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戰“疫”中的“拼命三郎”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恤民 韋岐 湘棟)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洋縣交通運輸局嚴格執行“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疫策略。局黨組按照縣委部署,1月26日即成立聯防小組,廣大幹部職工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一張嚴密防範疫情的防控網,逐漸鋪向洋縣通往外市縣的道路路口。

“我是交通人,堅守是我的職責;我是共產黨員,面對疫情不能退縮”。這是洋縣交通人最響亮的口號,他們敢於擔當的精神使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不斷湧現。

黃河,交通局副局長,疫情發生後,他被抽調到縣防控指揮部綜合協調組,負責協調交通指揮工作。一月時間,他往返於各個交通卡點,從搭帳篷到噴灑消毒劑,從給過往行人測體溫到幫助解決外地來洋人員困難等,總是緊張忙碌,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6個小時以上,沒有睡過一個整覺,即使凌晨也要接到好幾個諮詢電話。疫情防控以來,黃河一次都沒有去看望已經八十歲的老父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絲不苟,被大家稱為交通行業的“拼命三郎”。

“這次才用了10分鐘1個帳篷就搭好了。”1月26日一早,黃河和運管科科長張成剛便開車從縣民政局領回12個帳篷,到各卡點為工作人員搭建暫時的“家”。由於缺乏經驗、沒有工具、人手緊缺,起初搭建兩個帳篷要耗時3個小時,逐漸有了經驗的他們,不到兩天,6個卡點的12個帳篷就全部搭建完成。有了“房”,黃河又四處奔走,協調購買煤爐、烤火煤等各種防護、保暖物資,印刷宣傳橫幅、彩頁等,確保各個卡點安全、有序地開展防疫工作。

疫情當頭,消毒至關重要,每次配發的酒精和消毒液都是原液,需要重新稀釋。2月6日,在稀釋95%的酒精和次氯酸鈉消毒液原液的過程中,黃河和張成剛被濃烈氣味燻吸流淚,兩天時間身體處於睏倦狀態,但他們仍然堅守在卡點一線。

隨著卡點的減少,洋縣交通壓力集中在了漢寧高速洋縣出口和西成高鐵洋縣城西站,黃河作為一線指揮,他身上每天都會發生許多感人的事。

黄河:战“疫”中的“拼命三郎”

“您別擔心,我馬上聯繫高速路口的鎮辦值守人員,他們會去接您的。”掛了電話已經是2月18日凌晨1點32分,剛剛睡下不到1小時的黃河仍在耐心為群眾解答疑惑。

“這20元請你收下吧,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感激你了,如果不是在洋縣碰到了你們這些好人心,我真的回不去汕頭了。”謝曉燕激動地說。2月13日,廣東汕頭籍女孩謝曉燕在西鄉務工,因受疫情影響,只能返回老家,而包裡僅剩下20元錢,流落到洋縣。正在洋縣西站執勤的黃河瞭解情況後,便主動為謝曉燕買了返程車票,並給了300元費用和方便麵、牛奶等生活用品。

“放心,我們不會不管你的!”2月15號,從洋縣西站出站口走出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人員,黃河趕緊上前詢問,通過了解得知,他是洋縣金水人,常年在外流浪,自疫情發生後,他無處藏身,在安康車站工作人員將他送上高鐵,這才回到了洋縣。洋縣西站醫護人員對他進行衛生檢疫後,黃河將他帶到指定酒店進行隔離觀察,併為他準備好生活用品。

截止目前,西漢高速洋縣入口和洋縣西站卡點,累計對30117輛車、58782名司乘人員進行衛生檢疫和信息查詢登記。

路漫漫其修遠兮,交通人無怨無悔。高速路口、高鐵站……都留下了他們守護平安的身影,抬手舉牌示意停車、輕聲問候提醒測溫、彎腰伸手檢測體溫,這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重複。從日出到日落,從傍晚到黎明,他帶領洋縣交通運輸系統100餘名幹部職工發揚勇於擔當、甘於奉獻、能打硬仗的交通精神,在逆行隊伍中站在了阻擊病毒的最前沿,給洋縣人民拉起了一道生命安全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