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2020年以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4項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時間轉瞬即逝,2020年已過去1個多月了,回顧這段時光,雖然短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有不少令人欣喜、自豪的科研成果。本期推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0年以來西農成長的足跡。

水保所科研人員在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長時間序列高空間分辨率的氣候數據是氣候變化相關研究的基礎。中國國土面積大,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山區的氣象數據監測站不足,嚴重限制了氣候變化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

為解決這一問題,安塞站副研究員彭守璋利用空間降尺度方案對長時間序列低空間分辨率55km的氣候數據集(CRU v4.02)進行降尺度處理,生成了1901-2017年中國1km月氣候數據集(包括月最低溫、最高溫、均溫及降水量),並結合中國496個氣象站點數據對降尺度結果進行評價,證明方法可靠,生成的數據精度較高。該數據集是我國目前時間序列最長、空間分辨率最高、覆蓋面積最廣的月氣候數據集,可為中國地區氣候變化相關研究提供支撐。

周永斌博士在轉基因小麥抗旱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驕傲!2020年以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4項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農學院畢業博士生周永斌在JCR學科排名前5-25%期刊論文《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發表了題為"Overexpression of the soybean (Glycine max) DRE-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GmDREB1 enhanced drought stress tolerance of transgenic wheat in the field"的研究論文,農學院周永斌博士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陳明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農學院王成社教授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馬有志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類轉錄因子可以顯著增強植物的抗旱性。然而,迄今為止,大多數關於DREB類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實驗室或者溫室中研究基因的功能,而對轉基因作物田間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較少。該研究在兩個國內已經大面積推廣的小麥品種中過表達GmDREB1,通過連續多年多點的抗旱性鑑定試驗,結果發現,轉基因小麥在節水條件下,與非轉基因小麥相比,產量增加了4.79-18.43%,水分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與非轉基因小麥相比,轉基因小麥膜損傷降低、滲透調節和光合效率增強。在轉基因小麥中,植物激素褪黑素合成相關的基因上調錶達,褪黑素含量增加,進一步外施褪黑素能夠增強小麥的抗旱性,證實了褪黑素在提高轉基因小麥抗旱性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利用GmDREB1提高小麥田間抗旱性方面的轉基因策略。

楊公社教授團隊在動物脂質沉積及其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驕傲!2020年以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4項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學校動物脂肪沉積與肌肉發育實驗室在動物脂肪沉積及其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Bifenthrin Induces Fat Deposition by Improving Fatty Acid Uptake and Inhibiting Lipolysis in Mice"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雜誌在線發表。2016級本科生魏昌盛和2019級碩士研究生王小婷為第一作者,於太永副教授為通訊作者。

適量的脂肪及其合理分佈,對保證動物健康和動物產品的質量是必需的。相反,脂肪沉積的失衡不僅影響動物健康,同時也妨礙動物類肉食品的質量。聯苯菊酯是一種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和人類日常生活。它往往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進入動物體內,但其對動物體尤其對脂肪沉積的影響及機制尚不清楚。該研究利用聯苯菊酯處理動物後發現,實驗組動物的體重和脂肪量顯著增加,脂肪細胞直徑明顯增大。蛋白組學分析發現,脂解過程的限速酶蛋白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脂肪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表達受抑制,而與脂肪酸攝取密切相關的脂蛋白脂肪酶(LPL)表達增加,表明聯苯菊酯通過增加脂質攝取和抑制脂質分解,從而誘導脂質沉積。該研究成果提示,環境或飼料中的殘留藥物可能會成為影響動物健康和動物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

化藥學院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驕傲!2020年以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4項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日前,化學與藥學院高錦明教授團隊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抗神經炎先導化合物的發現和抗腫瘤類黃酮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兩項研究成果均在國際化學知名雜誌《Organic Letters》(2020, 22, 405-409;520-522)同期在線發表。該期刊影響因子6.555,屬雙一流和自然指數期刊。

抗神經炎先導化合物的發現"Herpotrichones A and B, Two Intermolecular [4+2] Adducts with Anti-Neuroinflammatory Activity from a HerpotrichiaSpecies"(Organic Letters,2020, 22, 405-409),化藥學院青年教師韓文博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南民族大學雷新響教授與高錦明教授為通訊作者。抗腫瘤類黃酮天然產物的全合成"Total Synthesis of Caesalpinnone A"(Organic Letters, 2020, 22, 520-522),化藥學院青年教師劉志剛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孟逸飛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鄭懷基教授為通訊作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而努力奮鬥!


歡迎關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辦"頭條號,獲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