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位於陝西省乾縣的乾陵,是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這也是今天唯一一座未被盜掘的唐代帝陵,其中究竟還隱藏著多少秘密,後世的人們從未停止過猜測。

在乾陵朱雀門外,隔著司馬道,左右對稱地豎立著兩座巨大的石碑。西面是武則天為唐高宗所立的“述聖紀碑”,東面那座著名的“無字碑”,經歷了千年的風雨,巍巍屹立完好無損,彷彿仍在默默訴說著主人不平凡的一生。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無字碑

在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佔統治地位的古代中國,武則天的出現絕對是個異數。無論是她與唐太宗、唐高宗父子兩代的情感糾葛,籌劃登基的密室權謀,還是她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都成為千百年來史學家與文人墨客的關注焦點和不盡的話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武則天的形象與評價大不相同,直到今天,有關她的故事仍能輕輕撥動中國人的心絃。這一切,不僅因為她獨特的個人魅力,還因為她所開創的時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天盛世,成為走向盛唐的重要環節。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武則天像

武則天與高宗合稱“二聖”

如願當上皇后,只是武則天走向權力巔峰的第一步。從顯慶五年(660年)之後,唐高宗由於身體的原因,開始讓武則天協助處理政務。幾年後,武則天又開始垂簾聽政,她甚至與高宗合稱為“二聖”。不過,《資治通鑑》所說的“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卻並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武則天並未完全掌握朝政大權,在重要政務的決策比如對宰相的選拔上,高宗仍然掌握著最後的權力。

直到上元元年(674年),武則天上表建言十二事,才真正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政治主張,如輕徭薄賦、停止邊疆戰爭,同時,她還試圖從禮制的角度提高婦女地位,並建議提高中下層官員的待遇,使才高位下者得以升遷等。這些建議既顯示了武則天對當時國情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也透露出她收買人心、提高自身威望的野心。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二聖殿

私人謀士集團

在武則天的背後,有一個屬於她自己的私人謀士集團,其核心是劉禕之、元萬頃、範履冰、苗神客、周思茂等人,他們當時大多擔任著史官、著作郎等著述之職,雖然官階較低,但大多“善屬文”,也就是一些筆桿子組成的寫作班子。與絕大多數朝官在皇城上班不同,這些人常常出入長安北面的宮城,故稱“北門學士”。

他們不僅幫武則天編寫詩文著作如《臣軌》《列女傳》《百僚新戒》等,同時也參決政務,為武則天出謀劃策,成為她幕後的得力助手。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武則天劇照

稱帝

對於武則天的野心,朝野上下自然都是心知肚明,而不滿其專權的大有人在,就在她臨朝稱制的第二年,揚州爆發了徐敬業的叛亂。徐敬業是曾為武則天登上皇后寶座立下大功的李勣之孫,他糾集了一批失意的高官子弟,打出了匡扶李唐天下的旗號,公開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那篇《討武曌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然而,徐敬業雖然組成了一支十萬人的軍隊,一度來勢洶洶,但很快就被武則天派去的大軍平定了。

徐敬業叛亂的迅速平定更加堅定了武則天的信心與決心。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討武曌檄》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改唐為周,改元為“天授”,併為自己加上了“聖神皇帝”的尊號,一代女皇最終走上了歷史的前臺。這一年,她六十五歲。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武則天稱帝劇照

宣揚武周政權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然而,在任何時候,武力和屠殺都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作為一個女人,要登上並坐穩皇位,武則天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首先,從兒子手中奪取皇位並實現改朝換代,這本來就是一種“篡奪”,必然會遭到來自李唐支持者的強烈反對,更何況,她還是個女人,這的確是個前無古人的創舉。如何製造輿論,向朝野上下宣揚武周政權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呢?

製造祥瑞:在傳統的“天人感應”的思想基礎上,一個又一個祥瑞在各地被製造出來,白雀、嘉禾、醴泉等不斷湧現,一些昭示大周受命的所謂“瑞石”也被送到洛陽。據說,甚至連那滾滾奔流的混濁的黃河水也一度變清了。這些祥瑞似乎都在向人們展示著武則天的仁德和神聖,而她的改朝換代就是天命所在。

佛教的巨大的支持:可是,在傳統的中國政治文化中,武則天畢竟很難找到其皇權合法化的依據。不過幸運的是,她從佛教那裡得到了巨大的支持。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

上圖是目前收藏在倫敦大英圖書館的一份珍貴的敦煌文書,據意大利漢學家富安敦(Antonino Forte)教授研究,它就是法明等十位僧人於載初元年(690年)七月所上的《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乃是武周革命時重要的政治宣傳品。

特別重要的是,在《大雲經》中,原有淨光天女以女身而當稱王於閻浮提國土的記載,《義疏》遂直接採用各種祥瑞與讖言,把武則天與淨光天女比附,來證明武則天稱帝的正當性:“佛即先贊淨光慚愧之美,次彰天女授記之徵,即以女身當王國土者,所謂聖母神皇是也。”可以想見,對於無法從儒家政治傳統中獲取有利資源的武則天而言,來自佛教義理方面的支持,對於其政權的合法性是多麼重要。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大雲經》

通過道教儀式,宣揚武周革命的正當性:由於從小受到母親楊氏家族的佛教信仰的薰陶,更由於佛教徒在武周代唐的過程中,不遺餘力地替武則天進行政治宣傳,在武則天稱帝之後,她下詔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武周時期的道教完全就此衰落。事實上,就在這部《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中,法明等僧人就在五處引用了道教的讖緯,如《衛元嵩讖》《中嶽馬先生讖》《紫微夫人玉策天成緯》《嵩嶽道士寇謙之銘》等,這些都是為了替武則天進行政治宣傳。

