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立兩廢儲君到改變繼承方式,聊一聊努爾哈赤確立的八王共治

寫在前面:

由兩立兩廢儲君到改變繼承方式,聊一聊努爾哈赤確立的八王共治


努爾哈赤的痛苦抉擇——兩立兩廢儲君

努爾哈赤在建立金國後,曾先兩次立廢自己的接班人褚英和代善這一對親兄弟。褚英和代善均是努爾哈赤大福晉佟佳氏所生,且二人軍事憑藉突出的指揮才能和顯赫的軍功建樹曾贏得了努爾哈赤的信任,但二人又幾乎均因為大權在握、驕橫跋扈、恣意妄為而其父汗大失所望,將褚英和代善先後廢掉。

後金的第一位儲君——褚英的立廢。褚英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佟佳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方所生,是貨真價實的嫡子;而且在努爾哈赤的所有子嗣中,年齡也是最長,又是地地道道的長子,按照正統的“嫡長子”繼承製原則,褚英無疑是努爾哈赤汗位最佳接班人。而且褚英在隨同努爾哈赤南征北戰中也曾立下赫赫戰功,這也成為了褚英成為最佳接班人的加分項,就這樣褚英被努爾哈赤委將31歲的褚英立為儲君,作為自己接班人培養。被立為儲君的褚英,據說是因為驕橫跋扈,遭到四位兄弟和五位大臣的聯名舉報稱:褚英為了鞏固自己的儲君之位,要剝奪他們的權利和財富。為此,努爾哈赤對褚英是嚴加訓斥,估計是愛子有加,此時還沒有動廢儲心思。但接下來的褚英不但不知收斂,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在努爾哈赤帶兵出征烏拉之際,竟然詛咒

其父汗出師不利,鎩羽而歸,而且更惡毒的是如果真的吃了敗仗,將不讓其父和弟弟們入城。

《清太高祖皇帝實錄》記載:詛咒乃父出征烏拉時,為其擊敗,被擊敗時,將不容父及諸弟入城。

這等忤逆詛咒不知怎麼傳達了努爾哈赤耳朵裡了,出征回朝的努爾哈赤將褚英囚禁於“木柵高牆”之中,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才最終作出了處死褚英的決定。

由兩立兩廢儲君到改變繼承方式,聊一聊努爾哈赤確立的八王共治

褚英像


後金的第二位儲君——代善。褚英死了,努爾哈赤對自己接班人的依然選擇“嫡長子”繼承,那麼代善作為褚英的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因其年齡居長、戰功也是不錯滴,就接替了自己哥哥褚英位置,成為後金的第二位儲君。代善並沒有從自己哥哥被廢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反而大有超過褚英之勢,褚英不過是詛咒一下,而代善竟然與其父汗努爾哈赤爭奪府邸、不顧其父汗努爾哈赤勸解,置親情與不過要斬殺自己兒子碩託,以及出現與繼母關係過密的說法等等,代善這一波利令智昏、讓人費解的操作,所贏得的“獎勵”是儲君被廢,但慶幸的是努爾哈赤沒有再動殺機,代善最後也算識時務者,此後老老實實的活了66歲,死於雍正年間。

由兩立兩廢儲君到改變繼承方式,聊一聊努爾哈赤確立的八王共治


小結。努爾哈赤原本打算採用正統的“嫡長子”來處理汗位繼承問題,但後金第一位儲君褚英先是被廢黜、囚禁直到處死,第二位儲君代善重走老路再次被廢。<strong>兩立兩廢儲君對於身兼父親和汗王兩種角色的努爾哈赤來講是一種巨大煎熬和艱難抉擇,在承受巨大煎熬和作出艱難抉擇之後,努爾哈赤顯得的是那樣無奈和無助,以致於在其臨終之際,都沒有指定汗位的繼承人,而是確立了八王共治以解決汗位繼承問題。

努爾哈赤的艱難決定——八王共治的確定

八王共治是對八大和碩貝勒共理國政的簡稱。這是在努爾哈赤廢掉代善儲君之位以後,在天命七年努爾哈赤的八個兒子問以後的金國誰來繼承時,努爾哈赤提出了八王共治的設想,<strong>據史料記載這也是努爾哈赤第一次較為明確的對八王共治進行闡述。

史書記載這樣一段對話:八子見父汗問曰:天賜基業,何以底定,何以永承天休?汗曰:夫繼父為國君者,毋令力強者為君。倘以力強者為國君,恐尚力恣縱而獲罪於天。一人雖有知識,能及眾人之謀耶?故命爾等八子為八王,八王共議,必然無失……

八王共治就是八大和碩貝勒共同執掌國家大權,共同處理國家事務。但八王公治的權利和事務可不是家長裡短的小事,而是關係國家根本的大事要事:

