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還派關羽去守華容道?

第一軍情


以前看《三國演義》,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出山,到赤壁之戰這一段。諸葛亮出山之後,放了三把火: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這三把火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諸葛亮從此成為曹操與周瑜的噩夢。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與劉備會合,派遣諸將去劫曹操。就在此時,諸葛亮下了一個讓人不能理解的命令,那就是他居然派關羽去守華容道。

諸葛亮對曹操赤壁失敗後的反應瞭如指掌,他讓趙雲在烏林小路埋伏曹操,又讓張飛在葫蘆谷口設伏。最後曹軍果然一如諸葛亮如料,在逃亡途中,在這兩處休息,被趙雲和張飛打得措手不及。等曹軍到了華容道,已是兵困馬乏,再無一戰之力。這時無論派誰去,捉拿曹操都是手到擒來的事了。諸葛亮卻派了曾受過曹操恩惠的關羽,結果關羽念及舊情,一時不忍,放了曹操。曹操是劉備最大的敵人,像華容道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就讓曹操這麼溜了,實在太可惜了。

假設一下,如果諸葛亮命令扼守華容道的不是關羽,而是張飛、趙雲中的一位,那麼捉拿或殺掉到曹操之後,會發生什麼?不論曹操被抓或是被殺,是不是漢賊伏誅,天下太平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殺掉曹操之後,曹氏會混亂一時,此時不正是劉備集團大舉起兵北上的好時機嗎。但這時的劉備集團,當時實力非常弱小。而真正能夠抓住時機,趁機壯大的,只有孫權的江東集團。

孫權趁機再拿下合肥等地,力量壯大,能夠和曹氏抗衡之後,孫劉聯盟就完全失去意義。此時的劉備跟孫權談判的資格都沒有,孫權反而會先對劉備下手,以絕後患。即使孫權不殺劉備,劉備也別想撈到什麼好處,最多也就是寄人籬下。

曹操若死,曹氏集團必然選擇接班人曹丕上位,他們仍然可以挾天子令諸侯,地盤也不會太大的損失。哪怕是面對孫權的進攻,曹魏們做出一定的戰略退讓,形成相持局面,最後曹氏集團也仍然是勢力最強大的。曹魏可能一時打不過孫權,但對付弱小的劉備集團卻是綽綽有餘的。曹魏必然會把矛頭對準劉備集團,先除之而後快。對於弱小的劉備來說,曹魏的怒火是他們無力承受的,面對曹魏的報復,勢單力薄的劉備毫無還手之力。

如果留下曹操,孫權必須繼續依賴和劉備的聯合共抗曹操,對劉備的一些小動作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孫權不敢把劉備逼上絕路,這樣才能給劉備爭取發展壯大的機會。同時,劉備也能夠繼續打著弔民伐罪的口號為自己爭取百姓的支持,才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說,華容道殺了曹操,則劉備必亡。只有放過曹操,劉備才能活下去。

正因為看到了這樣的因果關係,諸葛亮知道必須放走曹操。在這個前提下,諸葛亮才會派關羽去華容道。同時,諸葛亮逼關羽立下軍令狀,這是因為關羽性格驕傲,看不起士大夫。同時他在劉備集團裡資格最老,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平時對諸葛亮也不是十分敬服。諸葛亮正好藉著這次機會,打掉關羽的傲氣,讓關羽從此對自己心服口服。諸葛亮要讓關羽認清現實:我諸葛亮才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回頭看看,經過華容道一事,諸葛亮的目的是完全達到了,更充分顯示了諸葛亮近妖的多智。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這個只是《三國演義》 中的說法罷了,在正史上可完全不是這樣的,曹操逃跑的時候,是劉備親自帶兵馬去追的,一路上殺了不少的人,只不過還是沒有追上曹操,而這個時候,諸葛亮正好在荊南征糧,怎麼會派關羽去華容道守曹操呢?那麼接下來我們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的角度來分析下為什麼諸葛亮猜到了關羽有可能放走曹操,還要派關羽去華容道。

諸葛亮在演義中完全被神話,他做什麼肯定都是有道理的,眾所周知,三國時期,三足鼎立,每一方勢力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假如說曹操在華容道真的死了,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首先北方肯定會陷入動亂,接下來孫權就會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勢力,這樣一來局勢對劉備明顯是非常不利的。

孫權成為第一大勢力之後他會做什麼呢?首先肯定就是要消滅劉備,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孫權的軍隊更加強大。所以說諸葛亮是不希望曹操死的,曹操活著各方勢力才能平衡。那諸葛亮怎麼還要關羽去華容道呢?