與此同時,在河南、山東還發現了五條相關的石刻材料,表明在武則天稱帝前後,有一些道士與宮中所派出的宦官一起,前往五嶽四瀆進行了一系列的道教儀式,宣揚武周革命的正當性。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武則天劇照

1982年,一位農民在嵩山峻極峰下耕地時,偶然發現了一件珍貴文物,這就是著名的武則天投龍金簡,目前,它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院。這枚金簡不僅是武則天宗教信仰的見證,也真實記錄了武則天晚年的心境。在其正面分三行鐫刻著如下文字:

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武則天投龍金簡

所謂“投龍”,是一種道教儀式,將寫有自己願望的金簡(或玉簡、土簡等)投入名山大川中,通常還伴隨著一條小小的金龍,因為據說龍可以上天入地,如同信使一般,把金簡及其中表述的願望帶給天地諸神。雖說與嵩山金簡配套的金龍今天已經無從得見,但我們或許可從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金龍中依稀想見其形制。在武則天晚年,或許是因為對其稱帝前後的大肆殺戮而心生懺悔,她希望通過這種投龍儀式,請道教的神仙除去她先前所犯下的各種罪孽,從而益壽延年,中嶽金簡真切地反映了她的這種期盼。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西安何家村出土金龍

顯然,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曾在武則天的改朝換代中發揮了巨大的輿論宣傳作用,而到了晚年,她似乎更傾向於道教的長生久視的學說了。

標新立異、“自我作古”的女皇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無疑是位成功的政治家,她同時也是個極富創造力的女人,在許多方面都力圖標新立異,她身上那種“自我作古”的豪邁氣概是許多男性皇帝都望塵莫及的。

改革國家祭祀:國家祭祀是中國古代國家獲得政權合法化的重要途徑,早在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時,武則天就開始以皇后的身份積極參與這些儀式,雖然此舉曾一度招致儒家官僚的反對,但卻是武則天登上政治舞臺、確立其政治地位的重要步驟。

到了武周政權建立之後,她更加放手改革國家祭祀。例如,她曾經在中嶽嵩山舉行了原本只應在東嶽泰山舉行的封禪大典,又鑄造了象徵中國古代皇權的九鼎。

武周革命之初,為了表示對新政權的支持,來自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也“聚錢百萬億”,用銅、鐵鑄造了一個雄偉的“天樞”,立在洛陽皇城正南門外——這是全城官民最容易看到的公共空間。武則天還下令,在天樞上面銘刻朝中百官與四夷酋長的名字,營造出皇權天授、萬國來朝的景象。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武則天劇照

與此同時,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明堂也在武則天的親自主持下得以建立,成為她祭祀神靈和施行朝政的場所。

據史料記載,在這座明堂的頂部,專門設計了一個高達一丈的鐵鳳凰,外面塗以黃金,這自然是武則天作為女皇的象徵,也有“鳳鳴岐山”這樣象徵周王朝勃興的含義在。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明堂

武周新字:在文化上,武則天也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創造,就在登基前夕,她親自創造了十二個新字,其中就包括了自己的名字——

“曌”,象徵著女皇的權威如日月當空,無遠弗屆。其他十一個字是:天、地、日、月、星、君、臣、人、載、年、正,還有證、聖二字等,史稱“武周新字”。後來還陸續有增加,如國、初、授等。無論是在敦煌文書上,還是在一些石刻資料中,我們都能見到這些新字。如今,這些新字已經成為一些文物斷代的重要依據。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武周新字

廣開仕進之門:為了收攏人心,武則天廣開仕進之門,平民百姓也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高官,因此,人們常常批評武則天“取人頗濫”。在她稱帝的第二年(691年),社會上就流行著這樣一則歌謠:“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盌脫校書郎。

在科舉制度上,武則天也有兩項新的舉措首先是大開制科,給那些沉寂下僚的優秀人才開闢了一條迅速升遷的道路。其次,武則天創設了武舉,後來平定安史之亂的中興名臣郭子儀就是通過武舉獲得出身的。

總而言之,武則天的用人之道是“進退皆速”,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會很快被她罷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人有些輕易,導致了“試官”“員外官”的盛行,但同時也有利於傑出人才的脫穎而出,後來為開啟開天盛世立下大功的姚崇、宋璟、張說、張嘉貞等人,無一不是在武周時期嶄露頭角的。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為何如此優秀

武則天劇照

<strong>“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尚書》中的古訓代表著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對女性從政的否定,而武則天卻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獨自挑戰著這一傳統。在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擺脫封建史家對武則天的謾罵和批判,從客觀的角度來面對她的成就和複雜的一生。武則天是殘忍的,她可以為了登上權力巔峰而任用酷吏、大開殺戒;她也是寬容的,面對駱賓王文采飛揚的戰鬥檄文,她連聲讚歎,並批評宰相失職,錯過如此人才。

無論後人如何評價她的一生,都不能不對她無與倫比的創造力表示讚歎。正是由於武則天的出現,唐朝的歷史才顯得那樣的多姿多彩。

在武則天時代,雖然一度因改朝換代而造成血雨腥風,但在她的統治穩定之後,社會秩序就恢復正常了。<strong>“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郭沫若對武則天的歷史定位可謂公允。在她統治時期,人口大量增殖,國家疆域空前拓展,基層社會安定,生產力得到大幅提高。與此同時,科舉制得到進一步完善,為國家發現和培育了許多優秀人才。這一切,都為即將到來的開天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