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你們家鄉有什麼不一樣的習俗?

鄉間三寶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意味著春天要來了,農耕要開始了~人們期盼春回大地,五穀豐登。

老家的習慣就是剪頭髮,俗稱剃喜頭嘛~因為正月裡面說法是不能剪頭髮的,所以一般都會在二月二這天剪頭髮,寓意好~

還有就是這一天會吃豬頭肉~啊,想想口水都流下來了~


懷揣夢想的小六


我家是蘇北的,在二月二這天早晨,家家戶戶在大門口,用鐵鍁端草木灰溜成一個大圈,再在大圈裡溜幾個小圈,寓意五穀豐登。

在二月初一就泡好了黃豆,當然黃豆是鹹的,五香的,晾乾水分,在二月二這天炒豆子,有的是鹹的,有的是甜的,還要用玉米嘣爆米花,現在有走鄉串戶的爆玉米花的,就省事多了。以前沒有,就弄半鍋乾淨的沙子,加上玉米,開始炒,不一會兒就會有噼裡啪啦的聲音,就有玉米爆成了玉米花,要快速翻炒,等全部玉米都成玉米花就熄火了!但是還是會有一小部分頑固分子,還是個玉米粒,只是顏色有點呈褐色,我們叫它“啞巴豆”。啞巴豆吃起來嘎嘣脆,有的人就愛吃啞巴豆。

在這一天,結了婚的姑娘是不能回孃家的,說是“方”大伯,意思是對丈夫的哥哥不好,大多講究的人家,是不會讓女兒回去的,萬一姑娘的大伯哥真有個啥,外人會說閒話的!農村人實在,多是會講究這些的!


只念朝夕8092


我家是陝西的,二月二有一些習俗,不知和別的地方是否一樣?

二月二,又稱“龍抬頭”,是中國農耕文化對節令的一種反映,這個節日上可追溯到唐代,一直延續至今,在農村,對這個節日還是很重視的。

一,剪頭髮

龍抬頭,萬物復甦,天氣回暖,在農村正月裡不讓剪頭髮,到了二月二這一天,村裡人都會去剪個頭髮,換個精神面貌,來奮鬥新的一年,龍抬頭,把自己的頭比作龍頭,沾沾龍福氣。


二,吃花饃

在農村就行正月十五給小孩送花饃,農村人會把饅頭捏成各種各樣的花饃,如雞,老虎,小鳥,魚之類的花饃,每家收到花饃後,會把花饃烤一下,然後用繩子串起來,掛在家裡的牆上,到了二月二,會把這些花饃分給家人吃。


三,祭祀神靈

二月二我們當地會敲鑼打鼓扭秧歌,舞獅舞龍跑騾車,賽花饃,以此來祭奠神靈,每家每戶會把貢品放在村口的藥王廟裡,感謝孫思邈庇佑村裡人健康長壽。

二月二全國各地的習俗都大同小異,有的地方還有吃油條,踏青,吃年糕等,你們那還有哪些習俗呢?歡迎討論留言。


鄉下阿六


二月二龍抬頭,在我們老家初二當天必須要理髮的,小孩是要初二的前一天 也就是初一理髮,具體說法記不太清了。話說二月二,抬抬頭,帶來一年好運頭。

二月初二前一天也就是初一,媽媽會做拿手的煎糕(糯米麵和紅豆或者紅糖做成)和餡餅,初二當天會吃餃子。聽長輩說 初二當天不讓吃米飯,當然也是一個地方一個習俗而已。

以上僅代表個人當地習俗及看法。


陌海先生


我是膠東人我們這裡二月二的習俗是:一散灰囤就是這天大清早起來,在大門口的地上,用草木灰撒出一個糧食囤的形狀來、象徵著家裡糧滿囤二、吃其子豆。即二月初一以前家裡製作“其實子”:用糖水和麵㨴成比較薄的硬麵餅切成一個個的菱形塊,稍微晾曬後放鍋裡烘熟。也有把黃豆泡漲後趁溼氣滾沾上一層薄薄的糖麵粉再進鍋裡慢火炒熟,吃起來又香又甜又脆!二月二早上老人都會叫孩子們先吃這其子豆,說是吃了它一年不牙疼現在年輕一代大多不撒灰囤了,其子還是都要吃的三、吃餃子。二月二早上家家吃餃子,農村還要放一掛鞭炮。


旭日東昇155196126


剪頭髮,吃油炸,還有烹炒豆是我孃家博愛的習俗,嫁到平頂山後後發現這邊二月二的習俗居然是聲勢浩大的上墳


初心初九


我們浙江衢州,二月二好像沒什麼特別的習俗,反正我從小到大沒過什麼二月二的節


大雨中的遊子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小孩剃毛頭。”這是我們這裡的一句民謠。二月二小孩子剃頭,因為正月裡小孩不剪頭,剪頭會死舅舅。如果留的是毛頭,還要舉行儀式,就是說要辦事情,親朋好友要隨禮給錢的。舅舅是主角,要親手給外甥或外甥女剪頭,當然是象徵性的。並且要送上個大禮喲。所謂毛頭就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剪過的滿發,也有在腦後勺留一小撮的。一般是六歲、九歲、十二歲剪的。不過現在二月二剪的少了,因為好多都在生日那天剪了,除非正月裡出生的孩子。另外一個活動是䇽䇽子,就是把䇽子放在門口散開,然後用鍋底的青灰沿著䇽子撒成一圈一圈的,意味今年會大豐收的。


虹鄉埜老


我們這按老輩人的說法,正月二十八九就不讓做針線活了。說是怕蠍子,蜈蚣往家裡串,二月初一大人,小孩理髮的特別多,(因為正月不讓剪頭髮,剪頭髮死舅舅)。二月初一早晨吃煎糕,(一種糯米麵做的,有豆沙餡的,有芝麻白糖餡的),中午吃大鍋菜。二月初二龍抬頭,中午吃餃子。經常聽到老輩人自言自語的說‘,過了二月二這年也算過完了。


默默無聞30106


我們魯西南吃水餃和用沙土炒黃豆,俗稱蠍子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