首先關羽這個人是非常講義氣的,諸葛亮算到了他不會殺曹操,還曹操一個人情,而且諸葛亮是專門挑選的關羽,在演義之中,張飛和關羽都略微的有些不服諸葛亮,諸葛亮派關羽去的時候專門讓他立下了軍令狀,這就是諸葛亮的聰明之處。

他知道關羽不會完成這個任務,等他回來之後,諸葛亮也不會殺他,諸葛亮通過這種方式來震懾關羽,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讓關羽服他。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神話了,諸葛亮的政治眼光和才能是卓越的,但是軍事才華並不突出,用人方面也乏善可陳。

先不談空城計之類軍事才華是被附加的,只看用人方面的錯誤。

一、華容道。關羽武力和智謀都勝於張飛,而能捉住曹操當是大功一件,此等功勞當然要送於和劉備親近之人,趙雲自然撈不著。所以關羽便是最佳人選。但是忽略了關羽曾降曹,受惠於曹。而關羽又是十分重情重義之人,致有華容道放曹大錯,而無法徹底摁滅三國時期最大一支爭霸力量。

二、失荊州。關羽一向高傲,又被劉備所謂“皇叔身份”、“重興漢室”等幌子忽悠夠嗆,所以心目中除漢家天子、劉備等皇室宗親外,沒幾個他看得上眼的人。聯吳抗曹的戰略根本敵不過心中對東吳的藐視,寧可獨力抗曹,也不願“受辱”與東吳聯姻。致使失地丟命,也讓劉備一支戰略形勢急轉直下。

三、六出岐山。以西蜀的地形之利,若能好好休養生息、保存實力,以逸待勞對抗北曹和東吳,不至敗於一時。此處可見諸葛亮也是存有“私心”之人,一心想在有生之年為西蜀打開北進通道,拿下富庶漢中,光復“漢室”,留名青史。卻因連年征戰耗盡國力,直至實力不堪一擊。

四、魏延之反。西蜀後期人才凋敝,能治國治軍者寥寥可數。而其中,魏延的軍事能力明顯高於姜維等其他眾人。然而,魏延的傲氣衝撞了諸葛亮,致使一直不被重用,並極力壓制。一個有才華的人在壓抑很久後一定會有爆發,可以說,魏延的造反是被諸葛亮逼反的。設想一下,若是諸葛亮放開心胸重用魏延,西蜀又會如何呢?

其他諸如錯用馬謖之類就不說了。而僅上述這四個錯誤,任意一個對於蜀漢政權都是傷筋動骨,甚至是致命的。


AK-47


赤壁大戰,曹軍戰敗潰逃,諸葛亮不殺曹操,卻派追兵堵截,原因有二:

其一,曹操不能死

劉備陣營兵少將寡,暫時只能招兵買馬,休養生息。曹操如果死了,北方中原將會大亂,南方孫吳失去了曹軍的牽制,聲威浩大,一不留神劉備方可能就被先吞併了。諸葛亮認為曹操需要活著,才能穩定北方,牽制東吳,給劉備陣營留下喘息以及成長的空間。曹操不死,孫劉聯盟輕易不會破裂。


其二,表現孫劉聯盟的實力

赤壁大戰,曹軍大船被一場東風一場大火燒得乾乾淨淨,丟盔棄甲。曹操逃了,如果諸葛亮沒有派兵去追殺堵截,曹操逃得太輕易,以他多疑的性格,定會懷疑孫吳聯盟的實力。如果意識到他們兵力不足,回過頭來,去追殺孫吳在岸上的兵力,是有可能反敗為勝的。

當時的孫吳兵力五萬,曹軍至少二十萬,那場大火損傷的大部分是荊州的降兵,曹操本部損失不大,主要是被火燒蒙了,亂了陣腳。如若沒有追兵,半路整軍,捲土重來未可知。


諸葛亮派關羽去守華容道,也是最後一路追兵,明顯是要放走曹操。

曹操對關羽厚待

曾經在劉備流亡在外,關於為保嫂嫂家眷,暫棲身曹營。曹操還違背自己的心意跟關羽約法三章:一、投降漢室不是曹操 二、善待劉備夫人 三、有劉備消息立即追隨

很難想象曹操都答應了,還非常禮遇,送赤兔馬,封漢壽亭侯,常常聊天談心,句裡行間都是求賢若渴。關羽離開曹營時還過五關斬六將,對曹操是有愧疚歉意的。之前無以為報,這次放過曹操算是還清了,正好解了關羽心中的虧欠。


