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鮮有人知?

阿貓與魚


中國歷史上的某一時期或某一王朝是否為現代人瞭解熟知,取決於正史記載和民間史料的翔實與多寡,也取決於人們願不願意主動學習瞭解談論宣傳這個王朝或歷史時期。

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如漢、唐,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穩定發達的政治經濟社會形態在中外歷史上樹立了強盛良好的形象,軍事科技文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管是正史還是民間都流傳下來很多翔實且膾炙人口的史料,國人提到漢唐這些大一統王朝都很驕傲自豪,也願意瞭解學習這些王朝的歷史知識。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這兩個歷史時期,都不是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這兩個歷史階段中華大地處於四分五裂的王朝割據狀態,長期殘酷的戰爭和頻繁更迭的政權使得整個社會都處於動盪之中,導致無論是正史還是民間流傳下來的史料很少或者並不完全。由於政治的動盪,導致經濟科技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沒有太出彩的事件,使得現代人缺乏學習研究宣傳的動力。

但不管是南北朝還是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進程中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兩個時代加速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使很多少數民族逐漸認同並融入華夏民族這個大家庭,為隋唐和宋元的大一統王朝打下來堅定的基礎。同時,由於中原士族和流民南遷,為南方帶去了大量人口和先進的農業及科技文化知識,為中國南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直接促成中國的經濟重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

這兩個時期的政權更替頻繁,很多王朝也很短命,有幾年也有十幾年,很多皇帝也都以荒淫奢靡、昏庸荒唐、死於非命著稱,但也出現了北魏孝文帝以及後周世宗柴榮這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他們為推動民族大融合和國家的統一都做出了自己的歷史貢獻。

當然,在現代人最感興趣的文化藝術方面,這兩個時期也出現了很多成就。南北朝的樂府詩很有名,很多文人的詩作為唐詩開闢了啟蒙之路,繪畫和書法也逐漸成熟。五代十國的花間詞派及李煜等人為宋詞的大放光芒奠定了基礎。

最後,八卦一下幾個比較出名的影視作品,它們的故事背景都是出自這兩個歷史時期,如:夜宴、蘭陵王、琅琊榜、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因為這兩段歷史的確混亂,所以編劇導演們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是不是呢?


酒味悠悠過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其他的朝代,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這些朝代為什麼大家都熟悉,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第一、影視作品

比如我們熟知唐朝歷史,主要因為關於唐朝的電視劇,電影非常多,

關於唐朝的電視劇:貞觀長歌,隋唐英雄傳,長安十二時辰;電影:少林寺,妖貓傳,

宋朝的電視劇:精忠岳飛

明朝:大明王朝,大明風華

清朝:甄嬛傳

隨著電視劇,電影的熱播,大家都比較熟知

第二、統治時間長,基本上都是大一統的朝代

唐宋元明清,統治時間都比較長

第三、出現過較強的開國皇帝

唐朝,李世民

宋朝,趙匡胤

元朝,忽必烈

明朝,朱元璋

清朝,努爾哈赤

第四、著名的歷史事件

唐朝,玄武門之變,安史之亂

宋朝,杯酒釋兵權

明朝,洪武大案

清朝,三藩之亂


而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既沒有大一統的國軍出現,也沒有統治時間很長的朝代

比如說南北朝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五代十國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還有北漢

錯綜複雜,你爭我奪


it從業


對於非專業研究歷史和對歷史有愛好的人來說,我們瞭解歷史一般的途徑有兩種:一是教學課本;二是影視劇作品。而這兩者對於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講述都比較少,所以我們會感覺自己對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鮮為人知。那為什麼課本和影視劇都不願意多去講解這段歷史呢?

太亂,太複雜

南朝有宋、齊、梁、陳,北朝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代時唐朝滅亡後中原先後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是中原意外建立的吳國、吳越、南漢、閩、南唐、南平、前蜀、後蜀、楚、北漢。光是理清這些朝代的先後順序和分佈就需要不少時間,更別說還要去了解人物事件了。歷史教材本來就篇幅有限,而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各個政權存在的時間不長,所以對這段又亂又複雜的歷史只能簡單概括。

創作難度大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曆史背景複雜,時代混亂,牽涉民族眾多。而且據今遙遠,缺乏對當時服裝風俗的記載和研究,影視劇想要復原場景難度很大。就現在的編劇水平來講,真的不敢恭維,基本上是寫不出這段歷史期間什麼好的歷史劇本的。

就比如說馮紹峰主演的《蘭陵王》,個人感覺除了情情愛愛就是耍帥,披著一個蘭陵王的IP,罔顧史實完全講述的其他的故事。另一部講述北齊女奸相陸令萱的《陸貞傳奇》就是洗白文,把一個篡權弄奸的女子裝飾成了一個情深義重的傻白甜。當然也有取材南北朝時期的劇情不錯的架空歷史劇《琅琊榜》。但是這些影視劇都是取的當時一個朝代政權的故事,如果不瞭解歷史的人光看劇的話可能都不會注意到背景是南北朝。而編劇也沒有能力把整個歷史背景描述給我們。