一是汗位的繼承事務。在今後的汗位繼承上由八王在民主推薦、共同商議的基礎上確定出來,而且八王還有權利彈劾、罷免推薦出來的汗王;

二是大臣的任免事務。對於金國的高官要職人選的確定和罷免都是八王共同商量才能確準;

三是司法權的最終裁定。生殺大權不是汗王一人獨享,在作出生殺與否之前必須經過八王共同商議,否則是殺不了人、砍不了頭的……

除此之外,努爾哈赤還就八王共治的一些細節做了規定,如:八王如果想外出無論是私事還是公出,都得進行商議,只有同意了才能外出,否則是不允許私自外出的;八王在向汗王彙報工作時,要一同前往,不能缺人……這些細節的出臺就是想確保八王共治的有效實施。

小結。八王共治這在中國封建專制王朝中算是一個特例,但這也是努爾哈赤在萬般無奈之下想出的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這個八王共治是努爾哈赤的艱難決定,而在作出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是努爾哈赤面對現實無奈的妥協。

努爾哈赤的無奈妥協——八王共治的出臺

據史料記載,八王共治的確定就是源自努爾哈赤與八個兒子的一次普通對話,在我們看來好像極為簡單容易,然而努爾哈赤在“嫡長子”繼承不果之後,有恨鐵不成鋼的無奈、有女真部落舊有的推立制的影響、還有遏制八旗分裂的考量等等。

無奈妥協之一——最難接受的“嫡長子”繼承兩次受挫。如前文所講,努爾哈赤曾經嘗試採用中原王朝比較推崇的“嫡長子”繼承製,也曾希望在自己的調教和培養之下,選擇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最為理想的汗位繼承人在確保愛新覺羅的江山萬世永存。可是褚英和代善兩次立儲失敗,努爾哈赤不得已才選擇了八王共治來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

由兩立兩廢儲君到改變繼承方式,聊一聊努爾哈赤確立的八王共治


無奈妥協之二——最難改變的女真部落舊有的推立制影響。努爾哈赤憑藉父輩留下的“十三副甲冑”起兵,南征北戰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到最後建立後金,一路走來努爾哈赤本人在女真部落舊有的推立制度下走向後金汗位。可以說說努爾哈赤本人就是得益於女真部落舊有的推立制度,雖然其建立了後金,但女真部落的舊有的思想和制度依舊影響著後金的方方面面,而汗位繼承則是比較重要的方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首當其衝,居於首位的。努爾哈赤試圖改變這種制度的影響,將後金變為自己的家天下,可是這種改變太難了,以致於五個大臣聯名上告褚英。

由兩立兩廢儲君到改變繼承方式,聊一聊努爾哈赤確立的八王共治


無奈妥協之三——最難調和的八旗分權的傾向。努爾哈赤幾乎是白手起家,在這一過程中努爾哈赤巧妙地對狩獵組織牛錄進行改造建立了四旗,隨著隊伍的壯大在四旗的繼承上拓展為我們熟知的八旗。這八旗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八面旗幟,而是在八位具有一定號召力,具有相當實力,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強大群體。這八旗在建立金國之前,是努爾哈赤征戰四方的重要支柱,而在建立金國之後,八旗則成為僅次於汗王的權利、財力的集大成者,並且八位旗主不願意見到在努爾哈赤之後再出現一位擁有絕對權利的汗王。為了調和、遏制八旗分權的傾向,努爾哈赤不得已讓渡身為汗王的絕對權利與八旗,藉以相互牽制,以期彌補分權裂痕。

由兩立兩廢儲君到改變繼承方式,聊一聊努爾哈赤確立的八王共治


小結。八王共治的出臺是努爾哈赤深思熟慮的結果,絕不是在相互問答中臨時起意而為之的,是經歷了一個取捨考量、醞釀平衡的艱辛過程才得以成形的,是努爾哈赤為了後金權利平穩交替過渡,不惜通過讓渡自身汗王權利而提出的。

最後小結

八王共治是努爾哈赤在後金那個特殊歷史時期,<strong>面對“嫡長子”繼承受挫、部落舊制難以改變、八旗內部矛盾難以調和等等諸多現實問題,為了實現權力的平穩交接,不惜讓渡汗王權利,不得已確定的一種制度。隨著努爾哈赤離去,皇太極成為八王共治所推舉出的首位汗王,但之後皇太極廢除了“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則成為八王共治這一獨特製度走向滅亡。八王共治在中國封建王朝中算是一個異類,隨著大清王朝入關、封建化程度的增強,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歷史條件產生的獨特製度,這一帶有鮮明時代特色、民族特徵的制度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