諸葛亮言語刺激關羽立下軍令狀

其實也是對關羽的一次告誡。關羽回來領罪,自然不會斬首示眾,不過也對軍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敬佩不已,從此聽從軍令行事。至少不會像諸葛亮剛加入時看他不起,不聽號令。經此一事,心悅誠服,劉備陣營越發團結。關羽貌似也欠了諸葛亮的人情。


以上為頭條號“晴空莽莽”的回答,頭條App搜索關注“晴空莽莽 ”與您分享更多文學、詩詞、歷史趣聞。


晴空莽莽


這是演義裡面的情節。老版電視劇裡諸葛亮解釋得很到位。我據此總結理由和目標如下:

1曹操必須放走,必須生還。赤壁之戰的勝利孫吳獲利最多,實力上漲最大。劉備這邊只是暫解生存危機,仍然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必須讓曹操退回北方,穩定魏國。 這樣魏吳對峙,劉備才有機會生存發展。不然曹操戰死赤壁,北方必亂 ,孫權有機會趁勢進軍滅掉魏國統一天下。然後,劉備就玩完了。

2放走曹操不能有破綻,否則外交上站不住腳。孫吳也可以興兵問責。利用天下皆知關羽講忠義,讓他放走曹操,回報曹操當年的恩,是最合適的選擇。這既能使關羽與曹魏扯平,以後打仗不手軟,也能對東吳解釋過去。

3收服關羽。諸葛亮激關羽出發之前立下軍令狀,回來以後再作秀斬首,最後大家求情後饒恕他。關羽素來傲慢,諸葛亮控制不住他,這次正好藉機整他一下再賣個人情給他。之後關羽就比較聽話了。

最終,三個目的都達到了,演義裡諸葛亮提前算定一切,智慧滿格,讓人崇拜 ,你覺得如何呢?


Su57


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卻仍讓關羽守最後一道關卡。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諸葛亮認為曹操還不能死。如果曹操死了,會造成北方群龍無首,進而暴發大戰亂,會給平民百姓帶來更大的戰亂之苦。作為一個政治家,首要的還是注重民生為要,因此他不想戰亂害民。曹操活著至少能安撫北方人民的生活。

二、曹操此時死了對劉備集團不利。因為此時劉備力量很弱,沒有穩定的根據地。如果此時曹操死了,北方混戰,東吳孫權力量強於劉備且根基穩固,此時爭霸,無疑大大利於東吳而大大不利於劉備集團,則劉氏要興復漢室,無異於緣木求魚。

三、徹底了斷關羽欠曹操之情義。關羽降操,雖為曹操立過功勞,但比及曹操厚待關羽仍嫌菲薄。關羽是重情義之人,此時不讓他了斷,如果到將來某個關鍵時刻關羽濫情而施,危害會更大,弄不好會功虧一簣,所以先讓他還了的好。

總之,諸葛亮安排關羽守華容道絕非僅只書上說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的謊話,讓關羽償還情債,實則是一石三鳥之計也。


閒庭信步PU


以當時的局勢曹操還不能死,劉備哥們雖強但畢竟勢力不如孫權,孫權雖然年小但江吳人才濟濟,又受前兄王和父王治理,文武齊心多為忠君愛國之輩。曹操統領都是王師號令假於王命,勢力遍佈中原,文強武壯多忠於猛德。若猛德有失,部下唯有二個選擇是劉備萬難承受的。一,是猛德手下力為猛德復仇,劉備根基未穩實難力敵,魚死網破後果堪憂。二,曹操雖狹天子令諸候,還有點分寸!曹操不光是一代儒將其政治、軍事和文學堪稱大家,如果失去猛德不管是誰主政中原將亂!以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猛德還是不能有失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怎能看不出啦。

關雲長本是性情中的爺,一生義撥雲天!千里保皇嫂,千兩金萬兩銀高官厚錄那敢放在眼裡,唯嫂命是從。出五關殺曹六員愛將,虧欠了曹猛德天大的人情!曹猛德雖然心疼諸將愛才之心依然難減行書放路,這人情雲長怎可忘懷!