民族情結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政權中,有很多是非漢人建立的政權。當時藩鎮割據,戰亂不斷,外族入侵,算是比較黑暗混亂的時代。出現過漢人遭受屠戮、以人肉當軍糧、五胡亂華這些不適合展現於當前和諧社會下的事情。因此歷史書上用一句”民族大融合時期“的春秋筆法帶過了。

歷史教材以教學為目的,需要弘揚正能量,增強民族團結和民族自豪感。所以書上的是孝文帝改革、魏晉風流人。而影視劇對於這些冷門的題材,費心費力去研究拍出來也不見得會有好的收視率,所以基本上是放棄了的。


狐瓜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五代史記》,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武平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清源、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週五個政權,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建立後梁,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奪取後蜀四州、南唐十四州、遼兩州,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重病被迫班師,後不幸病亡。柴宗訓即位後不到半年,就被趙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地區初期以吳國最強,而後被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國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武平與南漢等佔據。十國為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楚、南唐、清源、北漢、武平,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十國中方面,江南地區有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武平、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兩川地區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北漢是十國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國,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祟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比五胡亂華,戰國七雄亂的多,這是因為這是我國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各地軍閥混戰,政權不斷更迭。

 

在中國歷史上,最值得國人自豪的時代,應該有兩個:大漢帝國和大唐帝國,漢家雄魂,唐家氣魄,自古以來便為史家所稱道,所以現在許多中國人多以“漢唐”為驕傲。

漢唐之後都是兩次大分裂時期,一次是漢朝後面歷史上極其著名的三國時代,本和其他歷史時期並沒有兩樣的三國,經過羅老先生一部石破天驚的小說開山之作《三國演義》近六百年的宣染,已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尋常百姓還會有誰不知道諸葛亮、關羽、曹操、劉備、以及劉皇叔的寶貝兒子阿斗的?另外一次則是唐朝後面的五代十國時代,和三國的歷史知名度相比,五代十國的名氣可就小多了,雖然羅貫中同樣也有一部《殘唐五代史演義》流傳於世,但在民間基本上沒有多少影響。

但五代十國的歷史意義卻絕不在三國之下,甚至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影響更大。糾糾武夫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之後,一懲五代時期軍閥混戰的蔽病,加強了對權力的控制,抑制武人,開中國“重文輕武”之先河,對後世中國產生了極大影響。同時,在五代後晉時,石敬瑭為了得到契丹的幫助南下消滅後唐,割讓燕雲十六州,將中國的北部屏障拱手讓給遊牧民族,以致中原政權在冷兵器時代處處受到善於野戰的遊牧民族的壓制,導致遊牧民族漸漸強大,並最終現兩次消滅中原政權,對近世中國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





陰陽眼看市場


南朝更迭迅速,北朝戰亂頻煩,王旗變幻,今趙明燕。所以雖不乏名人,可往往是匆匆過客。像王猛丶苻堅丶劉聦丶赫連勃勃等等,都具文才武略。至於說到文獻,南北朝可真有空前絕後的著述,如《世說新語》丶《文心雕龍》丶底詩品》丶《齊民要術》丶《顏氏家訓》丶《水經注》丶《洛陽伽蘭記》,北朝大辭賦家庾信,南朝大小謝丶江淹丶沈約丶何遜丶陰鏗……更別忘了兩個集子;梁蕭統的《文選》和陳徐陵的《玉臺新詠》,王國維以為後者比前者價值髙。


用戶3253102189658


有點對。

因為中小學歷史書只講開國皇帝和最後一個皇帝。大的朝代,歷史書這倆皇帝講的很清楚。

南北朝歷史太複雜,中學歷史課本,沒法講。講了也沒有特別厲害的,所以大部分人不知道這段歷史,更不知道人物。

其實,亂世出梟雄,南北朝時期的人物,英雄更多。

愛恨情仇也更多,拍成國仇家恨的影視劇更好拍。歷史比戲劇還複雜多變。

只是這段歷史大家不能耳熟能詳,沒有大朝代,沒有民眾基礎。



美文0378


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那段歷史,國人有可考證的東西少是一方面,再一方面諸如普及類知識也少,還是國人骨子裡存在家醜不宜外揚的因素也有,五胡亂華,,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九蓮寶燈217


其實沒有鮮為人知,只是現階段歷史類書籍大多描寫的存活週期長的王朝,像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很多也是被大家熟悉的,像氣吞萬里如虎的皇帝殺手劉裕,菩薩皇帝梁武帝蕭衍,趁勢而起的江南土著陳霸先以及他的後人陳叔寶;還有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四個燕國。


殼子馬甲


唐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統,名人典故,大事件比較多,其實主要還是影響力太大,軍事,經濟,文化,科技等推動著歷史的發展,對於中華民族的演變影響深遠,比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古鴉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漢族實在太慘了,固廣大人民群眾不忍足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