰱魚的餌食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地吃腐屑類餌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攝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動。 適宜在肥水中養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蒙山腳下寶哥


鰱魚群居是跟魚齡有關、基本是在相同魚齡的一起群居



江南弘鑫


鰱魚集群主要跟魚齡有關。鰱魚喜歡跟同魚齡的魚一起。


Sxbany


花白鰱魚本來就喜歡群居,即使是大的花白鰱魚也是如此的,所以為什麼形容魚都是一群一群的,如果那個湖的水清澈的話,那更是如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