華容道若要捉曹已非難事,可捉曹又能如何,殺不得又放不得,更難甚的是必須讓猛德傷心之級唯有華容道最終一擊!孔明老謀深算只有把這天大的人情送給雲長。


星辰191549800


因為諸葛亮知道曹操不能死,而關羽性格重情義,所以他安排關羽去就是為了放走曹操。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放走曹操呢,這個要結合當時的局勢去分析,如果曹操死了,北方必亂,這個時候孫吳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了,被劉備搶了這麼多地盤,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必然會掀起大戰,赤壁之戰前劉備僅有江夏一地和數千兵馬,即使後來搶佔了荊州,在沒有經過休養也是沒有任何戰力,如果這個時候和孫吳開戰那必敗無疑,所以曹操只有活著回去才能對孫吳產生威懾力,孫劉兩家的同盟才有可能維持下去。

再分析一下為什麼安排關羽而不安排其他人,我認為也是為了不給孫權藉口。

其一關羽武力值是可以的,而且還是劉備軍中的二把手,所以明面上安排關羽顯示足夠的重視。

其二這麼多人裡面,諸葛亮認為只有關羽才會主動放走曹操,那麼不用額外佈置任務也就杜絕了走漏消息的風險,因為一旦走漏消息勢必損壞劉備的名聲。

其三關羽對劉備的重要性世人皆知,關羽放走曹操,即使不斬關羽也就合情合理了。

其四諸葛亮想憑此次收服關羽,至少讓他以後不要給他搗亂,因為關羽一直是看不上諸葛亮的,這次讓關羽理虧,有助於以後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

以上均是個人觀點,若有不對,歡迎斧正。


野人野史



現在網絡上一說起《三國演義》中的`華容道'和`空城計‘兩段,必會有人侃侃道來:華容道是劉備為權衡敵我態勢,與諸葛亮故意放的;空城計是司馬懿為明哲保身,有意讓的。此論調一出,每每人云亦云附合著還眾多,幾成達成了一種共識似的。


醉,真是醉了。這種論調不說掛不掛上陰謀論吧,起碼也是現代人於社會壓力大、心思多 防心重的一種陰暗心表現。要是多有傳播,人人疑人,什麼都是套路,真不利於人們正能的和諧相處。只能對今後社會的誠信發展產生負能。

小編要想回駁幾句,怕都是微言了。但還是想略盡一人微薄之力,反擊反擊這種調調,希望有識者支持。

批駁幾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只是小說,文學小說。某種態勢下,也未嘗不可歸類相似於現代金庸等武俠作品類,只不過,羅本的小說更依託於漢未三國的大脈絡,更貼近真人真大事的史實。

有人說《三國演義》三分假七分實,那是站在客觀些容量些的角度。要是跟死了羅貫中的筆墨,只去站在蜀漢的角度看,說是七分假三分實,也不為過。

華容道這一段,是典型的文學藝術加工,即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又刻畫了關羽的義薄雲天,增添了小說的趣讀性。然而歷史上並無關羽義釋曹操一事。真實是曹操兵敗赤壁後,劉備親率兵馬追擊,至華容道再縱火,卻晚了一步,曹操敗兵已逃了過去。

很多人看了演義,以為正史。情有可緣,畢竟《三國演義》在民間流傳太甚,家喻戶曉。古代人知識量少,茶樓看到說書人聲情並茂的講說歷史評書,往往會被帶入,信以為實。回家再傳於親友鄰里,以炫自己多識,應是我族各地常態。


可是現代人知識量大,科技發展多,月球都上去人了。還是動輒信以為二爺當年真實放過曹操一馬的多。心中樹立一個忠義的英雄典範,也沒甚,也是正能,無可非議。問題就是有些現代人吃的精糧過多了,腦洞多開了,思維多展了。不知誰是源頭,由一本編篡的小說演義,竟生生聊侃出一套政治哲學性的宮廷式的論調一一故意不殺曹操,留他是權衡三方利益以自保。

或許這個調調可能很符合現代政場、職場的狡黠化吧,還相當受眾。當然有很多是人云亦云,覺得有那麼些道理,實則是自己少見解,只想顯示下多知而已。


實際你靜下心來多想想,古人哪那麼多道道。換你是劉備,一直被曹操摁著頭狂虐,一有機會,得勢揀了把利刃,還不恨得回捅個七刀八刀才是。至於什麼自保、權衡,那都會是殺完再考慮的事了。

戰爭,從來都是以毀滅對方為目的,打勝了,得金得銀,得兵得兵。我也一時找不出更好的例證,加深劉備必有心除曹的應該更合理處,反正,要想讓劉備、諸葛亮放曹操,純屬無稽之談。

放了曹操,讓敵人再做大嗎?放了曹操,你敢說哪一日,曹操不記東吳仇,聯合孫權來收拾他嗎。劉備、諸葛亮要真有那麼操縱全盤敢放水的利弊理念,也不至最終爭霸中,只搶得了一州吧。縱使放水,也得有那個能收能放的實力吧。當是時,兵少將少的劉備諸葛亮有嗎?!


