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照相功能越來越厲害,有可能完全取代數碼單反機嗎?

憂鬱之後精神好多了


目前來說,手機是足以淘汰掉卡片相機了。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甚至能夠在成像質量超越一些準專業級的單反相機。因人而異,僅僅是玩玩的心態,單反都用不好的人,再好的手機拍照功能拿給他,也會是十多年前的“到此一遊”風格;而掌握了一定技術的攝影師,一定會攜帶一臺拍照功能優異的手機來做補充。手機拍照有它與生俱來的優勢:超薄便攜、自帶超廣角、自帶大光圈、社交分享,這是沉重的單反無法匹敵的。現階段而言,個人認為手機與單反,更多的是一個互補的關係,需要小光圈長時間曝光拍攝城市建築,單反更勝一籌;需要拍攝大場景的風光照,並馬上分享至朋友圈,800萬像素的舊iPhone都能做到;拍攝體育題材,需要長焦鏡頭和高速連拍,那麼手機拍照自然是不可能的了。在這裡我也想說明一下社會看法,不論是什麼活動,街道社區、企業剪綵、婚慶,哪怕你用微單或者DV,都會讓人看不起你,認為你不專業。儘管你用的是4K畫質的蔡司鏡頭小DV,亦或是華為mate30,成像質量已經超過了許多沉重老舊的廣播級攝像機,但是,大的就是專業的,這一點始終無法扭轉人們的看法,哪個婚慶公司敢用手機去給新人錄婚慶?加上手持穩定器又能怎樣?這是一點題外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適合自己的,用得順手的,才是最好的。

那麼,接下來從技術構造層面分析一下,手機相機因為受物理空間限制,無法採用單反相機的器件,所以需要採用更強的軟件算法,彌補器件性能的不足,才能拍出接近單反的照片。由此就引出一個問題,單反是否可以和手機相機算法結合,或者手機相機是否有一天能夠取代單反相機呢?首先要清楚一點,就是之所以“算法越來越完整和智能”,主要是因為硬件的發展有天際線,畢竟手機能給到鏡頭的空間就這麼小,你想通過更大更復雜的鏡頭來實現高畫質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通過軟件來彌補硬件的不足。例如諾基亞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四千萬像素的概念,近期6400萬像素,1億像素更是被人津津樂道。想去這玩意兒,說的難聽點就是利用差值算法,根本不值錢,軟件在後臺隨便計算一下,實際800萬像素的成像質量,給你輸出8億像素,實際價值又在哪裡呢?

手機畢竟是手機,雖然現在的智能手機有往體型更大方面製作的趨勢,但是手機再大不可能大到平板那樣的程度,那就不是手機,而是平板電腦了。並且手機是一種多功能的設備,不可能花太多的空間去裝載更大更精密的攝像頭,這對於手機來說是得不償失的。附加鏡頭的大量出現,廣角、魚眼、微距甚至是長焦附加鏡頭,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作用,但也僅僅是滿足娛樂和社交層面的需求。

而單反相機本身就是隻為了攝影而生,並且在攝影方面,單反的專業性顯然比手機強了太多。以單反的鏡頭精密度,也不屑於使用手機相機的算法來完善自身的攝影圖像。更何況單反鏡頭是純粹的物理儀器,也無法裝載手機相機使用的軟件技術。

現在手機上很多的拍攝功能和效果其實或多或少都是通過軟件算法來模擬光學鏡頭的成像效果。但是模擬終究只是模擬,就算現在的所謂智能算法的智力水平還不錯,模擬出的一些效果存在瑕疵是在所難免的。即便是將來科技水平有所提高,也遠遠達不到和單反平起平坐的程度。

總而言之,即便手機相機擁有再成熟的算法和先進的硬件支持,也是無法成長到足以媲美單反相機光學鏡頭的程度的。

但是手機相機也好,單反也好,都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兩者之間不存在什麼可比性,如果非要把兩者聯繫起來的話,我覺得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嘗試著將算法技術嵌入單反相機裡,製造一種新型的電子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