同理,空城計也是虛構的,突出諸葛亮的神。你見過一國之帥在前線把自身置於身無旁兵嗎,況還是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司馬懿要是真實有這機會,不衝它個七零八亂,才是傻子呢。什麼自保?避功大?東吳還未滅,遼東公孫氏還在,有的是大仗,還用的著他呢。

看似這論調那哲腔,聊的有點道道,實則真是輕蔑了諸葛亮、司馬懿的智慧。古人當時當勢,還不如你呢,你看問題那麼深,雜不弄個國家政要噹噹呢。

行文有不當、言重處,還請讀友諒下。小編是憤於這種調調,若是大肆抬頭,真是一個負能的場量,它會讓人與人之間更復雜疑忌的相對,會讓社會更加叵測多多,腦絮亂亂。所以希望今發微聲,以期有支持者,讓這種調調少些散播,少些人云亦云瞎跟風。

我是愛看古書的散發弄舟,歡迎同好關注交流賜教。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諸葛亮算計不管是人還是事情都是天下無雙的,可唯獨關羽,諸葛亮一直沒有處理好,而且每次諸葛亮用激將法來激將關羽,都最後造成關羽都諸葛亮更是心存隔閡不滿,兩個驕傲(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關羽除了劉備天下還真沒幾個人放在眼裡)之人,對了關羽熟讀《春秋》,自然是對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很不以為然,從水鏡先生還有徐庶輪番說諸葛亮怎麼厲害!關羽總是是“切……”的態度。


1.先來說說諸葛亮為何喜歡用激將法來立權威

劉備班子除了關羽,其他一些人早在諸葛亮通過新野和博望坡兩把火,對諸葛亮新生敬畏。諸葛亮一直在找機會來使關羽從心裡服從自己。讓關羽心裡服氣,諸葛亮就用他最拿手的激將法。諸葛亮為什麼喜歡激將法?諸葛亮三顧茅廬前最喜歡都《梁父吟》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意思是說齊國相國晏子,利用二桃挑撥三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互相爭功奪利內鬥而死,晏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三個勇士武功高強,不服從管理。《梁父吟》同情三勇士而委婉的批評晏子的做法,諸葛亮喜歡讀它,證明諸葛亮覺得晏子管理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駕馭一些有才能但又有著個性的人,雖然殺人能立威,但同樣的造成人才的缺失,等國家需要的時候,才發現這種人都被自己殺了或者隱藏於山野之中。因此,諸葛亮是認為晏子在管理人才和立權威方面有所欠缺,要立威就應該用“殺達到不殺的目的”,就是激將關羽立軍令狀,把關羽逼上絕路(諸葛亮料定關羽會為報恩放了曹操),再給他一條活路(實際上劉備在,諸葛亮也殺不了關羽),從而使關羽屈服,樹立權威(結果是反而關羽對諸葛亮心裡更是不服不滿因為關羽聽了劉備跟他說的“天象說”,關羽頓感被耍了)。



2.曹操還命不該絕



諸葛亮未出山,已經規劃出三足鼎立格局,因此此時曹操的性命,活著對於劉備來說是有利的。如果曹操一死,北方勢必陷入四分五裂的格局,到時孫權周瑜趁勢一鼓作氣北上平定北方,基本上天下就是孫權的了,而觀此時劉備才區區幾千人馬,何以跟孫權想抗衡,到時劉備也可能會被消滅。如果曹操活著,雖然赤壁敗了,但實力還在,孫權勢必和曹操相互爭鬥,這樣對於劉備徐圖發展,朝向諸葛亮《隆中對》所描繪的格局發展,說到這了。可以說關羽才是諸葛亮心中最適合的人選,一來關羽素來講義氣,諸葛亮料定關羽會放了曹操,這樣的話,就回到上面說的,關羽必定觸犯軍令狀,死路一條,但再給他一條活路,還怕你不乖乖聽話,其實結果是相反的。如果諸葛亮直接明說對關羽,說此時曹操還不能死,死了不利於我們發展壯大,然後說我知道曹操有恩於你,讓你去放了曹操,送個天大人情給你把恩報了,按照關羽有恩必報性格說不定心裡還真會新生感謝,消除之前的誤解隔閡。再比如,既然是謀劃之中,事情沒有走到最後,就沒必要透露天象說或者說一輩子不說不讓第二個人知道,這樣關羽聽到天象說之後,頓時覺得自己被耍了,對諸葛亮的不滿更加深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